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場戰鬥中,有一個比較關鍵的人物,就是我們上麵說過的是石重貴的姑父杜重威(這裏解釋一下,杜重威在很多史書上記載稱杜威,那是因為避諱石重貴的名諱,所以改名為杜威。)
當時杜重威駐守在恒州,在防備契丹的第一線,但是這個人卻不是將才,但是他的性格不行,貪婪殘暴。
這就是杜重威,他平時幹的事情和我們上麵說過的楊光遠差不多,基本上每天就是搜刮一下百姓,坑幾個大戶。‘
但是楊光遠不管怎麽說那還是能打仗的一個好漢子,雖然最終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可是他畢竟還是前期還有能征善戰的功勞。
可是再看看杜重威,這個家夥除了坑老百姓,就是壓榨他的手下官吏,但是麵對契丹卻是啥都不敢幹。
當地的富戶隻要是家裏有了什麽好東西,他都要搶過來,或者就是直接隨便定一個罪名然後把人家全家抓起來,順便沒收了人家的財產,他整天幹的就是這事。
杜重威這個人是典型的窩裏橫,麵對他治下的百姓和官吏張牙舞爪,但是真要是契丹來了他卻慫了。
因為他那邊是邊境,經常能夠看到契丹方麵的騎兵到這邊來,雖然有時候不過是十幾個,多了也就是幾十個,這些人算是孤軍深入吧!要是換個人到了這裏當節度使,那來了就不要想著離開了,立馬就派人去拿下這些敢到城下的契丹兵,但是他杜重威不行。
他一聽說有契丹兵來了,急忙跑到城樓上,但是卻不是要迎戰,而是下令關上城門,遠遠的看著他們,等到契丹兵過去或者離開之後,他才放心。
甚至有時候幾個契丹兵趕著成百上千的漢人從城下經過,杜重威竟然就是站在城樓上看熱鬧,也不派人出去解救那些被搶走的漢人。
一開始的時候契丹對於杜重威還有點擔心,就怕杜重威在半路上了攔住他們,但是心驚膽戰的過了幾次之後,他們發現,現在的杜重威竟然看著他們不下來攔截,好像杜重威的防區隻有一個恒州城一樣,至於恒州城在外的地方好像和他杜重威沒什麽關係。
於是契丹也不客氣,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些都用再多說了。可以說很短的時間,恒州除了一個恒州城之外,其他的基本上什麽都沒了。到處都是荒蕪一片,城內城外天堂地獄。
但是這個杜重威還是個妙人,很搞笑的一個人物,他看著自己轄區內部人口流失嚴重,而且也不富裕,更讓他難受的是整個恒州的人都恨他,這讓他很不舒服,再說他也害怕強大的契丹,總想著契丹一來他就完蛋了。
其實它上麵他不滿的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但是現在他還覺得朝廷給他一個窮藩鎮,卻絲毫不感念朝廷信任他重用他的恩德,還埋怨朝廷,也可以說是十分的無恥了。
於是他就給石重貴寫信:“大侄子啊,我年紀大了,不想在北邊了,你給我在中原安排一個藩鎮吧。”
這封奏表上去,石重貴竟然還不同意,杜重威這樣的家夥,石重貴竟然對他還有一絲的留戀,他的觀點就是杜重威是自己的姑父,是自己的至親,他隻能相信他的姑父了。
但是這邊還沒等石重貴和大臣們商量好怎麽安置杜重威,杜重威竟然一聲不吭的自己帶著自己搜刮多年的美女財寶跑了回來。
這讓石重貴嚇了一跳,恒州邊防,那可是重中之重,但是現在節度使卻一聲不吭的跑了回來,要是契丹方麵真的出兵,那還不真的完蛋了。
於是急忙派了一個人去恒州頂著,就把中原的一個藩鎮交給了杜重威,在這件事中,桑維翰等人就提出杜重威不行,應該趁機把他拿下,不然的話將來必生後患。
但是沒想到就算是杜重威做出了擅離藩地這件大逆不道的事情,石重貴還是赦免了他。
這基本上就是杜重威的整個人生的一個小縮影,從這幾件事基本上就能把這個家夥看個差不多。
下麵我們接著說第三次戰鬥,本來在第二次戰鬥結束後,後晉方麵曾經給趙延壽寫信,讓趙延壽趕緊回來算了。不要跟著契丹在哪混日子了,沒什麽前途的。
趙延壽是耶律德光麵前的紅人,怎麽就打了幾場敗仗就投降後晉呢,再說後晉方麵雖然歡迎他投降,但是待遇肯定是沒有在契丹這邊好,這邊耶律德光重用漢人(雖然耶律德光並不信任漢人),趙延壽還是混的風生水起的。
於是趙延壽就把這件事給耶律德光說了。耶律德光也不相信趙延壽會投降後晉,於是就一笑了之,但是沒想到趙延壽卻又在這個基礎上想出了一個計策。
趙延壽對耶律德光匯報了一下,耶律德光覺得十分不錯,於是決定實行。這個計謀的主要一點就是趙延壽假裝投降,然後吸引後晉的大軍前來,隨後耶律德光呆著契丹的主力將後晉的大軍包圍住,圍攻殲滅。
耶律德光聽說了這一個計謀,覺得很好,於是他又進行了補充,比如為了增加吸引力,搞得更加真是,耶律德光哈還讓臨近的幾個州也全部跟著趙延壽一塊投降,他們就不信石重貴這個現在已經有些膨脹的家夥會不上鉤。
果然石重貴聽說了這個消息,又看了趙延壽“情深意切”的回複,覺得這件事成了,趙延壽一定是覺得契丹沒什麽前途要跟著後晉混了。
其實後晉這時候實在是太高估自己了,之前後晉覺得再打下去遭殃的還是後晉,所以就準備和契丹議和,畢竟當時後晉天災人禍連綿不絕。
但是耶律德光當時就提出了一個要求,要是議和也行,但是要割讓鎮州和定州給契丹,不然的話免談。
談判這件事本來就是你漫天要價,我坐地還錢的事情,但是後晉的使者很有個性,一看耶律德光口出狂言,也不談了,立刻就回後晉找石重貴匯報情況去了。
石重貴聽了使者添油加醋匯報的情況之後,也很生氣,就想給契丹一點顏色瞧瞧,也沒有想過再次議和。
但是事後耶律德光曾經親口說過:“要是晉朝方麵再來一次,我就答應他們議和了,南北也不用再打仗了。”當時真正對契丹的打擊也是很大的。
言歸正傳,石重貴等人都相信了趙延壽的投降,於是就準備派人去接應趙延壽,隻要趙延壽一投降立刻接管北方數個州,隨後順勢收服幽雲十六州,甚至可以考慮直搗黃龍,擊潰契丹。
這一次要是順利的話,總的來說危險不大,但是功勞卻是不小,於是這樣的好差事又落在了他的姑父身上,石重貴把這件事交給了他的姑父來辦。
但是他卻不知道,現在雖然名義上石重貴他還是皇帝,但是拿他當皇帝的人已經不多了,杜重威就是一個,他覺得石重貴沒啥了不起,對自己還不是恭恭敬敬的,他也想當皇帝,但是能力不足,但是隻要是有機會他就想取而代之。
還有一個人叫做劉知遠,他當時駐守在河東,兵強馬壯,但是卻是隻掃個人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他僅僅把進攻自己契丹大軍趕了回去,至於河北那邊,他懶得管,更不想管。而石重貴的安危,是死是活跟他關係也不大(石重貴猜忌他,他和石重貴之間關係比較惡劣。)
杜重威帶著大軍,但是我們上麵也知道了他這個人膽小懦弱,但是卻是一個窩裏橫,縱觀他在這一場戰爭中的表現,他幹的做多的也是做出名的就是一件事:求援兵
他不僅自己找石重貴要援兵,而且還發動他在經常的關係,先石重貴建議調出援兵,結果這一下子就把整個後晉的大軍全部掉了過去,就連石重貴守衛皇宮的侍衛基本上也掉去了,後方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麽防備力量了,舉全國之力,石重貴全部交給了他這個最信任的姑父。
但是他沒想到他的姑父卻是想著背叛他,杜重威帶著大軍到了前線,但是一聽說契丹兵來了。這幾十萬大軍竟然退了,好吧,就算是不打,就算是時機不對暫避其峰,退上一段那也沒啥,但是杜重威的退卻不是普遍意義的戰略性撤退而是一個大撤退。
但是在半路上還是被張彥澤勸住了,張彥澤和一幹大將反複勸告杜重威可以和契丹一戰,杜重威這才勉強同意紮營,而不是進攻。
本來契丹一看晉軍停了下來都想撤軍了。但是又看到晉軍正在安營紮寨而不是和他們作戰,於是急忙占領渡橋,搶占有利地位,準備和晉軍決戰。
隨後杜重威還是發揮它的龜縮戰術,堅決不出戰,於是契丹就又順利的把他們包圍了。(可能契丹會覺得,和杜重威這樣的人打仗,真是拉低智商。)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晉朝方麵出了不少的大將自發出擊,但是在占據優勢的時候杜重威卻不發一兵一卒前去擴大戰果,等到一支孤兵被包圍的時候,杜重威還是不發一兵一卒前去援助。
其實杜重威不出戰是有原因的,他曾經派他的心腹到契丹方麵和耶律德光談話,耶律德光親口說了:“趙延壽威望不夠,將來占據了中原還是要杜重威來當皇帝啊。”
其實耶律德光一直都是在忽悠趙延壽和杜重威,他從沒想過讓杜重威當皇帝,但是杜重威的到了耶律德光的承諾,信以為真。
不久杜重威就召集大將,在主帳周邊埋伏了不少的人馬(這一招幹的怎麽這麽有水平,不愧是有名的窩裏橫。)
本來這些大將以為是要開戰了,一個個摩拳擦掌,但是沒想到杜重威是讓他們來投降的,談話間杜重威有暗示他們周圍有埋伏,結果在場的大將全部違心的宣布投降。
隨後投降的消息傳開,晉軍大營哭聲震野,說實話,每一次看到這一點,我都很激動,這說明人心可用啊,中原人並沒有完全喪失血性。
等到石重貴得到了消息,他知道大勢已去,就準備投火自焚,但是卻被部下勸住了,最終對契丹投降,耶律德光進入中原,後晉滅亡。
當時杜重威駐守在恒州,在防備契丹的第一線,但是這個人卻不是將才,但是他的性格不行,貪婪殘暴。
這就是杜重威,他平時幹的事情和我們上麵說過的楊光遠差不多,基本上每天就是搜刮一下百姓,坑幾個大戶。‘
但是楊光遠不管怎麽說那還是能打仗的一個好漢子,雖然最終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可是他畢竟還是前期還有能征善戰的功勞。
可是再看看杜重威,這個家夥除了坑老百姓,就是壓榨他的手下官吏,但是麵對契丹卻是啥都不敢幹。
當地的富戶隻要是家裏有了什麽好東西,他都要搶過來,或者就是直接隨便定一個罪名然後把人家全家抓起來,順便沒收了人家的財產,他整天幹的就是這事。
杜重威這個人是典型的窩裏橫,麵對他治下的百姓和官吏張牙舞爪,但是真要是契丹來了他卻慫了。
因為他那邊是邊境,經常能夠看到契丹方麵的騎兵到這邊來,雖然有時候不過是十幾個,多了也就是幾十個,這些人算是孤軍深入吧!要是換個人到了這裏當節度使,那來了就不要想著離開了,立馬就派人去拿下這些敢到城下的契丹兵,但是他杜重威不行。
他一聽說有契丹兵來了,急忙跑到城樓上,但是卻不是要迎戰,而是下令關上城門,遠遠的看著他們,等到契丹兵過去或者離開之後,他才放心。
甚至有時候幾個契丹兵趕著成百上千的漢人從城下經過,杜重威竟然就是站在城樓上看熱鬧,也不派人出去解救那些被搶走的漢人。
一開始的時候契丹對於杜重威還有點擔心,就怕杜重威在半路上了攔住他們,但是心驚膽戰的過了幾次之後,他們發現,現在的杜重威竟然看著他們不下來攔截,好像杜重威的防區隻有一個恒州城一樣,至於恒州城在外的地方好像和他杜重威沒什麽關係。
於是契丹也不客氣,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些都用再多說了。可以說很短的時間,恒州除了一個恒州城之外,其他的基本上什麽都沒了。到處都是荒蕪一片,城內城外天堂地獄。
但是這個杜重威還是個妙人,很搞笑的一個人物,他看著自己轄區內部人口流失嚴重,而且也不富裕,更讓他難受的是整個恒州的人都恨他,這讓他很不舒服,再說他也害怕強大的契丹,總想著契丹一來他就完蛋了。
其實它上麵他不滿的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但是現在他還覺得朝廷給他一個窮藩鎮,卻絲毫不感念朝廷信任他重用他的恩德,還埋怨朝廷,也可以說是十分的無恥了。
於是他就給石重貴寫信:“大侄子啊,我年紀大了,不想在北邊了,你給我在中原安排一個藩鎮吧。”
這封奏表上去,石重貴竟然還不同意,杜重威這樣的家夥,石重貴竟然對他還有一絲的留戀,他的觀點就是杜重威是自己的姑父,是自己的至親,他隻能相信他的姑父了。
但是這邊還沒等石重貴和大臣們商量好怎麽安置杜重威,杜重威竟然一聲不吭的自己帶著自己搜刮多年的美女財寶跑了回來。
這讓石重貴嚇了一跳,恒州邊防,那可是重中之重,但是現在節度使卻一聲不吭的跑了回來,要是契丹方麵真的出兵,那還不真的完蛋了。
於是急忙派了一個人去恒州頂著,就把中原的一個藩鎮交給了杜重威,在這件事中,桑維翰等人就提出杜重威不行,應該趁機把他拿下,不然的話將來必生後患。
但是沒想到就算是杜重威做出了擅離藩地這件大逆不道的事情,石重貴還是赦免了他。
這基本上就是杜重威的整個人生的一個小縮影,從這幾件事基本上就能把這個家夥看個差不多。
下麵我們接著說第三次戰鬥,本來在第二次戰鬥結束後,後晉方麵曾經給趙延壽寫信,讓趙延壽趕緊回來算了。不要跟著契丹在哪混日子了,沒什麽前途的。
趙延壽是耶律德光麵前的紅人,怎麽就打了幾場敗仗就投降後晉呢,再說後晉方麵雖然歡迎他投降,但是待遇肯定是沒有在契丹這邊好,這邊耶律德光重用漢人(雖然耶律德光並不信任漢人),趙延壽還是混的風生水起的。
於是趙延壽就把這件事給耶律德光說了。耶律德光也不相信趙延壽會投降後晉,於是就一笑了之,但是沒想到趙延壽卻又在這個基礎上想出了一個計策。
趙延壽對耶律德光匯報了一下,耶律德光覺得十分不錯,於是決定實行。這個計謀的主要一點就是趙延壽假裝投降,然後吸引後晉的大軍前來,隨後耶律德光呆著契丹的主力將後晉的大軍包圍住,圍攻殲滅。
耶律德光聽說了這一個計謀,覺得很好,於是他又進行了補充,比如為了增加吸引力,搞得更加真是,耶律德光哈還讓臨近的幾個州也全部跟著趙延壽一塊投降,他們就不信石重貴這個現在已經有些膨脹的家夥會不上鉤。
果然石重貴聽說了這個消息,又看了趙延壽“情深意切”的回複,覺得這件事成了,趙延壽一定是覺得契丹沒什麽前途要跟著後晉混了。
其實後晉這時候實在是太高估自己了,之前後晉覺得再打下去遭殃的還是後晉,所以就準備和契丹議和,畢竟當時後晉天災人禍連綿不絕。
但是耶律德光當時就提出了一個要求,要是議和也行,但是要割讓鎮州和定州給契丹,不然的話免談。
談判這件事本來就是你漫天要價,我坐地還錢的事情,但是後晉的使者很有個性,一看耶律德光口出狂言,也不談了,立刻就回後晉找石重貴匯報情況去了。
石重貴聽了使者添油加醋匯報的情況之後,也很生氣,就想給契丹一點顏色瞧瞧,也沒有想過再次議和。
但是事後耶律德光曾經親口說過:“要是晉朝方麵再來一次,我就答應他們議和了,南北也不用再打仗了。”當時真正對契丹的打擊也是很大的。
言歸正傳,石重貴等人都相信了趙延壽的投降,於是就準備派人去接應趙延壽,隻要趙延壽一投降立刻接管北方數個州,隨後順勢收服幽雲十六州,甚至可以考慮直搗黃龍,擊潰契丹。
這一次要是順利的話,總的來說危險不大,但是功勞卻是不小,於是這樣的好差事又落在了他的姑父身上,石重貴把這件事交給了他的姑父來辦。
但是他卻不知道,現在雖然名義上石重貴他還是皇帝,但是拿他當皇帝的人已經不多了,杜重威就是一個,他覺得石重貴沒啥了不起,對自己還不是恭恭敬敬的,他也想當皇帝,但是能力不足,但是隻要是有機會他就想取而代之。
還有一個人叫做劉知遠,他當時駐守在河東,兵強馬壯,但是卻是隻掃個人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他僅僅把進攻自己契丹大軍趕了回去,至於河北那邊,他懶得管,更不想管。而石重貴的安危,是死是活跟他關係也不大(石重貴猜忌他,他和石重貴之間關係比較惡劣。)
杜重威帶著大軍,但是我們上麵也知道了他這個人膽小懦弱,但是卻是一個窩裏橫,縱觀他在這一場戰爭中的表現,他幹的做多的也是做出名的就是一件事:求援兵
他不僅自己找石重貴要援兵,而且還發動他在經常的關係,先石重貴建議調出援兵,結果這一下子就把整個後晉的大軍全部掉了過去,就連石重貴守衛皇宮的侍衛基本上也掉去了,後方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麽防備力量了,舉全國之力,石重貴全部交給了他這個最信任的姑父。
但是他沒想到他的姑父卻是想著背叛他,杜重威帶著大軍到了前線,但是一聽說契丹兵來了。這幾十萬大軍竟然退了,好吧,就算是不打,就算是時機不對暫避其峰,退上一段那也沒啥,但是杜重威的退卻不是普遍意義的戰略性撤退而是一個大撤退。
但是在半路上還是被張彥澤勸住了,張彥澤和一幹大將反複勸告杜重威可以和契丹一戰,杜重威這才勉強同意紮營,而不是進攻。
本來契丹一看晉軍停了下來都想撤軍了。但是又看到晉軍正在安營紮寨而不是和他們作戰,於是急忙占領渡橋,搶占有利地位,準備和晉軍決戰。
隨後杜重威還是發揮它的龜縮戰術,堅決不出戰,於是契丹就又順利的把他們包圍了。(可能契丹會覺得,和杜重威這樣的人打仗,真是拉低智商。)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晉朝方麵出了不少的大將自發出擊,但是在占據優勢的時候杜重威卻不發一兵一卒前去擴大戰果,等到一支孤兵被包圍的時候,杜重威還是不發一兵一卒前去援助。
其實杜重威不出戰是有原因的,他曾經派他的心腹到契丹方麵和耶律德光談話,耶律德光親口說了:“趙延壽威望不夠,將來占據了中原還是要杜重威來當皇帝啊。”
其實耶律德光一直都是在忽悠趙延壽和杜重威,他從沒想過讓杜重威當皇帝,但是杜重威的到了耶律德光的承諾,信以為真。
不久杜重威就召集大將,在主帳周邊埋伏了不少的人馬(這一招幹的怎麽這麽有水平,不愧是有名的窩裏橫。)
本來這些大將以為是要開戰了,一個個摩拳擦掌,但是沒想到杜重威是讓他們來投降的,談話間杜重威有暗示他們周圍有埋伏,結果在場的大將全部違心的宣布投降。
隨後投降的消息傳開,晉軍大營哭聲震野,說實話,每一次看到這一點,我都很激動,這說明人心可用啊,中原人並沒有完全喪失血性。
等到石重貴得到了消息,他知道大勢已去,就準備投火自焚,但是卻被部下勸住了,最終對契丹投降,耶律德光進入中原,後晉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