第11章驚現墓誌銘合葬墓


    我向著莫愁廟跑去,到了中庭。


    把頭說:小峰你慌裏慌張的幹啥?


    我說到:把頭後山有發現。


    把頭說道:有什麽發現?


    你怎麽這麽慌張。


    我說道:後山發現了幾個像蒙古包的小山坡,哦,上次來我怎麽沒發現,走吧,快上去看看,我們向著後山走去。


    孫家兄弟說道:把頭有發現,據我們多年的經驗,這下麵一定有東西。


    把頭靠近了看到說:前幾年我也觀察過周圍的環境,有可能是自然災害造成地殼運動引起的。


    白天目標太大不要輕舉妄動,我們的裝備白天不能露,今天晚上再來探測。


    我們說道:好的,把頭說道:在附近再看看有沒有其他發現,於是我們裝作考古磚家又在附近轉了轉,也沒有其他的特別發現。


    把頭說道:先回住的地方,小峰你去鎮上買點吃的。


    我說到:好的把頭,把頭和孫家兄弟就回住的地方了,我向著村口轉了轉,看到幾個摩的大叔。


    大叔們說道:小夥子坐不坐摩的,我就隨緣的選擇了一個摩的大叔。


    大叔說道:小夥子到哪裏,我說去長灘鎮買點東西,大叔說去長灘5塊。


    我說到:好的大叔走吧,大叔聽我口音一股北方口音。


    說到:小夥子聽你口音不是本地的啊,你是來我們鍾祥走親嗎?


    我說到:大叔我是北方人,我在bj考古研究所工作,這不是經上麵調動特地到鍾祥來考古。


    大叔說道:我們這邊曆史文化久遠,曆經過幾個朝代皇帝,還有一個民間故事你聽說過沒?


    我說:大叔我們就是因為鍾祥這邊有幾個明朝帝王陵墓我們才調到這邊來考古的,隻是傳說都沒有真實驗證出土,所以我們才來考證。


    如果考證出來了也是為考古界和百姓造福,能夠更加的讓咱們以後的後代了解。


    大叔說道:原來你們是bj來的大官啊,你們也是為我們鍾祥做貢獻,這趟我免費拉你。


    我說到:大叔人情歸人情,錢還是要收的,過了十分鍾就到了長灘鎮。


    我說到:大叔你先別走,等我十分鍾我去買點菜還要回去。


    大叔說道:好的我等你,於是我從口袋拿了十塊零錢,遞給了大叔,大叔一直在拒絕,我也不想糾纏,我直接把錢塞到了他的口袋就向鎮裏走去。


    長灘鎮很居中也沒有啥特別的建築物,就跟咱北方的開放集市挺像。


    我看了看路邊很多菜農魚商也有一些賣家禽的,這邊也沒有啥特別的特產,如果飛的說的話那就是山人參,葛粉,我買了點青菜,買了兩條鯽魚。


    前麵還遇到一個田農好像在賣泥鰍,好久沒吃炸泥鰍了(黑河特色)。


    我買了幾斤,炸泥鰍很好吃就是處理比較麻煩。


    前麵還有幾家門麵賣著鹵菜熟食,我去第一家店裏看了看,有鹵豬耳朵,牛肉,豬頭肉,之類的鹵貨。


    我買了兩斤牛肉,應該差不多了,我提著東西就向大叔停靠的摩的走去,大叔看到說:買這麽多菜啊。


    都快趕上咱們這過年了。


    我說:我們做這塊兒是體力活需要補充體力,隨便和大叔聊了兩句就到了大洪村口,我告別了大叔提著菜就往住的地方走去。


    把頭和孫家兄弟可能在討論今晚怎麽勘測蒙古包的細節,我也沒去打擾他們。


    就把買來的菜清理了一下,又把泥鰍的內髒清理了,準備做幾道我們黑河的特色菜。


    小時候特饞奶奶做的炸泥鰍和大燴菜,蘇波餳,沒想到今天自己下廚,我又想到了奶奶,不知道奶奶的身體怎麽樣。


    等幹完梁王墓就給奶奶打個電話回去問問,順便給奶奶存折打些錢過去,報個平安。


    第一次下廚有些手生但工序我都記住了的,炒了一小時做出了幾道我們的特色菜,炸泥鰍,蘇波湯,過水鯽魚,大燴菜,還有兩斤鹵牛肉,我試了試鹹淡合適,沒想到我還有做廚師的天賦。


    我把菜端到了房間。


    叫了聲:把頭,大哥,二哥,三哥,過來吃飯了。


    於是他們都出來了,說了句:好香啊。


    孫大哥說道:沒想到你小子廚藝還不錯。


    我回到:都是我老家的一點特色菜看看符合你們口味不。


    把頭說:不錯有葷有素有菜湯。


    二哥調侃道:你小子將來不去開飯店就浪費了這麽好的手藝。


    三哥說道:小峰以後咱們的夥食就你安排了啊,特封你為廚師長。


    我說道:隻要你們不嫌棄就行。


    把頭說道:快吃吧,吃完好好休息一下,今晚要幹活。


    過了十分鍾都吃的差不多了,把頭吃完後就說小峰你把碗筷都洗了吧,今晚老二老三他們要破土。


    沒問題把頭,吃完他們都去臥室休息了,我把碗筷拿去洗了,洗完我也有點疲憊感,我也回到臥室休息去了。


    迷迷糊糊的我感覺有人在拉我,我睜開了眼。


    二哥說道:你小子真能睡啊。


    我說:到幾點了呀二哥,十點半了,我說啊我怎麽睡了這麽久。


    隻見二哥三哥都把裝備背在了肩上。


    三哥說道:快起床準備幹活了。


    於是我起床清點了一下裝備,洛陽鏟,旋風鏟,半圓鏟,攀登繩都在,我就把背包背在了肩上。


    把頭說:我去外麵看了看附近的幾戶人家基本都睡了,因為農村那時候沒有什麽娛樂方式都睡的比較早。


    把頭說:準備出發!!!


    於是我們向著莫愁女廟走去,走了接近二十分鍾後就到達了莫愁女廟。


    把頭說:天意你就在莫愁女廟附近看著,把頭在二哥包裏拿了一個對講機給孫大哥。


    把頭說:天意如果附近有人路過不要說話,按說話按鍵三下就行。


    孫大哥說道:沒問題把頭。


    於是我和二哥三哥繼續向著後山坡走去,到了小蒙古包。


    二哥三哥從我包裏拿出了洛陽鏟。


    二哥說:先試試硬度然後又從他的包裏拿出了兩節接上了。


    隻見二哥對著一塊兒小蒙古包一鏟紮了下去,左邊旋轉五圈,右邊三圈,就提了出來一堆頁岩土(南方特有的紅土石硬度不大)。


    一般人沒有這麽大的臂力做不到3節鏟左5右3!!!


    現在不是很多南北同行有教的嗎?


    進門基本的就是用洛陽鏟,而且都是普通人最基本的一節左3右2。


    隻有這方麵像二哥,三哥這樣的行家才能做到三節左5右3。


    過了半小時隻見二哥,三哥打出了一個直徑約80厘米,五米深的橫井坑洞。


    二哥應該有點累了,又換了三哥來隻見三哥在3節的基礎下又加了兩節接上了半圓鏟還是左5右3的手法,打著打著突然砰的一聲應該是與硬貨的撞擊聲。


    三哥說道:應該是封門石,聽聲音應該厚度不少。


    把頭說:如果是厚度的封門石,基本可以斷定是明代的墓葬風格。


    把手說:這厚度可不低。


    二哥說到:還好我帶了破石針,(一個長度約10厘米的尖頭鐵釘)。


    隻見二哥把破石針用鏟頭接上了,又用了一個塑料袋子套在了破石針尖上,這樣可以減輕聲音。


    於是二哥和三哥就開始用鐵錘輪流的開始用力敲擊,一直來來回回的敲了兩個小時終於破出一個約五厘米深的洞。


    二哥高興說到:真他麽的厚終於給破了,隻見二哥三哥一直處於汗流浹背的狀態,如果換做普通人連續打幾天都不可能打開。


    於是二哥三哥又把破石針換到了旁邊繼續打著,打通了就有了受力點,旁邊的打著更輕鬆了。


    大概打了一個小時,隻見打出來一個直徑為八九十厘米的直徑坑洞。


    把頭說道:我就在上麵站風,你們下去吧,有什麽情況及時告訴我。


    把頭又給了我一部對講機。


    把頭又說道:老規矩有情況我會按三下說話按。


    我說到:明白把頭,我把對講機打開別在了腰上。


    二哥三哥拿了一個手電,二哥又在地麵打了一個木樁,用攀登繩套好後。


    說:我先下去,我到了墓底你們再下來,隻見二哥一手拿著手電,單手抓著登山繩滑了下去。


    過了幾分鍾二哥說道:下麵安全,你們快下來。


    三哥打著手電單手抓著登山繩也滑了下去,我把手電刁在嘴上,雙手抓著登山繩慢慢的往下麵滑著有了上一次的經驗,我把中心放在了腿上,然後雙腳瞪著壁麵,滑了五分鍾終於到底了。


    我看了一下離地麵大概五米深。


    二哥和三哥在周圍轉了轉說道:墓室應該分為前室和後室,橫前室,雙穹窿頂,前、後室各設一道雙扇門和一條甬道。


    墓室全長應該15米的樣子、最寬8米、高5米多。


    二哥說道:我們先去前室看看,隻見前麵出現了一道墓碑銘的碑鑲嵌在了青磚門上。


    上麵寫道:梁莊王名朱瞻垍。


    明仁宗第九子,生於永樂九年(1411)六月十七日,十四歲(1424年)被冊封為梁王,十九歲(1429年)就藩湖廣安陸州,正統六年(1441年)正月十二日“以疾薨”,享年三十歲,於同年八月二十六日“葬封內瑜坪山之原”。


    《大明梁莊王妃壙誌文》載,王妃魏氏於宣德八年(1433)被冊封為梁王妃,時年21歲。


    正統六年梁莊王薨,她“欲隨王逝,承奉司奏,蒙聖恩憐憫,遂降敕旨存留,撫養王二幼女,仍主王宮之事,”景泰二年(1451)三月十七日“以疾薨,得年三十有八,無子。


    以薨之年九月初七日葬封內瑜靈山之原,同王之壙。”


    由此可見,王與妃的薨期差距十年,二哥說到果然是梁莊王和梁王妃的合葬地宮。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盜墓之我的經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散土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散土王並收藏盜墓之我的經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