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若瑤癟癟嘴,倒也認可周氏的話。不過老太太能同意童二叔去外地做買賣,思想上倒比較前衛,到底是曆經風霜過來的老人。
下午童若遠才回來,說是歐陽先生留他吃了午飯。刺繡已經找了工匠師傅,要四五天才能完成,接下來的日子好像又回到了李家村那些時光。唯一不同的便是童老爹每日要去部裏當差,十多天下來,還遇上了同僚邀請,顯然童若瑤小看了自己的爹爹在交際方麵的能力。
到了四月十二這天,童二叔打發人過來通知,院子已經修葺完善了,跟著就能搬進去住。
這天夜裏,周氏提到童若遠的婚事問題,讓童老爹多留心。童老爹道:"同僚薛大人家中尚有一位小女兒未說親,隻如今冒然前去多有不妥,等等再說吧。"
周氏聽了,慢慢垂下頭,憂心忡忡地道:"瑤兒的婚姻大事你好歹也要留留心,雖然我心裏不舍得,可也不能因此誤了她。這孩子從小就懂事,不求她日後大富大貴,日子也要能過得去。"
童老爹沉吟片刻,道:"定是要好好瞧瞧,家底如何倒是其次,人品才是最重要的。"
周氏聽著怔了怔,又莞爾笑起來。說起明兒搬回去的瑣事,童老爹才去部裏,所以並沒有沐休,少不得囑托周氏一些話。
未了又琢磨道:"家裏有沒有寬裕的銀子?你瞧著給瑤兒打幾樣首飾,若遠是男人,吃些苦倒沒什麽,以後瑤兒與姊妹相處,也不能過於寒磣了。"
周氏笑道:"這些事倒不用老爺操心,我原來的東西有些還在,重新打了也和新的一樣。"
一夜無話,到了第二天,送走童老爹,剩下三人便著手開始打包。因有些東西沒有拿出來,要打包起來的並不多,不到半個時辰就收拾好了。
童二叔親自領著幾個小廝和婆子來協助,將東西搬上馬車,拿出鑰匙鎖了門。童若瑤見他將鑰匙裝進腰間的口袋裏,也沒瞧見什麽房東來,倒覺得這院子應該是童二叔的。
不過,這個想法也隻是一閃而過,倘或真的是童二叔的,搬不搬回去又有什麽兩樣?那邊的院子有十來間屋子,這院子總共才六間,而且除了正屋兩間略大,其他的又矮又小。
童若瑤和母親同坐一輛馬車,童若遠和童二叔坐了後麵的馬車。童二叔比童老爹小兩歲多,說起來也是年紀相仿的,這些年童二叔經常在外走動,出門在外到底不比在家,風餐露宿的看起來和童老爹差不多的年齡。
隻這一刻,童二叔瞧著對麵沉默的童若遠,心裏卻有些感觸。因自己隻有那麽一個兒子,少不得疼愛些,加上老太太的寵溺,小時候倒沒擦覺什麽,隨著年紀一天天大了,才知道哪些疼愛卻是害了他。
不愛讀書,打罵也不怕,不是和家裏的丫頭們鬼混,就是出門在外結交的也都是些不成氣候的人。找了先生教他讀書,一年就能氣走兩個,現在已經十八九歲,就近的先生卻都不肯來了。
如今有了童若遠,倒也有了可比較的人,指不定他也能從童若遠身上學著幾分。童二叔琢磨著等童老爹閑暇了,便商議商議這事兒,請先生的費用自己出了便是,不指望兒子考出多好的成績,能中個舉人,家裏出些錢也能捐個官,好歹也遂了老太太的心。再說,童老爹如今已是天子門下的人了。
"侄兒在東臨的先生是何人?"
童若遠聽見問,略搖頭道:"去過東臨府衙辦的私塾一年,後來隻在家裏讀書。"
童二叔不由得一怔,"如此說來,侄兒都是自學?"
"父親指導,偶爾考考學問。"
童二叔聽了,半晌才回味過來,他倒是知道,童若遠十五歲考上了秀才,去年和童老爹一起下場。大哥中了舉人,童若遠落榜。但童若遠卻是大哥親自教出來的,說話做事極為穩重,一手毛筆字寫得極是好。到底是大哥教子有方。
"你堂弟也在讀書,如今你們回來了,日後就在一處了。叔叔這裏倒是有一事想請侄兒幫忙。"說著似有幾分為難,看著童若遠。
童若遠客氣地道:"叔叔直說無妨,倘或侄兒能幫上忙,自然全力以赴。"心裏倒也明白童二叔到底要說什麽。
"我常年在外走動,對你堂弟疏於管教,如今要改變他的性子也難,家裏又沒有其他人,日後你們兄弟一處讀書。望侄兒能多多留心,提點提點他。"
上次來童家大宅,因天色暗,什麽都沒看清楚。童若瑤下了馬車,自然先仔細地觀察了一下周圍的環境。
不過,因馬車是直接進了大門,所以外麵一切依舊沒有瞧見,隻覺得高大的朱紅色大門外麵,是一條寬闊平順的官道,依稀可見對麵的建築。
沒有想象中的玉樓亭閣,下了馬車,童二叔便吩咐身邊的婆子去通知張氏,說大哥一家到了。
這邊一位婆子笑盈盈地朝周氏和童若瑤福福身,道:"給夫人、小姐請安。"
童若瑤還了一禮,眼睛便隨意地四處看,正方一字擺開三間足有三四米高的房間,一共三間,中間的門敞開著,隱隱約約能瞧見牆上掛著一副畫像,應該是位學者。前方一張填漆香案,擺了幾樣果點。
房屋左邊是一條抄手回廊,右邊兩間抱夏,抱夏旁邊是一道圓形拱門,恰好有兩個年紀十來歲的小丫頭從裏麵走出來,瞧見外麵院子裏有人,又忙扭頭跑開了。
童若瑤收回目光,廖管家匆匆忙地跑來,朝周氏見禮,才過去拜見童二叔。童二叔看著馬車上的東西,吩咐道:"叫他們穩重些,東西可別弄壞了。"(未完待續)
下午童若遠才回來,說是歐陽先生留他吃了午飯。刺繡已經找了工匠師傅,要四五天才能完成,接下來的日子好像又回到了李家村那些時光。唯一不同的便是童老爹每日要去部裏當差,十多天下來,還遇上了同僚邀請,顯然童若瑤小看了自己的爹爹在交際方麵的能力。
到了四月十二這天,童二叔打發人過來通知,院子已經修葺完善了,跟著就能搬進去住。
這天夜裏,周氏提到童若遠的婚事問題,讓童老爹多留心。童老爹道:"同僚薛大人家中尚有一位小女兒未說親,隻如今冒然前去多有不妥,等等再說吧。"
周氏聽了,慢慢垂下頭,憂心忡忡地道:"瑤兒的婚姻大事你好歹也要留留心,雖然我心裏不舍得,可也不能因此誤了她。這孩子從小就懂事,不求她日後大富大貴,日子也要能過得去。"
童老爹沉吟片刻,道:"定是要好好瞧瞧,家底如何倒是其次,人品才是最重要的。"
周氏聽著怔了怔,又莞爾笑起來。說起明兒搬回去的瑣事,童老爹才去部裏,所以並沒有沐休,少不得囑托周氏一些話。
未了又琢磨道:"家裏有沒有寬裕的銀子?你瞧著給瑤兒打幾樣首飾,若遠是男人,吃些苦倒沒什麽,以後瑤兒與姊妹相處,也不能過於寒磣了。"
周氏笑道:"這些事倒不用老爺操心,我原來的東西有些還在,重新打了也和新的一樣。"
一夜無話,到了第二天,送走童老爹,剩下三人便著手開始打包。因有些東西沒有拿出來,要打包起來的並不多,不到半個時辰就收拾好了。
童二叔親自領著幾個小廝和婆子來協助,將東西搬上馬車,拿出鑰匙鎖了門。童若瑤見他將鑰匙裝進腰間的口袋裏,也沒瞧見什麽房東來,倒覺得這院子應該是童二叔的。
不過,這個想法也隻是一閃而過,倘或真的是童二叔的,搬不搬回去又有什麽兩樣?那邊的院子有十來間屋子,這院子總共才六間,而且除了正屋兩間略大,其他的又矮又小。
童若瑤和母親同坐一輛馬車,童若遠和童二叔坐了後麵的馬車。童二叔比童老爹小兩歲多,說起來也是年紀相仿的,這些年童二叔經常在外走動,出門在外到底不比在家,風餐露宿的看起來和童老爹差不多的年齡。
隻這一刻,童二叔瞧著對麵沉默的童若遠,心裏卻有些感觸。因自己隻有那麽一個兒子,少不得疼愛些,加上老太太的寵溺,小時候倒沒擦覺什麽,隨著年紀一天天大了,才知道哪些疼愛卻是害了他。
不愛讀書,打罵也不怕,不是和家裏的丫頭們鬼混,就是出門在外結交的也都是些不成氣候的人。找了先生教他讀書,一年就能氣走兩個,現在已經十八九歲,就近的先生卻都不肯來了。
如今有了童若遠,倒也有了可比較的人,指不定他也能從童若遠身上學著幾分。童二叔琢磨著等童老爹閑暇了,便商議商議這事兒,請先生的費用自己出了便是,不指望兒子考出多好的成績,能中個舉人,家裏出些錢也能捐個官,好歹也遂了老太太的心。再說,童老爹如今已是天子門下的人了。
"侄兒在東臨的先生是何人?"
童若遠聽見問,略搖頭道:"去過東臨府衙辦的私塾一年,後來隻在家裏讀書。"
童二叔不由得一怔,"如此說來,侄兒都是自學?"
"父親指導,偶爾考考學問。"
童二叔聽了,半晌才回味過來,他倒是知道,童若遠十五歲考上了秀才,去年和童老爹一起下場。大哥中了舉人,童若遠落榜。但童若遠卻是大哥親自教出來的,說話做事極為穩重,一手毛筆字寫得極是好。到底是大哥教子有方。
"你堂弟也在讀書,如今你們回來了,日後就在一處了。叔叔這裏倒是有一事想請侄兒幫忙。"說著似有幾分為難,看著童若遠。
童若遠客氣地道:"叔叔直說無妨,倘或侄兒能幫上忙,自然全力以赴。"心裏倒也明白童二叔到底要說什麽。
"我常年在外走動,對你堂弟疏於管教,如今要改變他的性子也難,家裏又沒有其他人,日後你們兄弟一處讀書。望侄兒能多多留心,提點提點他。"
上次來童家大宅,因天色暗,什麽都沒看清楚。童若瑤下了馬車,自然先仔細地觀察了一下周圍的環境。
不過,因馬車是直接進了大門,所以外麵一切依舊沒有瞧見,隻覺得高大的朱紅色大門外麵,是一條寬闊平順的官道,依稀可見對麵的建築。
沒有想象中的玉樓亭閣,下了馬車,童二叔便吩咐身邊的婆子去通知張氏,說大哥一家到了。
這邊一位婆子笑盈盈地朝周氏和童若瑤福福身,道:"給夫人、小姐請安。"
童若瑤還了一禮,眼睛便隨意地四處看,正方一字擺開三間足有三四米高的房間,一共三間,中間的門敞開著,隱隱約約能瞧見牆上掛著一副畫像,應該是位學者。前方一張填漆香案,擺了幾樣果點。
房屋左邊是一條抄手回廊,右邊兩間抱夏,抱夏旁邊是一道圓形拱門,恰好有兩個年紀十來歲的小丫頭從裏麵走出來,瞧見外麵院子裏有人,又忙扭頭跑開了。
童若瑤收回目光,廖管家匆匆忙地跑來,朝周氏見禮,才過去拜見童二叔。童二叔看著馬車上的東西,吩咐道:"叫他們穩重些,東西可別弄壞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