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十三次相親5
同時讓他想明白一個道理:人可以一輩子窩在山溝裏不出來,卻絕不可以看到了山外風景而出不去。
有的人龍精虎猛,卻從不想著出山去找點生計,吃了飯就抱著膀子去太陽地裏曬著,一輩子就像一隻大個兒的河蚌,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曬太陽。
河蚌有苦惱嗎?恐怕是沒有的。如果河蚌一直都在泥潭裏生活,從不知道天地之廣大,怎麽會因自身處境而生出諸多妄念。
如果把人生的目標隻定為活下去,那麽世界上還有比吃飽了就去睡,睡醒了就去吃,睡吃夠了曬曬太陽還更愜意的日子嗎?
這簡直就是千百年來,多少人千辛萬苦求而不得的無憂無慮,自得自在的神仙生活。
但是,這隻河蚌隻要見識過一次大海的廣袤無邊,體驗過一回天空的遼源廣闊,聽到過一次遠方的鳥語蟲鳴,就會一念生,萬念生,求而不得,苦悶、失落、自卑、自憐都將應念而生,再想回到怡然自樂的心境就萬萬不能了。
所以,人千萬不要做隻是親眼看到山那邊風景的人。如果隻能站在這山看那山,結果這山看著那山高,又過不去,不過是徒增煩惱,看到不如不看。正所謂眼不見,心不煩,雖然少了見識,至少落個心裏清淨。
他總覺得,人們的痛苦大多來自知覺。不論是先知先覺,還是後知後覺。先知的先痛苦,後知的後痛苦,無知的則不痛苦。有誰見過瘋人院的瘋子會得抑鬱症的嗎?肯定是沒有的。他們永遠不會心情壓抑,恰恰是因為喪失了理智,不具備見識能力。
當然,精神病人通常都是被異常沉重的社會壓力壓垮的可憐人。他們都無知無識,或許是一種自我解脫,是自己對自己的慈悲。
這大概就是西方宗教裏的上帝不讓亞當和夏娃吃智慧果的原因。不是怕他們擁有智慧,而是怕他們收獲痛苦。
快樂是誰都喜歡的,痛苦是大家都厭惡的。但是,快樂往往會消磨人的意誌,而痛苦能使人快速進步。
而這種進步在西方宗教的造物主眼中是沒有必要,也毫無意義的,甚是蘊含有巨大破壞性的,終有一天會像淩空出世的通天塔一樣威脅到那七天的成果。
如果人們沒有意識到自己一直像野獸一樣活著,就像最初的亞當一樣安心於風餐露宿以野果果腹,得意於衣不蔽體到處閑逛,自然不會有羞怯,慚愧,苦悶,渴望等等一切因見識引起的煩惱,就不會動改善現有一切的念頭,更不會醞釀出爾虞我詐,爾侵我奪的惡念。這樣一看,那條送給亞當智慧果的蛇當真是惡莫大焉。
當然人畢竟不是生活在完美伊甸園裏的亞當。人們若完全無欲無求,社會的物質生活也就無法進步,我們的一切都將停步不前。就好像如果人們自一萬年以前就對住在樹上心安理得,不做任何改善居所的妄想,那麽今天就不會有高樓林立的水泥叢林,也不會有天上的飛機,不會有海裏的輪船。如果沒有人懷著對黃金的渴望去遠洋探險,美洲之外的我們就沒有土豆、辣椒、玉米、巧克力吃。當我們沒有了改善處境的願望,也就不會有人造物帶來的便利生活。如果這成為現實,那我們和遠古時代的猿人還有多大區別呢?
實際上,對更舒適生活的向往是人能更好活下去的動力之一。誰不想翻過崇山峻嶺,到達自己心中的那個香格裏拉呢?就像那句名言“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隻有先樹立遠大的目標,才會隨之產生為了實現它而做出的種種努力。
但問題的關鍵不是想,而是如何去做。
手裏的地圖對嗎?糧食和水充足嗎?武器夠用嗎?有翻山越嶺的體力嗎?需要別人搭把手嗎?別人會幫忙嗎?能獵殺野獸嗎?能抗擊心懷叵測的人嗎?
香格裏拉當然好,卻不是誰都能到達的。大多數人在攀爬的過程中就早早放棄。就像那些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就天天上課趴桌子上睡覺,下課溜出去打遊戲的學生。
m君就親眼見不少這種人。
那年高考前夜,晚上八點多他參加完班主任組織的各科老師考前劃重點輔導班會回家,就在離學校不遠處的一個小旅館門口看到讓人瞠目結舌的一幕。
一個同年級的女孩和一個高壯的男生手拉著手走進小旅館裏了。
他腦子裏閃現的第一個想法是:這女的一定會落榜。她不落榜天理難容。
隨即,腦海裏又飄過另一句話:人的失敗是多方麵原因造成的。
果然,這女孩當年落榜了,第二年複讀又落榜了。她的父母一直說她是心理素質不好,一到考場就發揮不出真正水平。
他卻在想:別人恐怕被高考重壓到喝水,吃飯,進考場都困難。她卻能心無掛礙在考前那夜去旅館開房。這種心理素質不是太差,而是太強了?簡直讓人佩服到五體投地。
還有一些人並非放棄,而是在攀岩中不慎墜落。就像我們在社會新聞裏看到的。某地某人因欠下巨額債務跳樓了。某地某老板經商失敗臥軌了。
大多數人則是爬到一定高度,就要找個地方喘口氣。有的人會稍作歇息繼續向上攀登。有的人則是一歇息就停頓了一輩子。
但是,總有能登頂的人。
喜馬拉雅山號稱世界最高峰,一樣有人能成功登頂。不過,那畢竟是極少數人。可人們的目光總是投射在極少數勝利者身上。很少有人會注意到那些半路上掉隊的人,或者最終成為珠峰綠鞋子的人。
在勝利者耀眼的光輝之下,那些付出畢生心血,精力,壓上一切為賭注,卻最終失敗的人似乎都是不存在的。沒人會意識到他們的存在,也沒人會在乎他們的經曆。
於是乎,人們在潛意識裏,有了這樣一條認知:隻要努力了,功夫下得深,一定會成功。
可事實上,努力和成功無法劃等號。
(本章完)
同時讓他想明白一個道理:人可以一輩子窩在山溝裏不出來,卻絕不可以看到了山外風景而出不去。
有的人龍精虎猛,卻從不想著出山去找點生計,吃了飯就抱著膀子去太陽地裏曬著,一輩子就像一隻大個兒的河蚌,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曬太陽。
河蚌有苦惱嗎?恐怕是沒有的。如果河蚌一直都在泥潭裏生活,從不知道天地之廣大,怎麽會因自身處境而生出諸多妄念。
如果把人生的目標隻定為活下去,那麽世界上還有比吃飽了就去睡,睡醒了就去吃,睡吃夠了曬曬太陽還更愜意的日子嗎?
這簡直就是千百年來,多少人千辛萬苦求而不得的無憂無慮,自得自在的神仙生活。
但是,這隻河蚌隻要見識過一次大海的廣袤無邊,體驗過一回天空的遼源廣闊,聽到過一次遠方的鳥語蟲鳴,就會一念生,萬念生,求而不得,苦悶、失落、自卑、自憐都將應念而生,再想回到怡然自樂的心境就萬萬不能了。
所以,人千萬不要做隻是親眼看到山那邊風景的人。如果隻能站在這山看那山,結果這山看著那山高,又過不去,不過是徒增煩惱,看到不如不看。正所謂眼不見,心不煩,雖然少了見識,至少落個心裏清淨。
他總覺得,人們的痛苦大多來自知覺。不論是先知先覺,還是後知後覺。先知的先痛苦,後知的後痛苦,無知的則不痛苦。有誰見過瘋人院的瘋子會得抑鬱症的嗎?肯定是沒有的。他們永遠不會心情壓抑,恰恰是因為喪失了理智,不具備見識能力。
當然,精神病人通常都是被異常沉重的社會壓力壓垮的可憐人。他們都無知無識,或許是一種自我解脫,是自己對自己的慈悲。
這大概就是西方宗教裏的上帝不讓亞當和夏娃吃智慧果的原因。不是怕他們擁有智慧,而是怕他們收獲痛苦。
快樂是誰都喜歡的,痛苦是大家都厭惡的。但是,快樂往往會消磨人的意誌,而痛苦能使人快速進步。
而這種進步在西方宗教的造物主眼中是沒有必要,也毫無意義的,甚是蘊含有巨大破壞性的,終有一天會像淩空出世的通天塔一樣威脅到那七天的成果。
如果人們沒有意識到自己一直像野獸一樣活著,就像最初的亞當一樣安心於風餐露宿以野果果腹,得意於衣不蔽體到處閑逛,自然不會有羞怯,慚愧,苦悶,渴望等等一切因見識引起的煩惱,就不會動改善現有一切的念頭,更不會醞釀出爾虞我詐,爾侵我奪的惡念。這樣一看,那條送給亞當智慧果的蛇當真是惡莫大焉。
當然人畢竟不是生活在完美伊甸園裏的亞當。人們若完全無欲無求,社會的物質生活也就無法進步,我們的一切都將停步不前。就好像如果人們自一萬年以前就對住在樹上心安理得,不做任何改善居所的妄想,那麽今天就不會有高樓林立的水泥叢林,也不會有天上的飛機,不會有海裏的輪船。如果沒有人懷著對黃金的渴望去遠洋探險,美洲之外的我們就沒有土豆、辣椒、玉米、巧克力吃。當我們沒有了改善處境的願望,也就不會有人造物帶來的便利生活。如果這成為現實,那我們和遠古時代的猿人還有多大區別呢?
實際上,對更舒適生活的向往是人能更好活下去的動力之一。誰不想翻過崇山峻嶺,到達自己心中的那個香格裏拉呢?就像那句名言“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隻有先樹立遠大的目標,才會隨之產生為了實現它而做出的種種努力。
但問題的關鍵不是想,而是如何去做。
手裏的地圖對嗎?糧食和水充足嗎?武器夠用嗎?有翻山越嶺的體力嗎?需要別人搭把手嗎?別人會幫忙嗎?能獵殺野獸嗎?能抗擊心懷叵測的人嗎?
香格裏拉當然好,卻不是誰都能到達的。大多數人在攀爬的過程中就早早放棄。就像那些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就天天上課趴桌子上睡覺,下課溜出去打遊戲的學生。
m君就親眼見不少這種人。
那年高考前夜,晚上八點多他參加完班主任組織的各科老師考前劃重點輔導班會回家,就在離學校不遠處的一個小旅館門口看到讓人瞠目結舌的一幕。
一個同年級的女孩和一個高壯的男生手拉著手走進小旅館裏了。
他腦子裏閃現的第一個想法是:這女的一定會落榜。她不落榜天理難容。
隨即,腦海裏又飄過另一句話:人的失敗是多方麵原因造成的。
果然,這女孩當年落榜了,第二年複讀又落榜了。她的父母一直說她是心理素質不好,一到考場就發揮不出真正水平。
他卻在想:別人恐怕被高考重壓到喝水,吃飯,進考場都困難。她卻能心無掛礙在考前那夜去旅館開房。這種心理素質不是太差,而是太強了?簡直讓人佩服到五體投地。
還有一些人並非放棄,而是在攀岩中不慎墜落。就像我們在社會新聞裏看到的。某地某人因欠下巨額債務跳樓了。某地某老板經商失敗臥軌了。
大多數人則是爬到一定高度,就要找個地方喘口氣。有的人會稍作歇息繼續向上攀登。有的人則是一歇息就停頓了一輩子。
但是,總有能登頂的人。
喜馬拉雅山號稱世界最高峰,一樣有人能成功登頂。不過,那畢竟是極少數人。可人們的目光總是投射在極少數勝利者身上。很少有人會注意到那些半路上掉隊的人,或者最終成為珠峰綠鞋子的人。
在勝利者耀眼的光輝之下,那些付出畢生心血,精力,壓上一切為賭注,卻最終失敗的人似乎都是不存在的。沒人會意識到他們的存在,也沒人會在乎他們的經曆。
於是乎,人們在潛意識裏,有了這樣一條認知:隻要努力了,功夫下得深,一定會成功。
可事實上,努力和成功無法劃等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