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十二次相親18
這次相親在m君的沮喪中結束了。
從見麵的地方出來,他覺得身心疲憊,腿上像是灌滿了鉛,舉步維艱。大山壓頂一樣的壓抑感像是一陣酸雨腐化了胃裏的食物,並將之化為烏有。
吃點什麽呢?
這是他踏出見麵地點後的第一個念頭。
電視裏有的專家說,長期抑鬱會導致肥胖。
他一直覺得,這些專家沒有生活常識。人都抑鬱了還吃的下去飯嗎?人不應該是越抑鬱越瘦嗎?像那些古詞一樣“衣帶漸寬”,“人比黃花瘦”。
不過,現在看來,還真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專家的話頗有幾分道理。
對方的精確製導心理打擊後讓他整個人都虛脫了。那種疲倦就像是和一個打不贏的對手纏鬥了半個小時。
身體裏多年積蓄的脂肪,糖,水分全部被耗之一空,隻剩下一個看似完整的空殼。大腦發出指令:必須馬上補充,否則有餓暈過去的可能。
饑餓感分外強烈。
哪怕現在擺上來一整隻烤乳豬,他也能一個人全部吞下去,不留一點兒殘渣。讓所謂隻吃幾塊背上方肉的餐桌禮儀見鬼去吧。
去哪吃呢?
大腦如旋轉木馬一樣極速轉動。
去吃麵吧?
他想起來附近有家麵館的麵不錯,價格也實惠,離這裏不足兩百米遠。打定主意後,他疾步向麵館趕去。
這是家很小的店麵,裏麵也就三張飯桌,和一排沿著牆的壁掛式窄桌。店雖小,收拾得很幹淨。
m君喜歡用窄桌子,總覺得這樣吃飯快,坐在飯桌上吃飯速度太慢。
這家主營麵條,有炸醬麵,擔擔麵,特製油潑麵,海鮮打鹵麵等各種打鹵麵。
他最愛吃這家的特質油潑麵。該店的做法與別家不同,一碗油潑麵裏沒有那麽多配料,隻有四樣東西:麵、蒜瓣、鹽、熱麻油。
看起來食材簡單,味道卻極好。
他曾好奇地問老板:這麵不放青菜,也不放肉沫,怎麽味道這麽好啊?
老板自豪地告訴他:我家的麵好!
對啊。
一碗麵要好吃,最主要的當然是麵好。
可惜,這麽顯而易見的道理很多人根本不懂。m君本人之前也是不知道。
有的人總說,自己愛吃打鹵麵。有喜歡肉絲打鹵麵的,有喜歡鱔魚絲打鹵麵的,再或者有喜歡雞蛋西紅柿打鹵麵的。
可你要是問他,哪家店的麵條不放鹵也好吃,他就答不上來了。
因為他們從未想到過這個問題,也從沒真正看過麵條一眼,全身心都放在了鹵汁上。
其實,他們真正愛吃的不是打鹵麵,而是作為配料的鹵汁。本是打鹵麵主體的麵,在他們眼中反成了配料。
這就好比有些人吃餃子,總愛誇這個餃子的皮兒薄,麵筋道,很少誇讚餡兒好。
他們就是忘了,古人發明餃子是為了吃餡兒,而不是要吃皮。
對於缺乏肉食的古人而言,
那葷素配比恰到好處,既能吃到肉的些許葷腥,又能嚐到菜的清新甘甜的餃子才是真正的好餃子。
麵皮作為餡料的載體固然也很重要,但切不可本末倒置。就像吃麵不可看重鹵,輕視麵一樣。
那些真正愛吃麵,懂吃麵,會吃麵的人定是要先挑麵,後選鹵的。沒有鹵,一碗好麵仍是一碗好麵;沒有麵,那一鍋鹵汁就是一堆鹹菜。有誰吃飯時就著涼水,喝鹵汁的嗎?顯然是沒有的。
他看到還帶著鍋汽的麵被放到眼前的桌子上,心中陰翳就像冰雪遇到太陽一樣開始逐漸消散。
飽食之後,他渾身由內而外都暖洋洋,熱乎乎的,精神狀態大為好轉,方才發生的一幕幕似乎翻篇了。
他本想在心裏自我安慰自幾句,轉而一想實在沒有必要。
那女孩問的直接,卻都是事實。區區m君確實是一個一事無成的大齡失敗者;一個隻能勉強滿足自身溫飽的苟活者;一個
多年活在虛假認知裏的傻子。
想通了這些,他心裏不難受了,卻多少有點空蕩蕩的。人畢竟不是野地裏亂竄的老鼠,多少還是需要些人生意義的。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因為生活失去意義,而陷入了永恒的黑暗裏。人們為了找一個繼續苟活下去的理由,總得會學著自我麻痹,自我欺騙。
比如:m君被陌生女子這一頓不留情麵的數落。他可以自我安慰這是一次心裏成長的難得機會。
再比如:一個運動員常年被教練苛待。他可以自我安慰,這是走向金牌的必由之路。
還比如:一位寒門學子在灰暗的燈光下,忍饑挨餓奮發讀書。他可以自我安慰,這是“必先餓其體膚,勞其筋骨”。
人們總要為自己虛構出一番大道理,把所受到的那些毫無意義的痛苦,盡力美化為造物主對人的磨煉。
在他們的潛意識裏,似乎隻要人為的賦予苦難崇高的意義,那些災難帶來的傷害就不再是生命中的疤痕,而是變成人生前進道路上珍貴的財富。
這多可笑。苦難和成功怎麽會有因果關係呢?
如果經曆苦難是獲得成功的必由之路。那麽,像乾隆皇帝這種含著金湯勺出生的成功者,該用什麽理論來解釋呢?
可是把這種自欺欺人視為圭臬的大有人在。
更可笑的是有人還發明了“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荒唐話。好像因屢次失敗而白白耗費掉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都是通往最終成功的階梯。
事實上呢?
失敗就是失敗。成功就是成功。二者涇渭分明,毫無邏輯關係。
也許有人會拿吃七個燒餅才飽,但是不能不吃前六個燒餅來作為反駁論據。
這就是徹頭徹尾的詭辯。
兩個蘋果等於兩隻梨嗎?
誰都知道梨和蘋果不是同一種水果,所以盡管數量一致,兩個蘋果無論如何都不等同於兩隻梨。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失敗與成功。讓人最終吃飽的那個燒餅,和之前吃下去的五個,都是燒餅。但成功和失敗是兩樣不同的東西。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越王勾踐一樣,幾經失敗,在生死邊緣徘徊良久,遭受非人待遇後,終能奮發圖強,成為生死鬥爭中最後的大贏家。
實際上,他的成功有很大偶然性。雖然他真的贏了,但在吳都被攻破以前,夫差並不是注定要失敗的。
如果夫差像豐臣秀吉一樣迅速回到國內,那麽勾踐會落得和明智光秀一樣的下場。
勾踐之前的失敗被人們認為是有意義的,隻是因為他最終幸運的成功了。如果他最後沒有成功,那之前些失敗還能被叫做“成功之母”嗎?
恐怕不單是他吃屎會這件事會淪為千年笑柄,那句“臥薪嚐膽”也不會成為勵誌名言,而會變成調侃別人滑稽的專用語。
(本章完)
這次相親在m君的沮喪中結束了。
從見麵的地方出來,他覺得身心疲憊,腿上像是灌滿了鉛,舉步維艱。大山壓頂一樣的壓抑感像是一陣酸雨腐化了胃裏的食物,並將之化為烏有。
吃點什麽呢?
這是他踏出見麵地點後的第一個念頭。
電視裏有的專家說,長期抑鬱會導致肥胖。
他一直覺得,這些專家沒有生活常識。人都抑鬱了還吃的下去飯嗎?人不應該是越抑鬱越瘦嗎?像那些古詞一樣“衣帶漸寬”,“人比黃花瘦”。
不過,現在看來,還真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專家的話頗有幾分道理。
對方的精確製導心理打擊後讓他整個人都虛脫了。那種疲倦就像是和一個打不贏的對手纏鬥了半個小時。
身體裏多年積蓄的脂肪,糖,水分全部被耗之一空,隻剩下一個看似完整的空殼。大腦發出指令:必須馬上補充,否則有餓暈過去的可能。
饑餓感分外強烈。
哪怕現在擺上來一整隻烤乳豬,他也能一個人全部吞下去,不留一點兒殘渣。讓所謂隻吃幾塊背上方肉的餐桌禮儀見鬼去吧。
去哪吃呢?
大腦如旋轉木馬一樣極速轉動。
去吃麵吧?
他想起來附近有家麵館的麵不錯,價格也實惠,離這裏不足兩百米遠。打定主意後,他疾步向麵館趕去。
這是家很小的店麵,裏麵也就三張飯桌,和一排沿著牆的壁掛式窄桌。店雖小,收拾得很幹淨。
m君喜歡用窄桌子,總覺得這樣吃飯快,坐在飯桌上吃飯速度太慢。
這家主營麵條,有炸醬麵,擔擔麵,特製油潑麵,海鮮打鹵麵等各種打鹵麵。
他最愛吃這家的特質油潑麵。該店的做法與別家不同,一碗油潑麵裏沒有那麽多配料,隻有四樣東西:麵、蒜瓣、鹽、熱麻油。
看起來食材簡單,味道卻極好。
他曾好奇地問老板:這麵不放青菜,也不放肉沫,怎麽味道這麽好啊?
老板自豪地告訴他:我家的麵好!
對啊。
一碗麵要好吃,最主要的當然是麵好。
可惜,這麽顯而易見的道理很多人根本不懂。m君本人之前也是不知道。
有的人總說,自己愛吃打鹵麵。有喜歡肉絲打鹵麵的,有喜歡鱔魚絲打鹵麵的,再或者有喜歡雞蛋西紅柿打鹵麵的。
可你要是問他,哪家店的麵條不放鹵也好吃,他就答不上來了。
因為他們從未想到過這個問題,也從沒真正看過麵條一眼,全身心都放在了鹵汁上。
其實,他們真正愛吃的不是打鹵麵,而是作為配料的鹵汁。本是打鹵麵主體的麵,在他們眼中反成了配料。
這就好比有些人吃餃子,總愛誇這個餃子的皮兒薄,麵筋道,很少誇讚餡兒好。
他們就是忘了,古人發明餃子是為了吃餡兒,而不是要吃皮。
對於缺乏肉食的古人而言,
那葷素配比恰到好處,既能吃到肉的些許葷腥,又能嚐到菜的清新甘甜的餃子才是真正的好餃子。
麵皮作為餡料的載體固然也很重要,但切不可本末倒置。就像吃麵不可看重鹵,輕視麵一樣。
那些真正愛吃麵,懂吃麵,會吃麵的人定是要先挑麵,後選鹵的。沒有鹵,一碗好麵仍是一碗好麵;沒有麵,那一鍋鹵汁就是一堆鹹菜。有誰吃飯時就著涼水,喝鹵汁的嗎?顯然是沒有的。
他看到還帶著鍋汽的麵被放到眼前的桌子上,心中陰翳就像冰雪遇到太陽一樣開始逐漸消散。
飽食之後,他渾身由內而外都暖洋洋,熱乎乎的,精神狀態大為好轉,方才發生的一幕幕似乎翻篇了。
他本想在心裏自我安慰自幾句,轉而一想實在沒有必要。
那女孩問的直接,卻都是事實。區區m君確實是一個一事無成的大齡失敗者;一個隻能勉強滿足自身溫飽的苟活者;一個
多年活在虛假認知裏的傻子。
想通了這些,他心裏不難受了,卻多少有點空蕩蕩的。人畢竟不是野地裏亂竄的老鼠,多少還是需要些人生意義的。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因為生活失去意義,而陷入了永恒的黑暗裏。人們為了找一個繼續苟活下去的理由,總得會學著自我麻痹,自我欺騙。
比如:m君被陌生女子這一頓不留情麵的數落。他可以自我安慰這是一次心裏成長的難得機會。
再比如:一個運動員常年被教練苛待。他可以自我安慰,這是走向金牌的必由之路。
還比如:一位寒門學子在灰暗的燈光下,忍饑挨餓奮發讀書。他可以自我安慰,這是“必先餓其體膚,勞其筋骨”。
人們總要為自己虛構出一番大道理,把所受到的那些毫無意義的痛苦,盡力美化為造物主對人的磨煉。
在他們的潛意識裏,似乎隻要人為的賦予苦難崇高的意義,那些災難帶來的傷害就不再是生命中的疤痕,而是變成人生前進道路上珍貴的財富。
這多可笑。苦難和成功怎麽會有因果關係呢?
如果經曆苦難是獲得成功的必由之路。那麽,像乾隆皇帝這種含著金湯勺出生的成功者,該用什麽理論來解釋呢?
可是把這種自欺欺人視為圭臬的大有人在。
更可笑的是有人還發明了“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荒唐話。好像因屢次失敗而白白耗費掉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都是通往最終成功的階梯。
事實上呢?
失敗就是失敗。成功就是成功。二者涇渭分明,毫無邏輯關係。
也許有人會拿吃七個燒餅才飽,但是不能不吃前六個燒餅來作為反駁論據。
這就是徹頭徹尾的詭辯。
兩個蘋果等於兩隻梨嗎?
誰都知道梨和蘋果不是同一種水果,所以盡管數量一致,兩個蘋果無論如何都不等同於兩隻梨。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失敗與成功。讓人最終吃飽的那個燒餅,和之前吃下去的五個,都是燒餅。但成功和失敗是兩樣不同的東西。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越王勾踐一樣,幾經失敗,在生死邊緣徘徊良久,遭受非人待遇後,終能奮發圖強,成為生死鬥爭中最後的大贏家。
實際上,他的成功有很大偶然性。雖然他真的贏了,但在吳都被攻破以前,夫差並不是注定要失敗的。
如果夫差像豐臣秀吉一樣迅速回到國內,那麽勾踐會落得和明智光秀一樣的下場。
勾踐之前的失敗被人們認為是有意義的,隻是因為他最終幸運的成功了。如果他最後沒有成功,那之前些失敗還能被叫做“成功之母”嗎?
恐怕不單是他吃屎會這件事會淪為千年笑柄,那句“臥薪嚐膽”也不會成為勵誌名言,而會變成調侃別人滑稽的專用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