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李從榮是李嗣源的第二個親兒子,他的第一個親兒子在李存勖時代的時候被李紹榮也就是元行欽殺死了,所以現在李從榮就成了他的嫡長子。
按照道理來說,李從榮在李嗣源百年之後那就是要繼承皇位,成為大唐新的皇帝,新的統治者,但是他沒有,他的下場卻是身首異處,家裏兩個小孩也被殺死了。
下麵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本來應該成為皇帝,但是一天都沒有當過太子而且可以稱得上是奇葩的嫡長皇子。
李從榮本來還是比較受重用的,他的父親李嗣源對他還是不錯的,而且群臣也是十分中意他的,畢竟他是嫡長子,將來那是要當皇帝的,可是這個家夥不會做人,而且興趣愛好也不像是一個將門子弟,這讓李嗣源覺得他不像是自己的兒子,倒是像極了李存勖。
舉個例子,李從榮這個家夥喜歡詩詞歌賦,據說還搞了一個詩集叫做《紫府集》,差不多當時留下來的有一千多首詩,數量是很可觀的,而且質量咱們也不好評價,但是質量這一點我覺得李嗣源已經給了我們一個答案了。
據說有一次李嗣源召見他,問他:“你現在除了學習政務之外,還學過什麽,業餘時間搞點什麽啊。”
李從榮麵帶微笑,臉上還帶著一絲的謙虛掩飾下的自傲,對他的父親說道:“我除了學習處理政務,還和讀書人交朋友,學習了很多的文化知識,沒事聽聽大儒講課,然後就和一些書生一起吟詩作賦。”
這個特別是說到了吟詩作賦,李從榮心底的驕傲那是毫不掩飾(估計他也沒想過掩飾),畢竟他可是出過詩集的人,那也就相當於是搞過實體出版的,那能是一般人嗎?而且他經常自詡他的水平可以說是獨領風騷,雖然比不上李白杜甫,可是他還是認為他的水準那絕對是當時時代的第一。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但是他這所謂的一個第一,在李嗣源的眼中根本什麽都不算,李嗣源就對他說道:“你寫詩有啥用,你寫的再好,難道還能比得上白居易啥的,整天和那些窮酸文人在一起,有啥用,還是學點治國之策才是正理,不過你剛才說你經常聽大儒講課,我覺得這一點還是不錯的,但是一定要保證那些講課的的確是大儒,不能被一些人騙了,我雖然文化水平沒你高,年紀也大了,但是我還是經常聽那些大儒們講課的,感覺受益匪淺,你以後可以多聽一點,還是有好處的。”
李從榮看到自己的父親對自己在文學上的“成就”有點不在乎,心裏也有點失落,但是也沒當回事,估計他覺得他現在的水平已經是獨孤求敗了,那就是要品嚐寂寞的時候了,在藝術上達到頂點,就算是不被人理解那也是正常的。
可是事實上,這個李從榮他就是一個年輕人,而且還是一個沒見過世麵的年輕人,沒啥經驗,他的這個第一很大程度上都是他的那些小夥伴們給他吹捧的,他身邊的那些年紀差不多的的書生,為了能夠升官發財,一個個都是跟著李從榮混,一個個都是逮著李從榮攢勁的吹捧,拚命的討好,久而久之,這讓李從榮覺得他的水平那還真的是獨領風騷了。
所以對於他的父親李嗣源的建議啥的,他根本不管,回去後還是繼續搞他的文化大業,要是這樣的家夥真的成了皇帝,估計後唐也沒啥搞頭了,他肯定是成不了南唐後主李煜那樣的一代詞宗,頂多也就是個略通詩詞的糊塗皇帝罷了。
後來李嗣源畢竟年紀大了,有一次病重,大臣們這才把立皇儲的事情提上了議事日程,準備立李從榮為太子。
可是李嗣源對於漢文化也不是很精通,他一聽說這要裏李從榮為太子,那他就覺得這李從榮要是成了太子,那麽他李嗣源去哪,難道跑回太原老家養老嗎?
其實李嗣源進入了一個誤區,他以為大臣們要立李從榮為太子,那麽他就要退位,也就是意味著他不行了。所以他很生氣,就沒有同意。
而這件事李從榮知道之後,他也很生氣,可能有人會不理解,為什麽這是要立李從榮為太子,李從榮為什麽還生氣呢?
原本李從榮在外麵是幹節度使的,手裏麵有兵權,但是現在他覺得要是他成了太子,他就不能再到地方上去了,他就必須要交出兵權,所以他把這當成了範延光等人要剝奪他的軍權的一個陰謀,於是很生氣就質問他們:“你們這是要拿掉我的兵權嗎?我要是當了太子,那就隻能被你們軟禁在京城了,你們還真是好算計啊!”
這一句話一下子把想要討好李從榮的範延光等人嚇得半死,原本這件事就讓李嗣源不高興了,但是現在竟然李從榮也不高興了,他這一次那真是兩邊不是人。
為了彌補他在李從榮心中的形象,範延光在朝中將積極為李從榮運作,讓他成了全國兵馬大元帥,軍權在名義上最大化,但是這樣的做法並不能完全讓李從榮原諒他,所以他很擔心,他害怕將來李從榮當了皇帝之後,就找他秋後算賬。
於是他就申請趕緊調到外麵幹個藩鎮節度使,那時候就算是李從榮想要拿下他,那也要掂量一下,不敢輕舉妄動,可是李嗣源不同意,在李嗣源看來,他就這幾個能夠信得過的人了,要是走了他咋辦。
但是什麽都已經阻擋不了他離開的決心了,他傾盡家財賄賂另一位權臣孟漢瓊這才調到了外麵,結果在李從榮的影響下,整個京城的官員都開始紛紛要求外調,每次遞上去申請,要是能被允許,那就是一件大喜事,大肆慶祝,要是不被允許外調,就哭喪著臉,繼續找關係遞申請。
李從榮幹了天下兵馬大元帥之後,更加驕縱,每天出行身邊都帶著大量的護衛,騎著馬在大街上跑,搞得雞飛狗跳,人仰馬翻,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敢出來製止,他可是兵馬大元帥,而且還是將來的皇帝,所以很多人都惹不起他,開始躲著他。
這個家夥智商不是很高,額,這樣說的話有點不公正,具體點,這個家夥政治智商不高,基本上把能得罪的高官都得罪了,他也不想想,就算是他是皇帝,難道他將來就靠著他自己治理國家,治理國家需要大臣,需要文人,可是就他身邊的那小貓兩三隻能夠治國嗎?那是肯定不行的,所以他將來要是治國那還是要靠那些老臣們。
可是這些老臣們基本上已經被他得罪完了,所以很多人都要求調出去,不準備在京城混了。
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來,這個家夥的確是個政治白癡,腦子的構造實在是比較簡單。
這還不算,它不僅僅和大臣們處不好關係,他和他的兄弟們關係也不好,因為李從榮這個人比較輕佻,不穩重,這一點他的弟弟李從厚完爆他,李從厚雖然比他小,但是老成穩重,看起來比較牢靠,而且人品也好,和朝中大臣們關係也不錯。所以李從榮一向把他的弟弟當成心腹大患。
還有一個人就是他的姐夫石敬瑭,他和石敬瑭之間的也是勢同水火,那感覺就是有你沒我,所以石敬瑭覺得不能再洛陽等死,於是就申請到外麵當節度使,李嗣源對他很信任,於是就把他派到了河東,也就是後唐興起的地方,就任河東節度使。
至於和他的幹哥哥李從珂,那完全是沒交情,見麵不打架就不錯了,打招呼也直接省了,你們說就這麽個家夥,可以說真真正正的“寡人”“獨夫”了,就這樣的人,不當皇帝還好,當了,那後唐也是死路一條。
後來有一次李嗣源病重,李從榮進宮來探視,其實是想讓李嗣源把皇位傳給他,因為現在他還沒有成為太子,還不具備法定的繼承權,他最怕的就是他的父親在臨死前把皇位傳給了他的弟弟李從厚。
但是李嗣源卻完全忽視了他,他覺得沒意思,就走了出來,但是還沒走多遠,李嗣源昏了過去,宮內哭成一片。李從榮以為李嗣源那個老家夥死了,於是趕緊回去點齊兵馬準備進宮登基稱帝。
可是他沒想到他走不久,李嗣源又醒了過來,可是因為這個家夥平時得罪的人多,所以也沒人告訴他,他一個人還在那裏坐著他的皇帝夢。
第二天,他帶著大軍前來,吼著要進入皇宮,李嗣源聽說他的兒子造反了,氣的差一點又昏過去。他一直瞧不起朱溫被朱友矽殺死,沒想到他竟然也有著一天。
但是當時他在皇宮裏還是有很多的侍衛的,這些人衝了出去,喊道:“皇帝還沒死,你們這是要幹什麽,造反者殺無赦。”
聽到了皇帝還沒死,這些被李從榮忽悠來的大軍,頓時就震驚了,立馬就分崩離析了,一點鬥誌也沒了。
而李從榮也覺得不可思議,他爹怎麽可能沒死呢,那一天明明聽見宮裏哭成了一片,難道宮裏不是為了迎接李從厚稱帝,而搞一個秘不發喪嗎?
其實在最後的這個軍事行動,李從榮的心裏是十分的糾結,可是他判斷失誤,最終他走上了一條絕路。他兵敗後逃回了家裏。在家裏被官軍砍了他們家一家四口的腦袋,交給了李嗣源。
而李嗣源原本就有病,再加上驚嚇傷心,最終撐了六天還是沒有撐過去,在兵變後六天,李嗣源病重而亡,一代明君寒酸收場。
按照道理來說,李從榮在李嗣源百年之後那就是要繼承皇位,成為大唐新的皇帝,新的統治者,但是他沒有,他的下場卻是身首異處,家裏兩個小孩也被殺死了。
下麵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本來應該成為皇帝,但是一天都沒有當過太子而且可以稱得上是奇葩的嫡長皇子。
李從榮本來還是比較受重用的,他的父親李嗣源對他還是不錯的,而且群臣也是十分中意他的,畢竟他是嫡長子,將來那是要當皇帝的,可是這個家夥不會做人,而且興趣愛好也不像是一個將門子弟,這讓李嗣源覺得他不像是自己的兒子,倒是像極了李存勖。
舉個例子,李從榮這個家夥喜歡詩詞歌賦,據說還搞了一個詩集叫做《紫府集》,差不多當時留下來的有一千多首詩,數量是很可觀的,而且質量咱們也不好評價,但是質量這一點我覺得李嗣源已經給了我們一個答案了。
據說有一次李嗣源召見他,問他:“你現在除了學習政務之外,還學過什麽,業餘時間搞點什麽啊。”
李從榮麵帶微笑,臉上還帶著一絲的謙虛掩飾下的自傲,對他的父親說道:“我除了學習處理政務,還和讀書人交朋友,學習了很多的文化知識,沒事聽聽大儒講課,然後就和一些書生一起吟詩作賦。”
這個特別是說到了吟詩作賦,李從榮心底的驕傲那是毫不掩飾(估計他也沒想過掩飾),畢竟他可是出過詩集的人,那也就相當於是搞過實體出版的,那能是一般人嗎?而且他經常自詡他的水平可以說是獨領風騷,雖然比不上李白杜甫,可是他還是認為他的水準那絕對是當時時代的第一。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但是他這所謂的一個第一,在李嗣源的眼中根本什麽都不算,李嗣源就對他說道:“你寫詩有啥用,你寫的再好,難道還能比得上白居易啥的,整天和那些窮酸文人在一起,有啥用,還是學點治國之策才是正理,不過你剛才說你經常聽大儒講課,我覺得這一點還是不錯的,但是一定要保證那些講課的的確是大儒,不能被一些人騙了,我雖然文化水平沒你高,年紀也大了,但是我還是經常聽那些大儒們講課的,感覺受益匪淺,你以後可以多聽一點,還是有好處的。”
李從榮看到自己的父親對自己在文學上的“成就”有點不在乎,心裏也有點失落,但是也沒當回事,估計他覺得他現在的水平已經是獨孤求敗了,那就是要品嚐寂寞的時候了,在藝術上達到頂點,就算是不被人理解那也是正常的。
可是事實上,這個李從榮他就是一個年輕人,而且還是一個沒見過世麵的年輕人,沒啥經驗,他的這個第一很大程度上都是他的那些小夥伴們給他吹捧的,他身邊的那些年紀差不多的的書生,為了能夠升官發財,一個個都是跟著李從榮混,一個個都是逮著李從榮攢勁的吹捧,拚命的討好,久而久之,這讓李從榮覺得他的水平那還真的是獨領風騷了。
所以對於他的父親李嗣源的建議啥的,他根本不管,回去後還是繼續搞他的文化大業,要是這樣的家夥真的成了皇帝,估計後唐也沒啥搞頭了,他肯定是成不了南唐後主李煜那樣的一代詞宗,頂多也就是個略通詩詞的糊塗皇帝罷了。
後來李嗣源畢竟年紀大了,有一次病重,大臣們這才把立皇儲的事情提上了議事日程,準備立李從榮為太子。
可是李嗣源對於漢文化也不是很精通,他一聽說這要裏李從榮為太子,那他就覺得這李從榮要是成了太子,那麽他李嗣源去哪,難道跑回太原老家養老嗎?
其實李嗣源進入了一個誤區,他以為大臣們要立李從榮為太子,那麽他就要退位,也就是意味著他不行了。所以他很生氣,就沒有同意。
而這件事李從榮知道之後,他也很生氣,可能有人會不理解,為什麽這是要立李從榮為太子,李從榮為什麽還生氣呢?
原本李從榮在外麵是幹節度使的,手裏麵有兵權,但是現在他覺得要是他成了太子,他就不能再到地方上去了,他就必須要交出兵權,所以他把這當成了範延光等人要剝奪他的軍權的一個陰謀,於是很生氣就質問他們:“你們這是要拿掉我的兵權嗎?我要是當了太子,那就隻能被你們軟禁在京城了,你們還真是好算計啊!”
這一句話一下子把想要討好李從榮的範延光等人嚇得半死,原本這件事就讓李嗣源不高興了,但是現在竟然李從榮也不高興了,他這一次那真是兩邊不是人。
為了彌補他在李從榮心中的形象,範延光在朝中將積極為李從榮運作,讓他成了全國兵馬大元帥,軍權在名義上最大化,但是這樣的做法並不能完全讓李從榮原諒他,所以他很擔心,他害怕將來李從榮當了皇帝之後,就找他秋後算賬。
於是他就申請趕緊調到外麵幹個藩鎮節度使,那時候就算是李從榮想要拿下他,那也要掂量一下,不敢輕舉妄動,可是李嗣源不同意,在李嗣源看來,他就這幾個能夠信得過的人了,要是走了他咋辦。
但是什麽都已經阻擋不了他離開的決心了,他傾盡家財賄賂另一位權臣孟漢瓊這才調到了外麵,結果在李從榮的影響下,整個京城的官員都開始紛紛要求外調,每次遞上去申請,要是能被允許,那就是一件大喜事,大肆慶祝,要是不被允許外調,就哭喪著臉,繼續找關係遞申請。
李從榮幹了天下兵馬大元帥之後,更加驕縱,每天出行身邊都帶著大量的護衛,騎著馬在大街上跑,搞得雞飛狗跳,人仰馬翻,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敢出來製止,他可是兵馬大元帥,而且還是將來的皇帝,所以很多人都惹不起他,開始躲著他。
這個家夥智商不是很高,額,這樣說的話有點不公正,具體點,這個家夥政治智商不高,基本上把能得罪的高官都得罪了,他也不想想,就算是他是皇帝,難道他將來就靠著他自己治理國家,治理國家需要大臣,需要文人,可是就他身邊的那小貓兩三隻能夠治國嗎?那是肯定不行的,所以他將來要是治國那還是要靠那些老臣們。
可是這些老臣們基本上已經被他得罪完了,所以很多人都要求調出去,不準備在京城混了。
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來,這個家夥的確是個政治白癡,腦子的構造實在是比較簡單。
這還不算,它不僅僅和大臣們處不好關係,他和他的兄弟們關係也不好,因為李從榮這個人比較輕佻,不穩重,這一點他的弟弟李從厚完爆他,李從厚雖然比他小,但是老成穩重,看起來比較牢靠,而且人品也好,和朝中大臣們關係也不錯。所以李從榮一向把他的弟弟當成心腹大患。
還有一個人就是他的姐夫石敬瑭,他和石敬瑭之間的也是勢同水火,那感覺就是有你沒我,所以石敬瑭覺得不能再洛陽等死,於是就申請到外麵當節度使,李嗣源對他很信任,於是就把他派到了河東,也就是後唐興起的地方,就任河東節度使。
至於和他的幹哥哥李從珂,那完全是沒交情,見麵不打架就不錯了,打招呼也直接省了,你們說就這麽個家夥,可以說真真正正的“寡人”“獨夫”了,就這樣的人,不當皇帝還好,當了,那後唐也是死路一條。
後來有一次李嗣源病重,李從榮進宮來探視,其實是想讓李嗣源把皇位傳給他,因為現在他還沒有成為太子,還不具備法定的繼承權,他最怕的就是他的父親在臨死前把皇位傳給了他的弟弟李從厚。
但是李嗣源卻完全忽視了他,他覺得沒意思,就走了出來,但是還沒走多遠,李嗣源昏了過去,宮內哭成一片。李從榮以為李嗣源那個老家夥死了,於是趕緊回去點齊兵馬準備進宮登基稱帝。
可是他沒想到他走不久,李嗣源又醒了過來,可是因為這個家夥平時得罪的人多,所以也沒人告訴他,他一個人還在那裏坐著他的皇帝夢。
第二天,他帶著大軍前來,吼著要進入皇宮,李嗣源聽說他的兒子造反了,氣的差一點又昏過去。他一直瞧不起朱溫被朱友矽殺死,沒想到他竟然也有著一天。
但是當時他在皇宮裏還是有很多的侍衛的,這些人衝了出去,喊道:“皇帝還沒死,你們這是要幹什麽,造反者殺無赦。”
聽到了皇帝還沒死,這些被李從榮忽悠來的大軍,頓時就震驚了,立馬就分崩離析了,一點鬥誌也沒了。
而李從榮也覺得不可思議,他爹怎麽可能沒死呢,那一天明明聽見宮裏哭成了一片,難道宮裏不是為了迎接李從厚稱帝,而搞一個秘不發喪嗎?
其實在最後的這個軍事行動,李從榮的心裏是十分的糾結,可是他判斷失誤,最終他走上了一條絕路。他兵敗後逃回了家裏。在家裏被官軍砍了他們家一家四口的腦袋,交給了李嗣源。
而李嗣源原本就有病,再加上驚嚇傷心,最終撐了六天還是沒有撐過去,在兵變後六天,李嗣源病重而亡,一代明君寒酸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