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觀察者的往事
我生活的世界不可能是實驗 作者:咬一口蘋果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是一個長半軸達五十公裏、短半軸有二十公裏的規則橢圓體,表麵光滑,沒有一點粗糙痕跡,完整形狀類似於一個雞蛋。但比雞蛋大成千上萬倍,裏麵空心,外麵有一層透明的膜隔絕裏外的環境。
觀察者稱之為氣泡。
此刻,這個氣泡有一半袒露在地表上,另外一半則埋在地下。
氣泡內部有不同的生態環境,邊緣是荒漠,向內延伸,逐漸變成平原,森林,高山,陽光充足,空氣濃鬱。
觀察者的身影在氣泡的東南角,一處平原上空,他擴散自己的感知觸手,悄無聲息地觀察這個氣泡的實驗體。
平原上綠草油茵,隨著風的吹動變成一張巨大的地毯。
以這種高度是沒辦法在這張地毯上看清楚實驗體的。
但觀察者已經看到這群實驗體的新鮮傑作:一條蜿蜒數百裏的長城。
這條長城平均高達十米,牆基均寬六米,頂層寬四米,主要用平原附近的土、泥、石頭、草料組成。當這條長城蜿蜒到森林裏時,主要材料就變成了木料。在上空望去,成一條蛇狀。
隨著觀察者拉近自己的感知視角,這個氣泡的實驗體慢慢浮出水麵。
首先能察覺出異樣的是這條長城牆壁上的奇怪漣動,就像泥土成液體狀那樣在不規則漣漪。
實則不是。
拉近距離可以得知,並非泥土在動,而是一群覆在城牆上的細小生命體在運動:
成萬上億數量級的螞蟻。
而這條能和地球明代長城相媲美的長形牆體,就是這個種群在三百六十五個試驗日靠集體合作完成的傑作。
“真是一個適合戰爭的種群。”
觀察者一邊看著這條蜿蜒長達五百多裏,橫跨小半個氣泡地圖的城牆,驚訝不已。
觀察者繼續靠近蟻群,開始收集更精確的數據。
在以虛無狀態慢慢靠向這個種群的短暫時間裏,他想起一段往事。
也稱不上往事,因為對他而言,才發生不久。
觀察者來到獵戶座旋臂的邊緣,這是一個荒涼的地方。
黑,真黑。
是他的第一直覺。
逛了一段時間,也一無所獲,當一條拖著尾巴的彗星(後來觀察者得知,彗星的名字是哈雷)從距離他艦艇不遠處飛過時,一直用特定頻率的向周圍搜索生命軌跡的探測波產生波動。
這意味著有生命的跡象。
他順著彗星的方向望去,看到一個安靜坐落在黑暗中的小漩渦,中心是一個正值壯年的黃矮星,八顆小行星安靜地圍在它周邊。
這裏有生命?
觀察者驚訝起來,開始調度數據,發現在這片區域確實有先行者的數據記錄,但很少。
把這些數據調度出來需要一定的時間,畢竟有些年份,他開始慢慢靠近這個安靜運轉的天體係統。
首先是檢查那顆散發著熱量和金黃色光芒的熾熱黃矮星,黃矮星表麵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高能反應說明其的健康狀態優秀,表層無數高能帶電粒子的碰撞、噴射、又碰撞,形成一場又一場的氫核聚變,滾燙的熱浪不斷向外層潑灑。
漂亮而蓬勃。
觀察者給這個恒星下標識符號,然後開始觀察圍繞這個漂亮恒星運轉的類地行星們。
這時候,那些先行者的久遠數據也出來了,觀察者快速閱覽一遍這些數據,目標一下子明確下來,無視水星金星,視角直接來到第三顆類地行星。
這是一顆淺藍色和乳白色交織的星球,藍色的是海洋,白色的雲層,透明的是空氣。
在觀察者看來,這顆星球比他來這裏路上的任何一個星球都要脆弱。
簡直一拈就碎。
但不可否認,是真的美麗,就像一顆懸在黑暗中的湛藍色寶珠。
一個藝術品。
觀察者給這顆類地行星下標識符號。
如果說那顆恒星的定義是黑暗中的蓬勃,那這個星球就是象征荒蕪中的生命。
觀察者進入這顆類地行星。
地球。
他輕鬆得到它的名字。
地球上充滿生命,隨處可見的都是生命。
觀察者不知道多少時間沒有出現的激動情緒開始浮現,激動之餘,他沒有忘記自己的本職工作,開始在地球上挑選合適的生物。
這個生物的挑選很嚴格,最重要的一點是,能最大程度代表這個星球。
他從極地冰川飛過,穿越遼闊的太平洋,在短短的幾個地球日遊遍整個地球,並且對這個地球的文化曆史有了一定的涉獵。
從綠色的森林,到聳俊的高山,再到遍地起的高樓大廈。
觀察者逛遍所有的風景,幾乎看遍所有的生物種類。
他的心情慢慢低落下來,其實並不是低落,隻不過沒有了一開始的那份激動。
這些生命都沒有任何代表性,完全不能代表這個星球。
他幾乎不需要使用艦艇上的任何認知分析工具,隻憑借自己的閱曆就能大致猜到這些物種的未來。
短暫的繁榮,然後徹底沉寂。
但觀察者並不能把自己的主觀臆斷當成結論,他調用艦艇的認知工具,開始嚴謹分析這顆地球,以求獲得精確的數據。
期間,他還在這裏逗留了十來個地球日,慢慢體驗這裏的文化和風景,並納入艦艇的數據庫。
終於,在認知工具的幫助下,他發現一個能代表這個星球的物種。
一個在這個星球上無處不在,生活在巨大山巒、鋼筋水泥中,卻細微如塵埃的渺小生物:螞蟻。
他興致恢複幾分。
開始對這個小種群進行溯源追查。
隨著溯源的時間長度拉遠,他興致又高了幾分,“不錯。”
他找到了。
就是這個物種,可以代表這個生機勃勃的星球。
觀察者冥冥中鬆一口氣。
因為代表物種這件事很重要。
事關這顆藍色星球的生存。
現在,地球可以安心的繼續活下去了。
觀察者打算離開了,他的本職工作已經完成。同時,還給地球表麵各項數據進行一次實時分析,確定沒什麽大礙,就沒有幹涉。
就在他離開時,他覆蓋麵廣大的感知網絡再一次伸向地球各處。
他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再來這裏。
觀察者再仔細看一眼地球,無形的觸手在太平洋上撥弄雲彩,繪製出一個巨大的上千公裏的心形狀。
算作一個禮物,看看哪個生物能看到了。
人類看到了。
觀察者意識到不應該擺成心形狀,他先入為主了,因為這種象征感情的符號是人類特有的。
觀察者心想這不能怪他,他這次來到地球,收集到的百分之五十都是這個物種的數據。這個星球遍地都是人類的腳印,幾乎每個物種都在受人類的影響。
但可惜的是。
人類不能代表地球。
----
求追讀
求票票
重要的是,求追讀
觀察者稱之為氣泡。
此刻,這個氣泡有一半袒露在地表上,另外一半則埋在地下。
氣泡內部有不同的生態環境,邊緣是荒漠,向內延伸,逐漸變成平原,森林,高山,陽光充足,空氣濃鬱。
觀察者的身影在氣泡的東南角,一處平原上空,他擴散自己的感知觸手,悄無聲息地觀察這個氣泡的實驗體。
平原上綠草油茵,隨著風的吹動變成一張巨大的地毯。
以這種高度是沒辦法在這張地毯上看清楚實驗體的。
但觀察者已經看到這群實驗體的新鮮傑作:一條蜿蜒數百裏的長城。
這條長城平均高達十米,牆基均寬六米,頂層寬四米,主要用平原附近的土、泥、石頭、草料組成。當這條長城蜿蜒到森林裏時,主要材料就變成了木料。在上空望去,成一條蛇狀。
隨著觀察者拉近自己的感知視角,這個氣泡的實驗體慢慢浮出水麵。
首先能察覺出異樣的是這條長城牆壁上的奇怪漣動,就像泥土成液體狀那樣在不規則漣漪。
實則不是。
拉近距離可以得知,並非泥土在動,而是一群覆在城牆上的細小生命體在運動:
成萬上億數量級的螞蟻。
而這條能和地球明代長城相媲美的長形牆體,就是這個種群在三百六十五個試驗日靠集體合作完成的傑作。
“真是一個適合戰爭的種群。”
觀察者一邊看著這條蜿蜒長達五百多裏,橫跨小半個氣泡地圖的城牆,驚訝不已。
觀察者繼續靠近蟻群,開始收集更精確的數據。
在以虛無狀態慢慢靠向這個種群的短暫時間裏,他想起一段往事。
也稱不上往事,因為對他而言,才發生不久。
觀察者來到獵戶座旋臂的邊緣,這是一個荒涼的地方。
黑,真黑。
是他的第一直覺。
逛了一段時間,也一無所獲,當一條拖著尾巴的彗星(後來觀察者得知,彗星的名字是哈雷)從距離他艦艇不遠處飛過時,一直用特定頻率的向周圍搜索生命軌跡的探測波產生波動。
這意味著有生命的跡象。
他順著彗星的方向望去,看到一個安靜坐落在黑暗中的小漩渦,中心是一個正值壯年的黃矮星,八顆小行星安靜地圍在它周邊。
這裏有生命?
觀察者驚訝起來,開始調度數據,發現在這片區域確實有先行者的數據記錄,但很少。
把這些數據調度出來需要一定的時間,畢竟有些年份,他開始慢慢靠近這個安靜運轉的天體係統。
首先是檢查那顆散發著熱量和金黃色光芒的熾熱黃矮星,黃矮星表麵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高能反應說明其的健康狀態優秀,表層無數高能帶電粒子的碰撞、噴射、又碰撞,形成一場又一場的氫核聚變,滾燙的熱浪不斷向外層潑灑。
漂亮而蓬勃。
觀察者給這個恒星下標識符號,然後開始觀察圍繞這個漂亮恒星運轉的類地行星們。
這時候,那些先行者的久遠數據也出來了,觀察者快速閱覽一遍這些數據,目標一下子明確下來,無視水星金星,視角直接來到第三顆類地行星。
這是一顆淺藍色和乳白色交織的星球,藍色的是海洋,白色的雲層,透明的是空氣。
在觀察者看來,這顆星球比他來這裏路上的任何一個星球都要脆弱。
簡直一拈就碎。
但不可否認,是真的美麗,就像一顆懸在黑暗中的湛藍色寶珠。
一個藝術品。
觀察者給這顆類地行星下標識符號。
如果說那顆恒星的定義是黑暗中的蓬勃,那這個星球就是象征荒蕪中的生命。
觀察者進入這顆類地行星。
地球。
他輕鬆得到它的名字。
地球上充滿生命,隨處可見的都是生命。
觀察者不知道多少時間沒有出現的激動情緒開始浮現,激動之餘,他沒有忘記自己的本職工作,開始在地球上挑選合適的生物。
這個生物的挑選很嚴格,最重要的一點是,能最大程度代表這個星球。
他從極地冰川飛過,穿越遼闊的太平洋,在短短的幾個地球日遊遍整個地球,並且對這個地球的文化曆史有了一定的涉獵。
從綠色的森林,到聳俊的高山,再到遍地起的高樓大廈。
觀察者逛遍所有的風景,幾乎看遍所有的生物種類。
他的心情慢慢低落下來,其實並不是低落,隻不過沒有了一開始的那份激動。
這些生命都沒有任何代表性,完全不能代表這個星球。
他幾乎不需要使用艦艇上的任何認知分析工具,隻憑借自己的閱曆就能大致猜到這些物種的未來。
短暫的繁榮,然後徹底沉寂。
但觀察者並不能把自己的主觀臆斷當成結論,他調用艦艇的認知工具,開始嚴謹分析這顆地球,以求獲得精確的數據。
期間,他還在這裏逗留了十來個地球日,慢慢體驗這裏的文化和風景,並納入艦艇的數據庫。
終於,在認知工具的幫助下,他發現一個能代表這個星球的物種。
一個在這個星球上無處不在,生活在巨大山巒、鋼筋水泥中,卻細微如塵埃的渺小生物:螞蟻。
他興致恢複幾分。
開始對這個小種群進行溯源追查。
隨著溯源的時間長度拉遠,他興致又高了幾分,“不錯。”
他找到了。
就是這個物種,可以代表這個生機勃勃的星球。
觀察者冥冥中鬆一口氣。
因為代表物種這件事很重要。
事關這顆藍色星球的生存。
現在,地球可以安心的繼續活下去了。
觀察者打算離開了,他的本職工作已經完成。同時,還給地球表麵各項數據進行一次實時分析,確定沒什麽大礙,就沒有幹涉。
就在他離開時,他覆蓋麵廣大的感知網絡再一次伸向地球各處。
他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再來這裏。
觀察者再仔細看一眼地球,無形的觸手在太平洋上撥弄雲彩,繪製出一個巨大的上千公裏的心形狀。
算作一個禮物,看看哪個生物能看到了。
人類看到了。
觀察者意識到不應該擺成心形狀,他先入為主了,因為這種象征感情的符號是人類特有的。
觀察者心想這不能怪他,他這次來到地球,收集到的百分之五十都是這個物種的數據。這個星球遍地都是人類的腳印,幾乎每個物種都在受人類的影響。
但可惜的是。
人類不能代表地球。
----
求追讀
求票票
重要的是,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