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我是想著把清源軍獨立出來寫成一篇,但是拖得太長了,而且內容並不是很多,所以就放在閩國這一篇簡單地說一下。


    當時在王延政被南唐擊敗之後,故事並沒有結束,李仁達在福州也不是老實,當年他向吳越求救這才把南唐軍打敗,按照規矩,福州應該算是吳越得了,但是實際上李仁達卻十分的不甘心,當時在吳越關於這件事也產生了很大的分歧,有的人覺得應該把福州直接兼並了,有的人則建議應該把福州還給李仁達,這樣一來五月不直接參與福州甚至福建一帶的管理,僅僅是遙控指揮。


    但是最終錢弘佐先是準備把李仁達養在杭州,把福州兼並,但是後來胡進思進言為李仁達說好話,這才最終把李仁達放回去,當初李仁達在杭州城信誓旦旦你的保證繼續跟著五月混,但是他到了福州之後,就開始對自己的地位不滿意了。自己本來是福州第一人,現在卻成了閑人一個,他不甘心,於是就準備幹掉福州城內的吳越守將,然後自己投降南唐(這個李仁達就是一個反複無常的投機者,他前前後後的主人多大五個,要是投降南唐成功,這就是六個,嗬嗬。)


    但是李仁達還是反應慢了,吳越守將提前發動了兵變,帶著大軍跑到李仁達的家中,將李仁達一家子全部砍了腦袋,至此福州正式並入了吳越的版圖。


    此時盤點一下閩國的版圖,福州已經到了吳越的手中,泉州和漳州在留從效的手中,而南唐占據的僅僅是汀州和建州。


    這個局麵在長時間內就這樣保持的,關於南唐和吳越咱們上麵已經了解過了,這裏主要就是說一下留從效。


    留從效這個人也算是出身社會的底層,而且小時候就死了父親,一般都比較堅強,當然這是一般情況,也有那種自暴自棄走上邪路的,嗬嗬。


    但是留從效不是這樣的人,他是一個自製力和自覺性很高的孩子,他平時喜歡讀書,還喜歡研究兵法,在人品上也沒得說,他是一個十分孝順的人,他孝順母親這一點遠近聞名,而且兄弟間關係和睦,是遠近聞名的五好家庭。


    年輕的時候,正值亂世,於是就想辦法在軍中找點生活,不久到泉州做了一個牙兵,因為他的品行不錯,而且能力也很好,所以很快就升官加職,被提拔為一個中級將領,還算是不錯,在泉州城也算是一個人物,當時他的最高領導是王審知。


    這中間閩國雖然內亂,但是主要就是在福州一帶,和泉州的關係並不是很大,所以留從效也在這一段時間過了比較長的一段安定生活。


    但是事情到了長興四年(公元944年),一切都變了,原本的閩國國王王延曦被不喜愛朱文進殺死,不久朱文進進位為閩王,當時泉州也宣布暫時接受朱文進的領導,所以朱文進就派他的一個部下叫做黃紹頗的到泉州執政,幫朱文進看好泉州。


    在黃紹頗到了這裏之後,這引起了留從效等人的反感和戒備,因為這時候雖然王延曦已經死了,但是王延曦的弟弟王延政還活著,留從效是一個很有眼光等人,他已經看到了,王延政也不是個好相與的人物,將來王延政一定會反攻朱文進的,於是就對泉州城內的幾個將領說道:“朱文進殺掉了王延曦做了閩國國王,隨後就派他的心腹到各地執掌大州。但是要是知道咱們之前是跟著王氏做事的,咱們要忠於王氏,怎麽能夠王延曦一死就投靠了這個弑君的亂臣賊子呢,而且王延政還沒死,要是將來王延政打敗了朱文進,大家怎麽辦?”


    隨後他們就開始策劃了,最終商量了半天,得出了一個結論,朱文進不是王延政的對手,王延政將來有機會執掌福建,還是依附王延政比較好點。


    留從效看大家已經接受了他的觀點,於是就讓他們把自己的心腹帶上晚上一起喝酒,但是喝酒不是目的,喝酒是手段,喝完酒之後,大事也商量完了。不久在這裏喝酒的五十二個心腹手下,聯合在一起偷偷的摸到了黃紹頗的家中,將黃紹頗抓住了,隨後砍了腦袋。


    黃紹頗死了之後,留從效才完成了第一步,因為他們是繼續忠於王氏的,希望能夠得王延政的賞識,於是他們又找到了當時還在泉州城中王繼勳,他是王延政的侄子,按理說也算是閩國的王族,所以這時候沒有人比王繼勳更適合做這一個刺史了,不久留從效等人推選王繼勳為新的泉州刺史,宣布脫離朱文傑腦袋控製,轉投到王延政的陣營中。


    但是想要和王延政聯合,需要一個人去王延政那裏,那時候的聯係十分不方麵,不像現在打個電話,打開電腦就行,那時候全部還是靠人傳播消息,就像那句話說的,“通訊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交通基本靠走..。”,當時就是這麽個情況。


    但是泉州到建州還有不遠的距離,中間也有敵占區,所以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就像是在抗日戰爭事情,根據地想要通過敵占區到另一個根據地去傳遞消息一樣,這是十分難得。


    就在留從效為了選一個這樣的人傷神的時候,卻出來一個毛遂自薦的,這人就是陳洪進,他之前參與了刺殺黃紹頗的行動,他主要品要求接下這個艱巨的人物。


    而這時候這個陳洪進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但是這一次事件之後,他開始進入了上層的視野,所以說有時候並不是沒有機遇,而是有機遇你也不敢抓住,而且很多次我們都把機遇當成了危險,避之不及。


    陳洪進是個厲害人物,要是別人估計一路上小心翼翼的,還加上偽裝,這才能夠順利通過,但是這個陳洪進不是,他麻溜的就奔著建州跑去,中間也不講究什麽低調之類的。


    所以到了中間被朱文進的部下攔住了,但是他一點都不害怕,反而對他們喊道:“你們這些人還在這裏幹什麽,還不趕緊逃命去,現在各地都已經反了朱文進,朱文進這個世軍的亂臣賊子活不了幾天了,我這就是要到建州找王延政,幫助王延政幹掉朱文進,你們這些人要麽閃開,要麽投降王延政,繼續跟著朱文進,那是死路一條..”


    就這樣,扯著嗓子吼了半天,還真的把這些人全部嚇住了,一時間誰也不敢亂動了,不久和陳洪進對峙了半天,最終還是撤走了。


    王延政見到了陳洪進,對於陳洪進十分欣賞,而後下令冊封王繼勳為泉州刺史,而留從效等人全部都為都指揮使,掌握兵權。


    可是這件事往王延政高興了,朱文進肯定是不高興的,不久朱文進帶著大軍到了泉州城下,想要拿下泉州,製止叛亂,順便殺一儆百,幹掉留從效等人呢,這一次不能指望王延政的救援,而僅僅憑借泉州城中的將士,留從效也不怕。


    留從效從小就開始看兵書,這可不是看著玩的,而是真真正正的要用在戰場上,不久留從效主動出擊,在半路上設下了伏兵,擊敗了朱文進,至此雖然名義上的泉州第一人是王繼勳,但是實際上卻是留從效,留從效從這一戰完成了一個部將到軍閥的轉變。


    後來在南唐派出大軍進攻建州的時候,最終王延政不是對手,隻能投降,而後南唐宣布對福建進行占有。


    此時在泉州的王繼勳也在留從效的指示下宣布投降南唐,但是後來南唐軍進入泉州,而此時的王氏在福建的統治已經完全結束了,王繼勳也沒了利用價值,而南唐對於王氏族人還是很敏感的,李璟不希望在閩國還有王氏族人惹事生分。


    留從效很明白這件事,就找了個借口把王繼勳從刺史的位置上拿了下來,然後把王繼勳送到了金陵,到了李璟那裏。天籟


    而南唐的軍隊也開始進入泉州,這基本上和當時李仁達和吳越是類似的,南唐軍在泉州城內,嚴重影響了留從效的地位和泉州的獨立性,所以這一點讓劉存孝很不滿,他也是希望能夠正式割據一方,做個小軍閥啥的,這一點都是人之常情,也沒啥說的。


    此時雖然李璟已經任命留從效為清源軍節度使,下轄兩個州,泉州和漳州,但是在這裏還有一部分的南唐的駐軍,留從效不想他們在這裏於是就對他們說道:“我們這地方,地窮,人少,養不起你們,緊急能夠自己溫飽,你們還是會南唐享福去吧。”


    這時候的留從效兵力很強大,而南唐軍卻顯得有點少了,而且此時南唐駐軍在留從效的地盤上,不敢在這裏鬧事,於是就打了個報告,回南唐去了。


    到這時候,留從效的清源軍才算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政權,李璟對他基本上沒啥約束能力了、


    而留從效覺得李璟的後唐將來肯定不是中原政權的對手,於是又決定歸順後周的柴榮,但是柴榮卻不要他,要他繼續跟著南唐就行了,後周不會打他的,這讓留從效有一種深深的挫敗感,因為柴榮根本沒有瞧上他,他畢竟隻有兩州的地盤,就算是拚盡全力對南唐的牽製也是十分有限的。


    後來後周沒了,趙匡胤上位了,但是趙匡胤總在忙著統一大業,一時間也沒有心思搭理留從效,所以留從效又能在這裏生存一段時間。


    再後來,留從效又看到了趙匡胤巨大的潛力。他覺得這個趙匡胤應該是一個不錯的主子,應高有前途,於是就轉而想趙匡胤稱臣,但是這一次趙匡胤的態度和柴榮有了很大不同,柴榮當時是拒絕了留從效的稱臣,但是趙匡胤十分的歡迎,其實這中間的玄機就在南唐,當時南唐是後周的屬國,後周在得到了淮南之後就沒有想過要繼續進攻南唐,那麽清源軍能夠發揮的作用就小了,可以說幾乎沒有,但是趙匡胤不一樣,他還要要統一的,所以南唐對於趙匡胤來說就是一個對手,雖然清源軍勢力很小,但是在趙匡胤眼中還是有點用的,所以他接納了留從效的投誠。


    但是就在趙匡胤的使者還沒有到清源軍的時候,留從效已經病死了,他的位置由他的侄子留紹礠繼位,因為他沒有兒子,這個留紹礠隻是他的小侄子,他的大侄子此時在南唐出使沒回來,在哪裏可能做了人質。


    但是留紹礠做這個節度使,很多人覺得都不滿意,覺得這小孩一個能幹啥,於是造反活動又開始了。


    泉州牙將張漢思和統軍使陳洪進(就是上麵送黃紹頗人頭聯係王延政的那個。),他們決定造反,因為留紹礠能力一般,手裏也沒有兵權,所以張漢思和陳洪進造起反來那是一點心理負擔也沒有。


    不久就隨便找幾個人衝到了留紹礠住的地方,然後拉著送給李煜去了,他們繼續跟著南唐混。


    可以說張漢思和陳洪進很簡單的級造反成功,而且基本上沒殺人,這造反真輕鬆啊,嗬嗬。但是他們卻犯了一個這種團夥作案最早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分贓不均,心裏不平衡。


    要是扯到正規曆史上,很多人看到這就會立馬扣上一個“小農意識、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之類的大帽子,其實這些事情並不能簡單的用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來解釋,這裏麵的原因還是很多的,但是我看很多的書中說道這一類的窩裏鬥,不管是起義軍還是後來建立政權之後,總要拿出來這一個貌似萬能的帽子扣在頭上,這其實是有點問題的。


    就像這一次的窩裏鬥,說實話和什麽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沒多大關係,他們窩裏鬥的原因就是最高權力,也不存在什麽眼光局限、思維局限之類的,他們很單純的目的,那就是最高的權力,他們為了最高權力,說白了就是心中的權力欲望指使下開始內鬥。


    當時陳洪進成了清源軍節度副使,而張漢思卻成了清源軍節度使,當然在沒有接到上麵的詔書的時候,還是稱為留後的。


    可是雖然張漢思是第一把手,但是實際的權力卻都在陳洪進的手中,陳洪進才是這裏名符其實的第一人。


    這讓張漢思不舒服了,其實不舒服的不一定是張漢思,史書上記載,他的兒子們看不慣陳洪進。他們擔心將來張漢思死了之後,他們啥都得不到,所以就想著現在幹掉陳洪進,將來張漢思死了之後,清源軍就是他們的。


    他們想要把這個最高權力奪回來,所以有一天,張漢思的兒子們就給陳洪進發了一個請帖,希望陳洪進能過來大家聚一下,當時陳洪進還不知道這是一個鴻門宴,也就來了。


    但是他到了之後不久,史書記載貌似是發生了地震,在兩邊的伏兵還沒有出現,結果趁亂就有人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陳洪進陳洪進一聽這還得了,急忙跑出去逃命了,這一次陳漢思和他的兒子們計劃失敗了。


    可是陳洪進不是一個束手待斃的人物,他要反抗,要為自己找一條活路,於是他就想了一個小點子,這方法簡單多了,他趁著張漢思不注意,就拿了個大鎖,把正在屋裏吃飯的張漢思鎖在了屋裏,不讓他出來,隨後控製了清源軍,對外宣稱:“張漢思年紀大了,不能處理政事了,所以他把清源軍交給我了,你們以後都跟著我混吧,不願意的砍腦袋。”


    平時都是陳洪進在處理那事情,現在大將們聽說這件事也沒覺得奇怪,雖然每個人都知道這是發生兵變了,但是這一切都是十分平靜,和當初他們造反趕走留紹礠一樣。


    就這樣,陳洪進成了清源軍的節度使,陳洪進找到了趙匡胤,希望能夠繼續跟著趙匡胤混日子,趙匡胤十分的歡迎,不久冊封陳洪進為清源軍節度使。


    陳洪進做了清源軍節度使也是很小心的,他和李煜一樣想盡辦法搜集財物送給趙匡胤,就是想著將來能夠在趙匡胤的心中有一個好印象,不至於被滅了。


    而趙匡胤因為重點不在清源軍,所以陳洪進還能再過一段土皇帝的日子。


    但是後來南唐沒了,他就撐不下去了,不久趙匡胤給他傳信:“你在汴州的房子我給你蓋好了,你來看看滿意不滿意?”


    陳洪進知道他已經沒機會了,於是準備到汴州養老,但是這時候趙匡胤死了,他的弟弟趙光義繼位,陳洪進又贏得了一段時間的緩衝期,但是這個所謂的緩衝期不能改變陳洪進最終的命運,最終他還是在趙光義的要求下,到了汴州,隨即獻出清源軍,開始在汴州養老,至此清源軍兩州十四縣,十五萬戶百姓,全部歸入了大宋的管理之下,清源軍最終消失,而福建也全部回到了中原的統治之下,閩國存在的最後一點痕跡也消失了。


    陳洪進最終封了一個國公,在汴州養老,活了七十二歲,自然死亡,也算是不容易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那些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鈐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鈐香並收藏五代十國那些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