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昪在南唐執政的時候,在淮河邊上搞了一個把淺軍,顧名思義,就是等著淮河水淺的時候在水邊上守著,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防止中原勢力在等著水淺的時候渡過淮河,進入南唐的地盤上。
也就是把淺軍的存在,這才使得中原政權很少敢在冬季淮河水淺的時候進軍淮南,把淺軍能夠發揮多少的作用暫且不說,但是把淺軍的存在對於中原政權來說的確是一個牽製和威懾。
但是自從李璟身邊有了這些目光短淺的小人之人,他的方針也都變了。當時淮河一帶最重要的就是壽州,壽州也是整個淮河防禦線的最關鍵的一環,因為它在淮河的中段,隻要是拿下了壽州,基本上淮河防線也就宣布崩潰了。
不過也可能和平時的日子南唐過得習慣了,再加上一群沒有遠見的人跑到了高位上,所以就有人提出是不是要把把淺軍撤掉,因為這麽多年了中原都沒有打過南唐,把淺軍這麽久了一直都是在浪費糧食和浪費錢財,還不如趕緊撤掉,還能省下不少東西。
雖然當時南唐超重和還是有人反對的,但是最終李璟還是相信了他身邊那些人的忽悠。畢竟李璟也想著能夠省下來一筆開支,然後他就能多花點。
所以搞了這麽多年的把淺軍,終於撤出了。
而此時南唐和周朝之間,還是出了點問題的,就是因為南唐和後蜀勾搭過,當周朝在關中打後蜀的時候,孟昶找到了李璟,要和李璟一起打周朝,當時李璟也同意了,現在後蜀的局勢基本上穩定了。
所以柴榮找上了李璟,讓李璟給和說法,為什麽要和後蜀一起商量著打他,柴榮的這一封問責信,沒有得到李璟的回複。
李璟此時還不覺得他和中原的周朝比起來,他有多大的差距,他覺得雙打的差距並不是很大,隻要是他小心應付,大周也不一定呢能夠在他手裏占了便宜。
當然這高昂的鬥誌和慢慢的自信又是他身邊的那些人忽悠的,李璟最相信的就是他身邊的那幾個人,平時能夠接觸到的也就是這幾個人,,他關於外界的了解。很大一部分也是來自己這些人,所以當時的李璟很難認清形勢。
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十一月初一,這都是農曆,此時距離過年還有;兩個月額的時間,可以說此時氣候十分寒冷。
但是柴榮之所以選擇此時出兵,主要就是因為此時淮河水淺,此時正式枯水期,,方便渡過淮河,此時柴榮想要進入南唐第一個需要克服的難關就是渡過淮河。
這一次他也是親征,但是他是屬於重量級的人物,自然要最終出馬,他還要派一個先鋒,幫他在前麵開路,雖然柴榮不在意親自衝殺在前,而且這是他的確也幹過。
可是畢竟是一個皇帝,也不太是個幹這樣的事情,還是需要安排一個打前站的先鋒的,選來選去就找到了當時的一個宰相叫做李穀,這個李穀還是很有名氣的,是五代宋初的一代名相。
雖然他是宰相,但是他卻不是普通的文人,而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全才,而且人長得也很粗獷,雖然也讀書,不過在性格上他更像是一個江湖俠客,而不是一個宰相或者說讀書人。
但是隨著李穀的任命一起下來的還有一個著名的《伐淮南詔》,這就是柴榮在搞宣傳攻勢了,這一點在古代也是一個很重要很關鍵的部分。
這一次把《伐淮南詔》的正文貼出來。
朕自纘承基構,統禦寰瀛,方當恭己臨朝,誕修文德,豈欲興兵動眾,專耀武功!顧茲昏亂之邦,須舉吊伐之義。蠢爾淮甸,敢拒大邦,因唐室之陵遲,接黃寇之紛亂,飛揚跋扈,垂六十年,盜據一方,僣稱偽號。
幸數朝之多事,與北境以交通,厚啟兵端,誘為邊患。晉、漢之代,寰海未寧,而乃招納叛亡,朋助凶慝,李金全之據安陸,李守貞之叛河中,大起師徒,來為應援,攻侵高密,殺掠吏民,迫奪閩、越之封疆,塗炭湘、潭之士庶。以至我朝啟運,東魯不庭,發兵而應接叛臣,觀釁而憑淩徐部。沭陽之役,曲直可知,尚示包荒,猶稽問罪。
邇後維揚一境,連歲阻饑,我國家念彼災荒,大許糴易。前後擒獲將士,皆遣放還,自來禁戢邊兵,不令侵撓。我無所負,彼實多奸,勾誘契丹至今未已,結連並寇與我為讎,罪惡難名,人神共憤。蛋疼
今則推輪命將,鳴鼓出師,征浙右之樓船,下朗陵之戈甲,東西合勢,水陸齊攻。吳孫皓之計窮,自當歸命;陳叔寶之數盡,何處偷生!應淮南將士軍人百姓等,久隔朝廷,莫聞聲教,雖從偽俗,應樂華風,必須善擇安危,早圖去就。如能投戈獻款,舉郡來降,具牛酒以犒師,納圭符而請命,車服玉帛豈吝旌酬,土地山河誠無愛惜。刑賞之令,信若丹青,苟或執迷,寧免後悔。王師所至,軍政甚明,不犯秋毫,有如時雨,百姓父老各務安居,剽擄焚燒必令禁止雲。
在這篇聲討李璟的詔書中,柴榮主要的內容就是以下幾點:
一、南唐是偽朝,在政治上不合法,隻有中原才是唯一合法唯一符合正統的政權。
二、李璟勾結契丹、北漢,企圖南北夾擊周朝,李璟先對不起周朝,所以柴榮現在打一下李璟收拾一下南唐也算是情有可原,不算是過分,誰讓李璟先惹他的呢?
三、周朝柴榮曾經憐憫淮南百姓生計艱難,準許過境進行糧食交易(那時候淮南發生大旱,咱們上麵提到過),但李璟卻將淮南百姓的救命糧據為己有。可以說周朝對得起南唐,但是南唐卻對不起周朝。
四、李璟氣數已盡,江東軍民士人等速來歸順。否則一旦刀兵俱下,難免禍及自身,上麵是收攏人心,這一條就是威脅了。
五、向江東各界做出承諾,周軍隻打李璟,不打百姓人等。江東各界可安居舊業,不要驚慌,這也算是孤立南唐,建立統一戰線的一個小策略。
戰爭之前的政治攻勢非常重要,有時可以通過政治攻勢,得到在戰場上難以實現的戰略利益。這道詔書是專門寫給江東各界看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而且柴榮並沒有捏造罪名,他指責李璟的都是事實。李璟也不能夠多說什麽。
柴榮之所以選擇在冬季進攻淮南,我們上麵也說過了,主要原因就是冬季淮河水位下降,方便渡河。
不過淮河在冬季雖然水位下降,但並不是河床見底,但是卻比夏天的時候要好得多現在不僅僅水勢小,而且守河的把淺軍也沒了。
所以周軍有的是辦法,李穀率軍來到淮河北岸後,二話不說立刻打造浮橋,搭著木板就像是在船上一樣,周軍踩著浮橋,從正陽(今安徽壽縣西南)順利的渡過淮河,南唐軍措手不及。
其實關於柴榮率軍渡江,還有另外一種更意思的說法,那就是周朝的軍隊是打扮成商人商隊的,結果騙過了南唐守軍,順利混過淮河的。
這個典故是據宋人著撰的《五國故事》記載,“偽侍中周宗既阜於家財,而販易,每自灘上通商,以市中國羊馬。及世宗將謀渡淮,乃使軍中人蒙一羊皮,人執一馬,偽為商旅,以渡浮橋而守,繼以兵甲,遂入臨淮。”
周宗是南唐重臣,也就是後主李煜的嶽父,著名的美女大周後和小周後的父親。周宗和中原進行羊馬貿易,而且生意量很大,又因為周宗的那個哈斯的官職也不低,所以他在邊境審查的時候很寬鬆。
柴榮正是利用這個機會,派出大隊精幹軍人,偽裝成過河進行羊馬貿易的商人,混過南唐方麵的安檢點,進入淮南。而這些商人趕得大批的羊,這所謂的羊,實際上都是周朝軍人披著羊皮,趴在馬上,場麵確實很有趣。
披著羊皮攻城,咱們之前在孟方立和幽州作戰的時候,就發生過,這也不算是什麽新鮮的東西了,但是這麽多人裝成羊騙過邊境,這也算是一個小奇跡了。
經過柴榮的軍事改革,周軍的戰鬥力非常強悍,但卻是以步兵為主,不擅水戰。現在雖然過了淮河,進入淮南腹地。
他們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之前能夠讓柴榮擔心的就是能不能渡過淮河,但是目前這個問題已經輕鬆地解決了。
接下來的就是進攻壽州的戰鬥,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十二月初,周忠武節度使王彥超率本部在壽州城下大敗南唐軍二千餘人,但是不知道不知道這股南唐軍是不是南唐清淮節度使劉仁贍指揮的(當黃寺就是他強烈反對撤出把淺軍),這件事之後不久,幾天後,周軍先鋒都指揮使白延遇又在山口鎮打敗一支千餘人的南唐軍隊。
也就是把淺軍的存在,這才使得中原政權很少敢在冬季淮河水淺的時候進軍淮南,把淺軍能夠發揮多少的作用暫且不說,但是把淺軍的存在對於中原政權來說的確是一個牽製和威懾。
但是自從李璟身邊有了這些目光短淺的小人之人,他的方針也都變了。當時淮河一帶最重要的就是壽州,壽州也是整個淮河防禦線的最關鍵的一環,因為它在淮河的中段,隻要是拿下了壽州,基本上淮河防線也就宣布崩潰了。
不過也可能和平時的日子南唐過得習慣了,再加上一群沒有遠見的人跑到了高位上,所以就有人提出是不是要把把淺軍撤掉,因為這麽多年了中原都沒有打過南唐,把淺軍這麽久了一直都是在浪費糧食和浪費錢財,還不如趕緊撤掉,還能省下不少東西。
雖然當時南唐超重和還是有人反對的,但是最終李璟還是相信了他身邊那些人的忽悠。畢竟李璟也想著能夠省下來一筆開支,然後他就能多花點。
所以搞了這麽多年的把淺軍,終於撤出了。
而此時南唐和周朝之間,還是出了點問題的,就是因為南唐和後蜀勾搭過,當周朝在關中打後蜀的時候,孟昶找到了李璟,要和李璟一起打周朝,當時李璟也同意了,現在後蜀的局勢基本上穩定了。
所以柴榮找上了李璟,讓李璟給和說法,為什麽要和後蜀一起商量著打他,柴榮的這一封問責信,沒有得到李璟的回複。
李璟此時還不覺得他和中原的周朝比起來,他有多大的差距,他覺得雙打的差距並不是很大,隻要是他小心應付,大周也不一定呢能夠在他手裏占了便宜。
當然這高昂的鬥誌和慢慢的自信又是他身邊的那些人忽悠的,李璟最相信的就是他身邊的那幾個人,平時能夠接觸到的也就是這幾個人,,他關於外界的了解。很大一部分也是來自己這些人,所以當時的李璟很難認清形勢。
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十一月初一,這都是農曆,此時距離過年還有;兩個月額的時間,可以說此時氣候十分寒冷。
但是柴榮之所以選擇此時出兵,主要就是因為此時淮河水淺,此時正式枯水期,,方便渡過淮河,此時柴榮想要進入南唐第一個需要克服的難關就是渡過淮河。
這一次他也是親征,但是他是屬於重量級的人物,自然要最終出馬,他還要派一個先鋒,幫他在前麵開路,雖然柴榮不在意親自衝殺在前,而且這是他的確也幹過。
可是畢竟是一個皇帝,也不太是個幹這樣的事情,還是需要安排一個打前站的先鋒的,選來選去就找到了當時的一個宰相叫做李穀,這個李穀還是很有名氣的,是五代宋初的一代名相。
雖然他是宰相,但是他卻不是普通的文人,而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全才,而且人長得也很粗獷,雖然也讀書,不過在性格上他更像是一個江湖俠客,而不是一個宰相或者說讀書人。
但是隨著李穀的任命一起下來的還有一個著名的《伐淮南詔》,這就是柴榮在搞宣傳攻勢了,這一點在古代也是一個很重要很關鍵的部分。
這一次把《伐淮南詔》的正文貼出來。
朕自纘承基構,統禦寰瀛,方當恭己臨朝,誕修文德,豈欲興兵動眾,專耀武功!顧茲昏亂之邦,須舉吊伐之義。蠢爾淮甸,敢拒大邦,因唐室之陵遲,接黃寇之紛亂,飛揚跋扈,垂六十年,盜據一方,僣稱偽號。
幸數朝之多事,與北境以交通,厚啟兵端,誘為邊患。晉、漢之代,寰海未寧,而乃招納叛亡,朋助凶慝,李金全之據安陸,李守貞之叛河中,大起師徒,來為應援,攻侵高密,殺掠吏民,迫奪閩、越之封疆,塗炭湘、潭之士庶。以至我朝啟運,東魯不庭,發兵而應接叛臣,觀釁而憑淩徐部。沭陽之役,曲直可知,尚示包荒,猶稽問罪。
邇後維揚一境,連歲阻饑,我國家念彼災荒,大許糴易。前後擒獲將士,皆遣放還,自來禁戢邊兵,不令侵撓。我無所負,彼實多奸,勾誘契丹至今未已,結連並寇與我為讎,罪惡難名,人神共憤。蛋疼
今則推輪命將,鳴鼓出師,征浙右之樓船,下朗陵之戈甲,東西合勢,水陸齊攻。吳孫皓之計窮,自當歸命;陳叔寶之數盡,何處偷生!應淮南將士軍人百姓等,久隔朝廷,莫聞聲教,雖從偽俗,應樂華風,必須善擇安危,早圖去就。如能投戈獻款,舉郡來降,具牛酒以犒師,納圭符而請命,車服玉帛豈吝旌酬,土地山河誠無愛惜。刑賞之令,信若丹青,苟或執迷,寧免後悔。王師所至,軍政甚明,不犯秋毫,有如時雨,百姓父老各務安居,剽擄焚燒必令禁止雲。
在這篇聲討李璟的詔書中,柴榮主要的內容就是以下幾點:
一、南唐是偽朝,在政治上不合法,隻有中原才是唯一合法唯一符合正統的政權。
二、李璟勾結契丹、北漢,企圖南北夾擊周朝,李璟先對不起周朝,所以柴榮現在打一下李璟收拾一下南唐也算是情有可原,不算是過分,誰讓李璟先惹他的呢?
三、周朝柴榮曾經憐憫淮南百姓生計艱難,準許過境進行糧食交易(那時候淮南發生大旱,咱們上麵提到過),但李璟卻將淮南百姓的救命糧據為己有。可以說周朝對得起南唐,但是南唐卻對不起周朝。
四、李璟氣數已盡,江東軍民士人等速來歸順。否則一旦刀兵俱下,難免禍及自身,上麵是收攏人心,這一條就是威脅了。
五、向江東各界做出承諾,周軍隻打李璟,不打百姓人等。江東各界可安居舊業,不要驚慌,這也算是孤立南唐,建立統一戰線的一個小策略。
戰爭之前的政治攻勢非常重要,有時可以通過政治攻勢,得到在戰場上難以實現的戰略利益。這道詔書是專門寫給江東各界看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而且柴榮並沒有捏造罪名,他指責李璟的都是事實。李璟也不能夠多說什麽。
柴榮之所以選擇在冬季進攻淮南,我們上麵也說過了,主要原因就是冬季淮河水位下降,方便渡河。
不過淮河在冬季雖然水位下降,但並不是河床見底,但是卻比夏天的時候要好得多現在不僅僅水勢小,而且守河的把淺軍也沒了。
所以周軍有的是辦法,李穀率軍來到淮河北岸後,二話不說立刻打造浮橋,搭著木板就像是在船上一樣,周軍踩著浮橋,從正陽(今安徽壽縣西南)順利的渡過淮河,南唐軍措手不及。
其實關於柴榮率軍渡江,還有另外一種更意思的說法,那就是周朝的軍隊是打扮成商人商隊的,結果騙過了南唐守軍,順利混過淮河的。
這個典故是據宋人著撰的《五國故事》記載,“偽侍中周宗既阜於家財,而販易,每自灘上通商,以市中國羊馬。及世宗將謀渡淮,乃使軍中人蒙一羊皮,人執一馬,偽為商旅,以渡浮橋而守,繼以兵甲,遂入臨淮。”
周宗是南唐重臣,也就是後主李煜的嶽父,著名的美女大周後和小周後的父親。周宗和中原進行羊馬貿易,而且生意量很大,又因為周宗的那個哈斯的官職也不低,所以他在邊境審查的時候很寬鬆。
柴榮正是利用這個機會,派出大隊精幹軍人,偽裝成過河進行羊馬貿易的商人,混過南唐方麵的安檢點,進入淮南。而這些商人趕得大批的羊,這所謂的羊,實際上都是周朝軍人披著羊皮,趴在馬上,場麵確實很有趣。
披著羊皮攻城,咱們之前在孟方立和幽州作戰的時候,就發生過,這也不算是什麽新鮮的東西了,但是這麽多人裝成羊騙過邊境,這也算是一個小奇跡了。
經過柴榮的軍事改革,周軍的戰鬥力非常強悍,但卻是以步兵為主,不擅水戰。現在雖然過了淮河,進入淮南腹地。
他們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之前能夠讓柴榮擔心的就是能不能渡過淮河,但是目前這個問題已經輕鬆地解決了。
接下來的就是進攻壽州的戰鬥,顯德二年(公元955年)十二月初,周忠武節度使王彥超率本部在壽州城下大敗南唐軍二千餘人,但是不知道不知道這股南唐軍是不是南唐清淮節度使劉仁贍指揮的(當黃寺就是他強烈反對撤出把淺軍),這件事之後不久,幾天後,周軍先鋒都指揮使白延遇又在山口鎮打敗一支千餘人的南唐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