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第一百五十二章
不學習就要繼承億萬家產 作者:暮寒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仿佛是某種巧合一般, 在葉千盈結束了這次的通訊不久,ai就向葉千盈發來了提醒。
“您有一封新的郵件等待查收,標記等級為-【一級重要】。”
在葉千盈這裏, 會被標記為一級重要的郵件不太多, 除了團隊裏可供嚐試的重要突破思路, 就隻有幾個院士的通訊。因為他們平常也不會給葉千盈發郵件寒暄,所以隻要一聯係她, 就必然是重要的大事。
葉千盈收到這個消息,二話不說就登錄了郵箱,點開自己的消息查看。
果然, 這次給她發郵件的人是楊院士。
就是那位這些年來,一直在突破航空母艦上的發射技術、致力於電磁彈射器技術發展與改良的楊院士。
在沒有入組超導研究之前, 葉千盈和楊院士足以稱得上相談甚歡。
盡管兩個人相處不多, 但葉千盈對楊院士身上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質格外敬佩,隻是寥寥幾次交談,她已然從中窺得了楊院士年輕的時候, 力排眾議一心一意做電磁彈射, 不肯讓國家在關鍵技術上缺席的那股倔強風采。
他已經很久沒有聯係過葉千盈了。上次兩個人通郵件,還是在楊院士聽聞葉千盈帶領小組做出成就之後。
當時楊院士表示出了極大的遺憾,甚至直言若不是看葉千盈已經在鐵基超導的領域裏開花結果,他真是想要挖她過去試試。
葉千盈連聲道了慚愧。
電磁彈射器的圖紙是係統商城裏的特級品, 而且是完全件。
自從葉千盈把關於電磁彈射器的技術要點以合理的理由編出論文,再把論文托付給楊院士以後,她就沒再問過關於電磁彈射器的研發情況。
這可是航空母艦上的重要裝備,保密等級自不用說。葉千盈不會犯下打聽消息這麽低級的錯誤,她畢竟沒在軍工係統裏工作。
但楊院士現在主動聯係她,那沒準就是電磁彈射器的事兒成了。
想到這裏, 葉千盈不由喃喃自語:“果然,做人就是要多談戀愛。”
係統:“???”
係統:“這是什麽思考方式,您不對勁。”
麵對係統的問題,葉千盈振振有詞:“你看,上次我和信然談戀愛,第二天就被潘大校接到電磁彈射器的研究所了。剛剛我和信然又談戀愛,一眨眼就收到了楊院士的郵件。”
綜合以上兩次實驗結果,葉千盈得出既不科學也不嚴謹的玄學結論:“談戀愛有益身心健康,談戀愛有益事業發展。”
係統:“……傳播虛假不良信息,舉報了。”
葉千盈帶著滿滿的期盼之意點開了郵件,一目十行地閱讀了其中的所有內容。
下一刻,她的唇角向兩邊微微翹起,眼裏的小星星也一顆一顆地被熱情和喜悅點亮。
果不其然。
真的是關於電磁彈射器的消息。
大概是受限於通訊方式,楊院士並沒有在郵件裏說太多,隻是告訴葉千盈,他們的最終成果,已經通過了三千次彈射的質量考驗,迄今為止,成為世界上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成熟電磁彈射技術。
現在,成熟的電磁彈射器已經被全麵投入研發計劃,預計在不久之後,電磁彈射就能夠替換傳統的蒸汽式彈射,全麵覆蓋幾艘航母的使用了。
在郵件的最後,楊院士還對葉千盈發出了邀請。
理論上,在航母的所有蒸汽彈射器被更換為電磁彈射那一天,楊院士是要受邀到場剪彩的。
所以,楊院士很和藹地詢問葉千盈:這一次的電磁彈射器和葉千盈提出的設想息息相關,所以她想不想上航母看看?
葉千盈:“!!!”
幸好這兩年來她在幾個院士中間輾轉學習,已經鍛煉出了一副強大的心髒。
不然這工夫可能已經忍不住蹦起來了。
什麽能夠被稱為葉千盈的浪漫?
就在過去的一秒鍾裏,流星雨和玫瑰花可能也算。但從現在的這一刻起,飛機和航母就是她矢誌不渝的浪漫!
情難自禁之下,葉千盈忍不住跟係統分享自己此時的快樂。
“一個成功的人生,就是能夠晚上在east儀器麵前睡去,早晨醒來回顧昨天的鐵基超導報告,中午吃飯的時候過一遍拓撲絕緣體相關,然後下午坐著飛機,直接去往航空母艦。”
係統看在宿主此時格外快樂的份上,故而沒有多說什麽。
要是葉千盈讓它放開膽量的吐槽,那係統就實在是有話說了——您關於成功人生的製定標準,就很他娘的離譜。
宿主您自己不覺得嗎?這簡直比計算普遍大眾工資的時候,不取大眾工資的中位數,而取百姓工資的平均值還要過分啊!
按照宿主您這個評價標準,那豈不是連“和馬*平均,我每個月掙幾個億”都做不到了嗎?!
對於楊院士的問題,葉千盈當然就隻有“同意”兩個字才能敞抒胸臆。
楊院士的消息回得很快,他告知葉千盈,到時候會有人過去接她。
——————————————
在軍工方向碩果累累、凝聚態物理的超導方向捷報頻出、每天晚上打一次的核物理副本亦穩步前進的時候,葉千盈的數學也從未缺席。
物理、信息、生物工程……這些學科都有偏於實用的方向。隻要想做,就能和葉千盈一樣,紮進相關的行業裏,埋頭幹上一番大事。
相對而言,數學就更偏重於理論。
單以b大的數學院為例,b大數學院一共分為四個係,除了數學係是做純粹的數學研究之外,無論是概率統計、信息與計算機科學,還是金融數學,無一不需要和其他的科目搭邊,才能展示出其相應的實用性。
從這個角度看,數學仿佛“很不實用”。
但是,在實際的科研中,數學卻是理科之父。
一個研究者手握純數,可能感覺自己幹不了什麽,但是倘若他沒有純數,那一定是什麽都幹不成的。
就連愛因斯坦研究相對論的時候,都因為自己無法負責起物理中相關的數學知識,所以不得不屢屢向數學家們尋求幫助——譬如閔科夫斯基、格羅斯曼、希爾伯特……
對於葉千盈來說,如果物理是她通往大國重器所要搭上的階梯,那麽,數學顯然就是她的根基。
即使已經取得了現在這樣,以她的年紀幾乎無法企及的成就,葉千盈也從未沉醉在成功的喜悅裏不可自拔。
她沒有一天忘記過數學。
隻不過,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研究內容之下,葉千盈對數學的研究不得不被分割成一個個小塊。
她可能見縫插針的在茶水間裏,從褲兜裏掏出來一張折疊好的數學思路,也可能在會議開始前的一小段空暇裏,自己掏出整理的文件夾看看那些碎片化的思路。
要讓係統來評價,它不得不說,葉千盈在數學研究上爭分奪秒的功力,比她在寫情書上利用時間的效率和動力都要高多了。
由此可見,當對象決定和葉千盈談戀愛並且終身不跑時,對象常有,而數學思路不常有矣。
葉千盈對這件事的觀點更簡單:“數學研究嘛,有點條件就可以研究。”
至於什麽是條件?條件就是長了腦子。
就像葉千盈一直開玩笑講的那樣,反正研究純數也不怎麽花錢。
……
這半年來,葉千盈的研究一直圍繞著冰雹猜想打轉。
冰雹猜想看,又名角穀猜想,屬於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之一。“冰雹猜想”這個冷冽的別號,與它像冰雹一樣,把數字在雲層中來回起伏,又最終落下歸一的特性相關。
至於它的原名“角穀猜想”……這倒不是因為這個猜想和角抵或者穀子有什麽關聯,隻因為當初提出這個數學問題的r國人,他就姓角穀= =
至於冰雹猜想的內容,理解起來也相當簡單。隻要一個人上過小學,學過最基本的加減乘除知識,就完全可以自己嚐試:
一個正整數x,如果其是偶數就除2,如果其是奇數就乘3再加1,反複重複上述過程,最後得到的結果總會是1。
隨便拿一個數字,像是以24為例:它會經過24—12—6—3—10—5—16—8—4—2—1這十個過程,最終又回歸於1。
當前的學術界研究認為,所有小於7x10^11的正整數,除了1、2、4、8這幾個特殊數字之外,其餘的數,無論它究竟是是大是小,最後都要經曆16—8—4—2—1這不可避免的四步,最終將數字化為1。
葉千盈對於這種仿佛不可證明的數字問題,一向都很有興趣。當初解決回文數猜想的時候是這樣,現在對角穀猜想躍躍欲試,也同樣是這樣。
而且,就像是沈瀚音在幾何上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天賦一樣,葉千盈在代數方麵的敏感程度,也一樣要令人側目。
時至今日,她尚且沒能證明這個已經質問住整個世界四十多年的問題。
但在借助了ai的幫助後,葉千盈有了一個新的思路。
這個進一步的猜想被葉千盈寫進了她最新的一篇論文裏,此時,關於角穀問題的闡述,已經比當前整個數學界研究這個問題的學者,都要更進一步。
三個月前,葉千盈把論文投給了《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數學新進展》,這是數學界四大頂級期刊之一。
“您有一封新的郵件等待查收,標記等級為-【一級重要】。”
在葉千盈這裏, 會被標記為一級重要的郵件不太多, 除了團隊裏可供嚐試的重要突破思路, 就隻有幾個院士的通訊。因為他們平常也不會給葉千盈發郵件寒暄,所以隻要一聯係她, 就必然是重要的大事。
葉千盈收到這個消息,二話不說就登錄了郵箱,點開自己的消息查看。
果然, 這次給她發郵件的人是楊院士。
就是那位這些年來,一直在突破航空母艦上的發射技術、致力於電磁彈射器技術發展與改良的楊院士。
在沒有入組超導研究之前, 葉千盈和楊院士足以稱得上相談甚歡。
盡管兩個人相處不多, 但葉千盈對楊院士身上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質格外敬佩,隻是寥寥幾次交談,她已然從中窺得了楊院士年輕的時候, 力排眾議一心一意做電磁彈射, 不肯讓國家在關鍵技術上缺席的那股倔強風采。
他已經很久沒有聯係過葉千盈了。上次兩個人通郵件,還是在楊院士聽聞葉千盈帶領小組做出成就之後。
當時楊院士表示出了極大的遺憾,甚至直言若不是看葉千盈已經在鐵基超導的領域裏開花結果,他真是想要挖她過去試試。
葉千盈連聲道了慚愧。
電磁彈射器的圖紙是係統商城裏的特級品, 而且是完全件。
自從葉千盈把關於電磁彈射器的技術要點以合理的理由編出論文,再把論文托付給楊院士以後,她就沒再問過關於電磁彈射器的研發情況。
這可是航空母艦上的重要裝備,保密等級自不用說。葉千盈不會犯下打聽消息這麽低級的錯誤,她畢竟沒在軍工係統裏工作。
但楊院士現在主動聯係她,那沒準就是電磁彈射器的事兒成了。
想到這裏, 葉千盈不由喃喃自語:“果然,做人就是要多談戀愛。”
係統:“???”
係統:“這是什麽思考方式,您不對勁。”
麵對係統的問題,葉千盈振振有詞:“你看,上次我和信然談戀愛,第二天就被潘大校接到電磁彈射器的研究所了。剛剛我和信然又談戀愛,一眨眼就收到了楊院士的郵件。”
綜合以上兩次實驗結果,葉千盈得出既不科學也不嚴謹的玄學結論:“談戀愛有益身心健康,談戀愛有益事業發展。”
係統:“……傳播虛假不良信息,舉報了。”
葉千盈帶著滿滿的期盼之意點開了郵件,一目十行地閱讀了其中的所有內容。
下一刻,她的唇角向兩邊微微翹起,眼裏的小星星也一顆一顆地被熱情和喜悅點亮。
果不其然。
真的是關於電磁彈射器的消息。
大概是受限於通訊方式,楊院士並沒有在郵件裏說太多,隻是告訴葉千盈,他們的最終成果,已經通過了三千次彈射的質量考驗,迄今為止,成為世界上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成熟電磁彈射技術。
現在,成熟的電磁彈射器已經被全麵投入研發計劃,預計在不久之後,電磁彈射就能夠替換傳統的蒸汽式彈射,全麵覆蓋幾艘航母的使用了。
在郵件的最後,楊院士還對葉千盈發出了邀請。
理論上,在航母的所有蒸汽彈射器被更換為電磁彈射那一天,楊院士是要受邀到場剪彩的。
所以,楊院士很和藹地詢問葉千盈:這一次的電磁彈射器和葉千盈提出的設想息息相關,所以她想不想上航母看看?
葉千盈:“!!!”
幸好這兩年來她在幾個院士中間輾轉學習,已經鍛煉出了一副強大的心髒。
不然這工夫可能已經忍不住蹦起來了。
什麽能夠被稱為葉千盈的浪漫?
就在過去的一秒鍾裏,流星雨和玫瑰花可能也算。但從現在的這一刻起,飛機和航母就是她矢誌不渝的浪漫!
情難自禁之下,葉千盈忍不住跟係統分享自己此時的快樂。
“一個成功的人生,就是能夠晚上在east儀器麵前睡去,早晨醒來回顧昨天的鐵基超導報告,中午吃飯的時候過一遍拓撲絕緣體相關,然後下午坐著飛機,直接去往航空母艦。”
係統看在宿主此時格外快樂的份上,故而沒有多說什麽。
要是葉千盈讓它放開膽量的吐槽,那係統就實在是有話說了——您關於成功人生的製定標準,就很他娘的離譜。
宿主您自己不覺得嗎?這簡直比計算普遍大眾工資的時候,不取大眾工資的中位數,而取百姓工資的平均值還要過分啊!
按照宿主您這個評價標準,那豈不是連“和馬*平均,我每個月掙幾個億”都做不到了嗎?!
對於楊院士的問題,葉千盈當然就隻有“同意”兩個字才能敞抒胸臆。
楊院士的消息回得很快,他告知葉千盈,到時候會有人過去接她。
——————————————
在軍工方向碩果累累、凝聚態物理的超導方向捷報頻出、每天晚上打一次的核物理副本亦穩步前進的時候,葉千盈的數學也從未缺席。
物理、信息、生物工程……這些學科都有偏於實用的方向。隻要想做,就能和葉千盈一樣,紮進相關的行業裏,埋頭幹上一番大事。
相對而言,數學就更偏重於理論。
單以b大的數學院為例,b大數學院一共分為四個係,除了數學係是做純粹的數學研究之外,無論是概率統計、信息與計算機科學,還是金融數學,無一不需要和其他的科目搭邊,才能展示出其相應的實用性。
從這個角度看,數學仿佛“很不實用”。
但是,在實際的科研中,數學卻是理科之父。
一個研究者手握純數,可能感覺自己幹不了什麽,但是倘若他沒有純數,那一定是什麽都幹不成的。
就連愛因斯坦研究相對論的時候,都因為自己無法負責起物理中相關的數學知識,所以不得不屢屢向數學家們尋求幫助——譬如閔科夫斯基、格羅斯曼、希爾伯特……
對於葉千盈來說,如果物理是她通往大國重器所要搭上的階梯,那麽,數學顯然就是她的根基。
即使已經取得了現在這樣,以她的年紀幾乎無法企及的成就,葉千盈也從未沉醉在成功的喜悅裏不可自拔。
她沒有一天忘記過數學。
隻不過,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研究內容之下,葉千盈對數學的研究不得不被分割成一個個小塊。
她可能見縫插針的在茶水間裏,從褲兜裏掏出來一張折疊好的數學思路,也可能在會議開始前的一小段空暇裏,自己掏出整理的文件夾看看那些碎片化的思路。
要讓係統來評價,它不得不說,葉千盈在數學研究上爭分奪秒的功力,比她在寫情書上利用時間的效率和動力都要高多了。
由此可見,當對象決定和葉千盈談戀愛並且終身不跑時,對象常有,而數學思路不常有矣。
葉千盈對這件事的觀點更簡單:“數學研究嘛,有點條件就可以研究。”
至於什麽是條件?條件就是長了腦子。
就像葉千盈一直開玩笑講的那樣,反正研究純數也不怎麽花錢。
……
這半年來,葉千盈的研究一直圍繞著冰雹猜想打轉。
冰雹猜想看,又名角穀猜想,屬於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之一。“冰雹猜想”這個冷冽的別號,與它像冰雹一樣,把數字在雲層中來回起伏,又最終落下歸一的特性相關。
至於它的原名“角穀猜想”……這倒不是因為這個猜想和角抵或者穀子有什麽關聯,隻因為當初提出這個數學問題的r國人,他就姓角穀= =
至於冰雹猜想的內容,理解起來也相當簡單。隻要一個人上過小學,學過最基本的加減乘除知識,就完全可以自己嚐試:
一個正整數x,如果其是偶數就除2,如果其是奇數就乘3再加1,反複重複上述過程,最後得到的結果總會是1。
隨便拿一個數字,像是以24為例:它會經過24—12—6—3—10—5—16—8—4—2—1這十個過程,最終又回歸於1。
當前的學術界研究認為,所有小於7x10^11的正整數,除了1、2、4、8這幾個特殊數字之外,其餘的數,無論它究竟是是大是小,最後都要經曆16—8—4—2—1這不可避免的四步,最終將數字化為1。
葉千盈對於這種仿佛不可證明的數字問題,一向都很有興趣。當初解決回文數猜想的時候是這樣,現在對角穀猜想躍躍欲試,也同樣是這樣。
而且,就像是沈瀚音在幾何上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天賦一樣,葉千盈在代數方麵的敏感程度,也一樣要令人側目。
時至今日,她尚且沒能證明這個已經質問住整個世界四十多年的問題。
但在借助了ai的幫助後,葉千盈有了一個新的思路。
這個進一步的猜想被葉千盈寫進了她最新的一篇論文裏,此時,關於角穀問題的闡述,已經比當前整個數學界研究這個問題的學者,都要更進一步。
三個月前,葉千盈把論文投給了《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數學新進展》,這是數學界四大頂級期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