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這大概是我看過最好的亞洲電影了”
“跟傑克程的電影完全不同的感覺,怎麽說呢,這真是香港人拍攝的電影嗎?”
口哨聲跟逐漸吵鬧起來的喧嘩聲,驚醒了還坐在靠椅上的喬治·科波·菲爾斯。他皺起眉頭來往周圍看了一會,又看到銀幕之上已經開始報字幕了,才開始醒悟過來,電影已經結束了。
“這大概就是傲慢與偏見吧……”
喬治·科波·菲爾斯搖了搖頭,如果不是一時興起,他恐怕就要與一部如此精彩的電影擦肩而過了。
以前在他的印象中,港片無非就是打打殺殺,老師被殺、家人被殺,然後學生跟孩子過去報仇。偶爾出現一兩部出現了黑社會之類的電影,本以為是反映社會黑暗麵的,誰料到一看完了才發現竟然是歌頌跟讚揚黑社會講義氣的電影。過分的商業化,令港片得到了‘東方好萊塢,讚譽,但也令它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反而疏忽於電影本身的內涵。
這也是在歐美,港片除了其中的或華麗、或真實的打鬥、槍戰場麵外,很少能夠被歐美主流觀眾所接受的原因。
喬治·科波·菲爾斯以前也是這麽認為的,但這一次來自香港的這部名為《殺手裏昂》的電影卻給他上了一課。原來港片並非一無是處,是了,年初一部名為《旺角卡門》的電影能在戛納電影節上引起不少的關注。前不久另一部來自香港的名為《朋友》的電影據說也獲得了不少歐洲電影人的讚賞,聽說買斷那部電影歐洲放映權的發行商正是odn,就是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在影院看到那部電影了
站起身來很快也隨著人流離開了放映廳之後,不過他仍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不知不覺間又走到了售票處購買了一張電影票準備再回味一遍,當電影票握在了手中,才不禁啞然失笑,也為能夠拍出《殺手裏昂》這部電影的香港電影公司的手段暗暗佩服。若是沒有他們自主購買了那麽多的電影票到處送人,結果自己在影評界的不少朋友都接到了他們的邀請,自己可能就真跟這麽一部電影擦肩而過了。
作為一家在英國沒有任何知名度的電影公司,能夠想出這樣的推廣手段來推銷他們的電影,倒也讓人佩服。至少喬治·科波·菲爾斯就已經打定了主意,回去後會加班趕製一篇有關於《殺手裏昂》這部電影的報道,登載在最新版的《視與聽》期刊上。香港此時尚未回歸中國,仍是英國的專屬海外殖民地之一,也算是半個自己人了。相比之每年在英國掠奪走大量票房盈利的美國電影,喬治·科波·菲爾斯從一開始也沒把《殺手裏昂》看得有多重,他隻當這部電影是香港幾年難得一見的精品,渾然沒有覺察到,正是因為自己的一時心動,為來自東方的電影在歐洲打開了一扇大門。
前後將《殺手裏昂》觀看了三遍,喬治·科波·菲爾斯總算寫出一篇令他本人滿意的文章—“值得力薦的亞洲電影,來自東方好萊塢—香港的人性救贖”
他用了大量的文字,詳細的解讀了這部電影。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香港這座來自東方的國際化大都市有了一個新的稱謂—東方好萊塢。對於香港電影,我好像有著極為矛盾的感情。一方麵極為排斥看香港電影,總覺得香港電影很難懂,有時候兩個情節的銜接,整個主題的表現都讓我很難看明白、想清楚。比如《最佳拍檔》、《英雄本色》,看的迷迷糊糊、懵懵懂懂,一直弄不清楚電影的導演是作何想法?尤其是後一部電影,是為了歌頌黑社會跟社會暴力?
但而另一方麵,每一次看到香港電影時,我都忍不住的要驚歎,香港人的出色動作設計跟身手,似乎人人都是布魯斯李,香港人人都會功夫一樣。當然,香港也有幾部我喜歡的電影,比如《刀馬旦》、《旺角卡門》以及我最近才看到的一部正在英國上映的香港電影《殺手裏昂》
《殺手裏昂》是香港一家名為亞洲電影公司,(老外翻譯錯誤)投資拍攝的電影,導演名叫林孝智。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中年殺手裏昂和一個歲女孩瑪莎的故事,電影名中雖然出現了‘殺手,這個字眼,但若是將它當成一部普通的動作槍戰電影,那麽毫無疑問將與一部好電影擦肩而過。因為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講裏昂作為一個殺手的生活的電影。電影中參雜了洛麗塔情節、互相救贖以及何為正義、何為邪惡等等問題的探討。我很欣賞導演的精彩構思跟拍攝手法,令整部電影在偏黑暗向的同時又不乏溫馨跟幽默。
電影的開頭是一組幽美的外景照片,電影導演匠心獨運的采用了長鏡頭拍攝的手法,將幽美的維多利亞灣跟香港的美景展現在觀眾眼前。隨後我們跟著鏡頭進入了一家酒吧,接下來出現的是兩個男人,采取簡潔拍攝,於淨利落的便將一個殺手的簡單生活小片段一筆帶過,無疑是一個相當成功的開
再接下來是裏昂執行任務的情節,這個情節充分的表明了裏昂作為一名職業殺手的身手是多麽的利落,技藝多麽的高超。香港人似乎特別擅長設計打鬥跟槍戰類的場景拍攝,裏昂在殺黑社會老大的那些手下時,很多人連裏昂的影子都沒見到就看到一個個手下一命嗚呼了。在後來與那個胖子的追逐過程,采取了廣角鏡頭來拍攝,使得本來沒有很大的房間好像突然就變大了,胖子的行動也顯得相當的敏捷,充分展示了他心中的慌張,和對裏昂的懼怕。
在裏昂用刀子抵住胖子的脖子時,我們能夠比較清楚的看到裏昂的樣子,不知道這個鏡頭是不是想表達隻有當裏昂願意把自己露出來,我們才能夠見到他的樣子?而後我們也從裏昂在教瑪莎成為殺手中知道,隻有非常專業的人才能用刀子。在這個情節中,背景是一片黑色,裏昂從黑暗中悄無聲息的出現,然後又悄無聲息的離開,充分的表現了裏昂的神出鬼沒,技藝高超。同時,我們也從裏昂放走那個妓女中看到了裏昂在後麵說的他作為殺手的原則:不殺女人,不殺小孩。這個情節主要是為了介紹裏昂這個人,以及他那作為一名殺手的敏銳身手跟原則。
搭地鐵、買兩瓶牛奶,即使作為一名技藝高超的殺手,裏昂還是個和所有人一樣的平常人。不知道為什麽,這裏對我導演為裏昂設計的每天至少喝杯牛奶的習慣特別讚賞。牛奶在電影中無疑被寄托了特殊的象征意義,它是一種很溫暖的充滿感情的食物,會喝牛奶的人應該也是個溫暖的有感情的人
片子中第一次介紹瑪莎這個女孩時,用了一個俯拍樓層的鏡頭,給人以一種淩空、危險的感覺,接著是瑪莎將兩隻腳深處欄杆外,照應了瑪莎現在的生活——被打、被罵、被虐待。接著是搖鏡頭,從瑪莎穿的鞋子開始往上搖:皮鞋、色彩斑斕的襪褲、香煙、以及不同於同齡人的表情與眼神。導演用盡了一切他所能用出的手段,給我留下了一個鮮活的女孩形象。瑪莎和裏昂第一次交談的環境:昏黃的走道,暗沉,生冷的欄杆,一切都顯得堅硬與陌生。這與後麵裏昂與瑪莎一起生活之後的物品背景色產生了對比,突出了兩人之間的感情變化。
關上窗戶、拉上窗簾、身上背滿了武器,在昏暗的房間裏一個人喝牛奶,彎著身子慢慢的燙衣服,好像從來沒在床上睡過覺,總是坐在椅子上睡覺,旁邊放著一把自己隨時都可以拿得到的槍,抒情的緩慢的背景音樂在播放著,讓人忘記了裏昂是個殺人的殺手,有的僅僅是對裏昂的心疼。這裏的光線與背景音樂對於人們對裏昂的感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裏昂的這種生活模式在後來瑪莎的加入有了轉變,這種轉變也表達了這裏麵的救贖,不僅僅是裏昂對瑪莎,同時也是瑪莎對裏昂的救贖。
一天的開始,裏昂獨自一人在做著仰臥起坐和瑪莎在家的早晨生活進行雙線蒙太奇剪接,一方麵進行了對比,而就某種意義來說,這也許也是種暗示,暗示著往後裏昂的生活將會和瑪莎產生交點,兩個人將會共同度過往後的早晨,而後的確也是這樣,即使時間不長。之後屠殺開始……
瑪莎的父親偷了本身為黑社會服務的緝毒警官的毒品而使得全家遭到殺害。惡警們的出場猶如一場走秀,讓人覺得這場毒殺對他們來說就像是一場秀而已無足輕重。最後出現的緝毒警官——史丹,讓人產生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這個在殺人時還會談論貝多芬、莫紮特的警官總讓我感覺有點心裏變態,特別是他在服下了藥丸之後的身體扭曲細節。
屋內的一幕幕慘劇都采用了廣角鏡頭拍攝,大家的動作看起來都特別的靈敏。這些惡警們殺女人,殺小孩,都與裏昂的原則進行了對比,讓觀眾深刻的意識到,裏昂是一個好人,而不是殺手。而四歲的弟弟被殺,直接導致了瑪莎之後向警官史丹報仇,因為在那個家裏隻有這個四歲的弟弟是瑪莎最舍不得的人。
在警察們殺害瑪莎一家的時候,瑪莎剛好出外買東西,還幫裏昂帶了兩瓶牛奶,她因為可以幫裏昂做事情而笑的很開心,經過自己家門口看到了慘狀後的恐懼,到離開自己家後的淚流滿麵,這期間導演采用了慢鏡頭,將這種情緒的轉變清楚的表現了出來。之後她急切的按裏昂的門鈴,很久裏昂都沒有開門,那時候我的心情應該和瑪莎一樣吧,希望裏昂開門,但又怕裏昂不開門。
最終,裏昂還是開了門,這時光線變的很明亮,猶如是天堂,因為對於瑪莎來說這無疑就是天堂的救贖。之後的裏昂扮演小豬逗馬婷達笑的情節讓我感覺特別的溫馨,感覺裏昂真的是個善良有同情心的人,在這裏他的殺手身份已經完全的不重要了。而瑪莎要求裏昂教她成為殺手時的言語和行為再次的表現出瑪莎的不合年齡的成熟,而這也為瑪莎後來愛上裏昂埋下了伏筆。
裏昂從一個斜坡走來,由遠及近,采用了一個長鏡頭拍攝。一開始隻看到裏昂的頭,然後到臉,然後到胸部,漸漸的瑪莎的頭才露出來。這個長鏡頭的前半部分設置了一個懸念:在馬婷達開槍之後,裏昂是殺了她?拋開她?還是帶著她?到後來看到瑪莎跟著裏昂的時候,答案清楚,同時也放下了一顆懸著的心。
由於瑪莎開槍,裏昂不得不搬家,和瑪莎住到了賓館。裏昂剛進賓館房間的一連串檢查舉動充分的表明了裏昂作為一名殺手的謹慎,同時也表現了裏昂的處境是多麽的危險,但他還是帶上了瑪莎。有了瑪莎的加入,裏昂的日常生活開始發生了轉變,這時的背景音樂和物品的背景色都發生了轉變。音樂變的相對愉快,明亮;物品的顏色也變的豐富了起來。
裏昂和瑪莎的相處模式也漸漸了發生了變化,已經不是裏昂發命令,瑪莎說:“”了,而是兩人之間可以嬉鬧著的,不管是易裝遊戲,還是潑水遊戲,都覺得特別的溫馨,同時也對裏昂感到欣慰,因為他已經不是一個人了,已經會笑了。裏昂的生活變的有顏色的了。某種意義上說,瑪莎是裏昂的救贖。
瑪莎躺在紅色床單的床上對裏昂說:“裏昂,我想我愛上你了。”“裏昂,你是我的初戀。”我想,她現在的心情可能就像那紅色被單一樣充滿愛吧。而裏昂開始的當成玩笑來聽到之後走出房間的情緒波動,使我們了解到,裏昂對瑪莎的感情也不是那麽簡單的吧。
裏昂帶著瑪莎去執行任務,瑪莎對於毒品的厭惡,反應了瑪莎的心裏還有著家人因為毒品被殺的陰影。之後一連串的塞口香糖,剪門鏈子的蒙太奇剪接鏡頭,表現了兩人越來越好的默契。瑪莎回到家中,看到了弟弟死時的狀態,也無意間聽到了史丹的辦公地址,於是她決定報仇。在她要求裏昂幫她報仇而遭到裏昂的拒絕後,決定自己動手。她模仿著裏昂的造型:帶個帽子,帶副墨鏡去找史丹報仇。都說當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就會模仿他的品味與造型。
影片的**是警官史丹調遣了大批黑幫成員偽裝成警察到裏昂住的大樓去逮捕裏昂開始。當大批的手下被裏昂殺掉還是連裏昂的影子都沒見到的時候,史丹開始發狂,這時將史丹的聲音音響化,充分表達出他內心的憤怒感,同時也看出他的野獸般的狂暴性。在裏昂砸排氣通道和讓瑪莎逃跑的時候,黑幫成員步步緊逼,采用了分剪插接的剪輯手法,將很短的時間增長,情況顯得十分的危險,讓人忍不住的為他們擔心與揪心。
不斷傳出的槍響聲終於引來了警察,裏昂假扮成傷員由其他警察攙扶著下樓,這時采用了裏昂的主觀鏡頭,通過裏昂的眼睛,我們看到了走廊,樓梯等地方站滿了警察,耳邊充斥著裏昂沉重的喘氣聲,情況顯得特別的危急。我們也開始害怕,害怕裏昂要是被認出來怎麽辦,幸好的是裏昂並沒有被這些警員認出來,然而他也被史丹看到了。裏昂開始逃跑,他看到了出口,那些光亮是那麽的近,卻又那麽的遠。
導演在這時候采用慢鏡頭,消去周圍的聲音,隻剩下輕輕的背景音樂。出口那麽近,卻又顯得那麽的遠,咫尺天涯也許就是這樣的吧。接著史丹出現在裏昂的背後,而裏昂卻還是沒有察覺,依然微笑的看著出口,看著那些光亮,然而那些都成為了他可望而不可即的了,下一秒,他倒地不起,但他還是替瑪莎報了仇,用曾經教過瑪莎的“戒子遊戲”。一個火海,一片紅色,一切都將結束。
裏昂死了,在裏昂還活著的時候,他對接線人說希望能把他這麽多年存在他那的錢給瑪莎。裏昂死後,接線人對瑪莎說著曾經對裏昂說過的話:相信他,他比銀行還安全。可出賣裏昂的卻也是他,一切都顯得諷刺。
最終,瑪莎帶著裏昂希望她能過上最正常生活的期待,還有他的萬年青回到了學校,並將萬年青種到了花園裏。這一株再普通不過的萬年青卻貫穿整部電影,裏昂細心的照料,隨著裏昂和瑪莎搬家,瑪莎開始細心照料它,槍戰中冒險搶救,逃跑時也要帶走。裏昂曾經說蘭花是他的朋友。其實在某一程度上,蘭花也是裏昂的化身,他具有裏昂作為殺手而不能有的東西。影片的最後,瑪莎說:“我想我們在這裏會過的很好的,裏昂。”
種到花園中,萬年青才會有根,才會久久的生存著,就像裏昂在瑪莎的心裏一樣。
一部精彩到讓人連一分鍾都不忍心錯過的好電影,《殺手裏昂》這部來自亞洲香港的電影,相比應該是今年聖誕節英國觀眾們最值得一看的聖誕禮物了。寫在最後,這部在我心裏至少能得5分的電影,倘若它的那首好聽的片尾曲如果有英文版,我恐怕會給上9分吧。”
創刊於上世紀30年代的《視與聽》全稱《視覺與聲音》,是英國電影協會pi)每月發行一期的專屬刊物,一般都在每月的第一周發行出版。因為其專業性及權威性,在全英國甚至歐洲擁有數百萬計的讀者,號稱歐洲最權威的電影期刊之一。
而當喬治·科波·菲爾斯有關於《殺手裏昂》的專刊影評刊登在十一月最新期的期刊上時,頓時無數它的讀者產生了好奇。究竟是怎麽樣的一部電影,才能令這位在整個英格蘭甚至全英國都擁有不小名氣的專業影評人給予這麽高的讚譽跟推崇。在這種好奇心之下,大量的英國觀眾也不吝惜那相當於自己周薪百分之一甚至更低的票價,紛紛買票進入影院觀看這部電影。
於是乎,不止是被林孝智派駐在英國的鄭飛、陳強等人驚喜的發現了這一幕,甚至連正考慮下畫這部電影的odn公司也驚喜的發現到,《殺手裏昂》紅了
是的,《殺手裏昂》因為意外登上了英國最專業的電影期刊,並獲得了其主編的推薦而爆紅,當新一期的《視與聽》出版後,接下來的短短三天裏,《殺手裏昂》三日票房分別為萬英鎊、l17萬英鎊以及153萬英鎊,在英國上映十天之後,《殺手裏昂》票房衝勢強勁的突破了五百萬英鎊,並在結束其第二周於英國的上映時,電影的最終票房也上漲到了943萬英鎊。
“跟傑克程的電影完全不同的感覺,怎麽說呢,這真是香港人拍攝的電影嗎?”
口哨聲跟逐漸吵鬧起來的喧嘩聲,驚醒了還坐在靠椅上的喬治·科波·菲爾斯。他皺起眉頭來往周圍看了一會,又看到銀幕之上已經開始報字幕了,才開始醒悟過來,電影已經結束了。
“這大概就是傲慢與偏見吧……”
喬治·科波·菲爾斯搖了搖頭,如果不是一時興起,他恐怕就要與一部如此精彩的電影擦肩而過了。
以前在他的印象中,港片無非就是打打殺殺,老師被殺、家人被殺,然後學生跟孩子過去報仇。偶爾出現一兩部出現了黑社會之類的電影,本以為是反映社會黑暗麵的,誰料到一看完了才發現竟然是歌頌跟讚揚黑社會講義氣的電影。過分的商業化,令港片得到了‘東方好萊塢,讚譽,但也令它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反而疏忽於電影本身的內涵。
這也是在歐美,港片除了其中的或華麗、或真實的打鬥、槍戰場麵外,很少能夠被歐美主流觀眾所接受的原因。
喬治·科波·菲爾斯以前也是這麽認為的,但這一次來自香港的這部名為《殺手裏昂》的電影卻給他上了一課。原來港片並非一無是處,是了,年初一部名為《旺角卡門》的電影能在戛納電影節上引起不少的關注。前不久另一部來自香港的名為《朋友》的電影據說也獲得了不少歐洲電影人的讚賞,聽說買斷那部電影歐洲放映權的發行商正是odn,就是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在影院看到那部電影了
站起身來很快也隨著人流離開了放映廳之後,不過他仍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不知不覺間又走到了售票處購買了一張電影票準備再回味一遍,當電影票握在了手中,才不禁啞然失笑,也為能夠拍出《殺手裏昂》這部電影的香港電影公司的手段暗暗佩服。若是沒有他們自主購買了那麽多的電影票到處送人,結果自己在影評界的不少朋友都接到了他們的邀請,自己可能就真跟這麽一部電影擦肩而過了。
作為一家在英國沒有任何知名度的電影公司,能夠想出這樣的推廣手段來推銷他們的電影,倒也讓人佩服。至少喬治·科波·菲爾斯就已經打定了主意,回去後會加班趕製一篇有關於《殺手裏昂》這部電影的報道,登載在最新版的《視與聽》期刊上。香港此時尚未回歸中國,仍是英國的專屬海外殖民地之一,也算是半個自己人了。相比之每年在英國掠奪走大量票房盈利的美國電影,喬治·科波·菲爾斯從一開始也沒把《殺手裏昂》看得有多重,他隻當這部電影是香港幾年難得一見的精品,渾然沒有覺察到,正是因為自己的一時心動,為來自東方的電影在歐洲打開了一扇大門。
前後將《殺手裏昂》觀看了三遍,喬治·科波·菲爾斯總算寫出一篇令他本人滿意的文章—“值得力薦的亞洲電影,來自東方好萊塢—香港的人性救贖”
他用了大量的文字,詳細的解讀了這部電影。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香港這座來自東方的國際化大都市有了一個新的稱謂—東方好萊塢。對於香港電影,我好像有著極為矛盾的感情。一方麵極為排斥看香港電影,總覺得香港電影很難懂,有時候兩個情節的銜接,整個主題的表現都讓我很難看明白、想清楚。比如《最佳拍檔》、《英雄本色》,看的迷迷糊糊、懵懵懂懂,一直弄不清楚電影的導演是作何想法?尤其是後一部電影,是為了歌頌黑社會跟社會暴力?
但而另一方麵,每一次看到香港電影時,我都忍不住的要驚歎,香港人的出色動作設計跟身手,似乎人人都是布魯斯李,香港人人都會功夫一樣。當然,香港也有幾部我喜歡的電影,比如《刀馬旦》、《旺角卡門》以及我最近才看到的一部正在英國上映的香港電影《殺手裏昂》
《殺手裏昂》是香港一家名為亞洲電影公司,(老外翻譯錯誤)投資拍攝的電影,導演名叫林孝智。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中年殺手裏昂和一個歲女孩瑪莎的故事,電影名中雖然出現了‘殺手,這個字眼,但若是將它當成一部普通的動作槍戰電影,那麽毫無疑問將與一部好電影擦肩而過。因為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講裏昂作為一個殺手的生活的電影。電影中參雜了洛麗塔情節、互相救贖以及何為正義、何為邪惡等等問題的探討。我很欣賞導演的精彩構思跟拍攝手法,令整部電影在偏黑暗向的同時又不乏溫馨跟幽默。
電影的開頭是一組幽美的外景照片,電影導演匠心獨運的采用了長鏡頭拍攝的手法,將幽美的維多利亞灣跟香港的美景展現在觀眾眼前。隨後我們跟著鏡頭進入了一家酒吧,接下來出現的是兩個男人,采取簡潔拍攝,於淨利落的便將一個殺手的簡單生活小片段一筆帶過,無疑是一個相當成功的開
再接下來是裏昂執行任務的情節,這個情節充分的表明了裏昂作為一名職業殺手的身手是多麽的利落,技藝多麽的高超。香港人似乎特別擅長設計打鬥跟槍戰類的場景拍攝,裏昂在殺黑社會老大的那些手下時,很多人連裏昂的影子都沒見到就看到一個個手下一命嗚呼了。在後來與那個胖子的追逐過程,采取了廣角鏡頭來拍攝,使得本來沒有很大的房間好像突然就變大了,胖子的行動也顯得相當的敏捷,充分展示了他心中的慌張,和對裏昂的懼怕。
在裏昂用刀子抵住胖子的脖子時,我們能夠比較清楚的看到裏昂的樣子,不知道這個鏡頭是不是想表達隻有當裏昂願意把自己露出來,我們才能夠見到他的樣子?而後我們也從裏昂在教瑪莎成為殺手中知道,隻有非常專業的人才能用刀子。在這個情節中,背景是一片黑色,裏昂從黑暗中悄無聲息的出現,然後又悄無聲息的離開,充分的表現了裏昂的神出鬼沒,技藝高超。同時,我們也從裏昂放走那個妓女中看到了裏昂在後麵說的他作為殺手的原則:不殺女人,不殺小孩。這個情節主要是為了介紹裏昂這個人,以及他那作為一名殺手的敏銳身手跟原則。
搭地鐵、買兩瓶牛奶,即使作為一名技藝高超的殺手,裏昂還是個和所有人一樣的平常人。不知道為什麽,這裏對我導演為裏昂設計的每天至少喝杯牛奶的習慣特別讚賞。牛奶在電影中無疑被寄托了特殊的象征意義,它是一種很溫暖的充滿感情的食物,會喝牛奶的人應該也是個溫暖的有感情的人
片子中第一次介紹瑪莎這個女孩時,用了一個俯拍樓層的鏡頭,給人以一種淩空、危險的感覺,接著是瑪莎將兩隻腳深處欄杆外,照應了瑪莎現在的生活——被打、被罵、被虐待。接著是搖鏡頭,從瑪莎穿的鞋子開始往上搖:皮鞋、色彩斑斕的襪褲、香煙、以及不同於同齡人的表情與眼神。導演用盡了一切他所能用出的手段,給我留下了一個鮮活的女孩形象。瑪莎和裏昂第一次交談的環境:昏黃的走道,暗沉,生冷的欄杆,一切都顯得堅硬與陌生。這與後麵裏昂與瑪莎一起生活之後的物品背景色產生了對比,突出了兩人之間的感情變化。
關上窗戶、拉上窗簾、身上背滿了武器,在昏暗的房間裏一個人喝牛奶,彎著身子慢慢的燙衣服,好像從來沒在床上睡過覺,總是坐在椅子上睡覺,旁邊放著一把自己隨時都可以拿得到的槍,抒情的緩慢的背景音樂在播放著,讓人忘記了裏昂是個殺人的殺手,有的僅僅是對裏昂的心疼。這裏的光線與背景音樂對於人們對裏昂的感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裏昂的這種生活模式在後來瑪莎的加入有了轉變,這種轉變也表達了這裏麵的救贖,不僅僅是裏昂對瑪莎,同時也是瑪莎對裏昂的救贖。
一天的開始,裏昂獨自一人在做著仰臥起坐和瑪莎在家的早晨生活進行雙線蒙太奇剪接,一方麵進行了對比,而就某種意義來說,這也許也是種暗示,暗示著往後裏昂的生活將會和瑪莎產生交點,兩個人將會共同度過往後的早晨,而後的確也是這樣,即使時間不長。之後屠殺開始……
瑪莎的父親偷了本身為黑社會服務的緝毒警官的毒品而使得全家遭到殺害。惡警們的出場猶如一場走秀,讓人覺得這場毒殺對他們來說就像是一場秀而已無足輕重。最後出現的緝毒警官——史丹,讓人產生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這個在殺人時還會談論貝多芬、莫紮特的警官總讓我感覺有點心裏變態,特別是他在服下了藥丸之後的身體扭曲細節。
屋內的一幕幕慘劇都采用了廣角鏡頭拍攝,大家的動作看起來都特別的靈敏。這些惡警們殺女人,殺小孩,都與裏昂的原則進行了對比,讓觀眾深刻的意識到,裏昂是一個好人,而不是殺手。而四歲的弟弟被殺,直接導致了瑪莎之後向警官史丹報仇,因為在那個家裏隻有這個四歲的弟弟是瑪莎最舍不得的人。
在警察們殺害瑪莎一家的時候,瑪莎剛好出外買東西,還幫裏昂帶了兩瓶牛奶,她因為可以幫裏昂做事情而笑的很開心,經過自己家門口看到了慘狀後的恐懼,到離開自己家後的淚流滿麵,這期間導演采用了慢鏡頭,將這種情緒的轉變清楚的表現了出來。之後她急切的按裏昂的門鈴,很久裏昂都沒有開門,那時候我的心情應該和瑪莎一樣吧,希望裏昂開門,但又怕裏昂不開門。
最終,裏昂還是開了門,這時光線變的很明亮,猶如是天堂,因為對於瑪莎來說這無疑就是天堂的救贖。之後的裏昂扮演小豬逗馬婷達笑的情節讓我感覺特別的溫馨,感覺裏昂真的是個善良有同情心的人,在這裏他的殺手身份已經完全的不重要了。而瑪莎要求裏昂教她成為殺手時的言語和行為再次的表現出瑪莎的不合年齡的成熟,而這也為瑪莎後來愛上裏昂埋下了伏筆。
裏昂從一個斜坡走來,由遠及近,采用了一個長鏡頭拍攝。一開始隻看到裏昂的頭,然後到臉,然後到胸部,漸漸的瑪莎的頭才露出來。這個長鏡頭的前半部分設置了一個懸念:在馬婷達開槍之後,裏昂是殺了她?拋開她?還是帶著她?到後來看到瑪莎跟著裏昂的時候,答案清楚,同時也放下了一顆懸著的心。
由於瑪莎開槍,裏昂不得不搬家,和瑪莎住到了賓館。裏昂剛進賓館房間的一連串檢查舉動充分的表明了裏昂作為一名殺手的謹慎,同時也表現了裏昂的處境是多麽的危險,但他還是帶上了瑪莎。有了瑪莎的加入,裏昂的日常生活開始發生了轉變,這時的背景音樂和物品的背景色都發生了轉變。音樂變的相對愉快,明亮;物品的顏色也變的豐富了起來。
裏昂和瑪莎的相處模式也漸漸了發生了變化,已經不是裏昂發命令,瑪莎說:“”了,而是兩人之間可以嬉鬧著的,不管是易裝遊戲,還是潑水遊戲,都覺得特別的溫馨,同時也對裏昂感到欣慰,因為他已經不是一個人了,已經會笑了。裏昂的生活變的有顏色的了。某種意義上說,瑪莎是裏昂的救贖。
瑪莎躺在紅色床單的床上對裏昂說:“裏昂,我想我愛上你了。”“裏昂,你是我的初戀。”我想,她現在的心情可能就像那紅色被單一樣充滿愛吧。而裏昂開始的當成玩笑來聽到之後走出房間的情緒波動,使我們了解到,裏昂對瑪莎的感情也不是那麽簡單的吧。
裏昂帶著瑪莎去執行任務,瑪莎對於毒品的厭惡,反應了瑪莎的心裏還有著家人因為毒品被殺的陰影。之後一連串的塞口香糖,剪門鏈子的蒙太奇剪接鏡頭,表現了兩人越來越好的默契。瑪莎回到家中,看到了弟弟死時的狀態,也無意間聽到了史丹的辦公地址,於是她決定報仇。在她要求裏昂幫她報仇而遭到裏昂的拒絕後,決定自己動手。她模仿著裏昂的造型:帶個帽子,帶副墨鏡去找史丹報仇。都說當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就會模仿他的品味與造型。
影片的**是警官史丹調遣了大批黑幫成員偽裝成警察到裏昂住的大樓去逮捕裏昂開始。當大批的手下被裏昂殺掉還是連裏昂的影子都沒見到的時候,史丹開始發狂,這時將史丹的聲音音響化,充分表達出他內心的憤怒感,同時也看出他的野獸般的狂暴性。在裏昂砸排氣通道和讓瑪莎逃跑的時候,黑幫成員步步緊逼,采用了分剪插接的剪輯手法,將很短的時間增長,情況顯得十分的危險,讓人忍不住的為他們擔心與揪心。
不斷傳出的槍響聲終於引來了警察,裏昂假扮成傷員由其他警察攙扶著下樓,這時采用了裏昂的主觀鏡頭,通過裏昂的眼睛,我們看到了走廊,樓梯等地方站滿了警察,耳邊充斥著裏昂沉重的喘氣聲,情況顯得特別的危急。我們也開始害怕,害怕裏昂要是被認出來怎麽辦,幸好的是裏昂並沒有被這些警員認出來,然而他也被史丹看到了。裏昂開始逃跑,他看到了出口,那些光亮是那麽的近,卻又那麽的遠。
導演在這時候采用慢鏡頭,消去周圍的聲音,隻剩下輕輕的背景音樂。出口那麽近,卻又顯得那麽的遠,咫尺天涯也許就是這樣的吧。接著史丹出現在裏昂的背後,而裏昂卻還是沒有察覺,依然微笑的看著出口,看著那些光亮,然而那些都成為了他可望而不可即的了,下一秒,他倒地不起,但他還是替瑪莎報了仇,用曾經教過瑪莎的“戒子遊戲”。一個火海,一片紅色,一切都將結束。
裏昂死了,在裏昂還活著的時候,他對接線人說希望能把他這麽多年存在他那的錢給瑪莎。裏昂死後,接線人對瑪莎說著曾經對裏昂說過的話:相信他,他比銀行還安全。可出賣裏昂的卻也是他,一切都顯得諷刺。
最終,瑪莎帶著裏昂希望她能過上最正常生活的期待,還有他的萬年青回到了學校,並將萬年青種到了花園裏。這一株再普通不過的萬年青卻貫穿整部電影,裏昂細心的照料,隨著裏昂和瑪莎搬家,瑪莎開始細心照料它,槍戰中冒險搶救,逃跑時也要帶走。裏昂曾經說蘭花是他的朋友。其實在某一程度上,蘭花也是裏昂的化身,他具有裏昂作為殺手而不能有的東西。影片的最後,瑪莎說:“我想我們在這裏會過的很好的,裏昂。”
種到花園中,萬年青才會有根,才會久久的生存著,就像裏昂在瑪莎的心裏一樣。
一部精彩到讓人連一分鍾都不忍心錯過的好電影,《殺手裏昂》這部來自亞洲香港的電影,相比應該是今年聖誕節英國觀眾們最值得一看的聖誕禮物了。寫在最後,這部在我心裏至少能得5分的電影,倘若它的那首好聽的片尾曲如果有英文版,我恐怕會給上9分吧。”
創刊於上世紀30年代的《視與聽》全稱《視覺與聲音》,是英國電影協會pi)每月發行一期的專屬刊物,一般都在每月的第一周發行出版。因為其專業性及權威性,在全英國甚至歐洲擁有數百萬計的讀者,號稱歐洲最權威的電影期刊之一。
而當喬治·科波·菲爾斯有關於《殺手裏昂》的專刊影評刊登在十一月最新期的期刊上時,頓時無數它的讀者產生了好奇。究竟是怎麽樣的一部電影,才能令這位在整個英格蘭甚至全英國都擁有不小名氣的專業影評人給予這麽高的讚譽跟推崇。在這種好奇心之下,大量的英國觀眾也不吝惜那相當於自己周薪百分之一甚至更低的票價,紛紛買票進入影院觀看這部電影。
於是乎,不止是被林孝智派駐在英國的鄭飛、陳強等人驚喜的發現了這一幕,甚至連正考慮下畫這部電影的odn公司也驚喜的發現到,《殺手裏昂》紅了
是的,《殺手裏昂》因為意外登上了英國最專業的電影期刊,並獲得了其主編的推薦而爆紅,當新一期的《視與聽》出版後,接下來的短短三天裏,《殺手裏昂》三日票房分別為萬英鎊、l17萬英鎊以及153萬英鎊,在英國上映十天之後,《殺手裏昂》票房衝勢強勁的突破了五百萬英鎊,並在結束其第二周於英國的上映時,電影的最終票房也上漲到了943萬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