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達和陳覺過了長久,第一個要拿下的就是六合,因為他們這一支軍隊員而是帶著命令來的,這個命令就是保住壽州。
劉仁瞻已經在這裏堅持了好幾個月,李璟認為這裏是一個和周軍相持的好地點,隻要在這裏抵擋住周軍,淮南的形勢就不會太差,要是能夠在壽州拿下周軍,那就更好不過了。
隻要是在這裏的周軍戰敗,基本上在這裏所有的周軍部隊都會受到影響,很難再集中全力對他的淮南進行進攻和占領。
所以李璟把這一次能夠打敗柴榮的機會就寄托在了李景達和陳覺身上,李景達咱們上麵也說了。皇室中人,李璟的親弟弟,這關係應該是很好的,但是他卻派了一個監軍來監視他的弟弟,這個監軍還是一個很有地位,很有權勢,還擅長內鬥的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我們上麵說的南唐五鬼之一的陳覺,他在這支軍隊裏麵那是絕對的主導權,李景達不過是一個陪襯,不掌握大權,所有的大權全部在陳覺的手中。
要是陳覺是一個英明神武的好監軍,那也行啊,但是陳覺卻是一個隻會內鬥不太擅長對外戰鬥的人。
所以這一場戰鬥那就有點玄乎了,但是先不說這幾個將領統帥怎麽樣,這一支軍隊絕對是南唐的精銳,畢竟重臣做監軍,皇室中人李景達做統帥,這地位都是很高的,所以這一支軍隊也是非常精銳的。
但是咱們還聽說過一句話,那就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此時就是這個個情況。
不管咋說,南唐方麵有兩萬人,但是趙匡胤呢,隻有兩千餘人。
但是陳覺卻不敢迅速主動地進攻六合,好不容易趕到了六合,但是卻沒敢進去,而是在城外二十裏安營紮寨,修築防禦工事。
是的你沒看錯,此時的陳覺竟然在修築防禦工事,知不知道他是來幹啥的,他的任務是援助壽州,可是現在的他卻在六合城外紮起了營,而且還修築了防禦工事,這看起來倒像是趙匡胤要來打他一般。
但是實際上還真有人要求趙匡胤去主動出擊,但是趙匡胤卻拒絕了,他的理由就是不能讓陳覺知道咱們的真實情況,要是被陳覺發現他們隻有兩千人,估計他們很快就會遭到南唐的圍攻。
到這裏,有必要在吐槽一下南塘方麵的情報係統,實在是太爛了,想想之前的柴榮作戰,很多時候都是依靠迅速而有效的情報係統,但是此時的李璟卻根本沒有這個意識,慌慌張張的就派兵來了。至於周軍這邊什麽情況也不清楚。
所以南塘方麵在這一場戰役中一直處於劣勢,那也是有原因的,最起碼情報係統的問題,就是一個原因。
其實當時陳覺在城外駐紮了好幾天,這期間一直有人要求趙匡胤主動出擊,有說去偷營的,有說去偷襲的,但是趙匡胤就是一個字“等“。
這一等就是好幾天,就算是陳覺方麵反應再慢,此時要是有情報意識,也應高搞到了陳覺的情報了啊,但是陳覺確實無動於衷,根本不管不顧,最終趙匡胤到底有多少人,他還是不知道。
但是就是這樣,他還是帶著兩萬大軍趕了過來。他要攻城了,他覺得這兩萬人拿下一個小城池的確是足夠了。
兩萬人對付趙匡胤這一支軍隊,無論如何都是足夠的,但是陳覺此時我覺得應該是忘了它的主要任務,那就是馳援壽州,幫助劉仁瞻在壽州城下和周軍搞一場決戰啥的,而不是讓他帶著人在六合和趙匡胤耗時間。
可能有人會說,六合就在必經之路上,不拿下怎麽辦。這辦法還是很多的,就看陳覺會不會用了。但是結果就是陳覺還真的不會用,要是陳覺能夠留下一支軍隊斷後,然後大軍繼續疾馳壽州,我覺得還是,沒啥問題的。
就算是趙匡胤再勇猛,他也不敢和陳覺的兩萬大軍進行主動邀戰,然後進行主力對決,他沒這個底氣。
但是趙匡胤的確是一個很厲害的將軍,這一點在六合這一戰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陳覺指揮著兩萬南唐精銳趕了過來,但是還沒等著他們攻城,從六和城裏就跑出來了很多的周軍。
一時間很多南唐軍都不知道這是咋回事,難道是出來投降的?k
但是接下來周軍高高舉起的屠刀讓他們明白了,這是來偷襲的。
這的確算是一個偷襲,當時南唐軍剛剛到城外,還沒有準備好,他們都覺得現在無論如何他們占據了優勢,周軍不敢主動出擊,於是也都沒在意,都想著一會攻城的時候賣力就行了。
所以等到周軍殺出來的時候,他們都很意外,也就是這一愣神的時間,周軍殺到了跟前,這樣一場沒有準備的戰役,一下子把南唐的軍隊全部驚呆了,一個個都沒反應過來,而等他們準備好了,想要和周軍決戰的時候才發現他的部隊已經散了,已經找不到組織了,隻能各自為戰,亂成一團。
就這樣,陳覺這一支軍隊剛剛到了六合城下,還沒有主動攻城,結果就被拿下了。
這一戰,陳覺帶著殘軍敗將狼狽逃竄,而兩萬精兵趕回去的一萬多點,當場被殺死五千餘人,路上逃走的,還有跑散的還有好幾千,所以最終跟著李景達和陳覺回到金陵的也就是一萬餘人。
這一下子李璟真的是受傷了,他這派出去最信任的臣子,還有自己的親弟弟,但是結果卻還是兵敗,甚至這支軍隊都沒有進入壽州境內,就被拿下了。一時間內南唐朝廷愁雲密布。
再說說趙匡胤,這個家夥的確不是個一般人,關於這場戰役後來還有個小故事,主要說的就是他在當時打仗的時候,他在一邊督戰,誰要是不努力,當時就在身上披的鬥笠上麵砍一下(因為當時下雨,所以都有雨具)。
等到第二天,打了勝仗,趙匡胤先是嘉獎了諸將,隨後就把雨具上麵有砍痕的出來,據說這一次有好幾十人。
趙匡胤二話不說,全部一股腦的砍了腦袋,這一下子趙匡胤再次出名了,此後他治軍也就漸漸出名了,在他手下很少有再敢有幹打仗不努力,違法亂紀的。
說完了趙匡胤的六合之戰,咱們再來說一下壽州之戰,這一場大戰此時也接近了尾聲,這個尾聲並不是說周軍要贏了,恰恰相反,周軍快要撐不住了。
劉仁瞻的確是個名將,他在被柴榮包圍的時候,不但能夠抵擋住柴榮的進攻,而且還能找機會出城偷襲一下柴榮的部隊,給柴榮造成了不少的麻煩,而壽州始終是柴榮心中的一根刺,要是拿不下壽州,他想要占領淮南那隻能是一個幻想。
周軍攻城不利,此時上天也來湊熱鬧,下起了大雨,這一次和上一次柴榮圍攻太原有點類似的,上一次他打上了太原,圍攻劉崇,但是因為太原城久攻不下,而且上天也下了大雨,結果給周軍造了成不小的麻煩,於是柴榮選擇了撤軍,這一次情況還是差不多。
壽州城距離淮河並不遠,平均海拔也不高,而柴榮紮營的地方地勢更是偏低,據說當時柴榮大營中積水已經達到了一米左右。這基本上已經對周軍造成了一定的損失,而且更讓柴榮灰心的是,軍隊士氣已經很低落了。
要知道,打仗靠的就是一口氣,這也是之前柴榮搞閃電戰,速戰速決,這就是靠一口氣,但是現在這口氣要泄了,那麽柴榮在想鼓起來這股氣那就不容易了,而沒有士氣的軍隊想打勝仗那是難上加難。
所以當時逃兵還有臨陣脫逃的,甚至搶劫的胡亂殺人的,什麽都有發生的,這讓柴榮很難受,畢竟這是他經過整頓之後的軍隊。
隨後柴榮想了一個點子,那就是再次開辟新的戰場,看看能不能鼓舞一下士氣,這裏主要的就是濠州一帶,要是能夠拿下濠州,那麽壽州前線的士氣必將鼓舞,那時候或許能夠一鼓作氣拿下壽州。
於是他親自趕到了濠州,放出話去,說是現在壽州已經被攻克了,濠州還是趕緊投降吧,繼續抵抗隻能是死路一條。
可以說柴榮的思路還是很正確的,此時隻有勝利能夠鼓舞士氣了,但是他想的這個主意,還真是不怎麽樣,最終效果應該是很不明顯。
要是有效果,估計史書上就會有記載了,但是對於這個計謀的效果,史書上並沒有任何記載。
這件事之後,柴榮看淮南已經咱們不能在進行大規模的決戰了,而且壽州也是久攻不下,於是他就準備回開封了。
但是就在他剛準備走的時候,他又變了心思,他想著親自到揚州,坐鎮揚州繼續在揚州一帶打開新的局麵。
這一下子可是讓滿朝文武慌張不已,當時滿朝文武都覺得在淮南時間已經夠長了,但是戰果卻不多,應該回去休息一段時間,然後再繼續進攻淮南,畢竟淮南的一半已經到了柴榮的手裏,不怕跑了。
在諸多大臣的阻攔下。柴榮最終妥協了,他雖然不甘心,但是也不是一個不知道進退的人,所以還是從淮南返回了開封。
柴榮的離去,也讓喧囂已久的淮南暫時平靜了下來,但是這注定隻是一個暫時的局麵,柴榮離開後,很快南唐方麵的反攻就要開始了。
劉仁瞻已經在這裏堅持了好幾個月,李璟認為這裏是一個和周軍相持的好地點,隻要在這裏抵擋住周軍,淮南的形勢就不會太差,要是能夠在壽州拿下周軍,那就更好不過了。
隻要是在這裏的周軍戰敗,基本上在這裏所有的周軍部隊都會受到影響,很難再集中全力對他的淮南進行進攻和占領。
所以李璟把這一次能夠打敗柴榮的機會就寄托在了李景達和陳覺身上,李景達咱們上麵也說了。皇室中人,李璟的親弟弟,這關係應該是很好的,但是他卻派了一個監軍來監視他的弟弟,這個監軍還是一個很有地位,很有權勢,還擅長內鬥的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我們上麵說的南唐五鬼之一的陳覺,他在這支軍隊裏麵那是絕對的主導權,李景達不過是一個陪襯,不掌握大權,所有的大權全部在陳覺的手中。
要是陳覺是一個英明神武的好監軍,那也行啊,但是陳覺卻是一個隻會內鬥不太擅長對外戰鬥的人。
所以這一場戰鬥那就有點玄乎了,但是先不說這幾個將領統帥怎麽樣,這一支軍隊絕對是南唐的精銳,畢竟重臣做監軍,皇室中人李景達做統帥,這地位都是很高的,所以這一支軍隊也是非常精銳的。
但是咱們還聽說過一句話,那就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此時就是這個個情況。
不管咋說,南唐方麵有兩萬人,但是趙匡胤呢,隻有兩千餘人。
但是陳覺卻不敢迅速主動地進攻六合,好不容易趕到了六合,但是卻沒敢進去,而是在城外二十裏安營紮寨,修築防禦工事。
是的你沒看錯,此時的陳覺竟然在修築防禦工事,知不知道他是來幹啥的,他的任務是援助壽州,可是現在的他卻在六合城外紮起了營,而且還修築了防禦工事,這看起來倒像是趙匡胤要來打他一般。
但是實際上還真有人要求趙匡胤去主動出擊,但是趙匡胤卻拒絕了,他的理由就是不能讓陳覺知道咱們的真實情況,要是被陳覺發現他們隻有兩千人,估計他們很快就會遭到南唐的圍攻。
到這裏,有必要在吐槽一下南塘方麵的情報係統,實在是太爛了,想想之前的柴榮作戰,很多時候都是依靠迅速而有效的情報係統,但是此時的李璟卻根本沒有這個意識,慌慌張張的就派兵來了。至於周軍這邊什麽情況也不清楚。
所以南塘方麵在這一場戰役中一直處於劣勢,那也是有原因的,最起碼情報係統的問題,就是一個原因。
其實當時陳覺在城外駐紮了好幾天,這期間一直有人要求趙匡胤主動出擊,有說去偷營的,有說去偷襲的,但是趙匡胤就是一個字“等“。
這一等就是好幾天,就算是陳覺方麵反應再慢,此時要是有情報意識,也應高搞到了陳覺的情報了啊,但是陳覺確實無動於衷,根本不管不顧,最終趙匡胤到底有多少人,他還是不知道。
但是就是這樣,他還是帶著兩萬大軍趕了過來。他要攻城了,他覺得這兩萬人拿下一個小城池的確是足夠了。
兩萬人對付趙匡胤這一支軍隊,無論如何都是足夠的,但是陳覺此時我覺得應該是忘了它的主要任務,那就是馳援壽州,幫助劉仁瞻在壽州城下和周軍搞一場決戰啥的,而不是讓他帶著人在六合和趙匡胤耗時間。
可能有人會說,六合就在必經之路上,不拿下怎麽辦。這辦法還是很多的,就看陳覺會不會用了。但是結果就是陳覺還真的不會用,要是陳覺能夠留下一支軍隊斷後,然後大軍繼續疾馳壽州,我覺得還是,沒啥問題的。
就算是趙匡胤再勇猛,他也不敢和陳覺的兩萬大軍進行主動邀戰,然後進行主力對決,他沒這個底氣。
但是趙匡胤的確是一個很厲害的將軍,這一點在六合這一戰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陳覺指揮著兩萬南唐精銳趕了過來,但是還沒等著他們攻城,從六和城裏就跑出來了很多的周軍。
一時間很多南唐軍都不知道這是咋回事,難道是出來投降的?k
但是接下來周軍高高舉起的屠刀讓他們明白了,這是來偷襲的。
這的確算是一個偷襲,當時南唐軍剛剛到城外,還沒有準備好,他們都覺得現在無論如何他們占據了優勢,周軍不敢主動出擊,於是也都沒在意,都想著一會攻城的時候賣力就行了。
所以等到周軍殺出來的時候,他們都很意外,也就是這一愣神的時間,周軍殺到了跟前,這樣一場沒有準備的戰役,一下子把南唐的軍隊全部驚呆了,一個個都沒反應過來,而等他們準備好了,想要和周軍決戰的時候才發現他的部隊已經散了,已經找不到組織了,隻能各自為戰,亂成一團。
就這樣,陳覺這一支軍隊剛剛到了六合城下,還沒有主動攻城,結果就被拿下了。
這一戰,陳覺帶著殘軍敗將狼狽逃竄,而兩萬精兵趕回去的一萬多點,當場被殺死五千餘人,路上逃走的,還有跑散的還有好幾千,所以最終跟著李景達和陳覺回到金陵的也就是一萬餘人。
這一下子李璟真的是受傷了,他這派出去最信任的臣子,還有自己的親弟弟,但是結果卻還是兵敗,甚至這支軍隊都沒有進入壽州境內,就被拿下了。一時間內南唐朝廷愁雲密布。
再說說趙匡胤,這個家夥的確不是個一般人,關於這場戰役後來還有個小故事,主要說的就是他在當時打仗的時候,他在一邊督戰,誰要是不努力,當時就在身上披的鬥笠上麵砍一下(因為當時下雨,所以都有雨具)。
等到第二天,打了勝仗,趙匡胤先是嘉獎了諸將,隨後就把雨具上麵有砍痕的出來,據說這一次有好幾十人。
趙匡胤二話不說,全部一股腦的砍了腦袋,這一下子趙匡胤再次出名了,此後他治軍也就漸漸出名了,在他手下很少有再敢有幹打仗不努力,違法亂紀的。
說完了趙匡胤的六合之戰,咱們再來說一下壽州之戰,這一場大戰此時也接近了尾聲,這個尾聲並不是說周軍要贏了,恰恰相反,周軍快要撐不住了。
劉仁瞻的確是個名將,他在被柴榮包圍的時候,不但能夠抵擋住柴榮的進攻,而且還能找機會出城偷襲一下柴榮的部隊,給柴榮造成了不少的麻煩,而壽州始終是柴榮心中的一根刺,要是拿不下壽州,他想要占領淮南那隻能是一個幻想。
周軍攻城不利,此時上天也來湊熱鬧,下起了大雨,這一次和上一次柴榮圍攻太原有點類似的,上一次他打上了太原,圍攻劉崇,但是因為太原城久攻不下,而且上天也下了大雨,結果給周軍造了成不小的麻煩,於是柴榮選擇了撤軍,這一次情況還是差不多。
壽州城距離淮河並不遠,平均海拔也不高,而柴榮紮營的地方地勢更是偏低,據說當時柴榮大營中積水已經達到了一米左右。這基本上已經對周軍造成了一定的損失,而且更讓柴榮灰心的是,軍隊士氣已經很低落了。
要知道,打仗靠的就是一口氣,這也是之前柴榮搞閃電戰,速戰速決,這就是靠一口氣,但是現在這口氣要泄了,那麽柴榮在想鼓起來這股氣那就不容易了,而沒有士氣的軍隊想打勝仗那是難上加難。
所以當時逃兵還有臨陣脫逃的,甚至搶劫的胡亂殺人的,什麽都有發生的,這讓柴榮很難受,畢竟這是他經過整頓之後的軍隊。
隨後柴榮想了一個點子,那就是再次開辟新的戰場,看看能不能鼓舞一下士氣,這裏主要的就是濠州一帶,要是能夠拿下濠州,那麽壽州前線的士氣必將鼓舞,那時候或許能夠一鼓作氣拿下壽州。
於是他親自趕到了濠州,放出話去,說是現在壽州已經被攻克了,濠州還是趕緊投降吧,繼續抵抗隻能是死路一條。
可以說柴榮的思路還是很正確的,此時隻有勝利能夠鼓舞士氣了,但是他想的這個主意,還真是不怎麽樣,最終效果應該是很不明顯。
要是有效果,估計史書上就會有記載了,但是對於這個計謀的效果,史書上並沒有任何記載。
這件事之後,柴榮看淮南已經咱們不能在進行大規模的決戰了,而且壽州也是久攻不下,於是他就準備回開封了。
但是就在他剛準備走的時候,他又變了心思,他想著親自到揚州,坐鎮揚州繼續在揚州一帶打開新的局麵。
這一下子可是讓滿朝文武慌張不已,當時滿朝文武都覺得在淮南時間已經夠長了,但是戰果卻不多,應該回去休息一段時間,然後再繼續進攻淮南,畢竟淮南的一半已經到了柴榮的手裏,不怕跑了。
在諸多大臣的阻攔下。柴榮最終妥協了,他雖然不甘心,但是也不是一個不知道進退的人,所以還是從淮南返回了開封。
柴榮的離去,也讓喧囂已久的淮南暫時平靜了下來,但是這注定隻是一個暫時的局麵,柴榮離開後,很快南唐方麵的反攻就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