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匹買賣?”


    李治自武媚娘這裏聽到這條消息後霍然抬眸。


    他很清楚,這話之所以不以正兒八經上奏的方式匯報到他的麵前,而是以閑聊的方式先由弘化公主告知於媚娘,再由她與李治說起,是吐穀渾和西域諸國打交道的分寸。


    吐穀渾位處甘鬆之南、洮水之西,乃是絲綢之路青海道上的要衝,難免要同安西四鎮與昭武諸國打這個交道。


    他們也沒本事一口氣得罪太多勢力。


    “買賣的不是龍種吧?”李治回問道。


    邊地名馬之中,吐穀渾出產的能占據一席之地,隻因這些被放牧在青海湖之地的,就叫做青海驄。


    它們還有一個傳播更廣的名字,叫做“龍種”。


    以“龍種”為名,足可見這種馬的珍貴之處。


    吐穀渾多年間進奉於關中的名馬裏,作為核心貢品的,就是此馬。送給五皇子和小公主的也不例外。


    “自然不是,但也是僅次於貢馬的品種。”武媚娘答道。“我問弘化,吐穀渾還有吐蕃在側,將馬匹外售的情況應當極其罕見才對,可為何他們依然有意於這筆交易。”


    能讓消息被弘化公主匯報到李治這裏,已意味著,吐穀渾國中想要讓這筆買賣達成的人應當不在少數,隻是礙於大唐這上國的麵子,還是需要得到一個默許才好。


    “弘化怎麽說?”李治已將坐姿放鬆了幾分,順勢翻看起了西域使者呈遞上來的國書。


    武媚娘回道:“她呀……她說西域各國拿出的交易籌碼足夠動人,她險些就要因為財帛動人心的緣故,直接按著諾曷缽的腦袋答應了。”


    “不過總算想起來自己是大唐宗室出身,眼皮子不能這麽淺,還是該當和陛下說上一聲。”


    李治笑道,“多年不見,她倒還是這個脾氣。”


    但再琢磨一番弘化公主的話,李治又隱約猜到其中意思了。


    西域各國一邊向大唐求援,一邊又拿出了足夠高昂的籌碼向吐穀渾求購好馬,足以說明,他們抗擊大食的念頭極其堅決!


    這對李治來說其實是個好消息。


    在媚娘和薛仁貴的觀點裏,都不建議他貿然扶持人手進攻大食,李治事後反省,也覺得自己沒有莽撞行事的資本。


    但他也絕不願意因此就讓大食揮兵直入,西域諸國喪失對於大唐的敬畏之心。


    所以,打還是要打,但是得換一種方式打!


    “弘化還有另一條消息要我轉告陛下,”武媚娘又道:“她說波斯王遇襲身亡,其子卑路斯卻被暗中保全,現如今正逃到吐火羅國境內,昭武聯軍有意和吐火羅結盟,將這位波斯王子送入大食境內,伺機發動叛亂。”


    李治聽到這裏,指尖下意識地叩了叩桌麵,麵色更為平靜。


    西域各國對外買馬,又有用波斯餘黨牽製大食的決斷,都足以證明,他們不會輕言放棄與大食之間的博弈,否則難保不會落入亡國滅種的結局。


    那麽,他應當知道自己該怎麽辦了。


    李治眼底明光一閃,“媚娘,你覺得,朕該當給予西域諸國多少支持?”


    不是出兵,而是幫扶。


    這才是現在最合適的態度!


    武媚娘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邦交之事,我從未涉及,陛下不當問我,何不就此事問詢於長孫太尉呢?”


    問長孫無忌?


    李治先是下意識地一愣,旋即又笑出了聲,“不錯,此事幹係甚大,當然要問問太尉的意思!”


    他哪裏有故意在跟輔政大臣作對?


    之前什麽移居萬年宮,追封武德功臣都是他覺得必要之事,而非對長孫無忌所屬勢力進行打擊,現在還要對他委以重任呢!


    “我明日便問他。”


    ——————


    就在第二日,李治召集了萬年宮中隨從的官員,召開了一次議事。


    這場議事並未涉及全部官員。


    尉遲敬德抵達議會之地的時候便發覺,趙王李福、鄧王李元裕等人都不在此地,在籍田禮上大出了一番風頭的韓王李元嘉倒是在這裏。


    也不知道是陛下對他們另有安排,還是覺得他們也需要站定更明確的立場。


    不過尉遲敬德不太在意此事。


    他該立下的功勞,在李唐建國之前就已足夠了。所以早在貞觀年間他就已經處在閉門養老的狀態。


    若非陛下啟程萬年宮籍田,因功名掛身的緣故他不便缺席,他應當還在家中臨台奏樂,煉製仙丹才對。


    比起在乎趙王、鄧王與韓王的待遇區別,尉遲敬德更關注另外的事情。


    比如,此刻站在弓月道行軍總管契苾何力身邊的,正是突厥降將、左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


    顯然,西突厥將領阿史那賀魯的反叛,並沒有影響到陛下對於異族將領的信任。


    在今日這出議事上依然令他們如常出席,也依然放在三省長官與太常卿、衛尉卿等官員之前。


    這讓尉遲敬德心中寬慰不少。


    這位陛下雖不像是先帝一樣,是從馬上打天下經曆過來的,對戰局的判斷卻依然足夠冷靜睿智。


    方今之時,這些將領不但不能有所貶抑,反而要用,還要重用!


    李治隨後頒布的詔令更是證明了這一點。


    第一條便是,先不管入侵昭武諸國的大食,全力平定西突厥之亂,打出一場足以奠定勝果、讓西突厥再不能掀起風浪的大勝。


    為此,他決定在西突厥處月、處密部落處建立金滿州和沙陀州,並在此地設立州長官,以此地為駐兵前線。


    第二,他決定讓阿史那忠率領岐州、雍州府兵,契苾何力、王文度率領秦州、成州府兵北上,抵達西疆後與程知節、蘇定方等人會合。


    在將領與兵力寬裕的情況下,必要之時便可以分兵了。


    這兩條決定頒布得都很順利。


    在場的武將雖然有些遺憾沒能領兵對峙大食,但西突厥之戰也未嚐不能讓他們大展拳腳。


    陛下說除惡務盡,也有其道理。


    若是讓阿史那賀魯抓住機會,自天山隘口逃逸,恢複元氣後卷土重來,那便不妙了!


    “太尉。”


    李治忽然再度出聲,令眾人先從西突厥戰事中回過神來,重新將目光放回到眼前,集中到了李治和長孫無忌的身上。“除此二者之外,我有一事相詢。”


    長孫無忌出列,“陛下但請吩咐。”


    “西域諸國與大食之爭,因我方兵力聚集於西突厥戰事,恐怕無暇分心相助。”李治有些憂慮地問道,“然而眼下西域使者紛紛前來,不乏奇珍敬獻,尊奉我大唐為天.朝上國,若不能行幫扶之舉,反而有失我朝威望,不知太尉覺得該當如何?”


    從下方官員的角度看去,李治這句問話,聽起來和此前數年中對長孫無忌的多加征詢,並沒有什麽區別。


    可當身在眾臣之中的司空李勣朝著這位天子看去的時候,卻隻覺那雙烏沉的眼睛裏,帶著一抹有若劍光的銳利。


    或許是因為此刻商討的乃是戰事,才沒讓人意識到,這份情緒比起衝著崛起的大食,更像是對著長孫無忌去的。


    他垂下了眼眸,避開了李治橫掃全場的打量,就聽長孫無忌已開口回道:“西域諸國需要的隻是我方的態度而已。陛下打算建立金滿州統籌前線戰事,就已經足夠了。”


    “若還覺不夠的話,那便給他們提供一批軍備糧草,再予以朝見各國加封優待,好令其全力抗衡入侵兵馬。”


    “但去年大旱,各地糧儲不豐,饋贈利器,又容易養虎為患,陛下還是需要三思後行。”


    長孫無忌的想法,和李治在聽到了弘化公主帶來的兩條消息後所想,並沒有什麽分別。


    既然不能增兵,那就給予其他形式的幫助好了。


    事實上,唐軍因勞師遠征的考慮,不會深入插手戰局,大食也不會忽略掉國中內亂,貿然越境過深,本就沒到兩方短兵相接、你死我活的時候。


    長孫無忌手底下可用之人不少,為他分析過出兵利弊,此刻對答很是從容。


    然而他沒料到的是,李治沉吟片刻後便道:“太尉此言倒是可行,那便將此事托付給你處置了。贈與諸國之物,勞駕太尉考量斟酌後,匯報一份單據上來。”


    見長孫無忌忽而怔楞,李治追問道:“其中可有麻煩之處?”


    長孫無忌麵色不變,心中卻不由苦笑。


    李治說起來真簡單,但他怎會不知——這事當中的麻煩當然不小!


    一來,就像他剛才向李治回稟的那樣,各地的糧倉庫存有限,尤其是關中,每年原本就有二十萬石糧食的缺口,根本不可能外調。


    所以,說是說的支援軍備糧草,實際上真正支援的應當還是農具、刀兵以及其他能助長西域小國國力的東西。


    可兵器的饋贈也麵臨著雙刃劍的問題。


    莫要忘了,現如今給大唐邊境帶來大麻煩的阿史那賀魯,就曾經是大唐認為可堪培養的良將!


    二來,各國的國力有高下之分,在給予支持的時候既不能完全均等,又不能令其心生怨懟。


    個中尺度的把控,當真是個難題。


    這件事他沒法敷衍辦理,就算辦成了,也拿不到什麽好處,甚至……起碼在半個月內,他都得將注意力集中在此事上頭了。


    真是令人頭疼!


    偏偏此刻這議事之地人人所見,陛下對他這位股肱之臣的信賴溢於言表,這給予物質支持的建議也是他提出的,他在此時拒絕這份重任,又算是個什麽事?


    他唯獨能做的不過是對著李治回道:“臣遵旨。”


    李治笑讚,“那就有勞太尉了。”


    ——————


    長孫無忌答應得不太痛快,也心知肚明,這是李治擺了他一道,辦起事來卻很利索。


    這份支援各國的清單,在萬年宮這新的辦公議事之地,以最快的速度,由太尉為首商議落定。


    在短短半月中,來朝各國在此份上國賞賜上都已達到了一致的意見。


    隻不過……


    “我是沒想到,我反而成了其中受益最多之人。”


    弘化公主既有意外,又難免有幾分無奈。


    她原本以為,自己這出回朝覲見,既是審時度勢之下的提前下注,與舊年好友繼續打好關係,又以一種隱晦的方式將吐穀渾所麵臨的潛在困境告知於大唐,這便已經足夠了。


    總歸這一回萬年宮諸國朝見的涉事主人公並不是她。


    哪知道,李治為了回饋弘化公主在暗中提供的消息,加上要彰顯大唐對於臣服小國的優待,又對她做出了一番嘉獎。


    這份嘉獎還著實不小。


    早在永徽元年李治即位之時,就並未忘記吐穀渾這支勢力,將迎娶了弘化公主的吐穀渾國主慕容諾曷缽拜為駙馬都尉。現如今,因吐穀渾實力不強,不宜再升,便將這份嘉獎順延到了諾曷缽的長子身上。


    天子有詔,令宗室之女金城縣主下嫁諾曷缽長子慕容忠。


    結親的時間還要在隨後敲定,但這份聯姻和親卻已經成了定論。


    但比起同行的吐穀渾部眾,弘化公主對此並沒有那麽喜悅。


    在和武媚娘隨後私下見麵的時候,便不由歎了口氣。


    “有些話,在人前不便明言,現下隻有你我二人……”


    外加一個應當還聽不懂話的小嬰兒。


    “我也便說了。陛下的意思我明白,當年吐穀渾求得公主下嫁,甚至引發吐蕃從羨慕到不滿,可見此舉確實能展現聖朝天子之恩。”


    “再者,吐穀渾所享受到的優待越重,那些地處邊陲的小國勢力也便越能看到當今天子仁善。吐穀渾距離隴右不遠,天子若不想宗室嫁去太遠,此地也是最好的歸宿。”


    “陛下或許也是想著,有我這個先嫁去此地十五年的在上頭,再有宗室女子嫁過去,也不至因水土不服、胡虜苛待而不幸。”


    她語氣忽而一轉,“可遠嫁邊地之苦,又豈是陛下這等高坐明堂之人能明白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穿成武則天的長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裏江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裏江風並收藏[大唐]穿成武則天的長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