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努力的方向,胡選民校長也做了很多準備工作,讓他感到非常遺憾的是,馮家的那個兒子,沒有在自己的學校就讀過。
打聽一番之後,他調閱了學校的往屆學生名單,主要是找95年,從梁家河中學考入縣一中的學生。
在省城已經讀大四的唐少康,接到一中校長客客氣氣的電話,有點摸不清頭腦,“一平他爸媽要捐1000萬建一所高中?”
這事他還是第一次聽說,不過,馮一平家的實力,作為一個五裏坳鎮的孩子,他是清楚的,誰能想得到,當初入學時,那個土裏土氣的家夥,現在就有如此大的成就呢?
今年,他爸媽就跟他商量過工作的事,他爸媽的意思,是想托關係把他安排到鎮政府,他一直有點不太情願,鎮裏再怎麽好,那也隻是一個鎮,哪裏有大城市的多彩多姿?
不過,作為鎮裏的孩子,對馮一平家的這個打算,他是舉雙手讚成的,如果當初鎮裏就有高中,自己不是會少辛苦很多?
“校長,這事我還真幫不上什麽忙,我和一平,在初中的時候,關係一般,而且就是我想幫著做工作也沒辦法,他現在人在美國斯坦福商學院,要做一年的交換生,”
馮一平到美國做交換生的這事,鎮裏的人都知道。
“真沒辦法?”和大多數人一樣,胡選民也覺得,像馮一平這樣一個二十出頭的毛頭小子,要比馮振昌這樣已近花甲之年的人好說話。
“這樣吧校長,我告訴你兩個電話,他們是96年考進學校的,和馮一平很要好,”雖然知道讓校長去找肖誌傑和王昌寧,也不會有什麽用,但在公務員家庭長大的孩子,很擅於賣這樣的好。
接到一中打來的電話。肖誌傑和王昌寧也說得很好聽,“我們一定會跟一平好好說說,”
“對,好好跟他說說。還用不了那麽多,有個三五百萬,我們就能把一中擴建好,我等你們回音啊!”
回音來得很快,第二天一早。胡選民就接到兩個學生的電話,“一平說,這是他爸媽的主意,他也沒辦法,”
他們倆怎麽可能同意胡校長的說法,讓馮一平不要在鎮上建高中?他們巴不得將來在鎮上還建大學呢!
不過,胡校長的意圖,他們倒是原原本本的告訴了馮一平。
“現在的孩子,真是一個比一個滑頭,”胡選民校長悻悻的放下電話。看來,自己免不了要去馮家衝走一趟,去會一會馮振昌。
一般來說,老師們的空餘時間,還是挺多,特別是他這樣走上領導崗位,並不帶課的老師,還真挺閑的,這兩年,特別是年初。報紙上關於嘉盛斥3億巨資,在五裏坳鎮興建工業園的事,胡選民當然知道。
隻不過,聽說和親眼看到。真是兩碼事。
當車進入五裏坳鎮的時候,看著眼前這熱火朝天的局麵,他忍不住讓司機停了車。
這是一個窮鄉僻壤的深山裏的小鎮?
一邊是熱鬧的工地,一邊是看上去就知道,建好沒多久的工廠——現在還在搞綠化,通道兩邊。還堆積著一些材料,可是,工廠已經投產,在鐵欄杆外,就聽得到裏麵轟鳴的機器聲。
這一路上來,他們經過了兩三個鎮,和那些冷清,或者說是蕭條的小鎮不同,五裏坳整個鎮就像是一個大工地,四麵都在搞建設。
主街的兩邊,商店一家挨一家,其它鎮裏的商店,要麽是百貨店,要麽是服裝店,這裏也不同,他略略的數了一下,這一路看到的各種小飯館,已經有二十多家,還有十來家旅社賓館。
看著街上那些行色匆匆,但洋溢著一股子積極向上的精神氣的年輕人,還有些臉色蒼白,睡眼惺忪——肯定是剛下夜班,他覺得這些好像有些不真實。
這裏看起來,比縣城還要熱鬧,還要有活力,還要有希望,還要有前途……,自己仿佛置身於曾經隨團去過的,南方那些工業發達的地區小鎮。
“到鎮政府停一停,”他吩咐司機。
從鎮政府出來的時候,他感覺這難度好像更大了一些。
他看到了鎮政府院子裏的一張規劃圖,上麵很明確,工業區、生活區、教育區、商務區,都各占一邊。
教育區裏,不僅有這所規劃中的高中,還有一所嘉盛的培訓學校,一所幼兒園,還有一個縣裏都沒有的少年宮。
看了這些,他就知道,沒必要和鎮裏的那些領導們談,開玩笑,這樣的政績,他們會讓步?
不過,都走到了這,顯然也不好半途而廢,隻是,當他見到馮振昌的時候,哪還會自持身份,客氣禮貌得不得了,彎腰雙手握住馮振昌的手,“馮總,冒昧登門,抱歉之至!”
“哪裏,胡校長你是貴客,快請坐,”
接到兒子的電話,馮振昌也知道,縣一中會有人來,雖然也知道他們的來意,不過,對老師,他始終很尊重,同樣也客客氣氣的接待。
“馮總真是了不起,”胡選民半是由衷,半是奉承的說,“一直聽說您致富不忘桑梓,今天這一路走來,才知道這些話太虛,就五裏坳現在的情況,已經不比南方的那些工商業發達的小鎮差,而促成這一切,就是你們的投資,”
“胡校長你過獎,我們做的還不多,”這話一說,那邊電話又響了起來,
就從胡選民進門到現在說這幾句話的功夫,這已經是第三個電話,都是生意上的事,等他回來,胡選民幹脆就直奔主題,“馮總,你事情多,時間寶貴,我也就不繞彎子,我這次來,其實為的就是你這次的大善舉,”
他把對領導說的那些理由,同樣跟馮振昌說了一遍,曆數擴建縣一中的種種好處。
這些明麵上的理由,馮振昌反駁起來也很容易,“我們之所以起了這個心思,要捐建一所高中,就是因為縣裏隻有一所高中,每年能接受的學生有限,非常不夠。
說起來不怕校長你笑話,上半年的中考,我有三個外甥參加,結果,一個都沒達到一中的錄取線,下半年,我小舅子把他們接到省城複讀,按複讀學校老師的意思,特別是我那個外甥女,努努力,都能考進重點高中,”
“我們也知道一中規模太小,所以啊,我們這些年,一直在四處跑資金,希望擴建,馮總你放心,隻要能按我們的規劃擴建,一中每年錄取的人數,會比現在翻一番,”
“還有,你再有外甥或者子侄輩的,想到我縣一中讀書,你給我打個電話就成,”胡選民拍著胸脯說。
隻要能拿到錢,給他幾個名額算什麽。
“事先我們就做了一些調查,結果是,在五裏坳辦一所高中,非常有必要,而且,我們已經和政府達成了協議,所以,很抱歉胡校長,”
辦公桌上的電話又響了起來,“不好意思,我接個電話,”
胡選民跟著走過去,“馮總,要不你看這樣成不成,你這次大手筆的捐這麽多,能不能分一部分,比如……,”
馮振昌接起電話,“蔡磊,你說,要去西南,哦,那你去吧,我明天替你盯兩天,”
“不好意思,胡校長你繼續,”
胡選民原本是想說,讓馮振昌把這次的捐款,分一半到縣一中,不過,他現在的臉色很精彩,指著桌上玻璃下麵壓著的照片說,“這位,是你家公子?”
“嗬嗬,對,他是我兒子,”
胡選民覺得喉嚨有些幹。
他聽說過馮家的兒子挺厲害,可這隻是厲害嗎?
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作為一個有很多時間關心國家大事的人,他認識很多領導,那個年輕人,跟總理合影,跟副主席合影,跟科技部長的合影,還有跟教育部長的合影。
別說縣長,就是市長,想這樣和這些大領導們親密接觸,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吧!
而且看情形,和教育部長的合影,還不止一次,因為有一張,一看就是在辦公室拍的,另一張,好像是部長去視察的時候拍的。
那自己的這些小算盤,還有什麽用?
他知道,自己的心思,馮振昌他們不可能看不出來,人家之所以還有耐心聽他說這麽多,那是禮貌。
幸虧自己沒做成什麽,要不然,估計他們也就幾個電話,自己就得吃不了兜著走。
“沒什麽,馮總您說的很對,我作為一個人民教師,感謝你對縣裏教育事業的大力支持,”他把剛才沒說完的話,全咽進了肚子裏,“隻是,希望下一次,馮總您能考慮考慮我們一中,”
這次就非常不容易,下一次啊,這個馮振昌心裏還真沒譜,而且,縣裏教育設施的建設,總不能讓自己一家包圓吧!
“一定一定,”他笑著說。
…… ……
月中,市縣兩級的領導,蒞臨五裏坳,在他們和一大幫記者的見證下,馮振昌把一張一字開頭,後麵八個零的支票,遞到郭國堅手中。
台下的記者,用此起彼伏的閃光燈,記錄下了這個本市最大一筆捐款的誕生。(~^~)
打聽一番之後,他調閱了學校的往屆學生名單,主要是找95年,從梁家河中學考入縣一中的學生。
在省城已經讀大四的唐少康,接到一中校長客客氣氣的電話,有點摸不清頭腦,“一平他爸媽要捐1000萬建一所高中?”
這事他還是第一次聽說,不過,馮一平家的實力,作為一個五裏坳鎮的孩子,他是清楚的,誰能想得到,當初入學時,那個土裏土氣的家夥,現在就有如此大的成就呢?
今年,他爸媽就跟他商量過工作的事,他爸媽的意思,是想托關係把他安排到鎮政府,他一直有點不太情願,鎮裏再怎麽好,那也隻是一個鎮,哪裏有大城市的多彩多姿?
不過,作為鎮裏的孩子,對馮一平家的這個打算,他是舉雙手讚成的,如果當初鎮裏就有高中,自己不是會少辛苦很多?
“校長,這事我還真幫不上什麽忙,我和一平,在初中的時候,關係一般,而且就是我想幫著做工作也沒辦法,他現在人在美國斯坦福商學院,要做一年的交換生,”
馮一平到美國做交換生的這事,鎮裏的人都知道。
“真沒辦法?”和大多數人一樣,胡選民也覺得,像馮一平這樣一個二十出頭的毛頭小子,要比馮振昌這樣已近花甲之年的人好說話。
“這樣吧校長,我告訴你兩個電話,他們是96年考進學校的,和馮一平很要好,”雖然知道讓校長去找肖誌傑和王昌寧,也不會有什麽用,但在公務員家庭長大的孩子,很擅於賣這樣的好。
接到一中打來的電話。肖誌傑和王昌寧也說得很好聽,“我們一定會跟一平好好說說,”
“對,好好跟他說說。還用不了那麽多,有個三五百萬,我們就能把一中擴建好,我等你們回音啊!”
回音來得很快,第二天一早。胡選民就接到兩個學生的電話,“一平說,這是他爸媽的主意,他也沒辦法,”
他們倆怎麽可能同意胡校長的說法,讓馮一平不要在鎮上建高中?他們巴不得將來在鎮上還建大學呢!
不過,胡校長的意圖,他們倒是原原本本的告訴了馮一平。
“現在的孩子,真是一個比一個滑頭,”胡選民校長悻悻的放下電話。看來,自己免不了要去馮家衝走一趟,去會一會馮振昌。
一般來說,老師們的空餘時間,還是挺多,特別是他這樣走上領導崗位,並不帶課的老師,還真挺閑的,這兩年,特別是年初。報紙上關於嘉盛斥3億巨資,在五裏坳鎮興建工業園的事,胡選民當然知道。
隻不過,聽說和親眼看到。真是兩碼事。
當車進入五裏坳鎮的時候,看著眼前這熱火朝天的局麵,他忍不住讓司機停了車。
這是一個窮鄉僻壤的深山裏的小鎮?
一邊是熱鬧的工地,一邊是看上去就知道,建好沒多久的工廠——現在還在搞綠化,通道兩邊。還堆積著一些材料,可是,工廠已經投產,在鐵欄杆外,就聽得到裏麵轟鳴的機器聲。
這一路上來,他們經過了兩三個鎮,和那些冷清,或者說是蕭條的小鎮不同,五裏坳整個鎮就像是一個大工地,四麵都在搞建設。
主街的兩邊,商店一家挨一家,其它鎮裏的商店,要麽是百貨店,要麽是服裝店,這裏也不同,他略略的數了一下,這一路看到的各種小飯館,已經有二十多家,還有十來家旅社賓館。
看著街上那些行色匆匆,但洋溢著一股子積極向上的精神氣的年輕人,還有些臉色蒼白,睡眼惺忪——肯定是剛下夜班,他覺得這些好像有些不真實。
這裏看起來,比縣城還要熱鬧,還要有活力,還要有希望,還要有前途……,自己仿佛置身於曾經隨團去過的,南方那些工業發達的地區小鎮。
“到鎮政府停一停,”他吩咐司機。
從鎮政府出來的時候,他感覺這難度好像更大了一些。
他看到了鎮政府院子裏的一張規劃圖,上麵很明確,工業區、生活區、教育區、商務區,都各占一邊。
教育區裏,不僅有這所規劃中的高中,還有一所嘉盛的培訓學校,一所幼兒園,還有一個縣裏都沒有的少年宮。
看了這些,他就知道,沒必要和鎮裏的那些領導們談,開玩笑,這樣的政績,他們會讓步?
不過,都走到了這,顯然也不好半途而廢,隻是,當他見到馮振昌的時候,哪還會自持身份,客氣禮貌得不得了,彎腰雙手握住馮振昌的手,“馮總,冒昧登門,抱歉之至!”
“哪裏,胡校長你是貴客,快請坐,”
接到兒子的電話,馮振昌也知道,縣一中會有人來,雖然也知道他們的來意,不過,對老師,他始終很尊重,同樣也客客氣氣的接待。
“馮總真是了不起,”胡選民半是由衷,半是奉承的說,“一直聽說您致富不忘桑梓,今天這一路走來,才知道這些話太虛,就五裏坳現在的情況,已經不比南方的那些工商業發達的小鎮差,而促成這一切,就是你們的投資,”
“胡校長你過獎,我們做的還不多,”這話一說,那邊電話又響了起來,
就從胡選民進門到現在說這幾句話的功夫,這已經是第三個電話,都是生意上的事,等他回來,胡選民幹脆就直奔主題,“馮總,你事情多,時間寶貴,我也就不繞彎子,我這次來,其實為的就是你這次的大善舉,”
他把對領導說的那些理由,同樣跟馮振昌說了一遍,曆數擴建縣一中的種種好處。
這些明麵上的理由,馮振昌反駁起來也很容易,“我們之所以起了這個心思,要捐建一所高中,就是因為縣裏隻有一所高中,每年能接受的學生有限,非常不夠。
說起來不怕校長你笑話,上半年的中考,我有三個外甥參加,結果,一個都沒達到一中的錄取線,下半年,我小舅子把他們接到省城複讀,按複讀學校老師的意思,特別是我那個外甥女,努努力,都能考進重點高中,”
“我們也知道一中規模太小,所以啊,我們這些年,一直在四處跑資金,希望擴建,馮總你放心,隻要能按我們的規劃擴建,一中每年錄取的人數,會比現在翻一番,”
“還有,你再有外甥或者子侄輩的,想到我縣一中讀書,你給我打個電話就成,”胡選民拍著胸脯說。
隻要能拿到錢,給他幾個名額算什麽。
“事先我們就做了一些調查,結果是,在五裏坳辦一所高中,非常有必要,而且,我們已經和政府達成了協議,所以,很抱歉胡校長,”
辦公桌上的電話又響了起來,“不好意思,我接個電話,”
胡選民跟著走過去,“馮總,要不你看這樣成不成,你這次大手筆的捐這麽多,能不能分一部分,比如……,”
馮振昌接起電話,“蔡磊,你說,要去西南,哦,那你去吧,我明天替你盯兩天,”
“不好意思,胡校長你繼續,”
胡選民原本是想說,讓馮振昌把這次的捐款,分一半到縣一中,不過,他現在的臉色很精彩,指著桌上玻璃下麵壓著的照片說,“這位,是你家公子?”
“嗬嗬,對,他是我兒子,”
胡選民覺得喉嚨有些幹。
他聽說過馮家的兒子挺厲害,可這隻是厲害嗎?
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作為一個有很多時間關心國家大事的人,他認識很多領導,那個年輕人,跟總理合影,跟副主席合影,跟科技部長的合影,還有跟教育部長的合影。
別說縣長,就是市長,想這樣和這些大領導們親密接觸,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吧!
而且看情形,和教育部長的合影,還不止一次,因為有一張,一看就是在辦公室拍的,另一張,好像是部長去視察的時候拍的。
那自己的這些小算盤,還有什麽用?
他知道,自己的心思,馮振昌他們不可能看不出來,人家之所以還有耐心聽他說這麽多,那是禮貌。
幸虧自己沒做成什麽,要不然,估計他們也就幾個電話,自己就得吃不了兜著走。
“沒什麽,馮總您說的很對,我作為一個人民教師,感謝你對縣裏教育事業的大力支持,”他把剛才沒說完的話,全咽進了肚子裏,“隻是,希望下一次,馮總您能考慮考慮我們一中,”
這次就非常不容易,下一次啊,這個馮振昌心裏還真沒譜,而且,縣裏教育設施的建設,總不能讓自己一家包圓吧!
“一定一定,”他笑著說。
…… ……
月中,市縣兩級的領導,蒞臨五裏坳,在他們和一大幫記者的見證下,馮振昌把一張一字開頭,後麵八個零的支票,遞到郭國堅手中。
台下的記者,用此起彼伏的閃光燈,記錄下了這個本市最大一筆捐款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