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維公平的把財產分了個每一個人,而自己分文不取,如此高尚的品格,更讓他在村民之中的威望,獲得了極大的提升。
杜維野心勃勃,他想要的,可不是這三瓜兩棗,而是整個世界。而想要獲得整個世界,舍棄三瓜兩棗,做出一副大公無私的聖人的模樣,也是一種必須。
可村民們卻不知道這一點,隻道是杜維接受了神靈的點化,已然成了真正的聖賢,故而大公無私。
因為大家都比較自私,被大公無私的人領導,反而非常的放心。
分完了稅務官家裏的浮財之後,杜維馬不停蹄,開始統計稅務官與村中富戶的土地,很快就統計完成了。
然後杜維宣布了自己蓄謀已久的新政策,均田免稅製!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
如果有效的利用土地調動人心,調動依附於土地上的人力物力,才是統治者需要學習的精髓。
如果一個統治者,不能有效掌控全國的土地,他就不能有效的掌控全國。
不管他的頭銜是多麽的光輝耀眼,他所建立的統治都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
杜維很清楚的知道這一點。
如果是這個世界的人,要從無到有新創一種土地製度,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非是天才不足以為之。
但是杜維卻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參考地球文明。
地球文明的歲數,其實比這個世界少很多,人類建立文明,滿打滿算有一萬年。而可實證的最古老的文明蘇美爾文明,也不過是6000年前的文明。
這個世界的文明,卻是從幾萬年前就開始發展。
可惜文明的歲月不代表文明的高度。
這個世界的魔法遮蔽了一切,導致凡人的文明,始終處於中世紀的水平,無法寸進。
而地球文明,卻飛躍式發展,如今已經是原子巔峰時代的文明了。
文明的水平和底蘊,其實要比這個世界強得多。用地球的他山之玉,來攻此世界之石,自然是事半功倍。
這幾天杜維刻苦讀書,從《曆代田畝製度》中得到啟發,決定在這個世界之中實現均田製。
均田製,是地球時北魏時期開始實行的一種土地製度。當時朝廷沒有財政收入,官員甚至也沒有薪水,管理混亂。
不過由於長期的戰亂,北方人口驟減,留下了大量的荒地。
於是北魏馮太後宣布,把這些荒地全部收回朝廷,然後分配給農民耕種,向農民收取賦稅。
並且在地方實行“三長製”,讓朝廷直接掌控地方,讓農民擺脫對於貴族門閥的人身依附。
最終加強了朝廷的權威。
而到了西魏時期,權臣宇文泰在均田製的基礎上,退出了府兵製。
均田府兵製就徹底形成了。
朝廷給農民分配土地,農民繳稅,然後冬天接受軍事訓練,閑時為農,戰時為兵。
而農民當兵的武器裝備都由自己購置,例如《木蘭辭》之中,花木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就是府兵自行購買裝備的場景描述。
而士兵獲得功勳,朝廷也會獎勵土地,爵位。
隋唐帝國,就因為均田府兵製而發展壯大,造就了大唐帝國前期的輝煌。
不過這裏麵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土地不是無限的,好的土地更不是無限的。
朝廷手中的土地本就有限,而民間也會想方設法私吞隱瞞土地,導致朝廷掌控的土地越來越少,均田府兵製就推行不下去,到天寶年間,就徹底崩潰了。
唐玄宗不得不改府兵製為募兵製,給節度使放權,最終導致安史之亂,這是後話。
這種均田製正好適應這個世界當前的生產力,雖然也有弊病,卻已經是當前最合適的土地製度了。
因此杜維決定在這個世界推行均田製。
不過府兵製卻不需要了。
府兵製那是古代朝廷沒開掛,財政不足,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可是杜維被蘇木開了掛,裝備不僅充足而且跨時代,金錢也源源不斷,不必推行府兵製。
而為了解決兵源的問題,杜維在均田製的基礎上,加了一個免稅。
而這個免稅,是有條件的。
杜維大致計算過,把這個世界的土地平均分配,一個人可以分配一百畝土地沒問題。就算杜維有所高估,一戶一百畝地也沒問題!
等日後杜維開了金坷垃的外掛之後,就可以用豐富的氮磷鉀為糧食增產,保證這個世界人人衣食無憂!
然而朝廷的運轉,光有錢不行,也是需要糧食的!雖然有錢可以向農民購買糧食,但這並不穩定,朝廷需要穩定的糧源,兵源。
所以均田之後,稅還是要收的。這個世界平均的地租地稅為7成,高的地方,到了9成,農民根本就活不下去,隻能賣身為農奴。
杜維把自己看成是這個世界的救世主,自然不能收那麽多苛捐雜稅,因此杜維決定公田交兩成,永業田交三成。這已經是輕徭薄賦,已經是大大的仁政了。
什麽是公田和永業田呢?
為了保證朝廷有土地可以分配,分給農民比如一百畝地,其中八十畝是公田,二十畝是永業田。八十畝公田,農民死後要還給朝廷,由朝廷繼續分配。
以避免朝廷經過一定的時期後,手中沒有土地可以分配。
至於永業田,就是永遠可以傳承的田土,是國家分配給個人的,屬於個人。
這就是杜維決定實行的均田製。
而均田製後麵的這個免稅,就和兵役有關。
隻要一戶人家提供一個男丁服兵役,這戶人家所擁有的100畝田土,就會免稅。若是提供兩個男丁服兵役,那麽所擁有的兩百畝田土,就會免稅。
也就是說,提供一個男丁參軍,就可以免稅100畝田地。
這是杜維為了征集大量部隊所製定的策略。
杜維在這個世界的農村生活了十年,對這個世界的農民可以說是非常的了解。
這個世界的農民,苦日子過慣了,這種苦日子不是過了一天兩天,也不是過了一年兩年,而是過了成千上萬年。
杜維野心勃勃,他想要的,可不是這三瓜兩棗,而是整個世界。而想要獲得整個世界,舍棄三瓜兩棗,做出一副大公無私的聖人的模樣,也是一種必須。
可村民們卻不知道這一點,隻道是杜維接受了神靈的點化,已然成了真正的聖賢,故而大公無私。
因為大家都比較自私,被大公無私的人領導,反而非常的放心。
分完了稅務官家裏的浮財之後,杜維馬不停蹄,開始統計稅務官與村中富戶的土地,很快就統計完成了。
然後杜維宣布了自己蓄謀已久的新政策,均田免稅製!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
如果有效的利用土地調動人心,調動依附於土地上的人力物力,才是統治者需要學習的精髓。
如果一個統治者,不能有效掌控全國的土地,他就不能有效的掌控全國。
不管他的頭銜是多麽的光輝耀眼,他所建立的統治都不過是空中樓閣罷了。
杜維很清楚的知道這一點。
如果是這個世界的人,要從無到有新創一種土地製度,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非是天才不足以為之。
但是杜維卻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參考地球文明。
地球文明的歲數,其實比這個世界少很多,人類建立文明,滿打滿算有一萬年。而可實證的最古老的文明蘇美爾文明,也不過是6000年前的文明。
這個世界的文明,卻是從幾萬年前就開始發展。
可惜文明的歲月不代表文明的高度。
這個世界的魔法遮蔽了一切,導致凡人的文明,始終處於中世紀的水平,無法寸進。
而地球文明,卻飛躍式發展,如今已經是原子巔峰時代的文明了。
文明的水平和底蘊,其實要比這個世界強得多。用地球的他山之玉,來攻此世界之石,自然是事半功倍。
這幾天杜維刻苦讀書,從《曆代田畝製度》中得到啟發,決定在這個世界之中實現均田製。
均田製,是地球時北魏時期開始實行的一種土地製度。當時朝廷沒有財政收入,官員甚至也沒有薪水,管理混亂。
不過由於長期的戰亂,北方人口驟減,留下了大量的荒地。
於是北魏馮太後宣布,把這些荒地全部收回朝廷,然後分配給農民耕種,向農民收取賦稅。
並且在地方實行“三長製”,讓朝廷直接掌控地方,讓農民擺脫對於貴族門閥的人身依附。
最終加強了朝廷的權威。
而到了西魏時期,權臣宇文泰在均田製的基礎上,退出了府兵製。
均田府兵製就徹底形成了。
朝廷給農民分配土地,農民繳稅,然後冬天接受軍事訓練,閑時為農,戰時為兵。
而農民當兵的武器裝備都由自己購置,例如《木蘭辭》之中,花木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就是府兵自行購買裝備的場景描述。
而士兵獲得功勳,朝廷也會獎勵土地,爵位。
隋唐帝國,就因為均田府兵製而發展壯大,造就了大唐帝國前期的輝煌。
不過這裏麵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土地不是無限的,好的土地更不是無限的。
朝廷手中的土地本就有限,而民間也會想方設法私吞隱瞞土地,導致朝廷掌控的土地越來越少,均田府兵製就推行不下去,到天寶年間,就徹底崩潰了。
唐玄宗不得不改府兵製為募兵製,給節度使放權,最終導致安史之亂,這是後話。
這種均田製正好適應這個世界當前的生產力,雖然也有弊病,卻已經是當前最合適的土地製度了。
因此杜維決定在這個世界推行均田製。
不過府兵製卻不需要了。
府兵製那是古代朝廷沒開掛,財政不足,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可是杜維被蘇木開了掛,裝備不僅充足而且跨時代,金錢也源源不斷,不必推行府兵製。
而為了解決兵源的問題,杜維在均田製的基礎上,加了一個免稅。
而這個免稅,是有條件的。
杜維大致計算過,把這個世界的土地平均分配,一個人可以分配一百畝土地沒問題。就算杜維有所高估,一戶一百畝地也沒問題!
等日後杜維開了金坷垃的外掛之後,就可以用豐富的氮磷鉀為糧食增產,保證這個世界人人衣食無憂!
然而朝廷的運轉,光有錢不行,也是需要糧食的!雖然有錢可以向農民購買糧食,但這並不穩定,朝廷需要穩定的糧源,兵源。
所以均田之後,稅還是要收的。這個世界平均的地租地稅為7成,高的地方,到了9成,農民根本就活不下去,隻能賣身為農奴。
杜維把自己看成是這個世界的救世主,自然不能收那麽多苛捐雜稅,因此杜維決定公田交兩成,永業田交三成。這已經是輕徭薄賦,已經是大大的仁政了。
什麽是公田和永業田呢?
為了保證朝廷有土地可以分配,分給農民比如一百畝地,其中八十畝是公田,二十畝是永業田。八十畝公田,農民死後要還給朝廷,由朝廷繼續分配。
以避免朝廷經過一定的時期後,手中沒有土地可以分配。
至於永業田,就是永遠可以傳承的田土,是國家分配給個人的,屬於個人。
這就是杜維決定實行的均田製。
而均田製後麵的這個免稅,就和兵役有關。
隻要一戶人家提供一個男丁服兵役,這戶人家所擁有的100畝田土,就會免稅。若是提供兩個男丁服兵役,那麽所擁有的兩百畝田土,就會免稅。
也就是說,提供一個男丁參軍,就可以免稅100畝田地。
這是杜維為了征集大量部隊所製定的策略。
杜維在這個世界的農村生活了十年,對這個世界的農民可以說是非常的了解。
這個世界的農民,苦日子過慣了,這種苦日子不是過了一天兩天,也不是過了一年兩年,而是過了成千上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