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家衝現在也有了些新氣象,坐在壪口大皂莢樹下做針線活的老人家,聊的閑話再不是田地裏收了多少糧食,也不是誰家孩子在哪打工,而是誰家去了哪個市,打電話回來跟老子娘報喜,一個月賺了多少。【更多精彩小說請訪問】
馮一平還並不知道這些情況,要是知道了,他一定會笑出聲來。
如果真的形成這麽一個氛圍,馮家衝出去的這些人,就是寧願做擺個修鞋攤、騎人力三輪車、走街串巷收廢品等這些不入流的小生意,而不再是一門心思的想著到工廠工地打工,那是非常可喜的!
如果真的覺醒了這樣的意識,那馮家衝的未來,一定非常可期!號稱“東方猶太人”的溫州人,正是秉承了這樣一種理念,最後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壯大。
大浪淘沙之後,馮家衝這些放下鋤頭把走出去的人裏,誰說就一定不會露出幾塊真金來呢!
當然,這些老人家的閑話裏,還是非常關心一項收成,那就是板栗的收成,這現在可是大事。
對於板栗這個讓壪裏好多人家,能在外麵立足的果木,大家再也不像以前一樣大意,放任它自由生長。
收了板栗之後,在家的這些人忙著順道修剪枝椏,再從壪裏的井裏、山間的池塘裏挑水,一棵棵的灌溉,之後清除樹下的雜草,在樹冠下平鋪上幾擔農家肥,開年以後,又要忙著嫁接,還要花錢買來硼砂,給每棵樹施上一些,開花期的時候也忙,要再噴灑一次硼砂溶液,還要疏除雄花……。
反正壪裏的那些老人笑著說,這是他們伺候的最用心的作物,這個小心勁頭,都趕得上那些孝子伺候爹媽了。
不過舒心的時候也有,不說那些到城裏的壪裏人靠這個賺錢,收板栗的時候,看著那些板栗販子提著秤滿村轉悠,挨家挨戶的賠笑臉說好話,叫多賣一些,可是到最後也隻能收到那些不均勻的小個,他們都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要知道,前幾年,可是他們跟在這些販子後麵,又是敬煙,又是泡好茶,還賠笑臉說好話,希望一斤能貴上幾分毛把的,稱的時候那個秤能平一些,不要翹太高,等級也能提上一等,現在,完全掉了個!
馮一平的三個伯母,現在是大皂莢樹下的中心人物,隻要她們有空去那坐坐,周圍一準會圍上一圈人。
不過這樣閑適的日子也比以前少了好多,除了該忙的家務和農活,她們大部分時間都呆在承包下來的那座山上。
那座山不高,隻長了一些低矮的灌木和茅草,還有些稀稀疏疏的鬆樹,他們兄弟幾家合夥,從村裏把這座山承包了下來,周圍圍上一圈網子,裏麵散養了一些本地品種的雞,保有量也就三百多隻,平均每隻雞的活動範圍很大。
真的是散養,除了每天早中晚各撒一次穀子,其它時候就隨它們自己覓食,天黑了,它們回山上用竹子和茅草搭的雞籠裏。
她們主要忙的,是每天去山上清理雞糞,然後到處找那些不聽話的母雞“藏”在各處的雞蛋,這種事,她們的孫輩們最喜歡幹,放學了就往山上跑,在草叢裏,灌木底下尋摸著。
這些雞蛋也不愁銷路,往省裏發一部分,剩下的,老三媳婦兄弟家全給包圓了,他們買去牽雞蛋麵。
老三振昌說了,這隻是剛開始,將來需求量大了以後,要麽承包更多的山頭,要麽建雞舍,辦養雞場。
二伯母今天難得有閑,吃完中飯,收拾好家裏,就拿著小板凳和針線筐,到大皂莢樹下坐坐。
一坐下,大家馬上就七嘴八舌的問,“昨天收了多少雞蛋?”
“沒細數,一百多個吧!”
“嘖嘖,”就有老人感歎,“早先的時候,這可是個稀罕東西,除了來客人和家裏人過生的那天煮幾個,有誰舍得吃啊,要麽拿去換了油鹽,要麽拿去換針線,一年到頭,怕是一小壇子都存不滿,有時候,要孵一窩小雞,都要找其它家借幾個,你看看現在,你家這一天收的,怕是一個大筐都裝不下吧。”
可不是嗎,馮一平小的時候,也就生日那天,能吃一碗雞蛋麵,外加兩個煮雞蛋,其餘的,也就是來客人的時候,會炒個雞蛋,打個雞蛋湯,可多半沒他們的份。
“是啊,這幾年變化大啊!”二伯母也有些感概。
“聽說振昌叔叫你們明年多種些糯穀?”又一個老人家問。
“是啊,老三說要做什麽糯米雞,一年要用不少糯米,除了家裏的口糧,其它的田叫我們都種上糯穀。”
“振昌叔現在可是了不得啊,聽我二兒媳婦說,他們今年在省裏又買了個鋪麵,可花了不少錢。”說話的這個,一個兒媳婦在省城店裏幫忙。
“老三他們也沒有那麽多錢,他不是有個小舅子在省城開公司嗎,幫了他一些,餘下的,連去年剛買的房子也拿去貸款,我們也幫忙湊了點,這才勉強夠。”
這是梅秋萍特意打電話回來跟他們說的,雖然現在賺的這些錢,有時都讓梅秋萍有些不真實的感覺,可她還是非常謹慎,就怕壪裏人把他們家說成富得流油。
“那也了不得啊,他們沒把握賺回來,哪會下那麽大的本,省裏的鋪麵,那得多貴啊!”
…………
隔壁縣的張彥家,放學後的張彥,腦後紮個粗辮子,提著一個籃子,裏麵是從菜園裏剛摘的菜,不時乖巧的跟路上的人打招呼。
弟弟張弘跟在後麵,調皮的不時在籃子上按一下,張彥轉身去追,他就笑著跑開。
張彥嚇唬他,“等到晚上叫你知道厲害!”
姐弟兩個回到家的時候,發現二舅三舅都來了,二舅還好,在村裏當了個會計的三舅,以前可是等閑不登門的,今天這是刮的什麽風?
不但來了,還帶了禮物,見他們進屋,一身中山裝的三舅就招呼張弘,“來來,舅舅買的山東大蘋果!”
ps:嗚嗚,今天無人打賞,好桑心哇!xh118
...
馮一平還並不知道這些情況,要是知道了,他一定會笑出聲來。
如果真的形成這麽一個氛圍,馮家衝出去的這些人,就是寧願做擺個修鞋攤、騎人力三輪車、走街串巷收廢品等這些不入流的小生意,而不再是一門心思的想著到工廠工地打工,那是非常可喜的!
如果真的覺醒了這樣的意識,那馮家衝的未來,一定非常可期!號稱“東方猶太人”的溫州人,正是秉承了這樣一種理念,最後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壯大。
大浪淘沙之後,馮家衝這些放下鋤頭把走出去的人裏,誰說就一定不會露出幾塊真金來呢!
當然,這些老人家的閑話裏,還是非常關心一項收成,那就是板栗的收成,這現在可是大事。
對於板栗這個讓壪裏好多人家,能在外麵立足的果木,大家再也不像以前一樣大意,放任它自由生長。
收了板栗之後,在家的這些人忙著順道修剪枝椏,再從壪裏的井裏、山間的池塘裏挑水,一棵棵的灌溉,之後清除樹下的雜草,在樹冠下平鋪上幾擔農家肥,開年以後,又要忙著嫁接,還要花錢買來硼砂,給每棵樹施上一些,開花期的時候也忙,要再噴灑一次硼砂溶液,還要疏除雄花……。
反正壪裏的那些老人笑著說,這是他們伺候的最用心的作物,這個小心勁頭,都趕得上那些孝子伺候爹媽了。
不過舒心的時候也有,不說那些到城裏的壪裏人靠這個賺錢,收板栗的時候,看著那些板栗販子提著秤滿村轉悠,挨家挨戶的賠笑臉說好話,叫多賣一些,可是到最後也隻能收到那些不均勻的小個,他們都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要知道,前幾年,可是他們跟在這些販子後麵,又是敬煙,又是泡好茶,還賠笑臉說好話,希望一斤能貴上幾分毛把的,稱的時候那個秤能平一些,不要翹太高,等級也能提上一等,現在,完全掉了個!
馮一平的三個伯母,現在是大皂莢樹下的中心人物,隻要她們有空去那坐坐,周圍一準會圍上一圈人。
不過這樣閑適的日子也比以前少了好多,除了該忙的家務和農活,她們大部分時間都呆在承包下來的那座山上。
那座山不高,隻長了一些低矮的灌木和茅草,還有些稀稀疏疏的鬆樹,他們兄弟幾家合夥,從村裏把這座山承包了下來,周圍圍上一圈網子,裏麵散養了一些本地品種的雞,保有量也就三百多隻,平均每隻雞的活動範圍很大。
真的是散養,除了每天早中晚各撒一次穀子,其它時候就隨它們自己覓食,天黑了,它們回山上用竹子和茅草搭的雞籠裏。
她們主要忙的,是每天去山上清理雞糞,然後到處找那些不聽話的母雞“藏”在各處的雞蛋,這種事,她們的孫輩們最喜歡幹,放學了就往山上跑,在草叢裏,灌木底下尋摸著。
這些雞蛋也不愁銷路,往省裏發一部分,剩下的,老三媳婦兄弟家全給包圓了,他們買去牽雞蛋麵。
老三振昌說了,這隻是剛開始,將來需求量大了以後,要麽承包更多的山頭,要麽建雞舍,辦養雞場。
二伯母今天難得有閑,吃完中飯,收拾好家裏,就拿著小板凳和針線筐,到大皂莢樹下坐坐。
一坐下,大家馬上就七嘴八舌的問,“昨天收了多少雞蛋?”
“沒細數,一百多個吧!”
“嘖嘖,”就有老人感歎,“早先的時候,這可是個稀罕東西,除了來客人和家裏人過生的那天煮幾個,有誰舍得吃啊,要麽拿去換了油鹽,要麽拿去換針線,一年到頭,怕是一小壇子都存不滿,有時候,要孵一窩小雞,都要找其它家借幾個,你看看現在,你家這一天收的,怕是一個大筐都裝不下吧。”
可不是嗎,馮一平小的時候,也就生日那天,能吃一碗雞蛋麵,外加兩個煮雞蛋,其餘的,也就是來客人的時候,會炒個雞蛋,打個雞蛋湯,可多半沒他們的份。
“是啊,這幾年變化大啊!”二伯母也有些感概。
“聽說振昌叔叫你們明年多種些糯穀?”又一個老人家問。
“是啊,老三說要做什麽糯米雞,一年要用不少糯米,除了家裏的口糧,其它的田叫我們都種上糯穀。”
“振昌叔現在可是了不得啊,聽我二兒媳婦說,他們今年在省裏又買了個鋪麵,可花了不少錢。”說話的這個,一個兒媳婦在省城店裏幫忙。
“老三他們也沒有那麽多錢,他不是有個小舅子在省城開公司嗎,幫了他一些,餘下的,連去年剛買的房子也拿去貸款,我們也幫忙湊了點,這才勉強夠。”
這是梅秋萍特意打電話回來跟他們說的,雖然現在賺的這些錢,有時都讓梅秋萍有些不真實的感覺,可她還是非常謹慎,就怕壪裏人把他們家說成富得流油。
“那也了不得啊,他們沒把握賺回來,哪會下那麽大的本,省裏的鋪麵,那得多貴啊!”
…………
隔壁縣的張彥家,放學後的張彥,腦後紮個粗辮子,提著一個籃子,裏麵是從菜園裏剛摘的菜,不時乖巧的跟路上的人打招呼。
弟弟張弘跟在後麵,調皮的不時在籃子上按一下,張彥轉身去追,他就笑著跑開。
張彥嚇唬他,“等到晚上叫你知道厲害!”
姐弟兩個回到家的時候,發現二舅三舅都來了,二舅還好,在村裏當了個會計的三舅,以前可是等閑不登門的,今天這是刮的什麽風?
不但來了,還帶了禮物,見他們進屋,一身中山裝的三舅就招呼張弘,“來來,舅舅買的山東大蘋果!”
ps:嗚嗚,今天無人打賞,好桑心哇!xh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