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聽了,臉色似是呈現憐憫之意,隨後又笑道:"原來如此,小小年紀見了生人也這樣大方。"
應該是想說她們分明瞧著是鄉下人,見了這樣華貴的大船也能表現的如此平靜,縱然身上如今穿的是她身邊那些丫頭婆子的衣裳,卻沒有一點兒自慚形愧。童若瑤抿嘴笑了笑,周氏是懂得感恩的人,而她確實有那麽點兒緊張,不過掩飾過去了。
恰好,外麵又有丫頭進來詢問早飯的事兒,老夫人便叫她們多預備一些,留周氏和童若瑤一同用飯。周氏惶恐不及,站起身道:"不敢打攪老夫人歇息。"
老夫人擺手樂嗬嗬地道:"不礙事兒,已經乘坐了兩天的船,這會子就希望有人陪我說說話兒。你們是上京人士,必然對上京的風俗了解頗深,我老婆子是第一次去上京,恰好你們能給我說說,也免得我一把年紀去了上京還鬧出笑話。"
周氏婉言道,"實不相瞞,我們搬離上京已經十來年..."
老夫人眸光微沉,周氏沒有繼續說下去,陪著老夫人吃過早餐,又說了一會兒閑話,老夫人便叫人準備另外安歇的地方,讓周氏和童若瑤就留在船上。
麵對老夫人的熱心,過度的拒絕就顯得矯情,周氏也沒堅持,感激一番說了好些謝語。兩個丫頭領著她們出來,老夫人身邊的張媽媽忙低聲詢問道:"老夫人當真要留下她們?這半路上遇見的人,也不知根知底的..."
老夫人白了張媽媽一眼,道:"就你心眼兒多,你們瞧她們母女穿衣打扮是鄉下人,言談舉止卻絲毫沒有鄉下人的扭捏做派。大概是遇上什麽困難了吧,咱們多做好事總是沒錯的。"
張媽媽還想說什麽,老夫人擺擺手,便靠著椅背閉目養神去了。
一夜不曾好好睡覺,童若瑤這一躺下去,直到午飯被人叫起來。老夫人已經重新做了安排,小船上的家當依舊還在小船上,童若遠卻被安排到了一艘大船上。兩位家丁隨同,隻那兩位船家還留在小船上,說是到了碼頭他們要找人去把他們那艘船修好。
周氏特別囑托了童若遠把雇傭的錢付了,老夫人瞧在眼裏,特別使了眼色給張媽媽。後來又打聽出他們原是讀書人家,心裏更多了幾分親近之意。距離上京還有一天一夜的行程,坐上舒適的船,好像行程也變短了。
這天午後,終於抵達上京碼頭。童若瑤和周氏換上自己的衣裳,過來再次向老夫人道謝,不想老夫人身邊已經站著許多人,男女老少,一瞧就不是普通小老百姓。
人已經來了,也沒法子避開。周氏麵帶微笑走在前麵,童若瑤落落大方地跟在後麵,不是沒見過這麽多人,童若瑤還真沒什麽感覺,就是非常好奇這老夫人到底是何許人?
這些人猛然間瞧見她們也大吃一驚,特別是站在老夫人身邊,扶著老夫人的男子。第一眼就知道他是童若遠那種不苟言笑的人,再黑著一張臉,實在叫人沒喜感。童若瑤暗暗切了一聲,跟著周氏行了福禮。
老夫人笑嗬嗬問道:"可有人來接你們?"
周氏點頭答道:"謝老夫人記掛,已經寫信說明白了抵達的日子和時辰,這會子應該來了。"
老夫人點著頭,囑托幾句,周氏謝過,攜了童若瑤的手出來。見她們走遠了,那黑著一張臉的男子才問道:"她們是什麽人?"
老夫人扭頭看他一眼,道:"她們的船壞了,我才搭了她們一程。又是一個多心的,你去問問我跟前的丫頭,她們可曾多問一句?多說一句?瞧著也是本分人。"
這邊來接童若瑤他們的童二叔和童老爹早就侯在碼頭上了,見她們從大船上下來,著實唬了一跳,忙迎上來詢問。
周氏少不得把路上的事兒說了一遍,童老爹鬆了口氣,又仔細端詳了一遍周氏。這是童若瑤第一次見老爹緊張的模樣,結果偷笑的表情被老爹瞧見,換來了一張冷臉。
童二叔則看著那艘大船,以及剛剛停靠的貨船,蹙眉低語道:"原來是顧家。"
互相見了麵,周氏和童若瑤先回避到了預備的馬車裏,待船上的家當也轉移到後麵的馬車上,馬車才開始移動。
耳邊熱鬧的喧嘩聲宣告著大都市的繁華,童若瑤見周氏閉目養神,偷偷掀開簾子一角望外麵看,不巧的是,她什麽也沒瞧見,因為馬車突然轉了方向,進了一個小巷子,她看到的全是牆壁。
鬱悶地坐回原位,也不知又走了多久,馬車終於停下。童若瑤率先下了馬車,又轉身扶著周氏下來。左邊是一條看不到盡頭的巷子,即便陽光明媚,也感覺很狹小壓抑。右邊距離巷子口不遠,能看到一條寬敞平坦的官道,以及官道旁的建築。
與李家村不同,這裏的建築略高,沒有茅草屋頂,一概都是青色瓦片,牆壁塗上了一種類似灰白的顏料。
"往後回去代我向你家老爺道謝,今兒你們就在這裏擠擠,明兒我找人帶你們去。"
兩位家丁連忙彎腰朝童老爹打千,說了幾句感激的話,就過去將馬車上的家當搬下來。童若瑤扭頭才發現,狹小的巷子裏好像又多了兩個人,正將東西一樣一樣往一道黑色木門裏搬進去。
那道木門後麵,也就是他們暫時的新家了。
一個四四方方的小院子,坐北朝南一排兩間屋子,應該是正屋,房間看起來略大一些。兩邊分別也是兩間屋子,相對而言,略矮一點兒。院子裏十分幹淨,看得出是才打掃過的,窗欞子也是才糊上去的新布。(未完待續)
應該是想說她們分明瞧著是鄉下人,見了這樣華貴的大船也能表現的如此平靜,縱然身上如今穿的是她身邊那些丫頭婆子的衣裳,卻沒有一點兒自慚形愧。童若瑤抿嘴笑了笑,周氏是懂得感恩的人,而她確實有那麽點兒緊張,不過掩飾過去了。
恰好,外麵又有丫頭進來詢問早飯的事兒,老夫人便叫她們多預備一些,留周氏和童若瑤一同用飯。周氏惶恐不及,站起身道:"不敢打攪老夫人歇息。"
老夫人擺手樂嗬嗬地道:"不礙事兒,已經乘坐了兩天的船,這會子就希望有人陪我說說話兒。你們是上京人士,必然對上京的風俗了解頗深,我老婆子是第一次去上京,恰好你們能給我說說,也免得我一把年紀去了上京還鬧出笑話。"
周氏婉言道,"實不相瞞,我們搬離上京已經十來年..."
老夫人眸光微沉,周氏沒有繼續說下去,陪著老夫人吃過早餐,又說了一會兒閑話,老夫人便叫人準備另外安歇的地方,讓周氏和童若瑤就留在船上。
麵對老夫人的熱心,過度的拒絕就顯得矯情,周氏也沒堅持,感激一番說了好些謝語。兩個丫頭領著她們出來,老夫人身邊的張媽媽忙低聲詢問道:"老夫人當真要留下她們?這半路上遇見的人,也不知根知底的..."
老夫人白了張媽媽一眼,道:"就你心眼兒多,你們瞧她們母女穿衣打扮是鄉下人,言談舉止卻絲毫沒有鄉下人的扭捏做派。大概是遇上什麽困難了吧,咱們多做好事總是沒錯的。"
張媽媽還想說什麽,老夫人擺擺手,便靠著椅背閉目養神去了。
一夜不曾好好睡覺,童若瑤這一躺下去,直到午飯被人叫起來。老夫人已經重新做了安排,小船上的家當依舊還在小船上,童若遠卻被安排到了一艘大船上。兩位家丁隨同,隻那兩位船家還留在小船上,說是到了碼頭他們要找人去把他們那艘船修好。
周氏特別囑托了童若遠把雇傭的錢付了,老夫人瞧在眼裏,特別使了眼色給張媽媽。後來又打聽出他們原是讀書人家,心裏更多了幾分親近之意。距離上京還有一天一夜的行程,坐上舒適的船,好像行程也變短了。
這天午後,終於抵達上京碼頭。童若瑤和周氏換上自己的衣裳,過來再次向老夫人道謝,不想老夫人身邊已經站著許多人,男女老少,一瞧就不是普通小老百姓。
人已經來了,也沒法子避開。周氏麵帶微笑走在前麵,童若瑤落落大方地跟在後麵,不是沒見過這麽多人,童若瑤還真沒什麽感覺,就是非常好奇這老夫人到底是何許人?
這些人猛然間瞧見她們也大吃一驚,特別是站在老夫人身邊,扶著老夫人的男子。第一眼就知道他是童若遠那種不苟言笑的人,再黑著一張臉,實在叫人沒喜感。童若瑤暗暗切了一聲,跟著周氏行了福禮。
老夫人笑嗬嗬問道:"可有人來接你們?"
周氏點頭答道:"謝老夫人記掛,已經寫信說明白了抵達的日子和時辰,這會子應該來了。"
老夫人點著頭,囑托幾句,周氏謝過,攜了童若瑤的手出來。見她們走遠了,那黑著一張臉的男子才問道:"她們是什麽人?"
老夫人扭頭看他一眼,道:"她們的船壞了,我才搭了她們一程。又是一個多心的,你去問問我跟前的丫頭,她們可曾多問一句?多說一句?瞧著也是本分人。"
這邊來接童若瑤他們的童二叔和童老爹早就侯在碼頭上了,見她們從大船上下來,著實唬了一跳,忙迎上來詢問。
周氏少不得把路上的事兒說了一遍,童老爹鬆了口氣,又仔細端詳了一遍周氏。這是童若瑤第一次見老爹緊張的模樣,結果偷笑的表情被老爹瞧見,換來了一張冷臉。
童二叔則看著那艘大船,以及剛剛停靠的貨船,蹙眉低語道:"原來是顧家。"
互相見了麵,周氏和童若瑤先回避到了預備的馬車裏,待船上的家當也轉移到後麵的馬車上,馬車才開始移動。
耳邊熱鬧的喧嘩聲宣告著大都市的繁華,童若瑤見周氏閉目養神,偷偷掀開簾子一角望外麵看,不巧的是,她什麽也沒瞧見,因為馬車突然轉了方向,進了一個小巷子,她看到的全是牆壁。
鬱悶地坐回原位,也不知又走了多久,馬車終於停下。童若瑤率先下了馬車,又轉身扶著周氏下來。左邊是一條看不到盡頭的巷子,即便陽光明媚,也感覺很狹小壓抑。右邊距離巷子口不遠,能看到一條寬敞平坦的官道,以及官道旁的建築。
與李家村不同,這裏的建築略高,沒有茅草屋頂,一概都是青色瓦片,牆壁塗上了一種類似灰白的顏料。
"往後回去代我向你家老爺道謝,今兒你們就在這裏擠擠,明兒我找人帶你們去。"
兩位家丁連忙彎腰朝童老爹打千,說了幾句感激的話,就過去將馬車上的家當搬下來。童若瑤扭頭才發現,狹小的巷子裏好像又多了兩個人,正將東西一樣一樣往一道黑色木門裏搬進去。
那道木門後麵,也就是他們暫時的新家了。
一個四四方方的小院子,坐北朝南一排兩間屋子,應該是正屋,房間看起來略大一些。兩邊分別也是兩間屋子,相對而言,略矮一點兒。院子裏十分幹淨,看得出是才打掃過的,窗欞子也是才糊上去的新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