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麵咱們說了南唐方麵進行過一次方反撲,但是這一次的反撲卻是以失敗而告終,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這點成績卻比不上最終的大敗,李景達和陳覺的兩萬精兵基本上撂在了這裏。可以說這一次南唐方麵算是損失慘重了。


    可是後來周軍雖然取得了這一係列的勝利,但是卻還背著一個大包袱,那就是壽州,隻要是壽州一天不攻下來,那麽周軍就不能說占領了淮南,而壽州靠近淮河,原本就是周軍和南唐軍交戰的主戰場,在這裏也吸引了很大一部分周軍主力。


    所以要是拿不下壽州,這一部分周軍就不能夠轉化為周軍進攻南唐其他地方的生力軍,反而要被牽製在這裏,成為一個累贅,耗費糧食,拉低士氣。


    原本柴榮在壽州,對於軍隊還有一定的壓製作用,畢竟柴榮的名氣和威望已經打出來了,所以這些大軍雖然很苦,但是一個個都是老老實實的,沒人敢亂搞。


    可是柴榮一走,這些人沒了約束,就開始亂搞了,這也是五代的一種正常現象,也是比較滑稽的。


    本來在南唐淮南一地,種植茶葉的比較多,所以這邊還算是比較富裕,可是就是因為富裕,所以被當成了南唐的錢庫,對這裏那是百般壓榨,淮南人民不堪其擾,希望換個皇帝。


    所以他們聽說周軍要打南唐的時候,很高興,家家戶戶又是出糧食,又是出錢的,反正看著這就是一場農民戰爭,這不禁又讓我想起來了柴榮去打劉崇的時候,那也是人民戰爭,但是太原之戰的結局卻是很出乎人的意料。


    這一次進攻淮南,在很多地方都和當年的太原之戰,很類似,周軍也是一到淮南的時候遭到了熱烈的歡迎和追捧,但是不久就又成了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了。


    當時在柴榮走了之後,大將們也不約束部下了。至於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在淮南打仗太苦了,士兵們也需要發泄一下,也需要撈點東西,不能幹在這吃苦,這是誰都不滿意的。


    當將軍的不敢得罪小兵,這在五代並不是很稀罕,反而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所以這些沒有了約束的士兵,就變成了下山的猛虎,變成了餓了不知道多久的豺狼,開始到處劫掠。


    這一下子就把民心失掉了,所以當時的淮南百姓,提起來周軍都是開罵,後來為了抵抗周軍的劫掠,這些百姓們自發的組織起來,建立營寨和周軍作戰鬥。


    但是他們畢竟是農民,要武器沒有,要盔甲不多,要糧食更是剛好夠吃,要堅固的防禦陣地,更是找不見。


    但是還有一句話叫做勞動人民是最有智慧的,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衝,這裏麵缺少武器,沒事,咱們多得是農具,咱們多得是木棍,把棍子削尖,這就是武器,把農具改造一下,這就是不遜色於周軍大砍刀的武器。


    至於盔甲更是簡單,找點紙板子,加在一起這就是一副盔甲。造紙術在唐朝已經是發展的很不錯了,那時候民間比較多的是一種比較硬的草紙,因為草紙的纖維比較粗,所以做出來的紙比較厚,比較硬。


    這樣的紙弄多點,然後披在身上,這就是一副盔甲,至於這樣的盔甲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那肯定是不能和鐵甲比,但是據說防禦功能也是很不錯的,力氣小點,一刀砍下去,並不能夠完全砍透,多多少少還是有點防禦能力的。


    至於營寨,更是簡單,把木頭圍一圈,然後打獵的長弓拿上,把木頭削尖放在外麵,在在柵欄裏麵堆上木頭或者石塊,差不多數尺高,再高也就是一丈左右,並沒有很特別的地方,和石頭堆砌的城牆比起來,根本沒就是小孩過家家。


    但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周軍針對這些農民軍進行了好幾次的圍剿都失敗了。他們還給這些農民軍起了個名字叫做“白甲軍”,原因就是他們這些人主要還是穿的是紙甲,而紙的顏色基本上接近白色,所以交戰的時候,就看著遠處一片白晃晃的,因此周軍就叫他們“白甲軍”。


    雖然“白甲軍”情況很糟糕,要啥沒啥,但是他們有人,兵馬還是不少的,而且還占據地理優勢,他們建立營寨可不是在平地上,而是深山老林中,所以這給周軍進行圍剿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所以周軍組織的好幾次進攻全部都被打敗了。


    周軍經過慘敗之後,終於感受到了農民兄弟的戰鬥力,於是決定和農民兄弟們繼續做好朋友,再來一場農民戰爭,所以此後周軍將領開始約束部下,堅決執行柴榮定下來的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規矩,而這些士兵之前也都搶了一陣,現在看著這些百姓,也不簡單,於是對於上頭下達的命令也沒有多大的反感,也都堅決執行。快眼123


    這樣一來,這一支原本到處劫掠的周軍,又變成了人民的子弟兵,百姓們看著他們的變化,很高興,據說在周軍撤走的時候,很多的百姓又開始拿著糧食和錢財前來資助周軍了,不知道這是真的擁護周軍,還是因為周軍要走了,十分高興。


    不過綜合看起來,還是真心擁護周軍的可能性比較大,畢竟當時劫掠的地方並不是很廣,牽扯麵也不是很大,此時周軍“洗心革麵”,很多人還是很看好周軍的,他們想讓周軍幫助他們拿下淮南,脫離李璟的殘酷統治。


    這就是柴榮走了之後,周軍麵臨的一個問題,那就是農民軍問題,還有軍紀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影響不是很大,對於周軍是有打擊,可是這個打擊相對而言並不是很大。


    真正的挑戰還是在李璟這邊,李璟上一次的反撲,差不多就是全軍覆滅,這讓他很失望,也很傷心,但是他不甘心,他雖然用人不明,但是事實求是地說,這家夥有點野心,也有點皇帝樣子,並不是一個狗屁不通的昏君。


    在柴榮走了之後,南唐軍開始了局部的反攻,而且他們反攻的都是有很強的目的性,就是打通南唐占領區和壽州的通道,把南唐的勢力範圍和壽州連成一片,然後展開對周軍的圍剿,而決戰還是要放在壽州城下。


    這的確是個好點子,而且向壽州集中的策略也是李璟發布的,所以要是說李璟真是一個昏君,這也說不過去,他的缺點就是耳根子軟,沒主見,而且還用人不明,其他的還都是不錯。


    可以說在柴榮離開之後,很短的時間內,周軍在南唐軍和農民軍“白甲軍”的聯合打擊下,一直丟城失地,在一開始占據的州郡,現在基本上又都失去了,很多守城的周軍官員都是不戰而逃,從這一點咱們也能看看出來不少的東西,周軍當時一個城池雖然不多,那也有幾千人吧,但是卻是連守城都不敢。


    這就暴漏出了問題,一個是南唐軍的確是很凶猛,當時勢力很大,而且士氣很高,風頭正勁。


    再有一個就是周軍士氣低落。而且相互之間聯動性不好,也就是溝通不強,合作意識可能不是很高,不然的話怎麽會沒有忠心的周軍將領堅守城池呢。


    沒多久,舒州、蘄州、和州(今安徽和縣)等地均被南唐軍收複。這一下可使不得了了。南唐軍馬上就到了壽州城下了,要是南唐軍和壽州城中的劉仁瞻搞在了一起,壽州城下的周軍處境堪憂。


    於是當時在淮南的周軍另一隻屯住在揚州一帶的主力要求趕緊帶著大軍回到壽州,不能讓南唐軍在壽州打開缺口,更不能讓南唐軍在壽州滅掉周軍的另一隻主力部隊。


    柴榮當即就趕緊批了這個建議,隨後周軍從揚州一帶開始撤離,周軍主力和南唐主力漸漸的都集聚到壽州城下。


    而在這個過程中在壽州城中的劉仁瞻也沒有閑著,他經常幹的一件事就是出城偷襲,要是在城外有落單的小股部隊,或者距離大本營比較遠遠的小部隊,劉仁瞻就敢偷偷摸摸的衝出來,然後一口氣把人殺掉,把糧食搶走,把攻城器械燒掉。


    然後第二天就得意洋洋的在城牆上看著周軍。


    這樣的偷襲策略,對周軍的士氣和實力打擊都是很大的,雖然實際傷害並不是很高。


    但是此時有一個家夥出現了,他再一次挽救了周軍,咳,這裏說挽救有點不恰當,可能誇大了它的作用,但是他的出現卻是壽州城下周軍的一道曙光。


    他就是趙匡胤。


    當時在壽州城下的周軍,在柴榮離開之後,基本上都要崩潰了。壽州打不下來,而且也占不了便宜,又下著大雨,吃不好喝不好,還打不好,而且經常還是挨揍的。


    所以當時的周軍士氣很低落,但是趙匡胤來了之後,他帶著剛剛從六合作戰得勝歸來的周軍,到這裏離很快的穩住了情緒不穩定的周軍,大肆宣揚他的六合的戰績,很快周軍的士氣漸漸地恢複了,對於南唐也有了一戰之力,並不隻能是被動的挨打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那些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鈐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鈐香並收藏五代十國那些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