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新軍事關家國命脈
知否:我,異姓王,明蘭舅父 作者:z詠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衛淵殺馬一事,很快就傳了出去。
原本打算前往忠勇伯府送禮的那些勳貴們,一時間也消停下來。
衛淵都已將事情做這麽絕了,誰還願自找沒趣?
晚些時候。
齊國公府。
齊衡知道衛淵殺馬的事情後,心情不由得鬱悶起來,向自己的父母開口道:
“孩兒耗費不少心力,才找到那麽一匹好馬,且價值不菲,忠勇伯就那麽給殺了.”
“孩兒不明白,究竟是哪裏得罪了他,他要這般待孩兒?”
平寧郡主語氣平和道:“凡事不能看表麵,如果那忠勇伯真的厭你,又怎會幾次三番的,讓你去到他府裏?”
“憑借忠勇伯的實力,找到一匹好馬並不困難,他也並未拒絕你的好意。”
“隻是你選擇送禮的時機不對。”
齊衡不解道:“時機不對?忠勇伯剛好休沐,為何說時機不對?”
平寧郡主語重心長道:“如今陛下有意組建新軍一事,在京城裏是傳得沸沸揚揚。”
“而忠勇伯正是組建新軍的統帥,多少人在盯著他手裏的香餑餑?”
“前日忠勤伯送禮一事,你難道忘了不成?”
齊衡微微皺起眉頭。
齊國公撫須道:“不久前,衛淵差人給為父送來一幅畫。”
一幅畫?
齊衡似是想到什麽。
平寧郡主再次開口道:“忠勇伯沒有拒絕你的好意,將馬留了下來,那馬就是他的了,要殺要剮,自然是他說了算。”
“他差人給你父親送書畫,是想表達禮尚往來的意思,也是想與咱們齊國公府撇清關係。”
“這關係,關乎著組建新軍,忠勇伯要做給別人看,你剛好撞到槍尖上,伱說,這時機對不對?”
聽到這裏,齊衡算是徹底明白了,
“娘親的意思,孩兒懂了。”
“忠勇伯殺馬,並非是厭我,而是時局所迫?”
——
在大周朝,殺馬是重罪。
但那馬,指的是戰馬、官馬。
衛淵的馬,是他人所贈,是花錢買來的,殺之無罪。
這件事情,也傳到了趙禎的耳朵裏。
他對衛淵的這個做法表示稱讚,隨即向曹皇後開口道:
“朕聽皇城司說,近幾日,不少的勳貴望族,都向忠勇伯府呈了拜帖。”
“他們打著什麽主意,已是昭然若揭,隻是朕不曾想到,原本要從文的齊國公府,竟然也有意染指新軍?”
曹皇後應聲道:“興許是齊國公府一脈,有什麽後進子弟想要從軍。”
趙禎點了點頭,道:“衛卿殺馬一事,做的很好,既能打消那些勳貴望族的想法,也不用被那些禦史所彈劾。”
“隻是這樣一來,衛淵算是將大部勳貴都得罪了一遍。”
對於這一點,衛淵豈能沒有想到?
但是,真正能夠明白當前局勢的那些大佬們,比如輔國公、安國公這些擁有著權勢的勳貴,會理解他的做法。
而且,他這樣做了,更能使一些人放心他成為將來的武勳魁首。
畢竟,使武勳利益不受侵犯的前提,是要保證,可以永遠得到皇帝的信任。
曹皇後試探性說道:“陛下,您說,衛淵是不是有意做一個孤臣?”
“一個,隻效忠於皇室的孤臣?”
趙禎若有所思道:“如果真是如此,那對國朝來說,倒是一件好事。”
他清楚衛淵的能力,其戰績已是不用多言。
就說那《練兵實紀》,也足以證明衛淵對於兵家一道的研究有多深刻。
像這種人,即使表現的再忠誠,也得慎用。
趙匡胤未黃袍加身前,也很忠誠,可結果呢?
如若衛淵甘心做個孤臣,那麽趙禎不介意,再給他加加擔子。
——
衛淵休沐結束後,剛好是大朝會。
他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參與朝政議事。
前往紫宸殿上朝途中,恰巧遇到了盛紘。
二人同步進了宮城,途中,盛紘小聲詢問道:
“淵弟,最近你可聽說陛下要改製鹽稅?”
衛淵點了點頭,“聽說了,這與你有何幹係?”
盛紘左看右看,見沒人湊上來,才繼續說道:
“與我是無關,但可能與淵弟你們這些從軍之人有關。”
衛淵眉頭一皺,“什麽意思?”
盛紘道:“這幾年,朝廷的財稅你是知道的,不說入不敷出,可卻也差不多了。”
“關中、淮西地界,不是大旱就是地動,還有嶺南一帶,多有叛亂滋生,使民不聊生。”
“代州一戰,是場持久戰,幾十萬大軍,每日得吃多少糧食?朝廷是怎麽堅持下來的?”
“就是因兵部尚書曹大人建議,多印鹽鈔,商人花錢購買鹽鈔,朝廷得了錢又去買糧支持代州戰役。”
“一來二去,鹽鈔發行過多,鹽稅難收啊!”
不得不說,盛紘對於朝廷的某些事情,研究的還是比較透徹。
隻是,他的能力也就止步於此了。
能敏銳發現問題,可卻解決不了問題。
衛淵毫不在意道:“又不隻代州一處用糧,你也說了,這幾年,國朝各地皆有亂事,總不能將責任都推到前方將士身上。”
“再說,這法子是兵部尚書提出來的,如今出了問題,該負責的是他。”
“難不成,因為缺糧,代州一戰就不打了?”
盛紘連忙道:“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如今你要組建新軍,這新軍一旦訓練起來,勢必不能耕種,要靠多少民夫養著?”
“我是擔心,今日大朝會,若是議起組建新軍一事,會有人借此尋你麻煩。”
對於這點兒衛淵倒是沒有想到。
他剛要向盛紘道謝。
就見顧偃開走來,將衛淵拉到一旁,語重心長道:
“你小子,最近搞出了不小的動靜。”
“我已經通知韓國公他們了,讓他們暫時不要插手新軍一事。”
“但新軍一旦建立起來,還是要多多照拂勳貴子弟才是。”
盛紘也不敢跟上去,隻好自顧自的前往紫宸殿前。
衛淵皺眉道:“連您都覺得,要用勳貴子弟?”
顧偃開道:“這不是用不用的問題,而是,你若真的想訓練好新軍,必須要用我等武勳子弟。”
衛淵剛想問為何。
卻見韓國公走來,笑著向衛淵說道:
“忠勇伯,你寫的練兵實紀,老夫看了,當真是精彩絕倫。”
“看來這訓練新軍一事,忠勇伯是胸有成竹了。”
“如果有什麽需要幫助的地方,你盡管開口,我潘家在各軍中,還是能說上話的。”
聽到這裏,衛淵就大概明白顧偃開的意思了。
不想用勳貴子弟?
可以,那你就別想從各軍中抽調人手。
一旦出了事,也別想你的幾位叔叔伯伯們,能在陛下麵前,替你說些什麽。
衛淵輕輕一歎,隨後不動聲色的向韓國公拱手道:
“請韓國公放心,如有需要您幫忙的地方,晚輩一定開口。”
“組建新軍,事關家國命脈,晚輩一定會加倍用心。”
“屆時,還需韓國公您多多提攜。”
該得罪的人,要得罪。
不該得罪的人,半句錯話也不能說。
否則,下場就跟當年的狄青一樣。
除了張輔和顧偃開之外,便沒有任何一個武勳支持他。
導致他被文臣排擠時,竟無武勳站出來替起言說。
否則,狄青也不會落得個鬱鬱而終的下場。
衛淵與狄青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拜了張輔為師。
“好說,年輕人,就該有年輕人的衝勁兒。”
“我這有幾個不錯的苗子,改天引薦你認識認識,他們或能助力你組建新軍。”
韓國公在說笑間,就將手摻和進了新軍裏。
衛淵神情不悅。
顧偃開朝著他使了個眼色。
衛淵隻好作罷。
他剛才說的話,是認真的。
新軍,真的事關家國命脈。
(本章完)
原本打算前往忠勇伯府送禮的那些勳貴們,一時間也消停下來。
衛淵都已將事情做這麽絕了,誰還願自找沒趣?
晚些時候。
齊國公府。
齊衡知道衛淵殺馬的事情後,心情不由得鬱悶起來,向自己的父母開口道:
“孩兒耗費不少心力,才找到那麽一匹好馬,且價值不菲,忠勇伯就那麽給殺了.”
“孩兒不明白,究竟是哪裏得罪了他,他要這般待孩兒?”
平寧郡主語氣平和道:“凡事不能看表麵,如果那忠勇伯真的厭你,又怎會幾次三番的,讓你去到他府裏?”
“憑借忠勇伯的實力,找到一匹好馬並不困難,他也並未拒絕你的好意。”
“隻是你選擇送禮的時機不對。”
齊衡不解道:“時機不對?忠勇伯剛好休沐,為何說時機不對?”
平寧郡主語重心長道:“如今陛下有意組建新軍一事,在京城裏是傳得沸沸揚揚。”
“而忠勇伯正是組建新軍的統帥,多少人在盯著他手裏的香餑餑?”
“前日忠勤伯送禮一事,你難道忘了不成?”
齊衡微微皺起眉頭。
齊國公撫須道:“不久前,衛淵差人給為父送來一幅畫。”
一幅畫?
齊衡似是想到什麽。
平寧郡主再次開口道:“忠勇伯沒有拒絕你的好意,將馬留了下來,那馬就是他的了,要殺要剮,自然是他說了算。”
“他差人給你父親送書畫,是想表達禮尚往來的意思,也是想與咱們齊國公府撇清關係。”
“這關係,關乎著組建新軍,忠勇伯要做給別人看,你剛好撞到槍尖上,伱說,這時機對不對?”
聽到這裏,齊衡算是徹底明白了,
“娘親的意思,孩兒懂了。”
“忠勇伯殺馬,並非是厭我,而是時局所迫?”
——
在大周朝,殺馬是重罪。
但那馬,指的是戰馬、官馬。
衛淵的馬,是他人所贈,是花錢買來的,殺之無罪。
這件事情,也傳到了趙禎的耳朵裏。
他對衛淵的這個做法表示稱讚,隨即向曹皇後開口道:
“朕聽皇城司說,近幾日,不少的勳貴望族,都向忠勇伯府呈了拜帖。”
“他們打著什麽主意,已是昭然若揭,隻是朕不曾想到,原本要從文的齊國公府,竟然也有意染指新軍?”
曹皇後應聲道:“興許是齊國公府一脈,有什麽後進子弟想要從軍。”
趙禎點了點頭,道:“衛卿殺馬一事,做的很好,既能打消那些勳貴望族的想法,也不用被那些禦史所彈劾。”
“隻是這樣一來,衛淵算是將大部勳貴都得罪了一遍。”
對於這一點,衛淵豈能沒有想到?
但是,真正能夠明白當前局勢的那些大佬們,比如輔國公、安國公這些擁有著權勢的勳貴,會理解他的做法。
而且,他這樣做了,更能使一些人放心他成為將來的武勳魁首。
畢竟,使武勳利益不受侵犯的前提,是要保證,可以永遠得到皇帝的信任。
曹皇後試探性說道:“陛下,您說,衛淵是不是有意做一個孤臣?”
“一個,隻效忠於皇室的孤臣?”
趙禎若有所思道:“如果真是如此,那對國朝來說,倒是一件好事。”
他清楚衛淵的能力,其戰績已是不用多言。
就說那《練兵實紀》,也足以證明衛淵對於兵家一道的研究有多深刻。
像這種人,即使表現的再忠誠,也得慎用。
趙匡胤未黃袍加身前,也很忠誠,可結果呢?
如若衛淵甘心做個孤臣,那麽趙禎不介意,再給他加加擔子。
——
衛淵休沐結束後,剛好是大朝會。
他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參與朝政議事。
前往紫宸殿上朝途中,恰巧遇到了盛紘。
二人同步進了宮城,途中,盛紘小聲詢問道:
“淵弟,最近你可聽說陛下要改製鹽稅?”
衛淵點了點頭,“聽說了,這與你有何幹係?”
盛紘左看右看,見沒人湊上來,才繼續說道:
“與我是無關,但可能與淵弟你們這些從軍之人有關。”
衛淵眉頭一皺,“什麽意思?”
盛紘道:“這幾年,朝廷的財稅你是知道的,不說入不敷出,可卻也差不多了。”
“關中、淮西地界,不是大旱就是地動,還有嶺南一帶,多有叛亂滋生,使民不聊生。”
“代州一戰,是場持久戰,幾十萬大軍,每日得吃多少糧食?朝廷是怎麽堅持下來的?”
“就是因兵部尚書曹大人建議,多印鹽鈔,商人花錢購買鹽鈔,朝廷得了錢又去買糧支持代州戰役。”
“一來二去,鹽鈔發行過多,鹽稅難收啊!”
不得不說,盛紘對於朝廷的某些事情,研究的還是比較透徹。
隻是,他的能力也就止步於此了。
能敏銳發現問題,可卻解決不了問題。
衛淵毫不在意道:“又不隻代州一處用糧,你也說了,這幾年,國朝各地皆有亂事,總不能將責任都推到前方將士身上。”
“再說,這法子是兵部尚書提出來的,如今出了問題,該負責的是他。”
“難不成,因為缺糧,代州一戰就不打了?”
盛紘連忙道:“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如今你要組建新軍,這新軍一旦訓練起來,勢必不能耕種,要靠多少民夫養著?”
“我是擔心,今日大朝會,若是議起組建新軍一事,會有人借此尋你麻煩。”
對於這點兒衛淵倒是沒有想到。
他剛要向盛紘道謝。
就見顧偃開走來,將衛淵拉到一旁,語重心長道:
“你小子,最近搞出了不小的動靜。”
“我已經通知韓國公他們了,讓他們暫時不要插手新軍一事。”
“但新軍一旦建立起來,還是要多多照拂勳貴子弟才是。”
盛紘也不敢跟上去,隻好自顧自的前往紫宸殿前。
衛淵皺眉道:“連您都覺得,要用勳貴子弟?”
顧偃開道:“這不是用不用的問題,而是,你若真的想訓練好新軍,必須要用我等武勳子弟。”
衛淵剛想問為何。
卻見韓國公走來,笑著向衛淵說道:
“忠勇伯,你寫的練兵實紀,老夫看了,當真是精彩絕倫。”
“看來這訓練新軍一事,忠勇伯是胸有成竹了。”
“如果有什麽需要幫助的地方,你盡管開口,我潘家在各軍中,還是能說上話的。”
聽到這裏,衛淵就大概明白顧偃開的意思了。
不想用勳貴子弟?
可以,那你就別想從各軍中抽調人手。
一旦出了事,也別想你的幾位叔叔伯伯們,能在陛下麵前,替你說些什麽。
衛淵輕輕一歎,隨後不動聲色的向韓國公拱手道:
“請韓國公放心,如有需要您幫忙的地方,晚輩一定開口。”
“組建新軍,事關家國命脈,晚輩一定會加倍用心。”
“屆時,還需韓國公您多多提攜。”
該得罪的人,要得罪。
不該得罪的人,半句錯話也不能說。
否則,下場就跟當年的狄青一樣。
除了張輔和顧偃開之外,便沒有任何一個武勳支持他。
導致他被文臣排擠時,竟無武勳站出來替起言說。
否則,狄青也不會落得個鬱鬱而終的下場。
衛淵與狄青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拜了張輔為師。
“好說,年輕人,就該有年輕人的衝勁兒。”
“我這有幾個不錯的苗子,改天引薦你認識認識,他們或能助力你組建新軍。”
韓國公在說笑間,就將手摻和進了新軍裏。
衛淵神情不悅。
顧偃開朝著他使了個眼色。
衛淵隻好作罷。
他剛才說的話,是認真的。
新軍,真的事關家國命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