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謝了一回,廖媽媽走過來朝童若瑤道喜,又和蔣蓉華見禮,才又說道:"老太太不能親自過來,我看看就回去說給她聽。這樣大喜的事兒,她聽了也歡喜歡喜。"
眾人點頭,蔣蓉華就領著廖媽媽一一過目。
顧家下聘後,童若瑤的心情卻莫名其妙地平靜下來。周氏等人熱熱鬧鬧地預備她的嫁妝,又恰好逢上年底,這個沒有多少人口的小院,好生熱鬧了一回不提。這樣的熱鬧,把待嫁女兒的情緒也吹散了。
老太太的病情終於徹底穩定下來,吃喝都正常,每天隻需喝一次藥。饒是如此,她的屋裏還是彌漫著一股濃濃的藥味兒,廖媽媽怕外人受不了,每當有人去都將熏香點燃。
張氏病雖好了,童二叔還是愛理不理她的,卻再沒有提休了她的話。柳姨娘肚皮已經有些顯露,內宅的事兒照例由張氏打理,倒和從前不同,過年的一切都操辦的簡單。饒是如此,童二老爺每天還是歇在柳姨娘屋子裏,張氏每每見到周氏一家,都看得出是強顏歡笑。
孫家送了信來,孫大人隻是偶然風寒,如今已經大好,明年開春暖和了,童若秋和孫博文還是要回來的。張氏高興一回,笑容掛在嘴邊足足兩天,逢人便要說說這事兒。
童老爹這邊亦有一件喜事兒,當初參與西北旱情之事的朝廷命官,皆按等級行了賞。其他人不提,童老爹得了六十兩賞銀。
一轉眼就到了年下,眾人皆換上新衣裳。即便老太太病著,過年的氣氛還是有一些,大年三十在老太太院子隔壁的屋裏吃了團年飯,老太太躺在軟榻上,其他人坐在下麵。沒想到這一頓團年飯後,老太太的病情又複發了,原是守歲,結果變成了眾人都守著老太太。這件事一下子就把過年的氣氛給衝淡了。
隻人來客往、送禮等事兒照例,童若遠陪蔣蓉華回了一次娘家,童若綰和童若淳都回來了一趟,不過是童若淳由丈夫陪著,童若綰卻是和婆婆鄭夫人來的。
這是童若瑤第一次見童若淳的丈夫,看起來是個老實人,濃眉大眼有幾分威武。沒有丫頭跟隨,童若淳挺著大肚子,是他一直細心地扶著童若淳進屋,然後在椅子上坐下。著實叫人稱羨,連童若綰也有些眼紅似地盯著他們。
大哥陪大嫂回了娘家,她們回來隻有童若瑤和童若涵陪著,給老太太拜年請安後,就來這邊童若瑤屋裏坐著。
小玉上了茶水,童若淳吃了幾口,放下茶杯笑望著童若瑤,又看了看童若綰,"一轉眼咱們這個家的女孩兒都大了,等四妹出閣,就隻五妹一人。"
童若涵垂著頭,童若淳柔聲道:"五妹以後可要替我們多盡盡孝心,大伯這邊也要多多走動。"
這話說的童若瑤都悶悶的,以後她出嫁了,周氏身邊一下子就少了兩個人,轉念又想到大嫂和惠兒,倒是童若淳這話說的蹊蹺,童若瑤迷惑地看著她。童若淳微微一笑,撫著高高隆起的肚皮道:"你們大姐夫在外麵謀了個差事,我想他身邊沒人照顧,就和我婆婆商議了,等孩子出世就隨他一起去。"
沒想到要離開上京,"大姐夫在何處謀了差事?"
"也是機緣巧合,這一次他隨著友人外出,路上發了一些意外,結識了一個人,說是要他去南邊當大掌櫃。"或多或少都有些無奈,不是走投無路,怎麽好背井離鄉?
童若瑤不知如何勸,隻能說些安慰的話,童若淳笑著點了點頭,"就是不知來不來得及等四妹出閣。"
童若綰淡淡笑道:"一定趕得上的,四妹出閣的吉期是二月初八。"
原說要二月前完婚,結果正月裏的好日子都靠前了,趕上過年,隻得推後到二月初八。童若淳笑了笑,雙手還放在肚皮上,"產婆說我肚子裏這個大概二月初就要出來了。"
這樣說來產期臨近了,童若瑤瞪大眼睛,得知童若淳懷孕好像還沒多久啊,怎麽都要生了?
童若淳不覺紅了臉,"也是有了好幾個月才知道的。"
懷孕子自己都不知道?童若瑤替她抹了一把冷汗,幸而孩子好端端的,如此說來,童若淳過了年就不宜出門,之後又要坐月子,所以今兒就把話都說到。"大姐自己要緊,以後多得是見麵的機會。"
童若綰愣愣的,好半晌才反應過來,扯著臉皮笑著說了些要童若淳注意養胎的話。
一個年就這麽懵懵懂懂地過去,一邊又擔心時好時壞的老太太,好在沒有出什麽事兒。年後童老爹回部裏繼續忙碌,周氏和蔣蓉華預備童若瑤出閣一事,到了二月初,陸陸續續便有人上門道喜。
二月,積雪融化,陽光普照,萬物即將複蘇。
"老太太要靜養,雖是大喜的日子,也不能太鬧。"童老爹放下手裏的茶杯,臉色沉了沉,從袖子裏拿出一張土地契約,遞給周氏。
周氏拿起來細看,隻見上麵依稀寫著一個地名,又拿到燈下麵去了看了看。抬頭驚愕地看著童老爹,"這是什麽?"
"這是給瑤兒的,那地方如今瞧著貧瘠,所以買下來沒有花多少銀子,但若是多加以照料,倒也能種出東西來。"童老爹親自去看了那地方,也是同僚家裏緊需要錢,才把這片坡地賣了。部裏大多數人都瞧不上,童老爹卻覺得那地方陽光充足,隻要不遇上去年那樣的幹旱,種什麽都能有收成。他手裏也隻有那六十兩銀子,沒想到竟然就用這個價格買下來了。(未完待續)
眾人點頭,蔣蓉華就領著廖媽媽一一過目。
顧家下聘後,童若瑤的心情卻莫名其妙地平靜下來。周氏等人熱熱鬧鬧地預備她的嫁妝,又恰好逢上年底,這個沒有多少人口的小院,好生熱鬧了一回不提。這樣的熱鬧,把待嫁女兒的情緒也吹散了。
老太太的病情終於徹底穩定下來,吃喝都正常,每天隻需喝一次藥。饒是如此,她的屋裏還是彌漫著一股濃濃的藥味兒,廖媽媽怕外人受不了,每當有人去都將熏香點燃。
張氏病雖好了,童二叔還是愛理不理她的,卻再沒有提休了她的話。柳姨娘肚皮已經有些顯露,內宅的事兒照例由張氏打理,倒和從前不同,過年的一切都操辦的簡單。饒是如此,童二老爺每天還是歇在柳姨娘屋子裏,張氏每每見到周氏一家,都看得出是強顏歡笑。
孫家送了信來,孫大人隻是偶然風寒,如今已經大好,明年開春暖和了,童若秋和孫博文還是要回來的。張氏高興一回,笑容掛在嘴邊足足兩天,逢人便要說說這事兒。
童老爹這邊亦有一件喜事兒,當初參與西北旱情之事的朝廷命官,皆按等級行了賞。其他人不提,童老爹得了六十兩賞銀。
一轉眼就到了年下,眾人皆換上新衣裳。即便老太太病著,過年的氣氛還是有一些,大年三十在老太太院子隔壁的屋裏吃了團年飯,老太太躺在軟榻上,其他人坐在下麵。沒想到這一頓團年飯後,老太太的病情又複發了,原是守歲,結果變成了眾人都守著老太太。這件事一下子就把過年的氣氛給衝淡了。
隻人來客往、送禮等事兒照例,童若遠陪蔣蓉華回了一次娘家,童若綰和童若淳都回來了一趟,不過是童若淳由丈夫陪著,童若綰卻是和婆婆鄭夫人來的。
這是童若瑤第一次見童若淳的丈夫,看起來是個老實人,濃眉大眼有幾分威武。沒有丫頭跟隨,童若淳挺著大肚子,是他一直細心地扶著童若淳進屋,然後在椅子上坐下。著實叫人稱羨,連童若綰也有些眼紅似地盯著他們。
大哥陪大嫂回了娘家,她們回來隻有童若瑤和童若涵陪著,給老太太拜年請安後,就來這邊童若瑤屋裏坐著。
小玉上了茶水,童若淳吃了幾口,放下茶杯笑望著童若瑤,又看了看童若綰,"一轉眼咱們這個家的女孩兒都大了,等四妹出閣,就隻五妹一人。"
童若涵垂著頭,童若淳柔聲道:"五妹以後可要替我們多盡盡孝心,大伯這邊也要多多走動。"
這話說的童若瑤都悶悶的,以後她出嫁了,周氏身邊一下子就少了兩個人,轉念又想到大嫂和惠兒,倒是童若淳這話說的蹊蹺,童若瑤迷惑地看著她。童若淳微微一笑,撫著高高隆起的肚皮道:"你們大姐夫在外麵謀了個差事,我想他身邊沒人照顧,就和我婆婆商議了,等孩子出世就隨他一起去。"
沒想到要離開上京,"大姐夫在何處謀了差事?"
"也是機緣巧合,這一次他隨著友人外出,路上發了一些意外,結識了一個人,說是要他去南邊當大掌櫃。"或多或少都有些無奈,不是走投無路,怎麽好背井離鄉?
童若瑤不知如何勸,隻能說些安慰的話,童若淳笑著點了點頭,"就是不知來不來得及等四妹出閣。"
童若綰淡淡笑道:"一定趕得上的,四妹出閣的吉期是二月初八。"
原說要二月前完婚,結果正月裏的好日子都靠前了,趕上過年,隻得推後到二月初八。童若淳笑了笑,雙手還放在肚皮上,"產婆說我肚子裏這個大概二月初就要出來了。"
這樣說來產期臨近了,童若瑤瞪大眼睛,得知童若淳懷孕好像還沒多久啊,怎麽都要生了?
童若淳不覺紅了臉,"也是有了好幾個月才知道的。"
懷孕子自己都不知道?童若瑤替她抹了一把冷汗,幸而孩子好端端的,如此說來,童若淳過了年就不宜出門,之後又要坐月子,所以今兒就把話都說到。"大姐自己要緊,以後多得是見麵的機會。"
童若綰愣愣的,好半晌才反應過來,扯著臉皮笑著說了些要童若淳注意養胎的話。
一個年就這麽懵懵懂懂地過去,一邊又擔心時好時壞的老太太,好在沒有出什麽事兒。年後童老爹回部裏繼續忙碌,周氏和蔣蓉華預備童若瑤出閣一事,到了二月初,陸陸續續便有人上門道喜。
二月,積雪融化,陽光普照,萬物即將複蘇。
"老太太要靜養,雖是大喜的日子,也不能太鬧。"童老爹放下手裏的茶杯,臉色沉了沉,從袖子裏拿出一張土地契約,遞給周氏。
周氏拿起來細看,隻見上麵依稀寫著一個地名,又拿到燈下麵去了看了看。抬頭驚愕地看著童老爹,"這是什麽?"
"這是給瑤兒的,那地方如今瞧著貧瘠,所以買下來沒有花多少銀子,但若是多加以照料,倒也能種出東西來。"童老爹親自去看了那地方,也是同僚家裏緊需要錢,才把這片坡地賣了。部裏大多數人都瞧不上,童老爹卻覺得那地方陽光充足,隻要不遇上去年那樣的幹旱,種什麽都能有收成。他手裏也隻有那六十兩銀子,沒想到竟然就用這個價格買下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