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行密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四處征戰很多時候都是親自出征,從一個街頭上的混混,經過數十年的奮鬥,終於成了淮南的第一號人物,他的政權在江南也是一個最強大的勢力,在當時的唐末絕對跺跺腳大唐江山打顫的人物。


    但是就算是皇帝也有死去的一天,也不能脫離生老病死,楊行密僅僅是一個藩鎮,被封為了吳王,它上麵距離皇帝的稱號還是有不遠的距離的,所以楊行密也要麵對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


    在楊行密最後的一段時間,作為一個統治者,他要為他自己找到一個合適的繼承者,這繼承者要能夠保住他的基業,最好能夠在他的基礎上麵繼續發展下去,他不希望自己死了之後他的事業也煙消雲散了,這是任何一個創業者不願意看到的。


    但是此時楊行密的幾個兒子們,還是有點問題的,大兒子楊渥,這個是個紈絝子弟,而且楊行密對他比較寬容,啥都寵著,比較任性,能力一般,腦瓜能夠保證不被別人忽悠,但是也沒有忽悠別人的本事。


    對於他的定義好聽點就是基本上算是一個守成之主,對外開拓,沒這能力,但是守住地盤不吃虧還是差不多的,但是咱們也說了勉強算是一個守城之主,但是實際上他的能力還是差點。


    實際上,僅僅從能力上來說楊渥的確是當得上這個評價,楊渥腦瓜並不笨,隻要慢慢有了經驗,還是能夠守住楊行密的家業的,可是一個人不能隻看一個人的能力,還要看一個人的心性和素質,這個楊渥說他是守成之主的確是好聽了,實際上這就是個沒經驗,腦瓜一般的紈絝公子,玩心比較重,對於一些人際關係和人情世故並不是很精通,這樣的人適合做一個太平皇帝,吃喝玩樂糊塗一輩子,但是此時淮南四麵環敵,想要安安穩穩的做的糊塗皇帝那可不容易。


    而楊行密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也非常憂愁,不知道該咋辦,有人會說了,楊行密不可能隻有楊渥這個兒子吧。


    楊行密的確是有不少兒子,但是其他的兒子太小。楊渥最大,而且平時楊渥都是以繼承人自居,要是別的兄弟上了,根本鎮不住楊渥,而且年紀小,也沒有特別早熟,沒有能力特別強的,不像錢鏐的幾個兒子,早熟成才。


    所以楊行密要是在他的兒子中選擇的話,楊渥就是唯一的選擇,可是此時偏偏有個人要給楊行密臨死前添點堵。


    這個人就是周隱,平時說話心直口快,有啥說啥,從來不知道避諱,他也清楚地看到了此時淮南的現狀,心裏也覺得楊行密死的有點早了,要是晚死幾年淮南就沒啥問題了。


    此時周隱看楊行密臨死前找個繼承人是個大問題,他也明白楊渥這個家夥不堪重用,根本不能帶領著淮南征戰天下,所以他就直接他的想法提出來了。


    “世子平時好酒貪色,還愛玩,不夠穩重,此時淮南強敵環視,不能不小心謹慎啊,要是個太平盛世世子自然沒啥大問題,但是現在亂世,還需要一個有能力有威望有經驗的人執掌淮南。”


    說到這周隱看了楊行密一眼,楊行密基本上知道他要說啥了,也就看了他一眼,示意他繼續。


    “不如大王先讓廬州刺史劉威主政,畢竟劉威跟著大王幾十年,忠心耿耿,等到公子們長大了,再讓劉威讓位不遲啊。”


    楊行密聽了這話,沒啥表示,周隱說完也就走了。但是周隱離開不久。楊行密就派人把徐溫和嚴可求叫了過來。


    徐溫是帶兵打仗的武將,嚴可求則是忠心耿耿的超級謀士。


    楊行密把他們叫了過來,然後把剛才周隱說的那個主意給這兩個說了一下,這兩個人聽了之後都是很驚恐,他們摸不準楊行密此時想的啥,難道真的要把這打下來江山送給一個不相幹人?


    隨後楊行密問他們的意思,這兩個一看這情況立馬就明白了,敢情這是楊行密在試探他們的立場呢。


    明白了這一點,這兩個人那都是胸脯拍得梆梆響,要堅定地在楊家的領導下做好本職工作,為楊家看好淮南這個“家業”,不管是是誰當皇帝,隻要是楊家人就行,其他的人就是不行。


    楊行密看了這來個人表決心,臉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這樣他就放心了,徐溫的能力楊行密是相信的,也是信任的,徐溫負責揚州的防禦,還有楊行密的安全,嚴可求則是淮南地界上大名鼎鼎的第一智囊,隻要是有這兩個人他楊家就不會出什麽大問題,楊行密也就放心了。


    其實在這之前,這一場奪嗣的戰爭已經開始了,那時候楊行密剛剛生病,也就是在平定了宣州沒多久的時候,等到拿下宣州的台濛病死了之後,楊行密就把自己的兒子楊渥調到了宣州去學習點經驗。


    在楊渥走之前,徐溫曾經找到了楊渥叮囑道:“此時大王生病,你作為長子竟然被調走,這裏麵可能有陰謀,所以你到了宣州要多加小心,將來要是大王走了,派人召你,要不是我派的使者,那就不要信,也不要揚州。”


    此時的楊渥還是很老實的,畢竟還沒做吳王,對徐溫的叮囑十分的信服,拜別了徐溫,楊渥就走了。


    此後楊行密的病情就一天比一天重,奪嗣這件事終於漸漸的顯露了出來,楊行密也擔心他死了之後他的基業被一個外姓的奪走了。血緣真是一個神奇的東西。


    在徐溫和嚴可求表態之後,楊行密讓徐溫去看看周隱把召請楊渥回揚州的書信傳出去沒有。


    結果徐溫到了周隱辦公的地方,周隱不在,但是召請的楊渥進揚州的書信還在,徐溫就拿了書信,自己派人去請楊渥了。


    楊渥看到了書信,而且還是徐溫派來的人,他心裏也沒有什麽懷疑,但是說實話這事他心裏還是有點不安,就想著多帶點人去揚州,但是駐守宣州的王茂章卻不願意,因為這件事,楊渥恨上了王茂章(楊渥這心胸有點小吧!)。


    楊渥快馬加鞭,疾馳入揚州,見到了楊行密最後一麵,楊行密當場決定把王位傳給楊渥,然後好好地安排他的那些心腹一定要好好的輔佐他的兒子,保住淮南的基業。


    安排完了後事,楊行密沒啥大的遺憾了,也就祥和安寧的走了。這一年楊行密五十四歲。


    楊行密的評價一直以來都是很高的,畢竟這個人白手起家建立了這麽大的事業,打下了大唐江南的半壁江山,而且為人還算是不錯的,咱們說他不錯,按照現在普遍的評價標準就是站在廣大勞動人民的立場上,楊行密這個吳王還是很不錯的,在楊行密的帶領行淮南雖然前期進行過很多的戰爭,但是楊行密的出現卻對於淮南政局的穩固和紛亂的提前結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楊行密執政之後對於淮南經濟的恢複和發展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再說楊行密的人品,他曾經自己說過自己為人寬仁,不好殺生,這個自我評價基本上還是比較靠譜的,按照史書上的記載楊行密平時為人比較厚道,有人偷了他坐騎上麵的金子,他隻是嗬嗬一下,沒有殺人。他的隨從行刺他,事後他隻是殺了行刺他的那個隨從,而其他的隨從都還是和原來一樣,該幹啥幹啥,沒有搞株連那一套,畢竟他的這個隨從平時都是很熟悉的,一個犯罪,其他人都逃不了幹係,要是一般人早就全部一刀砍了,但是楊行密對他們還是一如既往。


    當然也有人說楊行密有稱霸天下的能力,但是卻沒有雄心,說他小富即安,這一點主要的理由就是楊行密占據了淮南和長江一線之後就不太熱衷於對外擴張,而且當朱溫在中原搞事,劫持大唐皇帝的時候他沒啥動靜,也沒有帶兵勤王。


    其實這樣的說法我覺得稍微有點理想化了,楊行密是個人他不是神,他做出一個影響很大的決定也是需要考慮很多東西的。


    在當時占據了淮南之後,他的地盤上就爆發了叛亂,他剛剛平定了叛亂就生病了,而他對於中原的朱溫一直在進行牽製,好幾次主動出擊,但是無功而返,畢竟他的實力和朱溫比起來還是有點差距的。


    他此時的最緊要的任務就是鞏固剛剛確立的統治,好好地經營自己的地盤,將來實力強大了自然能夠北伐中原,但是很遺憾上天沒給他這個機會,僅僅五十四歲就病死了。不然唐末的曆史應該會更加的精彩。女生小


    楊行密死了,楊渥在群臣的擁戴下繼承了楊行密的一切,成為了淮南的新領導,新任吳王。


    楊渥這個人年紀輕輕,而且身邊都是一群人精,這些人都是楊行密為他準備的輔佐大臣,但是楊渥對於這些輔佐大臣不感冒,覺得這些老家夥們看不起他,而且還搶了他的權力,他要奪回來。


    中國封建社會在政治上的一個主要矛盾就是君權和臣權的矛盾,這個矛盾的集中表現就是君權和相權之間的矛盾,此時在楊渥剛剛繼承的這個政權的內部也出現了這個問題。


    楊渥想要乾綱獨斷,而他的這些輔佐大臣也想著控製政權,徐溫和張顥就是這其中典型代表。


    楊渥是個心高氣傲的主,他的腦瓜說實話也比較簡單,此時他看大臣們對他不夠尊重,而且對他的權力也想動手動腳,於是他準備立威。


    立威找誰呢?一定要找一個楊行密時代的老人,這樣才能起到作用,想了半天,他想到了一個現成的人,那就是之前他在宣州的時候跟他搭班子的王茂章。


    王茂章是個比較有名的老將,他在宣州不給楊渥麵子,楊渥離開宣州的時候想要帶上自己的部下但是王茂章卻不同意,這個時候楊渥就恨上了王茂章。


    但是想要拿下王茂章不能直接就去打啊,於是就給王茂章下個命令:“宣州府庫裏的好東西給我運到揚州來。”


    之前楊渥在宣州不短的時間,宣州有啥他明白得很,當時他就想要,但是楊渥不給他,現在他成了吳王,這些東西都是他的了。


    可是王茂章接到命令之後,又給楊渥寫了一封信,主要思想就一句話:“好好治國,別學陳叔寶。”


    這原本是一個老臣的拳拳之心,但是楊渥卻是喜怒交集啊,喜的是他終於找到了借口,怒的是這個老頭竟然把自己比喻成亡國之君陳叔寶。


    當即楊渥派兵進攻宣州,砍了王茂章。


    王茂章聽說楊渥派人來打他,他長歎一口氣,就算是能夠打得過他也不能打,他也明白了這一件小事不過是楊渥幹掉他的借口,索性也不守城了,帶著親信和家人投奔錢鏐去了。


    楊渥的人占據了宣州,這件事之後楊渥得意了好久,王茂章老將,名聲顯赫,咋樣!還不是望風而逃,所以他覺得這件事能夠震懾住那麽老將們了。


    但是很快他發現了,他失算了。這些老臣們還是對他不搭不理,還是裝出一副尊敬的樣子,但是心裏卻沒有一絲尊敬的意思。


    而且還有很多人為王茂章鳴不平,要楊渥做出解釋,最後楊渥反而是弄得灰頭土臉的,感覺很尷尬。


    為了奪回麵子,楊渥準備開疆拓土,畢竟作為一個統治者,隻有地盤的增加才能帶來更大的好處,才能得到更高的榮譽,而且在一個亂世,尚武的年代,武力上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所以不久天佑三年(公元906年)五月,楊渥派升州刺史秦裴帶著大軍西征江西一帶的鍾匡時(他父親鍾傳剛死。)


    秦裴大家可能很熟悉,就是楊行密用顧全武換回來的那個守城將軍,回來之後立刻得到了楊行密的重用,現在成了楊渥的部下。


    鍾傳死的時候把自己的位置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鍾匡時,但是對於他的義子鍾延規有點忽視,這讓鍾延規很不滿,於是就帶著大軍投降了秦裴,江州到了秦裴的手裏。


    隨後洪州的鍾匡時也被秦裴拿下了,江西在楊行密時代,一直沒敢動手,但是現在卻輕易到了楊渥的手裏,他覺得的自己這一次厲害啦,你們這些老臣不能再跟我鬥了吧。所以就更加的驕縱奢靡。


    對江西作戰勝利之後,楊渥就殺死了之前勸楊行密改立繼承人的周隱,楊渥叫囂道:“當初你勸我爹不立我為王,你這是想幹啥,要不是我能占據江西嗎?你不想讓我做吳王,你想幹啥!”


    罵了一通,楊渥出了氣,當即下令拉出去砍了腦袋。


    楊渥很會玩,他這個人很奇葩,白天睡覺,喝酒或者閑著沒事,然後到了晚上就點上大蠟燭,據說這些蠟燭十圍粗,這個十圍是個虛數,泛指粗大,但是我們還是能夠估計一下,一圍就是兩個手拇指和食指圍成的圈,這就是一圍,估算一下差不多十圍的直徑應該在八十厘米左右。而這些蠟燭一根就價值數萬錢,折合成人民幣也是成千上萬的。


    他點著這樣的蠟燭把一個院子照的通亮,然後就在這裏打球或者玩樂,要是那時候有夜店之類的,楊渥絕對是鐵杆。


    老臣們看著楊渥整天不幹正事就去勸一下,這裏麵出麵的還是徐溫和張顥,但是楊渥一聽立馬就翻臉了對他們喊道:“你們這樣,要是你們覺得我不行,那就把我殺了吧。”


    說者無意,聞著留心,徐溫和張顥一聽,這的確是個好主意,於是就謀劃著看看能不能幹掉楊渥,而想要幹掉楊渥就要先幹掉楊渥的心腹嫡係部隊,也就是當年跟著楊渥在宣州的那些人。


    而楊渥還是很講義氣的,此時洪州之戰已經接近尾聲了,楊渥就把他的嫡係派了過去,搶點功勞,這就給了徐溫和張顥機會。


    這兩個人派人趕到洪州大營見到了秦裴,把徐溫和張顥的意思說了一下,秦裴也看楊渥不太順眼,也就裝糊塗,他就說:“你們搞吧,我不知道。”


    有了秦裴的縱容,在一次宴會上,當場就斬了這三個人的腦袋,楊渥成了孤家寡人。


    楊渥很快知道了三人的死訊很生氣,他知道這是徐溫和張顥出手了,當即就罵道“這群老家夥目中無人,要是不幹掉他們,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於是準備對徐溫和張顥動手。


    但是還沒等楊渥動手,徐溫和張顥帶著大軍就殺到了楊渥的府上,將楊渥的親信全部幹掉,楊渥至此成了一個淮南的精神領袖,大權全部到了張顥和徐溫的手中。


    不過我們上麵也說了,楊渥是個聰明的人,也是個有點野心的人,他不甘心做一個傀儡,所以很不老實,這讓徐溫和張顥很擔心,覺得楊渥是個定時炸彈,還不如換個聽話的人上去呢。


    於是一不做二不休招了一批刺客去刺殺楊渥,但是事到臨頭,楊渥不慌不忙,許諾隻要是誰去殺掉徐溫和張顥就封刺史,給大官,這些人相信了,當即就準備回去刺史徐溫和張顥,但是此時有個人叫做紀祥,他是徐溫的心腹,一看這些刺客不可靠,當即衝上去一下子幹掉了楊渥,這群刺客無奈,隻好回去複命。


    事後,徐溫和張顥對外宣稱楊渥急病暴斃而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那些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鈐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鈐香並收藏五代十國那些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