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諒祚在來大周之前,其實就已與遼國有過接觸。


    他的本意,是希望通過遼國的介入向大周施壓,逼迫大周撤軍。


    正如衛淵所料,遼國喜歡作壁上觀,輕易不會入局。


    上次與夏國聯軍伐周,也不過是因為作戰地點在代州。


    但如今,周國出兵的方向是延州,與他們遼國無關。


    在衛淵這裏碰了壁,李諒祚隻能寄希望於趙禎那邊了,可接連數日想要求見趙禎始終無果。


    迫不得已的李諒祚又去了相府求見韓章。


    韓章的回應很簡單,“聽聞我朝衛將軍向貴使說了一句話,叫做勿謂言之不預也,今日這番話,本相同樣轉交貴使。”


    世人都說,大周的廟堂之高很複雜,充滿了爾虞我詐。


    但實際上,沒有世人想得那般複雜。


    沒有決定的事情,大家該爭就爭。


    但已經決定了的事情,就輕易不會更改,槍尖一致對外。


    別說李諒祚來找韓章了,即使是尋求韓章政敵文彥博的幫助,其結果也不過如此。


    無奈之下,李諒祚隻好灰溜溜地離開汴京。


    ——


    嘉佑六年二月中旬,會試開始。


    會試舉行的地點是在貢院,位於朱雀大街東側附近,再往東走個二三裏路,臨近大相國寺,就能看到‘狀元樓’了。


    沿著大相國寺那條主道一路向北,是東華門的位置。


    殿試結束後,公布各位考生成績,就是在東華門那邊。


    此時,貢院前,人來人往,多是望族勳貴,來送自家孩子入考場。


    盛家也不例外。


    此刻,盛竑與大娘子王若弗正站在盛長柏與盛長楓二人跟前,前者忍不住再三提醒道:


    “一定要審題,要字跡工整,千萬不要有錯字,不要有汙點,切記切記。”


    盛長楓顯得很有信心,笑道:“爹,請您放心,孩兒必然高中。”


    盛長柏則就顯得較為沉穩,“請父親、母親放心,孩兒定盡力為之。”


    說話間,坐在轎子裏的明蘭、如蘭、墨蘭三人陸續開口道:


    “二哥,三哥,好好考,待你們考完,我給你們做些佳肴犒勞你們。”


    “墨蘭恭祝二哥三哥金榜題名。”


    “.”


    盛家這些子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他們兄弟兩個,隻要有一個能中榜的,那麽對於盛家來說,就是一件大喜事。


    這時,站在不遠處的齊國公府小公爺齊衡見到正掀開車簾的明蘭,連忙心中一喜,遂迎上前去,道:“六妹妹也來了。”


    明蘭點了點頭,“見過小公爺。”


    齊衡正欲說什麽,忽聽身後響起自家娘親的聲音,“時辰不早,快些進場吧。”


    頓了頓,又看向明蘭,“近日若是得空,請你娘親去我府上坐一坐,賞賞花。”


    隨後,才向盛竑夫婦笑道:“常聽齊衡這孩子說,你們家的長柏文章寫得極好,長楓也很聰慧,想必定能金榜題名。”


    王大娘子嬉笑道:“郡主夫人多譽,科考一事哪有十拿九穩的,這兩個孩子盡力就好。”


    “我看小公爺才是真的聰慧,非常人可比。”


    雙方見了麵,無非就是吹捧寒暄幾句。


    齊衡始終盯著明蘭,將明蘭盯到不自在,索性將車簾放下。


    前者這才回神,喃喃道:“六妹妹是不是對我有什麽誤解?總覺得她不願理我了.”


    轎子裏。


    如蘭先是看了一眼墨蘭,又向明蘭笑著開口道:


    “方才那小公爺的眼睛似要長你身上,都走不動道了。”


    明蘭正色道:“五姐姐切勿拿這種事情開玩笑,若是傳了出去,有損小公爺名聲。”


    如蘭點了點頭,忽想到一事,問道:


    “聽說咱們與西夏要打仗這事,是你舅舅一手促成的?”


    明蘭搖頭道:“咱們女兒家,議論這些作甚?”


    如蘭笑道:“確實跟咱們沒多大關係,我隻是想到,此次主持科考的官員乃是吏部尚書王安石,這位王尚書不是與你舅舅關係較好嗎?”


    明蘭道:“王尚書是王尚書,我舅舅是我舅舅,五姐姐,伱可別再說下去了。”


    如蘭點了點頭,“但願二哥哥能高中吧。”


    墨蘭一直在聽著,沒怎麽吭聲。


    自從林噙霜在盛家地位一日不如一日後,平時有些嬌生慣養的墨蘭性子也愈加溫順起來。


    待眾人進了考場,盛家等人返回各自去處時,明蘭找了個借口,去尋自己舅媽了。


    讓三蘭、盛竑夫婦,或是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她們方才談及到的主考官‘王安石’此刻正在忠勇侯府。


    衛淵今日難得休沐,本想與張桂芬一同出城賞花,結果剛欲離開府裏的時候,就瞧到王安石走來。


    衛淵瞬間感到不妙,問道:“今日會試首考,你這個主考官來我這兒作甚?”


    王安石大大咧咧的笑道:“聽聞弟妹有了身孕,我來恭賀。”


    衛淵給張桂芬使了個眼色,讓她暫且返回住處。


    隨後,正色道:“王尚書,我已半月未休沐,都在盯著延邊情況,如今好不容易鬆口氣,你還是哪來的回哪去吧。”


    王安石點了點頭,“好。”


    隨後徑直走入侯府。


    衛淵無奈,跟在他身後,道:“王尚書,我沒得罪你吧?”


    王安石一愣,“侯爺何出此言?”


    衛淵道:“平時不見你來尋我,怎麽在這個會試關口來尋我了?”


    “你就不怕被朝中那幾位相公知道了,將我卷入黨爭?”


    王安石道:“文相舉薦楊懷仁,英國公舉薦吳奎,這兩件事放到一起,你不早就卷進來了?”


    頓了頓,他一邊朝著侯府正堂的方向走去,一邊說道:


    “此次科考,不考經義與史書,主要是考些時務。”


    “你可知,他們今日要考什麽?”


    衛淵都懷疑這侯府不是自己家,是他王安石的家,


    “考什麽?”


    會試一般來說,要考三天,考三場。


    分別是經義、史書和時務。


    聽王安石這意思,似是將科考給改了,都改成考時務?


    想要挖掘一些能幹實事的人才?


    王安石道:“這第一天考的是如何應對遼夏兩國,如何收複燕雲十六州。”


    衛淵不屑道:“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


    二人說著,已經來了正堂。


    大周朝考試不考八股文,但同樣要讓考生揣摩考題與答題的訣竅。


    雖然相比來說,肯定是八股文更難一些。


    但對考官來說,不考八股文,審卷時會比較困難。


    因為八股文有模版可以參考,考官根據模版決定考生優劣。


    但大周的科舉考試,完全就要根據考官的知識水平來判斷考生優劣了。


    換句話說,若是有兩名考生,試卷都差不多優秀,這時候非要排個前後,就等同於是給考官出的試題了。


    畢竟,他們評的優劣,不隻是優劣,還有考生的未來前程。


    待二人來到正堂,王安石直接坐在衛淵身旁,絲毫不將自己當做外人,


    “所以我今日來尋衛將軍,是想讓衛將軍與我一同閱卷。”


    一同閱卷?


    衛淵瞪大了雙眼,感到不可置信道:


    “古往今來,沒有武勳身為科考官的先例,你要是說武考,我當個考官還行,這文考.我若與你一同閱卷,隻怕天底下的讀書人都要將我罵死了。”


    王安石笑道:“衛將軍別憂心,隻閱這首日第一卷。”


    “你的‘對夏攻防總略’我看了,寫得相當精彩,用你的法子,不出十年,西夏將不足為患,除非期間有較大變數。”


    “可見,侯爺你不管是帶兵打仗還是做文章,都是人中翹楚,由你來審會試第一卷再合適不過。”


    王安石有一個很大的優點。


    他一直堅信,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既然是為國取才,那麽就要交給知軍國大事的人去審卷。


    雖然沒有這樣的先例,但從此刻起,可以有這樣的先例。


    “官家也讚同了此事。”


    “衛將軍乃是秀才出身,有讀書人的身份。”


    “就當幫我,如何?”


    聽王安石說到這裏,衛淵仍是有些憂慮,


    “武勳參與文考盛會,你這是將我推在火爐上考。”


    武勳參與文考盛會,最直觀的一個後果,就是有文武結黨之嫌。


    將來,經由衛淵審卷的那些考生,都會稱呼他為‘座師’。


    雖然在前世曆史上的宋朝沒有流行這種說法,但這是大周朝。


    一名武勳一旦與讀書人建立了裙帶關係,那就距離毀滅不遠了。


    再則,一旦審卷有任何問題,天下讀書人都能將衛淵的脊梁骨給戳出無數個洞來。


    王安石撫須道:“你因何心憂,我心知肚明,官家說了,由你閱首日卷,定名次,但不向外人說。”


    “這件事,韓相也已給朝中大臣打了招呼。”


    “如今朝廷裏,都希望選拔一批可用之才。”


    韓、文之爭,得王安石這個吏部尚書者勝出。


    所以對於他提出的意見,韓章和文彥博都不會輕易反對。


    不過就是讓衛淵參與審卷,又不是主考官,無傷大雅。


    衛淵道:“幫你有何好處?”


    王安石瞪大了雙眼,“為官家做事,為國取才,你問我要好處?”


    衛淵道:“所以.沒好處?”


    王安石道:“為國家做事,你我義不容辭!”


    衛淵雙手一攤,“所以還是沒有好處.”


    王安石豁然起身,猛地一甩官袍,“羞與你為伍!”


    說罷,就擺出一副要走的架勢,緩步走到正堂外,見衛淵還沒吭聲,不由得駐足。


    衛淵故作好奇道:“王尚書要走?慢走不送。”


    王安石轉過身來,看著他,道:“日上三竿了,你趕我走?不留我用個午膳?”


    衛淵微微皺起眉頭,“王尚書一直都是這般不要臉嗎?”


    聞言,王安石倒也不惱怒,笑道:“聽聞樊樓又上了不少新菜,有勞侯爺破費了。”


    言談間,又坐回原來的位置。


    王安石吏部尚書與太子少師的俸祿加起來約有三百貫錢。


    在大周,兩貫錢約等一兩銀子,也就是說,光算錢財,不算糧食、絲綢、棉花等諸物,一個月一百來兩銀子,在汴京真玩不了什麽。


    張桂芬有身孕時,侯府都能給下人賞賜五十兩銀子。


    在錢財這方麵,文臣真沒法跟武勳比。


    王安石也想偶爾奢侈一回,又不想掏錢,隻好讓衛淵來破費了。


    衛淵:.


    待至正午,衛淵差人將樊樓的廚子請來在侯府做些飯菜。


    在此期間,明蘭早已從貢院那邊來到侯府。


    既然來都來了,那幹脆就同桌用膳。


    在侯府沒那麽多規矩,而王安石又不是在乎小節的人,甚至用膳時還誇讚明蘭,


    “聽聞侯爺有個好外甥女,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


    明蘭噗嗤一笑,這都能用上‘名不虛傳’?


    張桂芬笑道:“王尚書,我這外甥女可禁不住你捉弄。”


    王安石一邊胡吃海喝,一邊含糊不清的開口道:


    “捉弄?怎麽捉弄了?我是瞧著侯爺這外甥女模樣著實可愛。”


    衛淵不滿道:“吃還堵不上你得嘴?你要實在是話多,不如向我說說明日該考什麽?”


    王安石忽然放下碗筷,極其認真地開口道:“我敢說,你敢聽嗎?”


    原本不想飲酒的他,突然喝了口酒。


    意思已經不言而喻了,要是會試題目從侯府這裏泄露,那他大可以說是他來請衛淵審卷,衛淵強行將他灌醉了,然後套他的話。


    明蘭低頭幹飯,壓根就不敢抬起頭來。


    頓了頓,她小聲向張桂芬說道:“舅媽,要不我們去別處吃吧?”


    後者掩嘴一笑,“王尚書,你看你,將我這外甥女都嚇到了。”


    王安石連忙親自給衛淵倒了杯酒,笑道:“倒是我的不對了,侯爺,你我飲酒,來。”


    衛淵舉杯一飲而盡,看著他,笑嗬嗬問道:“說啊。”


    王安石脫口道:“說什麽?”


    衛淵道:“明日與後日都考什麽?”


    王安石道:“你還真敢聽?”


    “所以.你不敢說?”


    “你敢聽嗎?”


    “我敢聽,你敢說嗎?”


    “你讓我說,我就說?”


    衛淵忽的正色道:“明後日的試題中,沒有以削爵為題吧?”


    王安石一愣,神情瞬間變得沉重,“侯爺莫開玩笑,好端端的,因何削爵?”


    昔日他曾上劄子《皇帝言事書》,其中有一項就著重說了,要削爵,誰是爵?不言而喻。


    衛淵突然問那麽一句話,隻是想知道,現在的王安石,還沒有這想法。


    如果沒有,他相信,會與王安石成為好友。


    如果有,二人遲早會走到彼此的對立麵。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知否:我,異姓王,明蘭舅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z詠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z詠橘並收藏知否:我,異姓王,明蘭舅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