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步入十二月中下旬時,香港的天氣雖仍比盛夏涼快不了多少,但也能讓人感覺到一絲新年將至的氣息了。
寰亞svcd的銷售漸漸穩定下來,渡過了最初的熱銷,如今在香港每天都能維持200-300左右的銷售量,看似仍不足全港錄像機銷售量的一半,但勝在還在穩定上漲,作為一款價錢不菲的新型電子產品,svcd本來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將錄像機擠出市場的。
澳門地區出乎意料之外的讓豐澤電器賺了個盆滿缽滿,作為一個比香港更加依賴旅遊業的城市,博彩業的發達令澳門酒店眾多,所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後,寰亞的svcd意外獲得了不少酒店的訂單,少則三五十台,多則一下上百,雖是靠低價贏得了市場,但極短時間svcd在澳門酒店中的普及度已經接近兩成,實在讓人沒有想到。
在台灣省內,豐澤電器也是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作為亞洲最大的三個電子消費市場之一,台灣經濟雖不如日本、韓國,但島內居民的收入此時尚在電子製造業跟船舶製造業還未開始崛起的韓國之上,所以自七十年代末以來豐澤便一直試圖在台灣省內站穩腳跟,無奈台灣本地銷售巨頭可能從製造廠家拿到的價格更加便宜,而且他們是本地經營所以成本要比自香港渡海而來的豐澤低一些,所以遲遲不能成功。
如今靠著寰亞的廉價svcd,豐澤電器終於有了一款拳頭產品。
去年因為台灣省當局要拿林孝智開刀,準備殺雞儆猴震懾香港電影製作公司不讓他們跟大陸走得太近。林孝智提前收到風聲之後幹脆先發製人,不僅撤銷了台灣分公司,同時更他更狠的玩出一手絕戶之計,導致寰亞跟其親近的電影公司不再簽約台灣藝人並全麵抵製金馬獎,重創了剛出現上升勢頭的台灣本地電影。
經此一役,寰亞跟台灣當局之間的關係徹底鬧僵了。
所以跟寰亞電影同一個老板的寰亞電子產品,想要在台灣上市其實並不容易。幸好台灣的bsmi認證是十幾年後才開始實行的,否則當局想要卡死寰亞電子產品在台銷售再簡單不過了,經濟部一直不給認證,光這一條就足以斷絕了寰亞電子在台銷售。
不過即使沒有bsmi攔路,寰亞svcd在台灣銷售也不是順風順水。最初寰亞電子曾經有考慮過聯係省內電器銷售公司銷售,但並沒有獲得積極回應,通過一些渠道打聽到當局有約見一些商人警告不準跟寰亞合作後,林孝智這才死了心幹脆把svcd的在台銷售交給豐澤去做。
豐澤背後站在李嘉成,他本人如今已經是香港名副其實的華人首富,放眼全球華商界也是數一數二的人物。李家在台灣有著不少投資,關係親密的政客、商人更是多得海了去了,有這麵大旗在當局即使對豐澤電器銷售寰亞電子的產品不滿,明麵上也不會搗亂,以免在李嘉成態度始終含糊時,把他徹底推向大陸的懷中。
電視台不給廣告就在報紙上發,官報不買賬就找外媒,媒體不搭理就街頭巷角的發小廣告。在資本社會中,想要跟政府對著幹簡直不要太容易,隻要有錢有的是方法。
總之寰亞電子那邊為了能在台灣打開市場,倒是自願貼錢製定了無數法子為旗下的唯一一款電子產品大打廣告。再加上寰亞眾多的廉價svcd光碟以及豐澤自己的一些宣傳手段,結果svcd自登陸台灣市場以來銷售成績一直不差,首周僅在台北地區便賣出了接近1300台,至今在台累計出貨總量赫然已超四萬台,光碟更是賣出了超過三十七萬盒,赫然成為一款風光無限的明星電子產品。
在大陸,寰亞svcd業已開始銷售,憑借著青島海爾這家國內新興電器巨頭的銷售網絡,以及自上市之初便從未在央視跟深圳衛視以及眾多內地媒體上停止過的廣告宣傳,盡管賣價不菲,但比之這幾年在內地正持續火爆的錄像機便宜了將近一半的價格,還是令寰亞svcd在大陸銷售首月便賣出了接近三萬台,來自各地電器銷售網點的訂單更是已經多達將近五萬台了。
一炮而紅的同時,首批已經獲得內地廣電審核允許在大陸銷售的正版電影光碟也開始進入內地。雖然這批寰亞以及其他香港電影公司獲得大陸廣電批準發行的六十部電影中有近五十部都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老式武打動作片,仍舊令如今改革開放還不算徹底的大陸持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港片狂潮。
日本市場寰亞電子雖然也拿到了批條可以進入市場,但林孝智有些小瞧了日本人對於錄像機的固執跟喜愛,自赴日銷售以來寰亞svcd賣的並不很好,除了一些喜好新奇的年輕人購買了一些外,svcd在日本這個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強國國內至今銷量也才剛過兩萬而已。
不過svcd的光碟在日本銷售倒是火爆,據不完全統計僅在首月隨同七千多台寰亞svcd賣出的光碟已經超過了十一萬盒。因為很多日本電影公司跟電視台不買賬,寰亞能拿到的日本影視節目的光碟製作數額少之又少,所以這些賣出的光碟中除去少數來自角川映畫外,更多都是香港電影以及亞視製作的電視劇。
到如今,寰亞已經累計在日本售出了接近二十五萬盒的光碟。平均每一個購買了寰亞svcd的消費者買走了接近十三盒的光碟,讓人實在不敢想象日本消費者的購買力。其中以日本軍國主義為反角的李小龍的電影《精武門》、以及寰亞昔日兩部經典電視劇《大俠霍元甲》跟《陳真》,三部包攬了在日光碟銷量榜前八中的三位,而且好評連連,讓人不得不驚奇日本戰後出生的兩代人對於本國過去曆史的不認同跟漠然。
不過雖然寰亞svcd在日本不溫不火,在韓國市場的表現卻完全出乎意料。隻一稍稍宣傳便出現了驚人的購買風潮,幾乎占去了寰亞電子生產能力的三分之一。
而且不同於日本那邊各大版權方高高樹立起的門檻,韓國幾大本土電影公司甚至電視台在寰亞派出團隊接觸之後,大多數都在極短時間內給予了回應,讓寰亞獲得了不少韓國片源刻錄svcd光碟。
當然韓國那邊的配合倒也不是白給的,先後有多家韓國影視公司都希望,能夠與寰亞達成合作,要麽希望能跟寰亞合拍電影,要麽喜歡寰亞幫忙培訓藝人並提高其電影、電視劇製作能力。
不得不說,盡管後世網絡之上到處充斥著中國網民對於韓國及日本的排斥跟抵製言論,但若是真靜下心來去研究一下戰後兩國的發展曆程,就會發現這絕對是兩個取得了不下於中國式改革的經典國家發展案例。
日本且就不說了,作為一個剛剛結束軍政府統治走向民主的國度,韓國近年來國內上下在極其不自信的國際地位認同感中,渴望富裕的同時也在積極謀求大國地位。除了政府及企業看準了八/九十年代初日本對外轉移產業的機會,積極謀求電子、造船等企業的技術升級外,影視娛樂等產業鏈也同時崛起於這一時期。
不過敬佩歸敬佩,林孝智可是很清楚昔日曆史中,韓國電影及電視劇的成功,正是建立在對同時期港片、美國大片及日本電視劇的複製之上的。
韓國電影於80年代中後期,在此之前拍攝的電影不看也罷,不是為軍政府歌功頌德就是與軍政府對著幹的所謂民主、人權電影。韓國電影主流幾乎延續了亞洲電影常見的文藝範,商業電影被壓製的根本抬不起頭,但是那些文藝片拍得再好也沒有個卵用,除了偶爾能在一些國際電影節上拿獎外,很少能忽悠到主流觀眾自願掏錢進影院內觀影,不喜歡就沒有票房收入,沒有票房收入就沒有資金提高業界待遇、提升拍攝技術、進行產業規模化升級。
看看昔日誕生最早,一度輝煌如日中天,如今卻沒落到被美國大片跟香港電影反複攻占各國票房排行榜的歐洲電影就知道了,文藝片即使拍成了百年經典對於本國電影產業的提升作用也微乎其微,而且那樣的經典幾年能出一部?所以想要立竿見影的提升一國電影水平說白了也很容易,先行發展商業片讓電影公司賺到錢就足夠了。觀眾的欣賞水平提升之後,會不斷督促電影公司提高拍攝水平、聘請更多的優秀藝人,否則他們就不會買賬導致一個電影公司的沒落。
全力發展商業電影,一般隻要能夠堅持五到十年左右,基本都能看到成果。
曆史上的韓國、台灣電影及大陸電影,都是趁香港沒落之後,聘請、挖角從香港帶走了大量的從業人員,也將港片的優秀商業電影拍攝模式跟經驗傳播了出去。
隻不過韓國人學得最多,台灣人卻因為立場及骨子裏的文藝情節隻學了少半。
至於大陸學到了幾分真不好說,一來廣電卡得太嚴,港片的很多優秀理念得不到貫徹,二來以第五、第六代為中心的未來大陸導演圈普遍都是信仰文藝至上的學院派,先天上就對商業氣氛濃鬱的電影接受度不高,又如何指望他們能拍出什麽成功的商業電影來。
結果後世大陸電影空有市場、基礎跟人才,但真正崛起冒頭的出現,還是十幾年之後以寧浩、徐崢等為首的草根派出現時。
韓國電影界提出合作,得到了寰亞的積極回應。
有了林孝智的吩咐之後,寰亞駐韓國分公司雖然並沒有立刻便答應幾家韓國電影公司提出的合拍電影提議,卻主動對其名下的導演及藝人發出邀請,邀請其前往香港拍攝參與電影的拍攝。
他自然沒安好心,因為韓國電影一旦崛起,依托本國蒸蒸日上的經濟,勢必將在十幾年後在亞洲範圍內與港片短兵相見,這絕不是林孝智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別看他表麵上答應合作,實際上卻學習原曆史上的好萊塢一樣,表麵與韓國電影界合作,實際上卻對其渴望成名的優秀韓國藝人、導演、編劇進行斷根式挖角。
這幾年隨著港片的發展,香港這座‘東方好萊塢’赫然已經有了亞洲商業電影製作基地的輪廓。
如今香港的電影拍攝在效仿美國進行多元化,不少很多投資接近四五千萬的電影中都開始增加外國演員了,在世界範圍內逐漸擴展開的影響力、遠比歐洲本土更活躍的商業電影製作能力以及比好萊塢更低的門檻,都讓眾多在渴望成名又無望進入好萊塢的歐美演員尤其是來自東歐跟東南歐的不少演員,最近兩年來出現了數波東渡香港的風潮。
保守估計現在香港至少有接近七百多名來自歐美的電影工作者在香港混飯吃,除了少部分的攝影、音效等幕後人員外,七八成都是年輕頗有闖勁的男女藝人,這也為港片的國際化提供了便利。而來自亞洲跟澳大利亞的就更多了,至少是其三倍以上。
如今僅靠寰亞一年超過三十部電影的製作實力,就足以消化掉一般以上的外來電影人,再算上嘉禾、永盛、金公主等,這個缺口其實還在不斷增大,因此他才有信心效仿好萊塢,至少也能拖延幾年韓國電影的崛起速度。
盡管與林孝智妥協後,同亞視合辦的新一屆金像獎的開幕還有至少三個月的時間。但隨著92年即將步入終了,香港各大媒體之上鋪天蓋地開啟了關於金像獎的宣傳。
“金像獎提名即將公布,有消息稱今年金像獎將有大變動!可能將取消最佳電影獎項,一次性新增最佳藝術、最佳商業以及最佳外語片三大獎項!”
“亞視提議成立‘金像獎協會’已獲寰亞、嘉禾等多家巨頭支持,知情人士稱《電影雙周刊》推薦洪祖星先生擔任‘金像獎協會’首任主席獲得林孝智支持!”
“《電影雙周刊》於‘金像獎協會’主席之外再設理事長提議被駁,亞視聘請經理人負責‘金像獎’日常宣傳管理成為定局,‘金像獎協會’開啟正規化經營。”
“亞視承諾將為第十二屆香港金像獎提供直播以及全部技術支持,洪祖星接受采訪表示已獲得來自亞視的千萬資金支持,本屆金像獎規模將遠超以往!”
12月24日,被媒體提前一個月曝光即將就任‘金像獎協會’主席的洪祖星於香港半島酒店召開新聞發布會。
當這個自金像獎成立之初便一直為其忙碌的中年人,滿麵紅光的在數百位媒體記者的麵前,麵含微笑地大聲宣布“金像獎協會於今日正式掛牌成立!”時,發布會場內立刻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12月31日,金像獎協會首次於《明報》、《成報》、《東方日報》以及亞視等十多家在香港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媒體之上宣布正式開啟第十二屆金像獎電影提名審核程序,並同時公布了一係列相關措施及方案。
金像獎協會承認將從第十二屆金像獎開始,取消‘最佳電影’獎項,增加‘最佳藝術片’、‘最佳商業片’、‘最佳外語片’、‘最期待新人導演’以及‘最期待新人編劇’五大獎項,並宣布將聘請專業設計師,對獎杯進行小幅度修繕,以增加獎杯含金量及美觀度。
按照金像獎新出台的規定,自93年起隻要是在香港本地注冊電影公司,並且股東中擁有香港戶籍的股東持股超過50%的電影公司所拍攝的電影,在1月1日到12月31日內曾於香港本埠上映,便可自動獲得金像獎電影提名審核資格。而不滿足以上全部條件的外國、外資所拍攝的電影,則需主動與金像獎評委會聯係,一旦滿足部分條件後,可參加‘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審核及評選。
同時,金像獎協會還以方案的形勢
寰亞svcd的銷售漸漸穩定下來,渡過了最初的熱銷,如今在香港每天都能維持200-300左右的銷售量,看似仍不足全港錄像機銷售量的一半,但勝在還在穩定上漲,作為一款價錢不菲的新型電子產品,svcd本來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將錄像機擠出市場的。
澳門地區出乎意料之外的讓豐澤電器賺了個盆滿缽滿,作為一個比香港更加依賴旅遊業的城市,博彩業的發達令澳門酒店眾多,所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後,寰亞的svcd意外獲得了不少酒店的訂單,少則三五十台,多則一下上百,雖是靠低價贏得了市場,但極短時間svcd在澳門酒店中的普及度已經接近兩成,實在讓人沒有想到。
在台灣省內,豐澤電器也是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作為亞洲最大的三個電子消費市場之一,台灣經濟雖不如日本、韓國,但島內居民的收入此時尚在電子製造業跟船舶製造業還未開始崛起的韓國之上,所以自七十年代末以來豐澤便一直試圖在台灣省內站穩腳跟,無奈台灣本地銷售巨頭可能從製造廠家拿到的價格更加便宜,而且他們是本地經營所以成本要比自香港渡海而來的豐澤低一些,所以遲遲不能成功。
如今靠著寰亞的廉價svcd,豐澤電器終於有了一款拳頭產品。
去年因為台灣省當局要拿林孝智開刀,準備殺雞儆猴震懾香港電影製作公司不讓他們跟大陸走得太近。林孝智提前收到風聲之後幹脆先發製人,不僅撤銷了台灣分公司,同時更他更狠的玩出一手絕戶之計,導致寰亞跟其親近的電影公司不再簽約台灣藝人並全麵抵製金馬獎,重創了剛出現上升勢頭的台灣本地電影。
經此一役,寰亞跟台灣當局之間的關係徹底鬧僵了。
所以跟寰亞電影同一個老板的寰亞電子產品,想要在台灣上市其實並不容易。幸好台灣的bsmi認證是十幾年後才開始實行的,否則當局想要卡死寰亞電子產品在台銷售再簡單不過了,經濟部一直不給認證,光這一條就足以斷絕了寰亞電子在台銷售。
不過即使沒有bsmi攔路,寰亞svcd在台灣銷售也不是順風順水。最初寰亞電子曾經有考慮過聯係省內電器銷售公司銷售,但並沒有獲得積極回應,通過一些渠道打聽到當局有約見一些商人警告不準跟寰亞合作後,林孝智這才死了心幹脆把svcd的在台銷售交給豐澤去做。
豐澤背後站在李嘉成,他本人如今已經是香港名副其實的華人首富,放眼全球華商界也是數一數二的人物。李家在台灣有著不少投資,關係親密的政客、商人更是多得海了去了,有這麵大旗在當局即使對豐澤電器銷售寰亞電子的產品不滿,明麵上也不會搗亂,以免在李嘉成態度始終含糊時,把他徹底推向大陸的懷中。
電視台不給廣告就在報紙上發,官報不買賬就找外媒,媒體不搭理就街頭巷角的發小廣告。在資本社會中,想要跟政府對著幹簡直不要太容易,隻要有錢有的是方法。
總之寰亞電子那邊為了能在台灣打開市場,倒是自願貼錢製定了無數法子為旗下的唯一一款電子產品大打廣告。再加上寰亞眾多的廉價svcd光碟以及豐澤自己的一些宣傳手段,結果svcd自登陸台灣市場以來銷售成績一直不差,首周僅在台北地區便賣出了接近1300台,至今在台累計出貨總量赫然已超四萬台,光碟更是賣出了超過三十七萬盒,赫然成為一款風光無限的明星電子產品。
在大陸,寰亞svcd業已開始銷售,憑借著青島海爾這家國內新興電器巨頭的銷售網絡,以及自上市之初便從未在央視跟深圳衛視以及眾多內地媒體上停止過的廣告宣傳,盡管賣價不菲,但比之這幾年在內地正持續火爆的錄像機便宜了將近一半的價格,還是令寰亞svcd在大陸銷售首月便賣出了接近三萬台,來自各地電器銷售網點的訂單更是已經多達將近五萬台了。
一炮而紅的同時,首批已經獲得內地廣電審核允許在大陸銷售的正版電影光碟也開始進入內地。雖然這批寰亞以及其他香港電影公司獲得大陸廣電批準發行的六十部電影中有近五十部都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老式武打動作片,仍舊令如今改革開放還不算徹底的大陸持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港片狂潮。
日本市場寰亞電子雖然也拿到了批條可以進入市場,但林孝智有些小瞧了日本人對於錄像機的固執跟喜愛,自赴日銷售以來寰亞svcd賣的並不很好,除了一些喜好新奇的年輕人購買了一些外,svcd在日本這個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強國國內至今銷量也才剛過兩萬而已。
不過svcd的光碟在日本銷售倒是火爆,據不完全統計僅在首月隨同七千多台寰亞svcd賣出的光碟已經超過了十一萬盒。因為很多日本電影公司跟電視台不買賬,寰亞能拿到的日本影視節目的光碟製作數額少之又少,所以這些賣出的光碟中除去少數來自角川映畫外,更多都是香港電影以及亞視製作的電視劇。
到如今,寰亞已經累計在日本售出了接近二十五萬盒的光碟。平均每一個購買了寰亞svcd的消費者買走了接近十三盒的光碟,讓人實在不敢想象日本消費者的購買力。其中以日本軍國主義為反角的李小龍的電影《精武門》、以及寰亞昔日兩部經典電視劇《大俠霍元甲》跟《陳真》,三部包攬了在日光碟銷量榜前八中的三位,而且好評連連,讓人不得不驚奇日本戰後出生的兩代人對於本國過去曆史的不認同跟漠然。
不過雖然寰亞svcd在日本不溫不火,在韓國市場的表現卻完全出乎意料。隻一稍稍宣傳便出現了驚人的購買風潮,幾乎占去了寰亞電子生產能力的三分之一。
而且不同於日本那邊各大版權方高高樹立起的門檻,韓國幾大本土電影公司甚至電視台在寰亞派出團隊接觸之後,大多數都在極短時間內給予了回應,讓寰亞獲得了不少韓國片源刻錄svcd光碟。
當然韓國那邊的配合倒也不是白給的,先後有多家韓國影視公司都希望,能夠與寰亞達成合作,要麽希望能跟寰亞合拍電影,要麽喜歡寰亞幫忙培訓藝人並提高其電影、電視劇製作能力。
不得不說,盡管後世網絡之上到處充斥著中國網民對於韓國及日本的排斥跟抵製言論,但若是真靜下心來去研究一下戰後兩國的發展曆程,就會發現這絕對是兩個取得了不下於中國式改革的經典國家發展案例。
日本且就不說了,作為一個剛剛結束軍政府統治走向民主的國度,韓國近年來國內上下在極其不自信的國際地位認同感中,渴望富裕的同時也在積極謀求大國地位。除了政府及企業看準了八/九十年代初日本對外轉移產業的機會,積極謀求電子、造船等企業的技術升級外,影視娛樂等產業鏈也同時崛起於這一時期。
不過敬佩歸敬佩,林孝智可是很清楚昔日曆史中,韓國電影及電視劇的成功,正是建立在對同時期港片、美國大片及日本電視劇的複製之上的。
韓國電影於80年代中後期,在此之前拍攝的電影不看也罷,不是為軍政府歌功頌德就是與軍政府對著幹的所謂民主、人權電影。韓國電影主流幾乎延續了亞洲電影常見的文藝範,商業電影被壓製的根本抬不起頭,但是那些文藝片拍得再好也沒有個卵用,除了偶爾能在一些國際電影節上拿獎外,很少能忽悠到主流觀眾自願掏錢進影院內觀影,不喜歡就沒有票房收入,沒有票房收入就沒有資金提高業界待遇、提升拍攝技術、進行產業規模化升級。
看看昔日誕生最早,一度輝煌如日中天,如今卻沒落到被美國大片跟香港電影反複攻占各國票房排行榜的歐洲電影就知道了,文藝片即使拍成了百年經典對於本國電影產業的提升作用也微乎其微,而且那樣的經典幾年能出一部?所以想要立竿見影的提升一國電影水平說白了也很容易,先行發展商業片讓電影公司賺到錢就足夠了。觀眾的欣賞水平提升之後,會不斷督促電影公司提高拍攝水平、聘請更多的優秀藝人,否則他們就不會買賬導致一個電影公司的沒落。
全力發展商業電影,一般隻要能夠堅持五到十年左右,基本都能看到成果。
曆史上的韓國、台灣電影及大陸電影,都是趁香港沒落之後,聘請、挖角從香港帶走了大量的從業人員,也將港片的優秀商業電影拍攝模式跟經驗傳播了出去。
隻不過韓國人學得最多,台灣人卻因為立場及骨子裏的文藝情節隻學了少半。
至於大陸學到了幾分真不好說,一來廣電卡得太嚴,港片的很多優秀理念得不到貫徹,二來以第五、第六代為中心的未來大陸導演圈普遍都是信仰文藝至上的學院派,先天上就對商業氣氛濃鬱的電影接受度不高,又如何指望他們能拍出什麽成功的商業電影來。
結果後世大陸電影空有市場、基礎跟人才,但真正崛起冒頭的出現,還是十幾年之後以寧浩、徐崢等為首的草根派出現時。
韓國電影界提出合作,得到了寰亞的積極回應。
有了林孝智的吩咐之後,寰亞駐韓國分公司雖然並沒有立刻便答應幾家韓國電影公司提出的合拍電影提議,卻主動對其名下的導演及藝人發出邀請,邀請其前往香港拍攝參與電影的拍攝。
他自然沒安好心,因為韓國電影一旦崛起,依托本國蒸蒸日上的經濟,勢必將在十幾年後在亞洲範圍內與港片短兵相見,這絕不是林孝智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別看他表麵上答應合作,實際上卻學習原曆史上的好萊塢一樣,表麵與韓國電影界合作,實際上卻對其渴望成名的優秀韓國藝人、導演、編劇進行斷根式挖角。
這幾年隨著港片的發展,香港這座‘東方好萊塢’赫然已經有了亞洲商業電影製作基地的輪廓。
如今香港的電影拍攝在效仿美國進行多元化,不少很多投資接近四五千萬的電影中都開始增加外國演員了,在世界範圍內逐漸擴展開的影響力、遠比歐洲本土更活躍的商業電影製作能力以及比好萊塢更低的門檻,都讓眾多在渴望成名又無望進入好萊塢的歐美演員尤其是來自東歐跟東南歐的不少演員,最近兩年來出現了數波東渡香港的風潮。
保守估計現在香港至少有接近七百多名來自歐美的電影工作者在香港混飯吃,除了少部分的攝影、音效等幕後人員外,七八成都是年輕頗有闖勁的男女藝人,這也為港片的國際化提供了便利。而來自亞洲跟澳大利亞的就更多了,至少是其三倍以上。
如今僅靠寰亞一年超過三十部電影的製作實力,就足以消化掉一般以上的外來電影人,再算上嘉禾、永盛、金公主等,這個缺口其實還在不斷增大,因此他才有信心效仿好萊塢,至少也能拖延幾年韓國電影的崛起速度。
盡管與林孝智妥協後,同亞視合辦的新一屆金像獎的開幕還有至少三個月的時間。但隨著92年即將步入終了,香港各大媒體之上鋪天蓋地開啟了關於金像獎的宣傳。
“金像獎提名即將公布,有消息稱今年金像獎將有大變動!可能將取消最佳電影獎項,一次性新增最佳藝術、最佳商業以及最佳外語片三大獎項!”
“亞視提議成立‘金像獎協會’已獲寰亞、嘉禾等多家巨頭支持,知情人士稱《電影雙周刊》推薦洪祖星先生擔任‘金像獎協會’首任主席獲得林孝智支持!”
“《電影雙周刊》於‘金像獎協會’主席之外再設理事長提議被駁,亞視聘請經理人負責‘金像獎’日常宣傳管理成為定局,‘金像獎協會’開啟正規化經營。”
“亞視承諾將為第十二屆香港金像獎提供直播以及全部技術支持,洪祖星接受采訪表示已獲得來自亞視的千萬資金支持,本屆金像獎規模將遠超以往!”
12月24日,被媒體提前一個月曝光即將就任‘金像獎協會’主席的洪祖星於香港半島酒店召開新聞發布會。
當這個自金像獎成立之初便一直為其忙碌的中年人,滿麵紅光的在數百位媒體記者的麵前,麵含微笑地大聲宣布“金像獎協會於今日正式掛牌成立!”時,發布會場內立刻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12月31日,金像獎協會首次於《明報》、《成報》、《東方日報》以及亞視等十多家在香港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媒體之上宣布正式開啟第十二屆金像獎電影提名審核程序,並同時公布了一係列相關措施及方案。
金像獎協會承認將從第十二屆金像獎開始,取消‘最佳電影’獎項,增加‘最佳藝術片’、‘最佳商業片’、‘最佳外語片’、‘最期待新人導演’以及‘最期待新人編劇’五大獎項,並宣布將聘請專業設計師,對獎杯進行小幅度修繕,以增加獎杯含金量及美觀度。
按照金像獎新出台的規定,自93年起隻要是在香港本地注冊電影公司,並且股東中擁有香港戶籍的股東持股超過50%的電影公司所拍攝的電影,在1月1日到12月31日內曾於香港本埠上映,便可自動獲得金像獎電影提名審核資格。而不滿足以上全部條件的外國、外資所拍攝的電影,則需主動與金像獎評委會聯係,一旦滿足部分條件後,可參加‘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審核及評選。
同時,金像獎協會還以方案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