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十三次相親55
第三道被端上來的是麵魚湯。所謂麵魚就是像小個兒雪茄的麵條兒。
這道湯裏的油很厚實,能托起大片的綠色菜葉,以及鮮紅的辣椒段兒。這一看就是陝西一帶的菜品風格。好在走酸辣口遮了不少濃重的油味。
說起陝西菜,雖無上海的“濃油赤醋”之說,實際上在“油”字上不承多讓,特別是其代表吃食:羊肉泡饃。
口味清淡者一入陝西境內,怕是會有滿眼菜肴,卻無一可下筷的尷尬。
若是嗜麵與油者,則可謂是得其所,承其歡,可以大快朵頤一番了。
以麵食論,陝西菜算是名列前茅者。這道麵魚頗得陝西麵食做法之精髓,咬起來筋道,進到嘴裏又軟糯,又入胃即化易於消化,算是一道暖胃的湯水。
她看他連吃了兩碗,笑道:你喜歡吃麵皮湯啊?
他不好意思笑道:平時不愛吃。今天這個味道很正,就多吃了一碗。
她道:我也是第一次吃到味道這麽鮮的湯。裏麵沒有葷腥居然還能這麽鮮。不是說有羊或者魚,才能叫做“鮮”嗎?
他道:對啊。也不知道這鮮味哪來的。是不是放味精了?
她道:可能是。我有個同事不吃味精,說那是化學品,不健康。
他道:少吃點應該沒事。這個剛發明出來的時候被視為飲食界一大進步。
她道:還有這事嗎?
他道:據說有個日本化學家為了把日本美食發揚光大,潛心研究了很多年,終於發現日本美食鮮的秘密。
她道:什麽秘密?
他道:這個鮮味來自於大海。具體說,就是日本味增湯的鮮味,也就是海帶的鮮味。
她道:這人是想用味精來表現海帶湯的鮮味?
他道:大概是的。這位化學家把海帶湯,或者說昆布湯的鮮味視為日本食品鮮味的核心味道了。
她道:昆布和海帶有區別嗎?我一直以為海帶就是昆布。
他道:我也不知道。隻是看到一些專家說起日本味增湯,總是用“昆布”,而不是說“海帶”。大概是有些區別的。
她道:也對。要是沒區別。專家們不就成孔乙己了?對了。你覺得,中國美食鮮味的靈魂是什麽呢?
他想了想,道:中國實在太大了。很難一概而論吧?要是說四川湖南一帶,這個美食的靈魂就是辣椒吧。
要是廣東福建一帶,這個靈魂大概是糖。
要是山東菜的話,有人說是海灘裏的海腸子。
她道:海腸子?那是什麽?
他道:一種樣子很怪的玩意兒。你可以自己在網上搜搜。據說,古代的山東廚子都會把這個做成粉末,像現代人用胡椒粉一樣來使用。
她說:這東西很鮮嗎?
他道:鮮。我閉著眼吃過一次。
她道:為什麽閉著眼吃?
他道:不論男女,吃這個多少都會有點心裏負擔的。這東西叫海腸子,實際上看起來更像是海裏的大蚯蚓。
她道:看來山東的鮮味也算是來自海裏。
他道:或許還有來自陸地的。我突然想起來一種通行全國的鮮味靈魂。
她好奇道:是什麽?
他道:高湯。
她道:高湯?
他點點頭道:對。
她道:雞湯?
他道:對,雞湯。
她道:聽說熬到發白的雞湯才叫高湯?
他道:不是。要熬到清澈如純淨水的才是。
她道:是嗎?
他肯定道:從東北到閩粵,從江浙到xj,不論哪裏都會用雞湯來調味。
像粵菜佛跳牆裏用來勾兌味道的就是高湯。很多魯菜裏最後用來提鮮的就是這個。
她笑道:那日本的是味精,中國的應該是雞精了?
他道:應該是了。
她道:好像這倆調料都不太收歡迎來。
他道:世界進步了。大家更注意食品安全,就不太喜歡化學合成品了。我記得原來還有糖精。
她道:我也記得,小時候還喝過,一點點就特別甜。
他道:對啊。比糖要甜幾倍。
她道:糖是咱們國家發明的吧?
他道:好像不是。蔗糖提煉法好像最早出現在天竺地區。
她道:印度嗎?
他道:天竺。
她道:有區別嗎?
他道:本來沒區別。不過現在很多人把古印度當成是一個國家。我為了區別一下,就總叫古印度是天竺。
她道:古印度不是一個國家嗎?
他道:不是。古印度是一個廣大的地區。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現在的印度國,還有斯裏蘭卡等地。
就算是現在的印度國自身,在古代也從不是統一的國家。古印度最強大的孔雀王朝的領土也沒有囊括整個現印度國領土。
她道:阿富汗也曾經是古印度的一部分嗎?
他道:可能說阿富汗征服過古印度北部地區更確切一些。阿富汗人建立德裏蘇丹國。更早一些的月氏人建立過囊括阿富汗以及古印度一些地區的貴霜帝國。
她道:蒙古人還有盎格魯撒克遜人也占領過印度。這麽一看怎麽都是外來人征服印度呢?
他道:這一地區最早的原住民很早就被雅利安人征服了。接著後來的一個一個打敗先來的。就跟對柴火一樣。
不過,印度國得感謝英國人。英國人整合了所占領的所有古印度地區,替印度地區的人做了一件大事。印度這些人幾千年了都沒能真的征服彼此。英國人替他們做到了。
其實回顧一次這一地區的曆史,就會發現這地方從來不存在一個龐大的印度國。所謂曆史上的印度國隻是一個人為編造出都概念。
她道:四大文明古國裏不是有印度嗎?
他道:可能那個學者分不清國度與國的區別。也可能是譯者翻譯有誤。
四大文明古國裏,埃及、巴比倫、中國都是國家實體,隻有印度國是存在於想象中的。那地方存在過不少國家,比如:德裏蘇丹國、蒙古王朝、錫克教王國、孔雀王朝、貴霜王朝以及中天竺國等各不統屬的國家,可就是沒有出現過一個被世人認可的印度國。
她道:那些國家都不能叫印度國嗎?
他道:這些國家沒有一個能征服該地區所有國家的,也沒有一個能在文化上引領諸國的。就好比北宋時期的西夏。這個西北國家也算是強國,但仍是偏安一隅的政權,無論如何都無法代表整個中國。
而印度地區的尷尬就在於,其曆史上不乏西夏這種強國,卻從沒出過秦漢這種大一統帝國。
她道:莫臥兒帝國不算嗎?
他道:不算。嚴格說起來,莫臥兒帝國是蒙古貴族被全世界拋棄之後,在南亞建立的流亡政權。
(本章完)
第三道被端上來的是麵魚湯。所謂麵魚就是像小個兒雪茄的麵條兒。
這道湯裏的油很厚實,能托起大片的綠色菜葉,以及鮮紅的辣椒段兒。這一看就是陝西一帶的菜品風格。好在走酸辣口遮了不少濃重的油味。
說起陝西菜,雖無上海的“濃油赤醋”之說,實際上在“油”字上不承多讓,特別是其代表吃食:羊肉泡饃。
口味清淡者一入陝西境內,怕是會有滿眼菜肴,卻無一可下筷的尷尬。
若是嗜麵與油者,則可謂是得其所,承其歡,可以大快朵頤一番了。
以麵食論,陝西菜算是名列前茅者。這道麵魚頗得陝西麵食做法之精髓,咬起來筋道,進到嘴裏又軟糯,又入胃即化易於消化,算是一道暖胃的湯水。
她看他連吃了兩碗,笑道:你喜歡吃麵皮湯啊?
他不好意思笑道:平時不愛吃。今天這個味道很正,就多吃了一碗。
她道:我也是第一次吃到味道這麽鮮的湯。裏麵沒有葷腥居然還能這麽鮮。不是說有羊或者魚,才能叫做“鮮”嗎?
他道:對啊。也不知道這鮮味哪來的。是不是放味精了?
她道:可能是。我有個同事不吃味精,說那是化學品,不健康。
他道:少吃點應該沒事。這個剛發明出來的時候被視為飲食界一大進步。
她道:還有這事嗎?
他道:據說有個日本化學家為了把日本美食發揚光大,潛心研究了很多年,終於發現日本美食鮮的秘密。
她道:什麽秘密?
他道:這個鮮味來自於大海。具體說,就是日本味增湯的鮮味,也就是海帶的鮮味。
她道:這人是想用味精來表現海帶湯的鮮味?
他道:大概是的。這位化學家把海帶湯,或者說昆布湯的鮮味視為日本食品鮮味的核心味道了。
她道:昆布和海帶有區別嗎?我一直以為海帶就是昆布。
他道:我也不知道。隻是看到一些專家說起日本味增湯,總是用“昆布”,而不是說“海帶”。大概是有些區別的。
她道:也對。要是沒區別。專家們不就成孔乙己了?對了。你覺得,中國美食鮮味的靈魂是什麽呢?
他想了想,道:中國實在太大了。很難一概而論吧?要是說四川湖南一帶,這個美食的靈魂就是辣椒吧。
要是廣東福建一帶,這個靈魂大概是糖。
要是山東菜的話,有人說是海灘裏的海腸子。
她道:海腸子?那是什麽?
他道:一種樣子很怪的玩意兒。你可以自己在網上搜搜。據說,古代的山東廚子都會把這個做成粉末,像現代人用胡椒粉一樣來使用。
她說:這東西很鮮嗎?
他道:鮮。我閉著眼吃過一次。
她道:為什麽閉著眼吃?
他道:不論男女,吃這個多少都會有點心裏負擔的。這東西叫海腸子,實際上看起來更像是海裏的大蚯蚓。
她道:看來山東的鮮味也算是來自海裏。
他道:或許還有來自陸地的。我突然想起來一種通行全國的鮮味靈魂。
她好奇道:是什麽?
他道:高湯。
她道:高湯?
他點點頭道:對。
她道:雞湯?
他道:對,雞湯。
她道:聽說熬到發白的雞湯才叫高湯?
他道:不是。要熬到清澈如純淨水的才是。
她道:是嗎?
他肯定道:從東北到閩粵,從江浙到xj,不論哪裏都會用雞湯來調味。
像粵菜佛跳牆裏用來勾兌味道的就是高湯。很多魯菜裏最後用來提鮮的就是這個。
她笑道:那日本的是味精,中國的應該是雞精了?
他道:應該是了。
她道:好像這倆調料都不太收歡迎來。
他道:世界進步了。大家更注意食品安全,就不太喜歡化學合成品了。我記得原來還有糖精。
她道:我也記得,小時候還喝過,一點點就特別甜。
他道:對啊。比糖要甜幾倍。
她道:糖是咱們國家發明的吧?
他道:好像不是。蔗糖提煉法好像最早出現在天竺地區。
她道:印度嗎?
他道:天竺。
她道:有區別嗎?
他道:本來沒區別。不過現在很多人把古印度當成是一個國家。我為了區別一下,就總叫古印度是天竺。
她道:古印度不是一個國家嗎?
他道:不是。古印度是一個廣大的地區。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現在的印度國,還有斯裏蘭卡等地。
就算是現在的印度國自身,在古代也從不是統一的國家。古印度最強大的孔雀王朝的領土也沒有囊括整個現印度國領土。
她道:阿富汗也曾經是古印度的一部分嗎?
他道:可能說阿富汗征服過古印度北部地區更確切一些。阿富汗人建立德裏蘇丹國。更早一些的月氏人建立過囊括阿富汗以及古印度一些地區的貴霜帝國。
她道:蒙古人還有盎格魯撒克遜人也占領過印度。這麽一看怎麽都是外來人征服印度呢?
他道:這一地區最早的原住民很早就被雅利安人征服了。接著後來的一個一個打敗先來的。就跟對柴火一樣。
不過,印度國得感謝英國人。英國人整合了所占領的所有古印度地區,替印度地區的人做了一件大事。印度這些人幾千年了都沒能真的征服彼此。英國人替他們做到了。
其實回顧一次這一地區的曆史,就會發現這地方從來不存在一個龐大的印度國。所謂曆史上的印度國隻是一個人為編造出都概念。
她道:四大文明古國裏不是有印度嗎?
他道:可能那個學者分不清國度與國的區別。也可能是譯者翻譯有誤。
四大文明古國裏,埃及、巴比倫、中國都是國家實體,隻有印度國是存在於想象中的。那地方存在過不少國家,比如:德裏蘇丹國、蒙古王朝、錫克教王國、孔雀王朝、貴霜王朝以及中天竺國等各不統屬的國家,可就是沒有出現過一個被世人認可的印度國。
她道:那些國家都不能叫印度國嗎?
他道:這些國家沒有一個能征服該地區所有國家的,也沒有一個能在文化上引領諸國的。就好比北宋時期的西夏。這個西北國家也算是強國,但仍是偏安一隅的政權,無論如何都無法代表整個中國。
而印度地區的尷尬就在於,其曆史上不乏西夏這種強國,卻從沒出過秦漢這種大一統帝國。
她道:莫臥兒帝國不算嗎?
他道:不算。嚴格說起來,莫臥兒帝國是蒙古貴族被全世界拋棄之後,在南亞建立的流亡政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