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崔致遠所著的《桂苑筆耕錄》中記載的信息說明,唐將時溥是引誘黃巢起義軍當中投降的將領把黃巢殺死的。


    令人疑惑的是,如果當時有人殺死黃巢,必定是立下絕世大功。即便是隨便搭個手幫個小忙,其名字也會名揚四海,畢竟那時候的黃四爺在大唐統治者心中比現在的某組織在美國人心中還要遭人恨。


    而就算是這件事上麵有大官搶功勞,也不會隱瞞的這麽徹底吧,一點風聲都不漏?而且我們也沒聽說那個大人物殺死了黃巢。也沒有更多的史料來證明。而關於這個將領殺黃巢的說法,在迄今發現的史料中的記載隻有一處。


    在宋朝邵博的《河南邵氏聞見後錄》卷十七中曾經提到,若說殺黃巢於狼虎穀,獻首於徐州,兩地相距約五六百華裏,快馬也要三天路程,而徐州至成都馬不停蹄,日夜兼程,也需二十天。當時又值盛暑,“函首”恐怕早已腐臭不堪了,更何況黃巢兄弟七人,難言其中就沒有與黃巢狀貌類似者。


    如此看來,很有可能在狼虎穀中被林言殺死的隻是黃巢的替身。這個說法也有道理。


    宋人劉是之的《劉氏雜誌》中有這樣的記載,五代時有一個高僧法號翠微禪師,這個人就是黃巢。更為傳奇的是張端義在《貴耳集》中記載說,“黃巢後為緇徒,曾主大刹,禪道為叢林推重,臨入寂時,指腳下有黃巢兩字”。


    在這些史料中,雖然黃巢起義軍在山東狼虎穀幾乎全軍覆沒,但此時黃巢並未身死,他用金蟬脫殼之計瞞過唐朝追兵的眼睛,在逃出狼虎穀的殘軍中依然有黃巢的身影。


    有說黃巢出家為僧


    王明清的揮塵錄後錄卷五說:張全義為西京留守,識黃巢於群僧中。西京是河南省洛陽市,那麽張全義為何會在眾多的僧人當中認出黃巢呢?


    那一天,篤信佛教的張全義到寺廟中禮佛,他無意中發現對麵來的僧人十分眼熟,定睛看去,他大吃一驚。(.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四目相對,黃巢的眼神中並沒有流露出張全義臉上的驚奇,而是麵色平和,拂袖而去。


    也許此時張全義的心中既驚詫又疑惑,但對於黃巢的身份,作為太守的張全義不難確定。難的是性格複雜的張全義始終保守這個秘密,直到把它帶進墳墓。


    也許如《新舊唐書》記載,公元884年7月13日黃巢已經死於狼虎穀,一代梟雄的傳奇就此畫上了句號。


    也許如後世的傳說,黃巢從狼虎穀僥幸逃脫後,數年之後,他從洛陽來到寧波雪竇寺,潛心修習佛法,並成為一代高僧。年邁的他在明州的望春橋上獨倚欄杆,細細品味著風雲歲月,冷眼旁觀著紛亂的天下,等待著唐朝歎出最後一口氣,然後落日一般融入東去江水的盡頭。


    但是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是寧願相信黃巢沒有死在虎狼穀,而是逃了出去,出家為僧,成了一代禪師,贖盡他這一生的罪孽,進行自我救贖,我覺得這是最完美的結局。


    黃巢絕對可以稱之為英雄豪傑,至於後麵還有人說當時黃巢先是自刎,但是沒斷氣,後來他的侄子林言就一刀割下了黃巢的頭顱,然後投官去了。這個我覺得就帶有演義的性質了。


    以上觀點羅列出來。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繼續深入研究,至於選擇哪種觀點,我覺得都無所謂,這已經是一個千年迷案,重要的不是黃巢到底死了沒有,而是黃巢在這之前幹過什麽事情。


    黃巢起義可以說在即將走到懸崖邊上的大唐王朝後麵,猛推了一把,毫無異議的加速了大唐王朝的滅亡。


    其實按照之前大唐王朝發展的趨勢,估計還能很輕鬆的綿延三五十年的時間,甚至更長。雖然大唐王朝出了一些昏庸的皇帝和佞臣。但是隻要是沒有強大的外力。憑借著大唐近三百年來來已經形成的固有的統治秩序和社會規範,還是能夠苟延殘喘的。


    而大唐末年之所以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的局麵,和藩鎮也是有分不開的關係的,當時中央雖然無力,但是地方的藩鎮實力都差不多,而且周邊的藩鎮基本上都是麵和心不合,既想著吞並其他人,但是又擔心別人吞並自己,這樣一來,藩鎮實力不大,而且也不敢輕舉妄動,這樣就造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盡管這個平衡並不是很穩固。


    但是配合著大唐正統三百多年的統治秩序,如果沒有外力的破壞,這還是能維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的,但是就在這個節骨點上,王仙芝、黃巢起義爆發了,他們就是打破這個平衡的外力。


    剛開始的時候,黃巢和王仙芝在江南一代劫掠,結果江南的軍隊率先得到了鍛煉,對當地的藩鎮進行了優勝劣汰的選擇,有能力的藩鎮占據數個州郡,而能力不足的就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就這樣在和黃巢的交戰中江南的藩鎮壯大了。


    藩鎮壯大之後,而且朝廷微弱,這個時候,誰還願意接受朝廷的領導,而且大唐的錢糧基本上都是依賴江南,現在江南藩鎮強大,基本上沒幾個節度使還好好地給朝廷運送物資,這樣一來,朝廷更加的貧窮,勢力自然更加的衰弱。


    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和連鎖反應,江南這樣幹了。等到黃巢打到了北方,北方也是同樣的局麵,大小藩鎮都開始找機會發展壯大,搶奪地盤。唐末藩鎮相對平衡的局麵被打破。而朝廷越來越弱小,漸漸的隻作為一個精神象征了。


    而唐朝滅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藩鎮壯大,朝廷弱小。這一點和東漢末年驚人的類似。


    而這些藩鎮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有朱溫和李克用,在江南比較典型的就是高駢。


    而黃巢起義的失敗的原因我們在黃巢退出長安的時候已經基本上說清楚了,在這裏這裏就不再說了,我們主要是給黃巢一個比較恰當的評價。


    黃巢算是一個小地主階級出身,但是卻能最終成為農民階級的領頭人,發動了撼動大唐統治基礎的起義活動,並且沉重打擊了昏庸腐朽的唐朝統治。順便提出了代表農民階級利益的平均思想,從這一點上來看,黃巢這個人是有其革命性的一麵的,是一個英雄式的農民革命家。


    但是從另一方麵來看,黃巢起義極大地破壞了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把大唐搞了一個底朝天,這也有其一定的破壞性。至於後麵屠虐人口、吃人肉。這些現在看起來十分驚駭的事情,或許有黃巢個人的因素在裏麵,但是在當時都是有其特定的社會曆史條件的(這裏並不是為了黃巢辯解,實事求史而已)。


    偉大領袖毛主席告訴我們,看事情要兩分法,不能一刀切,黃巢這個人總體上來說,站在我們後人的角度上,他的革命性還是略大於他的破壞性的,我們應該給予他的評價就是一個英雄式的農民革命家。(評價這個東西,我覺得沒有什麽真正的正確和錯誤隻有精確不精確,恰當不恰當之分,關鍵是看站在那個角度,站在那個階級的立場上麵。)


    黃巢雖然死了,但是我們的故事還沒完,還有一個小故事,我覺得有必要給大家再說一下。


    時溥帶人將黃巢和他的妻兒的頭顱還有黃巢的一眾姬妾奔赴四川,向皇帝請賞,僖宗皇帝在成都大玄樓上接受進獻。


    據說黃巢的姬妾都是十分的漂亮(搜刮了整個長安,自然姿色不俗),唐僖宗看了之後心中就動了全部收入後宮的意思,所以一開始並沒有想將他們全部殺死,而是準備留下來。但是肯定是不能直接將他們留下來,不然的話他這個好色無道皇帝的帽子那是戴定了。


    為了實現他的這個目標,唐僖宗在接見他們的時候就和顏悅色的問他們:“你們這些人都是朝中顯貴的家人,世世代代都接受朝廷的恩寵,怎麽會跟著黃巢那個亂臣賊子呢!”


    原本唐僖宗問這句話問的有技巧,就是想讓這些人順著他的話,想他認錯懺悔,堵住群臣的嘴。這樣一來,他就能順勢赦免她們,然後充實後宮。


    但是他沒想到,那些女子中間竟然有人直接盯著他正色大聲說道:“亂賊禍害大唐,但是大唐有百萬軍隊,卻連宗廟都守不住,逃到了四川來,你現在的身份有什麽資格說我們,我們不過是一群弱女子,你這樣說我們,那滿朝的文武大臣,他們又將如何自處呢!”其實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如果你們男人能夠好好的守住大唐江山,我們這群女子怎麽會落於敵手,現在卻反倒是來責備我們委身亂賊。這也就暗諷僖宗皇帝隻顧著跑,丟下了她們。


    這句話無疑觸痛了唐僖宗,而且他身邊還有很多的大臣,這樣一個黃巢的姬妾,竟然敢這樣無理放肆,惱羞成怒之下,唐僖宗下令將這些女子全部菜市口砍頭。


    知道了這個消息,成都城的百姓都給這些黃巢的姬妾送酒送行,百姓也覺得她們死得冤枉,這些女子都喝得酩酊大醉,哭的稀裏嘩啦,因為這樣,砍頭的時候就不會痛了,但是在最前麵的一名女子,卻是一口酒不喝,也不哭泣,直到臨刑的時候,還是巋然不動神色如常。隻是可惜這個女子的姓名沒有能夠流傳下來,但是後人都知道了黃巢的姬妾中有了這麽一號人物。


    至此黃巢起義告一段落,雖然還有黃巢的兒子帶著一些散兵鬧騰,但是已經成不了氣候了,很快就被官軍剿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那些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書鈐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書鈐香並收藏五代十國那些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