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見大媳婦如此爽快,也就全部都收下了,包起來就催促大奎趁著午飯前送去。大奎原是不肯,奈何一家子都勸著,他隻能厚著臉皮去,心裏琢磨著就出去走一趟,照樣把東西拿回來,編個理由搪塞過去便可。
出了院門,一路往童家這個方向走來,拐個彎便能瞧見童家的小院。此時,隻見一輛裝載著貨物的馬車停在院門口,三四個身穿鬥篷的人在外麵守著,另有一人進去了。
大奎心頭詫異,不覺加快步子,剛走到童家門外的水井旁,隻聽得一個四五十歲的男人在裏麵說話。
"見過大老爺,給大老爺、夫人、小姐哥兒請安。"
那聲音沉著卻透著恭敬,大奎再一瞧外麵的人,那鬥篷都是極好的貨色,在城裏見穿的都是有錢的主兒。而緊接著,那聲音又傳來:"外麵馬車上的是二老爺和老太太叫送來的,說小姐和哥兒大了,她一直沒照應到,這些東西都是她的心,不管大老爺身在何處,上京童家到底也是大老爺的根。隻望來年暖和了,讓大老爺都帶回去,讓她老人家也瞧瞧。"
院子裏五個人,站在對麵畢恭畢敬的中年來客,渾身上下都透著與這簡陋院子不相附和的感覺。然而,他話裏卻無絲毫看不起之意,這份功夫童若瑤實在佩服。這應該是上京童家的下人吧?
瞧瞧這一身行頭,脫下來換成錢,大概夠他們一家四口生活半年。
周氏神色相當複雜,童老爹緊緊繃著下巴,眸光深沉,雖是極力抑製,到底也能感覺出幾分不悅來。
這數九的氣候,原本就冷的要命,可這些都是其次,重要的是氣氛。幾乎被凝固了一般,那人說完了話,便恭恭敬敬地垂首而立,不再言語,耐心等著童老爹發話。
東西裝了整整一馬車,足有兩米多高,外麵用青色布遮住,但也能瞧出箱子的菱角。上京到東臨十天的行程,如今下雪,晝短夜長,又押運這些東西,至少也要走上半個月,還是比較快的,有可能會更長。也就是說,童二叔回去後,沒過多久就叫人預備了,東西這麽多,也需要時間。
在這樣的氣氛下,童若瑤隻好想著一些比較輕鬆的事兒,比如,如果整箱整箱都是銀子,那該多好!這樣老爹也不用考什麽功名了,坐享其成這輩子都是享福的。當然,這是消極的想法,如果拿去做買賣,或者置辦田產,就在這樣一個離城區不遠的地方,過著悠閑的日子也不錯。
白日夢被童老爹的聲音打碎:"送回去,隻當沒來過。"
這話裏沒有絲毫回旋的餘地,童若瑤在心裏替老爹叫好,果然有骨氣,這才是富貴不能屈的精神。可是...
童老爹說完便道了一聲"送客",就轉身進屋去了,童若遠盯著父親的背影,緊接著也進去了。
童若瑤眨眨眼,真的不要?就算不是銀子那也是能換成錢的東西,送到嘴邊的肥肉都不吃,真是可惜。
現在院子裏就隻剩下三人,來者小心翼翼地抬頭看了一眼周氏,十分為難地道:"大夫人,倘或送回去老奴也不好交代,夫人您..."
那就收下唄,童老爹就算要徹底和上京童家劃清關係也不可能啊,難不成把姓氏改了?即便改了,身體裏流淌的依舊是童家的血,既然不可能那就收下唄,當做補償。
這隻是童若瑤的想法,周氏在這事兒上卻不便做主,再說她也被老太太當年的做法寒了心,怨了這麽些年,豈是一朝一日就能忘記的。最後重複了童老爹的話,轉身走幾步見童若瑤沒跟上來,又轉回來拉著童若瑤進屋,並關上房門。
大概是主人的心情小黑也感覺出來了,方才一直乖乖兒臥在灶房門口的小黑,這會子站起來,抖了抖黑溜溜的毛皮,嘶牙咧嘴,做出十分凶悍的模樣,一步一步警告似地朝這人走來,直逼得那人退到院子外。它伸出爪子,把院門關上。
這外麵幾人,皆被這隻其貌不揚的小黑狗震住,感情連狗也不歡迎他們?
童家院門口來了陌生了的訪客,雖是大雪天的,李家村的人依舊掩飾不了熱情,紛紛走出院子張望。
劉氏見大奎把東西盡數拿回來,禁不住出言說了幾句他沒用的話,劉氏的丈夫和大兒子坐在炕上算賬,聽得劉氏訓斥大奎,大奎的大哥大富聽不下去,便道:"童老爹是讀書人,最是講究規矩,倘或送些別的還好,這些貴重的定是不會收的。"
劉氏白了他一眼道:"不懂我的道理就甭渾說。"
大富聽得隻好不說了,恰好大富媳婦從外麵回來,接下身上的鬥笠,驚奇地道:"遠遠瞧見童家門口站著許多人,大奎剛剛兒去了,可瞧見了?"
劉氏不等大富媳婦說完,把孫子遞給媳婦就奔出屋子去看。隔了一會兒回來道:"了不得,好幾個人呢!也不知什麽來頭,還有一車子的貨物。"
他丈夫卻好似知道些什麽,道:"在城裏就聽人說了,童老爹原是上京童家的老爺,不知什麽緣故搬來咱們這裏,如今怕是本家親戚知道他們在這裏,打發人來探望。"
劉氏想起童二叔,心裏已是萬分相信了她丈夫的話,道:"原就覺得童家與咱們鄉下人不同,原來是上京的。"
語氣裏掩飾不了滿滿的羨慕,他丈夫又道:"即便是上京,那也不是家家戶戶都能過上好日子,我聽人言,上京也有許多外表瞧著好,家裏卻沒米下鍋的。"
劉氏冷哼一聲道:"再怎麽說也比咱們好,再說童老爹如今是舉人,後兒可就是官老爺,你見過官老爺家沒米下鍋麽?"(未完待續)
出了院門,一路往童家這個方向走來,拐個彎便能瞧見童家的小院。此時,隻見一輛裝載著貨物的馬車停在院門口,三四個身穿鬥篷的人在外麵守著,另有一人進去了。
大奎心頭詫異,不覺加快步子,剛走到童家門外的水井旁,隻聽得一個四五十歲的男人在裏麵說話。
"見過大老爺,給大老爺、夫人、小姐哥兒請安。"
那聲音沉著卻透著恭敬,大奎再一瞧外麵的人,那鬥篷都是極好的貨色,在城裏見穿的都是有錢的主兒。而緊接著,那聲音又傳來:"外麵馬車上的是二老爺和老太太叫送來的,說小姐和哥兒大了,她一直沒照應到,這些東西都是她的心,不管大老爺身在何處,上京童家到底也是大老爺的根。隻望來年暖和了,讓大老爺都帶回去,讓她老人家也瞧瞧。"
院子裏五個人,站在對麵畢恭畢敬的中年來客,渾身上下都透著與這簡陋院子不相附和的感覺。然而,他話裏卻無絲毫看不起之意,這份功夫童若瑤實在佩服。這應該是上京童家的下人吧?
瞧瞧這一身行頭,脫下來換成錢,大概夠他們一家四口生活半年。
周氏神色相當複雜,童老爹緊緊繃著下巴,眸光深沉,雖是極力抑製,到底也能感覺出幾分不悅來。
這數九的氣候,原本就冷的要命,可這些都是其次,重要的是氣氛。幾乎被凝固了一般,那人說完了話,便恭恭敬敬地垂首而立,不再言語,耐心等著童老爹發話。
東西裝了整整一馬車,足有兩米多高,外麵用青色布遮住,但也能瞧出箱子的菱角。上京到東臨十天的行程,如今下雪,晝短夜長,又押運這些東西,至少也要走上半個月,還是比較快的,有可能會更長。也就是說,童二叔回去後,沒過多久就叫人預備了,東西這麽多,也需要時間。
在這樣的氣氛下,童若瑤隻好想著一些比較輕鬆的事兒,比如,如果整箱整箱都是銀子,那該多好!這樣老爹也不用考什麽功名了,坐享其成這輩子都是享福的。當然,這是消極的想法,如果拿去做買賣,或者置辦田產,就在這樣一個離城區不遠的地方,過著悠閑的日子也不錯。
白日夢被童老爹的聲音打碎:"送回去,隻當沒來過。"
這話裏沒有絲毫回旋的餘地,童若瑤在心裏替老爹叫好,果然有骨氣,這才是富貴不能屈的精神。可是...
童老爹說完便道了一聲"送客",就轉身進屋去了,童若遠盯著父親的背影,緊接著也進去了。
童若瑤眨眨眼,真的不要?就算不是銀子那也是能換成錢的東西,送到嘴邊的肥肉都不吃,真是可惜。
現在院子裏就隻剩下三人,來者小心翼翼地抬頭看了一眼周氏,十分為難地道:"大夫人,倘或送回去老奴也不好交代,夫人您..."
那就收下唄,童老爹就算要徹底和上京童家劃清關係也不可能啊,難不成把姓氏改了?即便改了,身體裏流淌的依舊是童家的血,既然不可能那就收下唄,當做補償。
這隻是童若瑤的想法,周氏在這事兒上卻不便做主,再說她也被老太太當年的做法寒了心,怨了這麽些年,豈是一朝一日就能忘記的。最後重複了童老爹的話,轉身走幾步見童若瑤沒跟上來,又轉回來拉著童若瑤進屋,並關上房門。
大概是主人的心情小黑也感覺出來了,方才一直乖乖兒臥在灶房門口的小黑,這會子站起來,抖了抖黑溜溜的毛皮,嘶牙咧嘴,做出十分凶悍的模樣,一步一步警告似地朝這人走來,直逼得那人退到院子外。它伸出爪子,把院門關上。
這外麵幾人,皆被這隻其貌不揚的小黑狗震住,感情連狗也不歡迎他們?
童家院門口來了陌生了的訪客,雖是大雪天的,李家村的人依舊掩飾不了熱情,紛紛走出院子張望。
劉氏見大奎把東西盡數拿回來,禁不住出言說了幾句他沒用的話,劉氏的丈夫和大兒子坐在炕上算賬,聽得劉氏訓斥大奎,大奎的大哥大富聽不下去,便道:"童老爹是讀書人,最是講究規矩,倘或送些別的還好,這些貴重的定是不會收的。"
劉氏白了他一眼道:"不懂我的道理就甭渾說。"
大富聽得隻好不說了,恰好大富媳婦從外麵回來,接下身上的鬥笠,驚奇地道:"遠遠瞧見童家門口站著許多人,大奎剛剛兒去了,可瞧見了?"
劉氏不等大富媳婦說完,把孫子遞給媳婦就奔出屋子去看。隔了一會兒回來道:"了不得,好幾個人呢!也不知什麽來頭,還有一車子的貨物。"
他丈夫卻好似知道些什麽,道:"在城裏就聽人說了,童老爹原是上京童家的老爺,不知什麽緣故搬來咱們這裏,如今怕是本家親戚知道他們在這裏,打發人來探望。"
劉氏想起童二叔,心裏已是萬分相信了她丈夫的話,道:"原就覺得童家與咱們鄉下人不同,原來是上京的。"
語氣裏掩飾不了滿滿的羨慕,他丈夫又道:"即便是上京,那也不是家家戶戶都能過上好日子,我聽人言,上京也有許多外表瞧著好,家裏卻沒米下鍋的。"
劉氏冷哼一聲道:"再怎麽說也比咱們好,再說童老爹如今是舉人,後兒可就是官老爺,你見過官老爺家沒米下鍋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