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閩)內亂憂於外患


    王潮作為一個節度使來說,還算是十分的靠譜的,他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使得閩國的百姓過上了較長時期的和平生活,雖然他的邊上有吳國這個大的威脅,兩邊還有吳越和南漢,但是閩國和他們之間的糾紛並不多,主要的還是自己內部的矛盾。


    內部的矛盾無非就是政治權利和繼承權的爭奪,但是這一係列的爭奪在王潮三兄弟之間卻是沒有出現。


    王潮平時對待他的小弟王審知十分的嚴厲,隻要是王審知敢犯錯,那麽他就敢打,而且還有十分嚴厲的懲罰,但是王審知卻麵無怨色,他知道自己的哥哥這是對自己好,自己的確是做了錯事,應該受到懲罰。


    但是王潮對於他的大弟王審邽卻沒有這麽嚴厲,從這裏我們也能看出來,王潮挑選的繼承人其實就是他的小弟。


    果然,等到王潮病危的時候,並沒有把繼承權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交給了自己的小弟王審知,他這個大弟叫做王審邽,當時是泉州刺史。


    不久王潮病死,王審知也是個很懂事的家夥,就算是兄終弟及也是應該他的二哥繼承大哥的位置,也輪不到他這個老三啊,於是他就準備把這個位置讓給他的二哥王審邽,但是王審邽卻推脫了,他的理由就是王審知有軍功,應該繼承這個位置,他堅決推辭。


    最終王審知名正言順的坐上了福建第一人的位置,自稱福建留後,等了不短的時間的這才最終落實了名分問題,被朝廷冊封為威武軍節度使,其實這個名分沒啥用,就算是朝廷不冊封,也根本改變不了他王審知作為福建第一人的現實。


    王審知的名號真的發生實質的變化,還是在朱溫登基的時候,朱溫篡位之後,這些小藩鎮全都靠攏了過來,朱溫很高興,於是就把王位往外麵撒,王審知也被封了一個閩王,這也算是有了王爵的人了,不論到哪都要說一聲貴族,頂尖貴族,從一個小農民混到這一步,很不簡單。


    王審知他的情況和吳越還是有點類似的,都是和淮南斷交,轉而依附於中原勢力,不過原因不一樣,吳越的錢鏐因為和楊行密有領土爭端,所以經常打仗,而閩國地理位置並不優越,在很多人眼中這就是一個山窩窩,所以淮南對於閩國的擴張心思並不是很強,所以他也不是楊行密的戰略重點,因此楊行密也曾經派人來交好。


    但是楊行密派的這個使者有點驕傲,一副趾高氣昂的姿態,這讓王審知很生氣,都是血海屍山裏爬出來的人物,誰怕誰啊,於是就把這個使者砍死了,隨後王審知宣布和淮南絕交,一心一意侍奉中央政權。


    王審知的名聲很好,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他的生活習慣和作風,他十分節儉,這在一個國王身上並不是很常見,就算是他隔壁的錢鏐,雖然名聲也不錯,但是晚年的時候也是很奢侈。


    福州五州之地雖然在經濟上趕不上吳越,但是在地盤上卻不差多少,不過供應一個國王過上奢侈的生活,還是沒啥問題的,可是王審知不願意,他的府衙,也就是住的地方很破舊,很多人讓他修一下,可是他就是不願意,還能住就行了,不必富麗堂皇,他整天穿著一雙麻布鞋,這原本就是市井小民的裝備,但是他穿上卻是沒有一點不習慣。可能是因為他出身社會底層,雖然家境還不錯,但是也過過苦日子,對於好不容易得來的這一切十分珍惜,所以這才舍不得浪費半分。


    王審知除了在國內好好搞建設,保境安民之外,在對外交流中還積極和中央政權進行聯係,但是陸路已經沒了,也不方便,淮南在中間橫著,他和淮南已經斷交了,所以隻能走海運,那時候的海運並不是很發達,或許海運曾經在唐朝發達過,但是這個時候在王審知的閩國並算不上很發達,走海路是一個有巨大風險的選擇,據記載,每一次對中央政府上供,漂沒都達到四成到五成,這個損失時非常慘重的,這裏的漂沒也就是指船毀人亡,船上的貨物損失。


    王審知在位的時候主要的事情有兩件,一件是內亂一件是外患,但是這個外患還不是打得他,而是打的邊上的虔州,虔州我們在上麵講吳越的時候一筆帶過了,虔州的譚全播等人也是大名鼎鼎的土豪,也是底層出來的精英人物,當時是吳國發兵進攻虔州,想要阻斷錢鏐等人北上上供的陸上通道,順便擴張地盤。


    譚全播知道自己不是對手,於是就想周邊的藩鎮求援,吳越、閩、南漢全部派了援兵前來,但是最終還不是吳軍的對手,虔州失守。


    這之後,王審知就開始整天擔心吳國回來打他,但是說實話也就是王審知把自己這幾個地方當成寶貝,嗬嗬,窮山僻壤,路也不好走,糧食不好運,好好的誰也不會來打他,而吳國除了閩國之外,還有很多地方可供選擇,他們短時間之內絕對不會來打閩國的。


    這就是王審知執政的時候遭遇的外患,事後,為了自保,他和南漢還有吳越先後結為姻親,算是暫時無外患。而他們家的內亂紛爭從這個時候就開始露出一點苗頭了。


    他的哥哥王審邽死了之後,泉州刺史交到了他的侄子手裏,他的侄子是王延彬,王延彬說實話,能力的確是很不錯的,把泉州治理的有模有樣的,但是一個人最要緊的就是自知之明和知足,他覺得自己能夠把泉州治理好,自己的能力很強,自己將來要是能夠治理福建五州,那麽自己將來也能把這個節度使做的很好,所以他的野心漸漸地膨脹了。


    而福建五州就算是他想,他也沒機會了,王審知肯定會把福建節度使的位置交給自己的兒子王延翰,而不是他王延彬。


    所以王延彬就想著幹脆自己也搞個自立為王得了,占著泉州搞獨立,再加上當時他身邊有一個“神僧”浩源,說在泉州出現了白鹿和紫芝,這都是天降福瑞啊,大吉大利,泉州要出現真命天子了(又是這一套大忽悠!)。


    但是王延彬還真的信了。覺得自己才是真正的真命所歸,至於王審知的兒子王延翰那肯定就沒有這個命了。


    不久王延彬自信心膨脹,開始組織了一個船隊,想要直接向中央納貢,然後希望中央能夠把泉州節度使封給他。


    其實這就是王延彬和王審知的不同之處,這也是王審知的高明之處,王審知一生沒有做皇帝,沒有建國,因為他不愛那些小名聲,實實在在的東西這才是最重要的。


    他的觀點就是,寧可開門做大國節度鎮,也不願意關起門來做小國皇帝,其實這個節度使和皇帝有什麽區別呢,一點區別沒有,不會說你原本是一個節度使,他做了皇帝之後,你的士兵戰鬥力提升,你的地盤擴大了,你的畝產增加了,沒有,都沒有,還和之前是一模一樣的,所以王審知不願意搞名義上的獨立。他名義上還是跟著中央政權混的,但是實際上他已經是一個獨立政權了。


    但是這個道理也不是每個人都懂,還是有大把大把的人爭先恐後的想要稱帝,這就是古時候的那種皇權至上思想,皇權是古代最神秘的一種東西,它神秘、高貴、至高無上。在很多人眼中他已經是被神化了的,所以很多人對於皇權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崇拜。


    扯遠了,繼續說王延彬請求要做節度使的事情,這件事傳到了王審知的耳朵裏,王審知覺得這孩子不行,自己活著的時候還能製住他,要是自己死了,自己的兒子能是這個家夥的對手嗎?他的這個侄子的確是能力不凡,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所以不論是王延彬這件事的性質,還是為了自己兒子的位置能夠做的穩當,王延彬都必須要下台。


    不久王審知行動了,王延彬不是對手,他的那些小夥伴,包括“神僧”浩源,全部被殺,而王延彬本人因為是自家人,王審知並沒有殺他,而是將它軟禁了起來。


    這個時候,中原的後梁已經被李存勖滅了,王審知繼續對後唐稱臣,而嶺南的劉言也開始稱帝做皇帝了,之前曾經有人勸過王審知,讓他也做皇帝,但是他沒同意。


    閩國的政局還是一如既往的平靜,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4年)十一月,在位將近三十年的王審知病死在福州。開心


    他死後他的長子王延翰繼位。但是王延翰剛剛即位,在汀州就爆發了農民運動,一個叫陳本的家夥組織起來三萬餘人進攻汀州,王延翰剛剛上位就要麵臨這樣的內亂局麵。


    但是這一次起義沒啥難度,都是一些烏合之眾,僅僅兩個月就給平定了,王延翰開始做他的閩王了。


    這個王延翰和他的父親不一樣,到時和他的堂兄弟王延彬有點類似,那就會嫌官帽子太小,或許是他們年輕,心中的意氣和虛榮還沒有完全看透,不久王延翰就開始籌備稱王建國的事情,雖然不做公開的皇帝,但是在閩國國內他就是皇帝,而且稱呼和百官設置都是一樣一樣的。


    隨後大肆興建宮殿,準備宮廷禮儀,全部仿照天子的禮儀,雖然他自稱是大閩國王,但是實際上他在閩國內就是皇帝,五代時期的很多藩鎮都是這樣,對外稱王,對內稱帝。


    做了國王之後,王延翰開始享受他的皇帝生活了,他把他的弟弟王延鈞放到了泉州做刺史,因為他很討厭這個弟弟,王延翰平時幹點強搶民女的勾當,王延鈞說他兩句,還有王延翰整天沉醉在胭脂堆裏,王延鈞也提醒他兩句,這讓王延翰很生氣,於是就所幸來個眼不見心不煩,這才把王延鈞調到了泉州。


    但是到了泉州的王延鈞還是一直上書,希望王延翰能夠節製,能夠好好治理國家,畢竟閩國國小,要小心謹慎地守好家業。


    可是王延翰根本不聽,而王延鈞一封封的奏疏也讓王延翰十分生氣,他們兄弟間的感情至此破裂。


    在福州邊上的建州有一個叫做王延稟的,他是王審知的養子,能力很強,福州的王延翰讓王延稟給他找幾個美女送過來,王延稟不想幹這活,就回了一封信勸王延翰注意身體,好好治理國家之類的,至於找美女這事,還是算了吧。


    這讓王延翰很生氣,於是心裏就開始謀算著什麽時候把自己的這個兩個弟弟幹掉。


    但是他動手又晚了,還沒等他出手,王延鈞和王延稟帶著大軍開始圍攻福州城,閩國又亂了。最先進入福州城的是王延稟,畢竟他就在福州的邊上,距離最近,他擊敗了福州城內的守軍,,隨後派人搭梯子,爬上了城牆,成功進入城內,在床底下找到了王延翰,隨後就把王延翰殺了。


    至於借口,就是王延翰和他的妻子聯合起來毒殺王審知,就是用這個借口幹掉了王延翰,說他弑父奪位,罪該萬死。


    殺死了王延翰,王延稟知道自己的身份,不過是個養子,也不敢想能夠做閩國國王,於是就等著王延鈞到了這裏,支持王延鈞做了國王。


    按理說王延稟打下了福州城,然後讓給了王延鈞,王延鈞應該十分感激,但是王延鈞對於王延稟隻有防備和忌憚,這還是因為一句話。


    在王延稟要返回建州的時候,在送別的時候,王延稟曾經對王延鈞說道:“好好守住咱爹的基業,別讓我這個做哥哥的再次過來福州。”這句話或許在王延稟來說就是一句玩笑話,順便給王延鈞提個醒,讓他好好治理國家,但是這句話從根本上來說,卻是一句威脅,言外之意就是:“你要好好的治理國家,不然的話,我還要把你弄下去。”


    王延稟回去之後,不久他就上表要求回家養老,而把建州交給他的兒子王繼雄,這個要求很合理,沒有理由不答應,於是王延鈞就下令冊封王繼雄為建州刺史。


    這樣的平靜日子過了沒有多久,王延稟還是不甘寂寞,其實一開始王延稟說要歸家養老,這就有著很大的玄機,年紀輕輕的養個什麽老?


    後來他聽說王延鈞生病了,不能理事,就帶著大軍從建州殺向福州,準備和上一次一樣,拿下福州,但是這一次他不準備把王位讓給被人了,他要自己做閩王。


    王延鈞派出了他的大將王仁達,也是他的一個養子,王仁達這個人有能力,腦瓜好使,胸中有韜略,不是個簡單人物,他先是詐降建州軍,隨後約王繼雄到船上交流一下感情,王繼雄沒有防備,結果被王仁達割掉了腦袋。


    王仁達割了王繼雄的腦袋,隨後就把這個腦袋給王延稟送去了,王延稟一看哭的兩眼淚汪汪,建州兵內部也有點慌亂,就趁著這個時候,王仁達率領大軍進攻王延稟軍隊,一舉擊潰了建州兵,活捉了王延稟。


    王延鈞見到了王延稟,就對他說道:“果然又麻煩哥哥你再次來到了福州啊!”成王敗寇,此時的王延稟已經沒有了和王延鈞直接對話的資本,聽了王延鈞這話,一臉的羞愧。


    不久王延鈞將王延稟囚禁,隨後拉到了菜市場斬首。而新一任的建州刺史就是我們十分熟悉,在前麵已經屢次提及的王延政。


    但是下達殺害王延稟的並不是王延鈞,而是王延鈞的兒子王繼鵬。


    王延鈞這時候正忙著修煉呢,他這個人比較胡鬧,治理國家不是他的任務,吃喝享受這才是他的本職工作,所以他經常和一群道士開始煉丹打坐,開始修煉神仙方術,想要飛升成仙,他的癡迷程度和當年的高駢有一拚。


    當時拿有個道士,就對王延鈞說道:“大王安心修道,暫時退位,將來能做六十年太平天子。”


    王延鈞信了,於是屁顛屁顛的退位,把軍國大事全部交給了自己的兒子王繼鵬,而他的養子王仁達,因為然王延鈞覺得不可靠,王延鈞覺得王仁達有能力。有才華,但是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自己要是死了,自己的兒子不是王仁達的對手,於是就把王仁達幹掉了,但是他沒想到這完全解決不了問題。


    但是他退位沒幾天,又覺得這個道士的確是不如大閩國王來得痛快,於是繼續做大閩國王,但是因為他是修過道的人,所以自己覺得一個國王實在是委屈自己這一身的才華啊,所以不久他就自成為大閩皇帝,把把之前的國王也去掉了,稱了皇帝,福州也不叫福州,改名長樂府。


    他曾經問他的那幾個道友:“我做了六十年天子之後以後又怎麽樣了?”


    那個道士知道這是擔心自己的後事,於是就想忽悠:“你六十年之後,能夠做大羅金仙,位列仙班,永生不死。”


    這句話讓王延鈞十分的激動和興奮,沒想到自己的命格這麽強大,於是便放心的稱帝,而中原王朝更不被他看在眼裏。我將來是要做神仙的人,你一個俗世的皇帝有啥用?


    稱帝之後,他的行事更為乖張,因為對於中央朝廷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所以就和後唐斷絕外交關係,這一份魄力估計就算是王潮、王審知活著也沒有吧!但是王延鈞他就敢這樣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那些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鈐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鈐香並收藏五代十國那些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