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初二,
沽塞溪流岸邊的榆錢悉數開了。
鐵青色的樹皮,經過冬日寒風凜冽,卷翹剝落著。
呈鹿角狀的枝幹,亦如瓊妖納延這種最頂級武者赤膊作戰,皮表雖被極寒或匕獸銳利爪子破了一層皮,在人前倒也正好大方顯露皮下最結實的紅銅色肌理。
它們,活得強壯得狠呢!
這不,榆樹粗壯敦實的主幹,則更像樸實的莊稼漢子,如大錘和尚、韓幹這等強者,它們從不追求粉飾符合常人審美的外表。更有過分的:樹幹表麵聚結大大小小石塊狀疙瘩,哪怕武者三階瞧著都會覺得猙獰。
而那些生長百年以上的榔榆,哪怕枯朽後且供蛇蟲鼠蟻出沒的窟窿,也會被兀顏山、耶律二德這些來自遼國的強者們認定:這是劫後的不屈之色。
這就是榔榆。
按方闊海的說法,一個字,命硬!
這回農曆二月頭生的榆錢之綠,卻為人間最生動的綠意盎然,又名劫綠。
韓原自不會像周行桐這等宗師級強者對榔榆之美推崇備至,觀見劫綠生機與枯化虯龍枝而發出感歎。
三個時辰前,
他剛與會麵不久的梁四僧分手。且按梁四僧的說法,這回他親自到第九處地窟迎接韓原試煉歸來,比他預期的日子,要晚了三日,以至於他原本受鎮守雁門關的宋國一代名將楊無敵邀請,兩人約好二月初一會於勾注山,都晚了一日。
“一定是在那頭超級超級老陰貨尋靈鼠的秘境中,我算錯了時間,要不然……”
韓原一邊奔跑,一邊眉頭緊皺。
地窟武者試煉,他雖收獲極大,無形中也感知到些許隱憂。隻是這道隱憂極其玄乎,如水中撈月,觸之即碎散,莫可名狀。
拋開雜念,終於回到人間。
人間的晴朗與一江春水,萬物沐浴在春光中竟自由生長,完全來自神魂級的舒泰,又哪是地窟中幽暗森林那等宛如異界的風景能夠比擬。
但,人要不入異境,又怎真實體會人間的親切呢?
按韓原的計劃,他將在七個時辰內,從第九處軍營趕到位於挽舟者歌的長城。
那裏由隱宗地煞七十二中的地魁、地勇、地軸領銜的十九部,與來自宋國山南道的二十萬大軍,組成宋國防禦第三次幽潮來襲東線的首道防線。
大戰可謂一觸即發。
原本,這與尚未衝破武師境的韓原幹係不大。
因為按照位列隱宗三十六天罡中的將星序號“天暗星”鍾楚的要求,韓原在地窟試煉結束後,即算通過尊者設下的伏魔殿序號“壹零柒”的“s”級試煉任務,可徑直從第九處返回位於泊山的隱宗大本營聚義堂報道。
不過,尊者並沒有事先約定韓原報道的時間。
在挽舟者歌的長城,有眾多韓原熟識之人,他們即將在那裏與幽潮作生死存滅之戰。
於情於理,於公於私,韓原都不會繞路挽舟者歌。
隻是這回韓原在離開第九處出發前,在他印象中,那位一向不苟言笑,且在地窟武者試煉擔任總教習職位的閆遠山卻叫住了他。
“韓原,你若順道就幫我個忙,可好!”
韓原對閆遠山印象不差,立即答道:“閆教習,隻要順路,沒什麽不行的。”
閆遠山點了點頭。
“韓原,第九處向南三百裏,過榆塞前,有一處名漕城的舊址,那裏生活著一群人。你在經過時,就勸他們盡快南逃,切勿……”
“咦?勸人逃命的活計。我可不擅長!”韓原黑著臉噘嘴道。
閆遠山歎道:“真要勸不了,也就算了。那是一群……可憐人。”
閆遠山說的沒錯。
漕城正好位於韓原前往挽舟者歌的半途中。
在第一次幽潮來襲前,漕城就已經存在了,隻不過僅為千人居住的小城鎮。後來,山北道抵抗幽潮來襲的戰事吃緊,漕城做過南方經運河運輸過來的諸多戰備物資抵達燕山前的最後中轉站,曾經熱鬧過一陣。
第一次幽潮來襲後,山北道被打成廢土荒無人煙,從北方逃難過來的十多萬遼、宋的難民,曾短暫聚集那裏生活過。
很快,第二次幽潮來襲,一直打到山南道的挽舟者歌之渡,漕城,這座曾被譽為大綱河以北最大的一座“難民營”,就徹底荒廢了。
地表有數道極為清晰的狂風過境痕跡,一直蔓延到河對岸。
那必然是幽潮曾在這裏發動過至少九級剝地皮的颶風過境。
目見此狀,韓原頓時黑著臉,行到一片明顯曾是城池的廢墟前。
與韓原經曆碟形巨坑所在秘境,遭外敵入侵被打成隻剩夯土地基不同。這座城池廢墟占地雖小,由於經曆歲月侵蝕的時日不久,依然保留了不少昔日遭受幽潮暴虐衝擊的貌狀。方圓數十裏,皆是被血浸透的暗色土壤,碎石隨處可見。
也不曉得多少人喪命於此。韓原低下身,撿起一塊嬰兒拳頭大的石頭,仔細觀看裂紋。
當確認為幽怪的手筆後,韓原陰沉著臉,將手中的石塊握碎。
岩石粉末透過指縫,簌簌而落,又被河邊微風輕送,送去遠方。
雖是初春,寒風依舊冷徹。隻是這等級數的寒冷,又怎會被韓原在意。
他隻在意河麵的波光如龍鱗閃耀,仔細看了數眼,對照徹迭後,就快步向前方裏許外炊煙嫋嫋的村莊行去。
說是村莊,不如說是連綿的土丘。原本按照這等占地規模,中原大族村莊的外圍,遵循風水布局,必須種下“來龍林”,隻是這裏大多依舊為榆樹。
榆錢新發,吐露生機。
那些低矮的土丘,實際上都是沒有墓碑的墳堆而已。
難得連綿墳堆土丘之後,在此居住生活的村人並不避嫌。落眼處,整齊的一畦畦菜田,種植的居然是宋國剛在嘉佑十九年大力推廣的經地窟辟難所試驗的一種名“靈麥”的高產作物。
韓原頓時輕咦了一聲。
因為他見過辟難所用於各種農作物試驗田的操作,工序及勞作極其繁瑣,這種級數的農活在地窟必須由三階以上的武者但任,而在這裏,居然見到靈級作物的試驗田,怎不讓他吃驚。
試驗田中的靈麥等農作物大多已經收割完畢。且以韓原的五感也已發現,這裏占地約五百畝的試驗田裏生長的農作物,與不知多少頭經人工飼養被定為二級的牲畜,均在三天前,被轉移到南麵緊挨著河道的碼頭,被南開的貨船運走。
田裏依舊有農人在耕作。從他們的外表來看,大多四五十歲,有的居然還身著遼人裝束。
韓原著實驚訝。
他們的衣著雖為村人裝束,但以韓原眼力,在他麵前勞作的接近百名村人,無一例外都過了武者中階,更有數名極大可能為武師境。
隻可惜,他們都是殘缺之人。且看到他們的傷勢,韓原倒吸一口涼氣。
沽塞溪流岸邊的榆錢悉數開了。
鐵青色的樹皮,經過冬日寒風凜冽,卷翹剝落著。
呈鹿角狀的枝幹,亦如瓊妖納延這種最頂級武者赤膊作戰,皮表雖被極寒或匕獸銳利爪子破了一層皮,在人前倒也正好大方顯露皮下最結實的紅銅色肌理。
它們,活得強壯得狠呢!
這不,榆樹粗壯敦實的主幹,則更像樸實的莊稼漢子,如大錘和尚、韓幹這等強者,它們從不追求粉飾符合常人審美的外表。更有過分的:樹幹表麵聚結大大小小石塊狀疙瘩,哪怕武者三階瞧著都會覺得猙獰。
而那些生長百年以上的榔榆,哪怕枯朽後且供蛇蟲鼠蟻出沒的窟窿,也會被兀顏山、耶律二德這些來自遼國的強者們認定:這是劫後的不屈之色。
這就是榔榆。
按方闊海的說法,一個字,命硬!
這回農曆二月頭生的榆錢之綠,卻為人間最生動的綠意盎然,又名劫綠。
韓原自不會像周行桐這等宗師級強者對榔榆之美推崇備至,觀見劫綠生機與枯化虯龍枝而發出感歎。
三個時辰前,
他剛與會麵不久的梁四僧分手。且按梁四僧的說法,這回他親自到第九處地窟迎接韓原試煉歸來,比他預期的日子,要晚了三日,以至於他原本受鎮守雁門關的宋國一代名將楊無敵邀請,兩人約好二月初一會於勾注山,都晚了一日。
“一定是在那頭超級超級老陰貨尋靈鼠的秘境中,我算錯了時間,要不然……”
韓原一邊奔跑,一邊眉頭緊皺。
地窟武者試煉,他雖收獲極大,無形中也感知到些許隱憂。隻是這道隱憂極其玄乎,如水中撈月,觸之即碎散,莫可名狀。
拋開雜念,終於回到人間。
人間的晴朗與一江春水,萬物沐浴在春光中竟自由生長,完全來自神魂級的舒泰,又哪是地窟中幽暗森林那等宛如異界的風景能夠比擬。
但,人要不入異境,又怎真實體會人間的親切呢?
按韓原的計劃,他將在七個時辰內,從第九處軍營趕到位於挽舟者歌的長城。
那裏由隱宗地煞七十二中的地魁、地勇、地軸領銜的十九部,與來自宋國山南道的二十萬大軍,組成宋國防禦第三次幽潮來襲東線的首道防線。
大戰可謂一觸即發。
原本,這與尚未衝破武師境的韓原幹係不大。
因為按照位列隱宗三十六天罡中的將星序號“天暗星”鍾楚的要求,韓原在地窟試煉結束後,即算通過尊者設下的伏魔殿序號“壹零柒”的“s”級試煉任務,可徑直從第九處返回位於泊山的隱宗大本營聚義堂報道。
不過,尊者並沒有事先約定韓原報道的時間。
在挽舟者歌的長城,有眾多韓原熟識之人,他們即將在那裏與幽潮作生死存滅之戰。
於情於理,於公於私,韓原都不會繞路挽舟者歌。
隻是這回韓原在離開第九處出發前,在他印象中,那位一向不苟言笑,且在地窟武者試煉擔任總教習職位的閆遠山卻叫住了他。
“韓原,你若順道就幫我個忙,可好!”
韓原對閆遠山印象不差,立即答道:“閆教習,隻要順路,沒什麽不行的。”
閆遠山點了點頭。
“韓原,第九處向南三百裏,過榆塞前,有一處名漕城的舊址,那裏生活著一群人。你在經過時,就勸他們盡快南逃,切勿……”
“咦?勸人逃命的活計。我可不擅長!”韓原黑著臉噘嘴道。
閆遠山歎道:“真要勸不了,也就算了。那是一群……可憐人。”
閆遠山說的沒錯。
漕城正好位於韓原前往挽舟者歌的半途中。
在第一次幽潮來襲前,漕城就已經存在了,隻不過僅為千人居住的小城鎮。後來,山北道抵抗幽潮來襲的戰事吃緊,漕城做過南方經運河運輸過來的諸多戰備物資抵達燕山前的最後中轉站,曾經熱鬧過一陣。
第一次幽潮來襲後,山北道被打成廢土荒無人煙,從北方逃難過來的十多萬遼、宋的難民,曾短暫聚集那裏生活過。
很快,第二次幽潮來襲,一直打到山南道的挽舟者歌之渡,漕城,這座曾被譽為大綱河以北最大的一座“難民營”,就徹底荒廢了。
地表有數道極為清晰的狂風過境痕跡,一直蔓延到河對岸。
那必然是幽潮曾在這裏發動過至少九級剝地皮的颶風過境。
目見此狀,韓原頓時黑著臉,行到一片明顯曾是城池的廢墟前。
與韓原經曆碟形巨坑所在秘境,遭外敵入侵被打成隻剩夯土地基不同。這座城池廢墟占地雖小,由於經曆歲月侵蝕的時日不久,依然保留了不少昔日遭受幽潮暴虐衝擊的貌狀。方圓數十裏,皆是被血浸透的暗色土壤,碎石隨處可見。
也不曉得多少人喪命於此。韓原低下身,撿起一塊嬰兒拳頭大的石頭,仔細觀看裂紋。
當確認為幽怪的手筆後,韓原陰沉著臉,將手中的石塊握碎。
岩石粉末透過指縫,簌簌而落,又被河邊微風輕送,送去遠方。
雖是初春,寒風依舊冷徹。隻是這等級數的寒冷,又怎會被韓原在意。
他隻在意河麵的波光如龍鱗閃耀,仔細看了數眼,對照徹迭後,就快步向前方裏許外炊煙嫋嫋的村莊行去。
說是村莊,不如說是連綿的土丘。原本按照這等占地規模,中原大族村莊的外圍,遵循風水布局,必須種下“來龍林”,隻是這裏大多依舊為榆樹。
榆錢新發,吐露生機。
那些低矮的土丘,實際上都是沒有墓碑的墳堆而已。
難得連綿墳堆土丘之後,在此居住生活的村人並不避嫌。落眼處,整齊的一畦畦菜田,種植的居然是宋國剛在嘉佑十九年大力推廣的經地窟辟難所試驗的一種名“靈麥”的高產作物。
韓原頓時輕咦了一聲。
因為他見過辟難所用於各種農作物試驗田的操作,工序及勞作極其繁瑣,這種級數的農活在地窟必須由三階以上的武者但任,而在這裏,居然見到靈級作物的試驗田,怎不讓他吃驚。
試驗田中的靈麥等農作物大多已經收割完畢。且以韓原的五感也已發現,這裏占地約五百畝的試驗田裏生長的農作物,與不知多少頭經人工飼養被定為二級的牲畜,均在三天前,被轉移到南麵緊挨著河道的碼頭,被南開的貨船運走。
田裏依舊有農人在耕作。從他們的外表來看,大多四五十歲,有的居然還身著遼人裝束。
韓原著實驚訝。
他們的衣著雖為村人裝束,但以韓原眼力,在他麵前勞作的接近百名村人,無一例外都過了武者中階,更有數名極大可能為武師境。
隻可惜,他們都是殘缺之人。且看到他們的傷勢,韓原倒吸一口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