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顧翰清一路從京城出發,經山西大同府,沿路探視了在山西外放的二老爺顧瀚文,從武州塞出關,直奔邊關。
戰事已休,軍中的指揮部也從景泰縣外的駐地般入了縣衙。迎顧翰清進城的是景泰縣現任守軍二品驃騎將軍蕭浩成。聽說此人能文能武、驍勇善戰,是邊關諸將中的一名猛將。此次若不是他帶領五千精兵,以少勝多,在燕子壑一舉剿滅韃靼兩萬精兵,大魏軍隊恐難大獲全勝。
蕭浩成在景泰駐軍十年,一向勝多敗少,是大魏邊關的一道鐵血長城。皇帝有意論功行賞,早已擬定封他為二品忠勇侯。
顧翰清十一年前從應天府調任回京,錯失了和蕭浩成見麵的機會,如今時隔十年,兩人倒是有緣一見。
“顧大人請。”
蕭浩成約莫三十七八的年紀,身材高大魁梧,古銅膚色,雖然常年餐風飲露,容貌卻不似尋常武將那樣五大三粗,隱約中透出威嚴豪邁。
“蕭將軍請。”
國之危難時,這些武將便是最難得的,顧翰清之前任過兩年的兵部侍郎,雖和蕭浩成從未麵見,但其實已有些交情。
兩人一起進了縣衙,蕭浩成在前麵領路,武將氣派龍行虎步,時不時轉身同顧翰清閑聊幾句。
“王爺就在廳中,此次若不是王爺帶領援兵及時包抄,我那五千人馬未必能全身而退。”
呈送至京城的戰報上寫明了當時的作戰情況,此役蕭浩成和肅王李昇算是配合的天衣無縫,為大魏打了一個漂亮的勝仗,連聖上也連連稱道。
但顧翰清心裏卻很清楚,肅王雖然貴為封王,又是皇帝的親兄弟,可皇帝心中卻未必真心器重他,之所以當時臨危受命,不過就是看重了老皇帝留在肅王手上的那幾萬精兵。反倒對於這個蕭浩成,皇帝很是倚重,幾次在早朝上誇讚於他。
“蕭將軍過謙了,此次論功行賞,皇上早已經有了明諭,下官也不過就是替皇上傳話。”顧翰清同他寒暄了幾句,兩人一同進了正廳,看見廳裏的兩排椅子上,早已經坐滿了一眾將士。為首那位坐在中間主位上的,大約就是傳聞中的肅王李昇。
顧翰清十幾年前初見肅王李昇的時候,那人不過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孩童,如今再見其人,竟已是這般俊朗威武、龍章鳳姿,隱約中透出磅礴紫氣。
“顧大人請。”李昇看見來人,起身相迎。
“下官給王爺請安。”顧翰清因是天子派去的使臣,倒也不用向肅王行大禮,也不過拱手還禮而已。
廳中眾將士見肅王起身,也都跟著站了起來。早聞顧翰清剛正廉明,是近些年文臣中得聖上倚重之第一人,本以為是應是個五六十歲的老者,卻不知竟是一個才四十出頭的清俊文士。
在京中做官的終究舒適,這般年紀還是細皮嫩肉,不像他們邊關武將,整日裏風吹日曬的,一個個都是皮糙肉厚的模樣。
眾人雖起身相迎,但對待顧翰清的態度卻是有些怠慢的。顧翰清卻並不放在心上,大魏此次大獲全勝,實乃大快人心,邊關將士們立下這樣的不世功勳,有些驕態也是常理,他倒也無需一來就跟他們如此計較。
……
顧明妧同顧明珠一起去延壽堂的時候,周氏也早已經過去了,她站在老太太的跟前把信念給老太太聽。老人家聽說顧翰清一切安好,很是安慰,一個勁的點頭道:“本以為邊關寒苦,沒想到卻也沒有想象中那麽不堪。”
周氏見姑娘們過來了,隻笑著同她們道:“你父親說景泰縣很是繁華,榷場中還有好些韃子的東西買賣,等他空了,還要給你們買些小玩意捎帶回來呢!”
顧明妧雖說不稀罕那些,但想著顧翰清大老遠還念著自己,心裏就很熨帖。
“有沒有說什麽時候回來?”
老太太終究還是掛念兒子的,這才寄回來第一封信,就想著問回來的事情了。
“老爺倒是沒說,看信上的字體潦草,應該是剛到那邊就寫了信回來報平安的,隻怕連韃子的人還沒見著吧。”周氏也心急,但信上隻字未提,她也不好胡亂猜測,隻將信紙折了起來,重新收到信封裏。
“父親身體可好,那邊的飲食可還吃得習慣?”顧明珠年紀稍長,一向體貼細致。
“你父親一切都好。”周氏回了顧明珠一句,抬頭看見顧明妧就站在顧明珠的身側,也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其實顧明妧也有些擔心顧翰清,畢竟在顧明妧前世的記憶中,顧翰清是沒有這樣一趟行程的。不過聽周氏說他一切都好,顧明妧多少還是放下了心來。她原本以為,自己會因為前世顧翰清送了她進宮而對他有些記恨,可事實證明,她不但沒有辦法恨他,還忍不住時時掛念他。
不管如何,前世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她也已經重新開始了。
……
顧翰清一行人在景泰縣縣衙安頓了下來之後,前兩日接見了韃靼的使臣,將兩國初步的議和條款商定之後,顧翰清便上呈了加急文書,一路快馬加鞭送回京城。
今日難得有個空閑,他帶了兩個仆從,出門往景泰縣內的榷場逛逛。
景泰縣乃是邊陲重縣,是大魏同西域等國交流的畢竟之路,素有絲綢之路的美稱。城裏的居民除了大魏和韃靼人之外,也來自西域各國,商貿交易很是熱鬧。
顧翰清此行的目的雖是議和,但同時也要考察民風,大魏昔年征戰,勞命傷財,如今好不容易邊關安定,正是要開場布市的時候。不過這些事情倒也無需著急,眼前最重要的,還是為一家老小帶一些這裏的邊關特產。
“這裏到處都是西域珠寶,老爺不如為幾位小姐和夫人帶些瑪瑙手飾回去,她們肯定會喜歡的。”
京城的婦人小姐都流行帶金銀手飾,這種西域瑪瑙很是少見。顧翰清在一個攤子前停留了下來,伸手拿起一串蔚藍色的珠寶。
那耀眼的藍就像是一望無際的天空,珠子的中間卻又有一道白色的熒光,在昏暗的燈光下亦是灼灼閃耀。
“這是西域有名的貓眼石,顧大人喜歡嗎?”
一個聲音陡然從身後傳來,顧翰清轉身,看見肅王李昇不知何時站在自己的身後。他今日穿著尋常的石青色雲紋箭袖長袍,寬肩窄臀,身形挺拔,琥珀色的眸中映照著火把的光芒,比那貓眼石更加熠熠生輝。
“顧某難得出京,倒是想挑幾樣東西,送給家中老小。”顧翰清朝李昇略略點頭,他雖然不過二十五六的年紀,但先帝早逝,少年封王,練就出他那沉穩內斂的氣韻,讓顧翰清不覺籠罩在他渾厚的氣場之內。
“此地盛產芙蓉玉,因顏色鮮豔似芙蓉花開,因此得名,顧大人可以買幾樣回去送給府上千金。”
李昇淡淡開口,腦中卻不知何時飄來一抹倩影,嬌小秀美,當真如那出水芙蓉一般,讓人不忍心采擷。那樣白皙如玉的膚色,若是帶上這芙蓉玉做的鐲子,還不知要如何嬌美動人。
“王爺說的是這種玉鐲嗎?”
顧翰清在攤子上辨認了片刻,果見一副粉色鐲子,紋理通透,色澤光潤如水,讓人看一眼就愛不釋手。
“嗯?”
李昇微微一愣,忽的反應過來,心中莫名自嘲了起來。對方不過就是一個十一二歲尚未長大的姑娘,他竟有這種齷齪想法,當真是混賬的很。
他隨著顧翰清手指的方向看過去,見那手鐲散發出淡淡的粉色熒光,若是那女孩子帶上,必定美不勝收。隻可惜那日走得太急,連她是誰家的女孩兒也不曾打探,不然的話,他日回京偷偷送給她,管她帶與不帶總是自己的一番心意。
“就是這種芙蓉玉鐲,這一副的品相就很不錯。”現在被顧大人看重了,他也不能奪人所好了,隻能略表歎息了。
“果然漂亮,玉質柔和又比和田玉顏色嬌美,與我那三閨女倒是相配的很。”顧翰清把那一副鐲子交給了隨從,又挑選了另外幾樣,一起付錢打包。
李昇早已經收起了失落,仍舊陪同著他一起閑逛遊玩,倒是宛若向導一般。
“王爺打算何日回京?”顧翰清剛過來這裏沒幾日,皇帝就傳來了聖旨,命肅王李昇同驃騎將軍蕭浩成即日回京、論功行賞。此地駐軍交由副將竇振羽統帥,原地駐紮,待兩國和談議定,方可班師回朝。
皇帝忌憚肅王,怕他有所異動,因此急召他回京,這其中的道理人人都懂。顧翰清雖不是武將,卻也明白這“狡兔死走狗亨,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
但皇帝到底不敢真的對肅王如何,畢竟大魏皇室積弱,肅王實在是難得的將才。
“明日就走。”李昇抬眸,將火光照耀下的榷場一覽無餘。沒有戰火紛擾,百姓們安居樂業,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李昇眉目淡然,仿佛早就料到了皇帝的心思,一派雲淡風輕的表情:“邊關百姓好不容易才得此安定,希望顧大人在議和之時以百姓為重、以社稷為先,讓他們能多過幾年安穩日子。”
顧翰清微微點頭,心中卻有一絲遺憾,若是當年先帝沒有暴斃,憑他對肅王的疼愛,是不是會改立太子?若是肅王李昇稱帝,那必將是一代英主。
戰事已休,軍中的指揮部也從景泰縣外的駐地般入了縣衙。迎顧翰清進城的是景泰縣現任守軍二品驃騎將軍蕭浩成。聽說此人能文能武、驍勇善戰,是邊關諸將中的一名猛將。此次若不是他帶領五千精兵,以少勝多,在燕子壑一舉剿滅韃靼兩萬精兵,大魏軍隊恐難大獲全勝。
蕭浩成在景泰駐軍十年,一向勝多敗少,是大魏邊關的一道鐵血長城。皇帝有意論功行賞,早已擬定封他為二品忠勇侯。
顧翰清十一年前從應天府調任回京,錯失了和蕭浩成見麵的機會,如今時隔十年,兩人倒是有緣一見。
“顧大人請。”
蕭浩成約莫三十七八的年紀,身材高大魁梧,古銅膚色,雖然常年餐風飲露,容貌卻不似尋常武將那樣五大三粗,隱約中透出威嚴豪邁。
“蕭將軍請。”
國之危難時,這些武將便是最難得的,顧翰清之前任過兩年的兵部侍郎,雖和蕭浩成從未麵見,但其實已有些交情。
兩人一起進了縣衙,蕭浩成在前麵領路,武將氣派龍行虎步,時不時轉身同顧翰清閑聊幾句。
“王爺就在廳中,此次若不是王爺帶領援兵及時包抄,我那五千人馬未必能全身而退。”
呈送至京城的戰報上寫明了當時的作戰情況,此役蕭浩成和肅王李昇算是配合的天衣無縫,為大魏打了一個漂亮的勝仗,連聖上也連連稱道。
但顧翰清心裏卻很清楚,肅王雖然貴為封王,又是皇帝的親兄弟,可皇帝心中卻未必真心器重他,之所以當時臨危受命,不過就是看重了老皇帝留在肅王手上的那幾萬精兵。反倒對於這個蕭浩成,皇帝很是倚重,幾次在早朝上誇讚於他。
“蕭將軍過謙了,此次論功行賞,皇上早已經有了明諭,下官也不過就是替皇上傳話。”顧翰清同他寒暄了幾句,兩人一同進了正廳,看見廳裏的兩排椅子上,早已經坐滿了一眾將士。為首那位坐在中間主位上的,大約就是傳聞中的肅王李昇。
顧翰清十幾年前初見肅王李昇的時候,那人不過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孩童,如今再見其人,竟已是這般俊朗威武、龍章鳳姿,隱約中透出磅礴紫氣。
“顧大人請。”李昇看見來人,起身相迎。
“下官給王爺請安。”顧翰清因是天子派去的使臣,倒也不用向肅王行大禮,也不過拱手還禮而已。
廳中眾將士見肅王起身,也都跟著站了起來。早聞顧翰清剛正廉明,是近些年文臣中得聖上倚重之第一人,本以為是應是個五六十歲的老者,卻不知竟是一個才四十出頭的清俊文士。
在京中做官的終究舒適,這般年紀還是細皮嫩肉,不像他們邊關武將,整日裏風吹日曬的,一個個都是皮糙肉厚的模樣。
眾人雖起身相迎,但對待顧翰清的態度卻是有些怠慢的。顧翰清卻並不放在心上,大魏此次大獲全勝,實乃大快人心,邊關將士們立下這樣的不世功勳,有些驕態也是常理,他倒也無需一來就跟他們如此計較。
……
顧明妧同顧明珠一起去延壽堂的時候,周氏也早已經過去了,她站在老太太的跟前把信念給老太太聽。老人家聽說顧翰清一切安好,很是安慰,一個勁的點頭道:“本以為邊關寒苦,沒想到卻也沒有想象中那麽不堪。”
周氏見姑娘們過來了,隻笑著同她們道:“你父親說景泰縣很是繁華,榷場中還有好些韃子的東西買賣,等他空了,還要給你們買些小玩意捎帶回來呢!”
顧明妧雖說不稀罕那些,但想著顧翰清大老遠還念著自己,心裏就很熨帖。
“有沒有說什麽時候回來?”
老太太終究還是掛念兒子的,這才寄回來第一封信,就想著問回來的事情了。
“老爺倒是沒說,看信上的字體潦草,應該是剛到那邊就寫了信回來報平安的,隻怕連韃子的人還沒見著吧。”周氏也心急,但信上隻字未提,她也不好胡亂猜測,隻將信紙折了起來,重新收到信封裏。
“父親身體可好,那邊的飲食可還吃得習慣?”顧明珠年紀稍長,一向體貼細致。
“你父親一切都好。”周氏回了顧明珠一句,抬頭看見顧明妧就站在顧明珠的身側,也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其實顧明妧也有些擔心顧翰清,畢竟在顧明妧前世的記憶中,顧翰清是沒有這樣一趟行程的。不過聽周氏說他一切都好,顧明妧多少還是放下了心來。她原本以為,自己會因為前世顧翰清送了她進宮而對他有些記恨,可事實證明,她不但沒有辦法恨他,還忍不住時時掛念他。
不管如何,前世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她也已經重新開始了。
……
顧翰清一行人在景泰縣縣衙安頓了下來之後,前兩日接見了韃靼的使臣,將兩國初步的議和條款商定之後,顧翰清便上呈了加急文書,一路快馬加鞭送回京城。
今日難得有個空閑,他帶了兩個仆從,出門往景泰縣內的榷場逛逛。
景泰縣乃是邊陲重縣,是大魏同西域等國交流的畢竟之路,素有絲綢之路的美稱。城裏的居民除了大魏和韃靼人之外,也來自西域各國,商貿交易很是熱鬧。
顧翰清此行的目的雖是議和,但同時也要考察民風,大魏昔年征戰,勞命傷財,如今好不容易邊關安定,正是要開場布市的時候。不過這些事情倒也無需著急,眼前最重要的,還是為一家老小帶一些這裏的邊關特產。
“這裏到處都是西域珠寶,老爺不如為幾位小姐和夫人帶些瑪瑙手飾回去,她們肯定會喜歡的。”
京城的婦人小姐都流行帶金銀手飾,這種西域瑪瑙很是少見。顧翰清在一個攤子前停留了下來,伸手拿起一串蔚藍色的珠寶。
那耀眼的藍就像是一望無際的天空,珠子的中間卻又有一道白色的熒光,在昏暗的燈光下亦是灼灼閃耀。
“這是西域有名的貓眼石,顧大人喜歡嗎?”
一個聲音陡然從身後傳來,顧翰清轉身,看見肅王李昇不知何時站在自己的身後。他今日穿著尋常的石青色雲紋箭袖長袍,寬肩窄臀,身形挺拔,琥珀色的眸中映照著火把的光芒,比那貓眼石更加熠熠生輝。
“顧某難得出京,倒是想挑幾樣東西,送給家中老小。”顧翰清朝李昇略略點頭,他雖然不過二十五六的年紀,但先帝早逝,少年封王,練就出他那沉穩內斂的氣韻,讓顧翰清不覺籠罩在他渾厚的氣場之內。
“此地盛產芙蓉玉,因顏色鮮豔似芙蓉花開,因此得名,顧大人可以買幾樣回去送給府上千金。”
李昇淡淡開口,腦中卻不知何時飄來一抹倩影,嬌小秀美,當真如那出水芙蓉一般,讓人不忍心采擷。那樣白皙如玉的膚色,若是帶上這芙蓉玉做的鐲子,還不知要如何嬌美動人。
“王爺說的是這種玉鐲嗎?”
顧翰清在攤子上辨認了片刻,果見一副粉色鐲子,紋理通透,色澤光潤如水,讓人看一眼就愛不釋手。
“嗯?”
李昇微微一愣,忽的反應過來,心中莫名自嘲了起來。對方不過就是一個十一二歲尚未長大的姑娘,他竟有這種齷齪想法,當真是混賬的很。
他隨著顧翰清手指的方向看過去,見那手鐲散發出淡淡的粉色熒光,若是那女孩子帶上,必定美不勝收。隻可惜那日走得太急,連她是誰家的女孩兒也不曾打探,不然的話,他日回京偷偷送給她,管她帶與不帶總是自己的一番心意。
“就是這種芙蓉玉鐲,這一副的品相就很不錯。”現在被顧大人看重了,他也不能奪人所好了,隻能略表歎息了。
“果然漂亮,玉質柔和又比和田玉顏色嬌美,與我那三閨女倒是相配的很。”顧翰清把那一副鐲子交給了隨從,又挑選了另外幾樣,一起付錢打包。
李昇早已經收起了失落,仍舊陪同著他一起閑逛遊玩,倒是宛若向導一般。
“王爺打算何日回京?”顧翰清剛過來這裏沒幾日,皇帝就傳來了聖旨,命肅王李昇同驃騎將軍蕭浩成即日回京、論功行賞。此地駐軍交由副將竇振羽統帥,原地駐紮,待兩國和談議定,方可班師回朝。
皇帝忌憚肅王,怕他有所異動,因此急召他回京,這其中的道理人人都懂。顧翰清雖不是武將,卻也明白這“狡兔死走狗亨,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
但皇帝到底不敢真的對肅王如何,畢竟大魏皇室積弱,肅王實在是難得的將才。
“明日就走。”李昇抬眸,將火光照耀下的榷場一覽無餘。沒有戰火紛擾,百姓們安居樂業,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李昇眉目淡然,仿佛早就料到了皇帝的心思,一派雲淡風輕的表情:“邊關百姓好不容易才得此安定,希望顧大人在議和之時以百姓為重、以社稷為先,讓他們能多過幾年安穩日子。”
顧翰清微微點頭,心中卻有一絲遺憾,若是當年先帝沒有暴斃,憑他對肅王的疼愛,是不是會改立太子?若是肅王李昇稱帝,那必將是一代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