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若瑤心疼地看著那杯子,雖然不值錢,可用了好幾年都完好無損。
那挨了耳光的丫頭捂著臉看著童若秋,十分委屈地道:"就是茶水,堂小姐送來的。"
裏間聽見響動的周氏和張氏也忙出來,尚未弄明白情況,就朝童若秋訓斥道:"來的路上說好了要與妹妹好好相處,這會子又怎麽了?你是姐姐,她又是在外麵長大的,原該讓著些。"
這話怎麽聽著都像擠兌,童若瑤淡淡笑道:"嬸娘多心了,我和姐姐並沒有怎樣,大概是姐姐吃不慣我煮的茶,我給姐姐換一杯吧。"
"不用了,這哪裏是茶水,根本就沒法子入口。"童若秋一邊說一邊拿出絹子擦了擦手上殘留的茶水。
張氏聞言,一副頭疼不已的模樣,"都是被我寵壞了,越來越不知體統!"
周氏笑道:"女孩兒本該嬌養著,這茶是極普通的,一開始我吃著也覺不好,後來才習慣了。"
張氏歉意地笑了笑,吩咐婆子打掃,又囑托童若秋與姊妹好好相處的話,才和周氏去了裏間。
她們剛進去,童若秋一扭頭就到院子裏去了,童若綰放下茶杯走到童若瑤跟前,好像對童若瑤非常感興趣,主動攀談起來。不過,話題也多圍繞在童若瑤一家住在鄉下的事兒。
讀書人家規矩多,養在深閨中的女孩兒常常不知道糧食的來源,但好奇心誰都有。童若綰表現很友好,童若瑤倒也和她說了很多,盡管童若瑤心裏明白,童若綰的心思也和童若秋一樣,想表現出與自己的差異來。
她們是城裏人,身邊有丫頭婆子服侍,童若瑤是鄉下人,身上穿的還不如她們身邊的丫頭。
張氏和周氏在裏間說了許久的話才出來,童若瑤鬆了口氣,她們終於要走了。
張氏今兒特意跑一趟,明麵上是征詢周氏的意見,要不要在他們以後住的院子重新開一道門,其實透出來的意思便是,以後回去了也是各自過各自的。這中間便多出許多問題,廚房、丫頭、婆子一應開支都是獨立的,於是,要改造廚房,丫頭、婆子也要現安排,這裏就產生了費用。
算清楚並沒有壞處,童若瑤琢磨著道:"家裏銀子夠用麽?"
也不知道老爹如今有沒有月俸年奉什麽的,不過即便有,大概也不多。
周氏笑道:"老太太的意思是那院子以後就給咱們了,雖然不是大宅子,到底也有十來間屋子,你哥哥也到了成親的年紀,我想著就把院子修葺翻新。"
這麽說來,老太太對他們一家還算不錯,童老爹如今如願以償,接著就盼大哥出人頭地,所以才一門心思地想留在京城。等大哥再取得好成績,他們家在上京也算是紮根了。
可最大的問題是大哥的親事還沒有說定,未來大嫂子還不知道在哪家養著。
"在大宅子裏住著自然有大宅子的難處,外麵瞧著不錯,卻不知裏頭的艱難。祖上留下的東西到底有限,家裏人口不斷增添,入賬的少,出賬的多..."
童二叔頭些年也和童老爹一樣,曾經下定決心參加科考,或許真的與天分有關吧,童二叔三十多歲勉強得了秀才,就再難上去。家裏一切又是讓張氏料理,那張氏在娘家時家境不錯,後來嫁了童二叔,童老爹一家又離開了,開支卻沒有相應地少下來,反而越來越多。
加上童若晨不成氣候,又是獨子,抬了姨娘起來,卻沒有生出兒子,反而都是女兒。家裏也曾艱難過一段日子,童二叔不得已放棄科舉之路,預備從商,老太太卻十分不願意。
童家原是書香之家,童老太爺曾為士,如今童二叔要從商,從社會高層去最底層,老太太如何肯呢?隻後來,家裏一日難一日,老太太無法才妥協了,卻不許童二叔在京城做買賣,也是怕別人知道,更怕因此而誤了童家後輩。用迷信的說法,大概是怕死後沒有顏麵去麵見童家的列祖列宗。
大周商人地位不高,但也不似前朝那般抵製,可從商便不能入仕。這裏頭的緣故童若瑤也大概明白一些,商人可以迅速地聚集財富,而且商人不固定,不便於管理,統治者擔心商人的財富威脅自己的統治,所以采取抵製做法。然而,一個社會的經濟卻又離不開商人。大周開國初期,整體社會經濟蕭條,國庫空虛,才將商人的地位略略提高。
商人可以有自己的府邸,也可以有自己的田產地產,隻賦稅方麵卻比其他人高一些。即便如此,也造就了許多大商人。
雖然來這個世界很多年,但有些思想童若瑤還是很難接受,在她原來生活的那個世界,商人的地位很高,住好房子,吃好東西,穿最貴的衣裳,生活方方麵麵都無比奢侈。但,人家有奢侈的資本。
而這個世界,人們把名譽看的比什麽都重。明明家裏一窮二白還非要看不起那些吃得好、穿的好的商人。
童若瑤曾經就想去去做些小買賣改善生活,可因為她是女孩子,不能拋頭露麵。童老爹是絕對不肯的,童若遠承載著爹娘的期望。
"二叔很有從商天分嘛。"童若瑤笑嘻嘻地道,這話可不假,童二叔家上上下下瞧來都不錯,雖然隻看到一點兒。
不過,也應了那句俗語,商人大多吝嗇。修葺院子的錢童二叔幫著墊了,日後必然要還上。張氏和母親在裏間說了那麽久,大概就是委婉地表達這個意思。
周氏笑道:"你認為那些銀子會從天上掉下來,都是辛苦掙來的。"(未完待續)
那挨了耳光的丫頭捂著臉看著童若秋,十分委屈地道:"就是茶水,堂小姐送來的。"
裏間聽見響動的周氏和張氏也忙出來,尚未弄明白情況,就朝童若秋訓斥道:"來的路上說好了要與妹妹好好相處,這會子又怎麽了?你是姐姐,她又是在外麵長大的,原該讓著些。"
這話怎麽聽著都像擠兌,童若瑤淡淡笑道:"嬸娘多心了,我和姐姐並沒有怎樣,大概是姐姐吃不慣我煮的茶,我給姐姐換一杯吧。"
"不用了,這哪裏是茶水,根本就沒法子入口。"童若秋一邊說一邊拿出絹子擦了擦手上殘留的茶水。
張氏聞言,一副頭疼不已的模樣,"都是被我寵壞了,越來越不知體統!"
周氏笑道:"女孩兒本該嬌養著,這茶是極普通的,一開始我吃著也覺不好,後來才習慣了。"
張氏歉意地笑了笑,吩咐婆子打掃,又囑托童若秋與姊妹好好相處的話,才和周氏去了裏間。
她們剛進去,童若秋一扭頭就到院子裏去了,童若綰放下茶杯走到童若瑤跟前,好像對童若瑤非常感興趣,主動攀談起來。不過,話題也多圍繞在童若瑤一家住在鄉下的事兒。
讀書人家規矩多,養在深閨中的女孩兒常常不知道糧食的來源,但好奇心誰都有。童若綰表現很友好,童若瑤倒也和她說了很多,盡管童若瑤心裏明白,童若綰的心思也和童若秋一樣,想表現出與自己的差異來。
她們是城裏人,身邊有丫頭婆子服侍,童若瑤是鄉下人,身上穿的還不如她們身邊的丫頭。
張氏和周氏在裏間說了許久的話才出來,童若瑤鬆了口氣,她們終於要走了。
張氏今兒特意跑一趟,明麵上是征詢周氏的意見,要不要在他們以後住的院子重新開一道門,其實透出來的意思便是,以後回去了也是各自過各自的。這中間便多出許多問題,廚房、丫頭、婆子一應開支都是獨立的,於是,要改造廚房,丫頭、婆子也要現安排,這裏就產生了費用。
算清楚並沒有壞處,童若瑤琢磨著道:"家裏銀子夠用麽?"
也不知道老爹如今有沒有月俸年奉什麽的,不過即便有,大概也不多。
周氏笑道:"老太太的意思是那院子以後就給咱們了,雖然不是大宅子,到底也有十來間屋子,你哥哥也到了成親的年紀,我想著就把院子修葺翻新。"
這麽說來,老太太對他們一家還算不錯,童老爹如今如願以償,接著就盼大哥出人頭地,所以才一門心思地想留在京城。等大哥再取得好成績,他們家在上京也算是紮根了。
可最大的問題是大哥的親事還沒有說定,未來大嫂子還不知道在哪家養著。
"在大宅子裏住著自然有大宅子的難處,外麵瞧著不錯,卻不知裏頭的艱難。祖上留下的東西到底有限,家裏人口不斷增添,入賬的少,出賬的多..."
童二叔頭些年也和童老爹一樣,曾經下定決心參加科考,或許真的與天分有關吧,童二叔三十多歲勉強得了秀才,就再難上去。家裏一切又是讓張氏料理,那張氏在娘家時家境不錯,後來嫁了童二叔,童老爹一家又離開了,開支卻沒有相應地少下來,反而越來越多。
加上童若晨不成氣候,又是獨子,抬了姨娘起來,卻沒有生出兒子,反而都是女兒。家裏也曾艱難過一段日子,童二叔不得已放棄科舉之路,預備從商,老太太卻十分不願意。
童家原是書香之家,童老太爺曾為士,如今童二叔要從商,從社會高層去最底層,老太太如何肯呢?隻後來,家裏一日難一日,老太太無法才妥協了,卻不許童二叔在京城做買賣,也是怕別人知道,更怕因此而誤了童家後輩。用迷信的說法,大概是怕死後沒有顏麵去麵見童家的列祖列宗。
大周商人地位不高,但也不似前朝那般抵製,可從商便不能入仕。這裏頭的緣故童若瑤也大概明白一些,商人可以迅速地聚集財富,而且商人不固定,不便於管理,統治者擔心商人的財富威脅自己的統治,所以采取抵製做法。然而,一個社會的經濟卻又離不開商人。大周開國初期,整體社會經濟蕭條,國庫空虛,才將商人的地位略略提高。
商人可以有自己的府邸,也可以有自己的田產地產,隻賦稅方麵卻比其他人高一些。即便如此,也造就了許多大商人。
雖然來這個世界很多年,但有些思想童若瑤還是很難接受,在她原來生活的那個世界,商人的地位很高,住好房子,吃好東西,穿最貴的衣裳,生活方方麵麵都無比奢侈。但,人家有奢侈的資本。
而這個世界,人們把名譽看的比什麽都重。明明家裏一窮二白還非要看不起那些吃得好、穿的好的商人。
童若瑤曾經就想去去做些小買賣改善生活,可因為她是女孩子,不能拋頭露麵。童老爹是絕對不肯的,童若遠承載著爹娘的期望。
"二叔很有從商天分嘛。"童若瑤笑嘻嘻地道,這話可不假,童二叔家上上下下瞧來都不錯,雖然隻看到一點兒。
不過,也應了那句俗語,商人大多吝嗇。修葺院子的錢童二叔幫著墊了,日後必然要還上。張氏和母親在裏間說了那麽久,大概就是委婉地表達這個意思。
周氏笑道:"你認為那些銀子會從天上掉下來,都是辛苦掙來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