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病了後,宮裏一開始並沒多想,畢竟風寒在古代雖然算重症,但其實很常見,隻是安排禦醫診病用藥。
可三兩天後,李世民的病情忽然加重,連呼吸都沉重起來。
眾多禦醫無法,就連長安城內有名的大夫都連夜請進了宮,折騰了一夜還是不見好,長孫皇後力排眾議,招太監即可去請石仲魁進宮。
到了宮裏,石仲魁一眼就看出李世民是真的壽元將盡。
當著眾多大臣和皇室成員的麵,石仲魁歎息一聲。
不過這聲歎息其實隻是做做樣子。
既然西遊即將開始,他當然不願意因為長樂就和大唐捆綁在一起。
不如趁機斷了糾纏,至少也不能讓今後的大唐,一直纏著長樂不放。
否則真到了皇朝末年,天下大亂時,長樂越是糾結著想保住大唐,越會因果纏身,甚至影響到她的修為、心性。
倒是僅僅保住李唐血脈,那就簡單了。
而且三代務農,也不考科舉,入仕途,什麽壯誌都得消磨沒了,甚至想做世家都難。
故作深思,猶豫好一會才說道,“陛下安心,貧道既然和皇室結親,自當為陛下爭取十年,二十年的壽命,以全陛下生養長樂之恩。”
說完,目光看向多活了三年的長孫皇後,“當年皇後重疾,長樂上門求藥,貧道念在長樂多年和我夫人親近,又乖巧懂事的份上,一時心軟為皇後續命,已經犯過一次天條。
玉帝王母感念貧道多年征戰三界,降妖除魔的功勞,這才從輕發落,未處罰貧道。
這次若是明知故犯、、、、。”
石仲魁沒說完,但在場的人卻明白他的意思。
這代價肯定很大。
當然,有人信,自然有人不信,而且還真有人巴不得李世民早死。
但這人絕對沒李泰,還有幾個沒長成的小皇子和眾多沒子嗣,或者子嗣沒資格爭取皇位的宮妃們。
至於大臣們,李世民統治的早期,算是真正的明君,倒是真沒幾個人願意換個新皇帝。
而且能站在宮殿內的大臣,哪個不是跟著李世民東征西討,又經曆過宣武門之變的重臣和心腹。
就是當太子舅舅的長孫無忌,此時的心思也沒想助外甥李承乾登上皇位。
一則或許和李世民有真情,二則此時能壓製長孫無忌的大臣不少。
就是長孫皇後都在默默壓製長孫無忌這個外戚,更別說其他朝臣了。
長孫皇後和李世民一聽石仲魁自稱‘貧道’,就知道這家夥不願以世俗身份和皇室交往。
明顯有意保持距離。
暗道這神仙還真是無情,但想想石仲魁若是沒說謊,三年前救過長孫皇後一次,就不能說真無情。
而且長孫皇後見石仲魁看起來,是真在乎長樂,也不管他到底活了多少年。
“伯謙,不說為了天下蒼生,就隻為了長樂和你們未來的孩子,也請你想想辦法。
而且若是能幫你撇開處罰,我李家上下和滿朝文武都願全力助你。”
長孫無忌、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蕭瑀、程咬金、唐儉、李勣等人自然不敢有絲毫怠慢,連連拱手附和長孫皇後。
太子和幾個皇子當然更不敢落後,遭人口實,李泰甚至噗通一聲大禮喊道,“真君,小王願以舍命還父,求真君出手相助。”
太子臉色大變,躺在床榻上的李世民則感動的老懷安慰,眾多大臣,宮妃們也是表情各異。
有人覺得李泰是真心,更多人則認為這家夥是在作秀。
之前石仲魁就說過,自己已經救過長孫皇後一次,若是這話是真的,那一旦出手,必然就能救下皇帝。
這之後皇帝心裏肯定會真想著,是不是考察、考察李泰。
石仲魁大概是因為知道最後繼位的是李治,所以越看李泰,越覺得他可憐。
不管如何掙紮、算計,到頭來都是一場空,歎息一聲道,“若是人人願意舍棄壽元,便能助親人長壽,這世間必然大亂。”
眾人聽到這話,稍微一想就明白這話一點都沒錯。
李泰臉色微微一變,太子則暗地裏大喜,也重重鬆了口氣。
石仲魁做戲也演的差不多了,看向臉上露出失望表情的唐皇道,“貧道修書一封,進與陛下,捎去到冥司,交給酆都判官崔玉。請他助陛下增壽一二十載。
不過至此之後,陛下需要謹記,貧道和長樂便還了李唐的恩情。”
唐皇心裏一緊,隨後想著自己都快死了,能因為生了個好女兒,就長壽一二十年,這好事哪裏去找?
至於還掉生養恩情,還了就還了,隻要活著,今後才有機會繼續施恩於長樂。
忙多石仲魁問道,“真君,這崔玉是誰?”
石仲魁微微一笑,“崔玉乃是大唐先皇帝駕前之臣,先受茲州令,後升禮部侍郎。
安裝最新版。】
五百年前便於貧道相知甚厚,當年因被貶下凡的天庭大將在下界為惡,便在地府重打那人八十棍。
因擔心牽連十殿閻羅,自請轉世入人間,經曆輪回之苦。
八年前他陽壽將盡,即將功德圓滿回歸地府,再做判官時,寫信給貧道,請我一家進長安相聚。
現如今回陰司,重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前些日子貧道帶著長樂地府遊玩時,還和崔判官相聚。
陛下此去地府,可將書信付與他,他念貧道薄麵,必然放陛下還陽回來。”
唐皇大喜,親自命太子研磨、魏王鋪開白紙,拿了石仲魁親自寫下的信,收進袖裏,隨後居然閉目而亡。
一時間,大殿內全是震驚。
接著也不知道誰哭喊了一聲,頓時哭聲一片。
好一會,才有人注意到石仲魁已經沒了人影。
直到侍衛傳消息說,石仲魁去了玄清觀,命人開壇靜坐,皇後眾人這才稍稍放心下來。
可皇帝沒了呼吸,就算知道事情有轉機,該準備的後事還是得準備。
三宮六院、皇後嬪妃、侍長儲君及兩班文武,俱舉哀戴孝。好在停靈需要時間,唐皇的肉身很快便安放在白虎殿裏。
長孫無忌、房玄齡、高士廉等人和皇後商議一番,決定讓尉遲敬德、程咬金、李勣等能信任的武將,穿盔戴甲,手持兵刃,就守在棺槨邊上。
就是太子和魏王等人要祭拜,也沒法接近棺槨三米內。
/101/101141/31745338.html
可三兩天後,李世民的病情忽然加重,連呼吸都沉重起來。
眾多禦醫無法,就連長安城內有名的大夫都連夜請進了宮,折騰了一夜還是不見好,長孫皇後力排眾議,招太監即可去請石仲魁進宮。
到了宮裏,石仲魁一眼就看出李世民是真的壽元將盡。
當著眾多大臣和皇室成員的麵,石仲魁歎息一聲。
不過這聲歎息其實隻是做做樣子。
既然西遊即將開始,他當然不願意因為長樂就和大唐捆綁在一起。
不如趁機斷了糾纏,至少也不能讓今後的大唐,一直纏著長樂不放。
否則真到了皇朝末年,天下大亂時,長樂越是糾結著想保住大唐,越會因果纏身,甚至影響到她的修為、心性。
倒是僅僅保住李唐血脈,那就簡單了。
而且三代務農,也不考科舉,入仕途,什麽壯誌都得消磨沒了,甚至想做世家都難。
故作深思,猶豫好一會才說道,“陛下安心,貧道既然和皇室結親,自當為陛下爭取十年,二十年的壽命,以全陛下生養長樂之恩。”
說完,目光看向多活了三年的長孫皇後,“當年皇後重疾,長樂上門求藥,貧道念在長樂多年和我夫人親近,又乖巧懂事的份上,一時心軟為皇後續命,已經犯過一次天條。
玉帝王母感念貧道多年征戰三界,降妖除魔的功勞,這才從輕發落,未處罰貧道。
這次若是明知故犯、、、、。”
石仲魁沒說完,但在場的人卻明白他的意思。
這代價肯定很大。
當然,有人信,自然有人不信,而且還真有人巴不得李世民早死。
但這人絕對沒李泰,還有幾個沒長成的小皇子和眾多沒子嗣,或者子嗣沒資格爭取皇位的宮妃們。
至於大臣們,李世民統治的早期,算是真正的明君,倒是真沒幾個人願意換個新皇帝。
而且能站在宮殿內的大臣,哪個不是跟著李世民東征西討,又經曆過宣武門之變的重臣和心腹。
就是當太子舅舅的長孫無忌,此時的心思也沒想助外甥李承乾登上皇位。
一則或許和李世民有真情,二則此時能壓製長孫無忌的大臣不少。
就是長孫皇後都在默默壓製長孫無忌這個外戚,更別說其他朝臣了。
長孫皇後和李世民一聽石仲魁自稱‘貧道’,就知道這家夥不願以世俗身份和皇室交往。
明顯有意保持距離。
暗道這神仙還真是無情,但想想石仲魁若是沒說謊,三年前救過長孫皇後一次,就不能說真無情。
而且長孫皇後見石仲魁看起來,是真在乎長樂,也不管他到底活了多少年。
“伯謙,不說為了天下蒼生,就隻為了長樂和你們未來的孩子,也請你想想辦法。
而且若是能幫你撇開處罰,我李家上下和滿朝文武都願全力助你。”
長孫無忌、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蕭瑀、程咬金、唐儉、李勣等人自然不敢有絲毫怠慢,連連拱手附和長孫皇後。
太子和幾個皇子當然更不敢落後,遭人口實,李泰甚至噗通一聲大禮喊道,“真君,小王願以舍命還父,求真君出手相助。”
太子臉色大變,躺在床榻上的李世民則感動的老懷安慰,眾多大臣,宮妃們也是表情各異。
有人覺得李泰是真心,更多人則認為這家夥是在作秀。
之前石仲魁就說過,自己已經救過長孫皇後一次,若是這話是真的,那一旦出手,必然就能救下皇帝。
這之後皇帝心裏肯定會真想著,是不是考察、考察李泰。
石仲魁大概是因為知道最後繼位的是李治,所以越看李泰,越覺得他可憐。
不管如何掙紮、算計,到頭來都是一場空,歎息一聲道,“若是人人願意舍棄壽元,便能助親人長壽,這世間必然大亂。”
眾人聽到這話,稍微一想就明白這話一點都沒錯。
李泰臉色微微一變,太子則暗地裏大喜,也重重鬆了口氣。
石仲魁做戲也演的差不多了,看向臉上露出失望表情的唐皇道,“貧道修書一封,進與陛下,捎去到冥司,交給酆都判官崔玉。請他助陛下增壽一二十載。
不過至此之後,陛下需要謹記,貧道和長樂便還了李唐的恩情。”
唐皇心裏一緊,隨後想著自己都快死了,能因為生了個好女兒,就長壽一二十年,這好事哪裏去找?
至於還掉生養恩情,還了就還了,隻要活著,今後才有機會繼續施恩於長樂。
忙多石仲魁問道,“真君,這崔玉是誰?”
石仲魁微微一笑,“崔玉乃是大唐先皇帝駕前之臣,先受茲州令,後升禮部侍郎。
安裝最新版。】
五百年前便於貧道相知甚厚,當年因被貶下凡的天庭大將在下界為惡,便在地府重打那人八十棍。
因擔心牽連十殿閻羅,自請轉世入人間,經曆輪回之苦。
八年前他陽壽將盡,即將功德圓滿回歸地府,再做判官時,寫信給貧道,請我一家進長安相聚。
現如今回陰司,重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前些日子貧道帶著長樂地府遊玩時,還和崔判官相聚。
陛下此去地府,可將書信付與他,他念貧道薄麵,必然放陛下還陽回來。”
唐皇大喜,親自命太子研磨、魏王鋪開白紙,拿了石仲魁親自寫下的信,收進袖裏,隨後居然閉目而亡。
一時間,大殿內全是震驚。
接著也不知道誰哭喊了一聲,頓時哭聲一片。
好一會,才有人注意到石仲魁已經沒了人影。
直到侍衛傳消息說,石仲魁去了玄清觀,命人開壇靜坐,皇後眾人這才稍稍放心下來。
可皇帝沒了呼吸,就算知道事情有轉機,該準備的後事還是得準備。
三宮六院、皇後嬪妃、侍長儲君及兩班文武,俱舉哀戴孝。好在停靈需要時間,唐皇的肉身很快便安放在白虎殿裏。
長孫無忌、房玄齡、高士廉等人和皇後商議一番,決定讓尉遲敬德、程咬金、李勣等能信任的武將,穿盔戴甲,手持兵刃,就守在棺槨邊上。
就是太子和魏王等人要祭拜,也沒法接近棺槨三米內。
/101/101141/31745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