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飛……銀幕偏了一些,往東一點……對對對”
林孝智穿著一身休閑西裝,西裝革履地站在那裏,指揮著鄭飛他們配合影展的工作人員,把他們新亞的放映銀幕擺正了。
“林總,您看這樣行不”
鄭飛抹了一把臭汗從下麵下來,林孝智抱著雙臂站在那裏,打量了一陣那銀幕才點了頭:“好多了,剩下的就交給展會這邊的人來弄吧,我們去到處逛逛”
“好”
鄭飛吐了一口氣,雖然不知道林總腦袋是不是抽風了,來參加這個所謂的電影節,但老大發話了,他這個做小弟的還能反對不成,隻能跟著來跑一遭。
香港國際電影節是由香港市政局於1977年在香港大會堂所創辦的電影節,每年電影節為期5天,每年一次,初時稱為‘英港交流電影節,,立意為促進英國電影跟香港電影之間的交流所舉辦的電影節。盡管它在1978年起獲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聯合會的承認與支持,成為國際電影製作協會聯盟成員,但因為前幾屆中因為英國電影的‘強勢,地位,導致遭到了香港本地電影界人士的抵製,一直得不到香港電影界的支持。
盡管‘麥理浩特赦,出台後,香港電影界跟港府跟英國當局的矛盾有所降低,但改名‘香港國際電影節,之後,市政局依舊尷尬的發現,本地電影企業依舊對他們主辦的電影節采取不支持的態度,結果電影節一直發展不起來。每年雖然都要舉辦半個月的時間,但不要說與戛納、柏林電影節相媲美了,就是比起東京國際電影節都遠遠不如,完全淪落為一家純粹的交流會。
林孝智興致勃勃地在會場內到處逛著,在重生前他參加過四次這‘香港國際電影節,,也跟不少的本地電影人交流過,知道在98年之前的香港電影節基本上沒有幾家本土電影公司參加,大多是一些想出名又想把自己的電影高價賣出去的電影公司,才會過來免費放映一段時間的電影。這個電影節想要興旺,還是到香港本土電影沒落之後,本地電影人才認識到了抵製的惡果,開始利用這個宣傳渠道,宣傳已經沒落的香港電影。
可惜
“……林總,咱們來這裏於什麽”
鄭飛跟在興致勃勃的林孝智身邊,在略顯空蕩的電影節會場內轉了一會,終於忍不住今天頭上高懸的太陽,開口勸說他離開,“您看這會場哪有什麽人,我們轉了半天了,也才看到十幾個展位有電影放映。”
林孝智當然也看到了,把會場快轉了一圈後,他也發現了89年的香港電影節那尷尬且名不副實的現狀。整個會場內僅有看上去不足千人到處遊逛著,而且看起來倒不像是要來參加什麽電影節的,更多的反而是閑著無聊進來逛逛的普通香港市民。因為電影節一直火不起來,每年都是市政局在倒貼錢免費搞這電影節。
看到這一幕,事實上林孝智也有些後悔了。在他重生之前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已經成為了香港本地的電影交流盛宴,每年都能吸引數百部來自香港、台灣跟大陸,甚至日韓、印度、泰國以及英國的電影參加,他參加的幾次莫不都是人山人海的非常熱鬧。而且電影節持續時間也不是現在的5天而是16天,足足延長了十來天。
“……都怪我,隻記得後世介紹時說早年的電影節上有很多英國電影公司過來,便腦袋一熱想來看看,能不能把公司的電影推銷到歐洲去。我怎麽忘了,89年這會兒,傲氣衝天的香港電影人正是瞧不起英國電影,因不滿港府給英國電影照拂而抵製這電影節。晦氣……”
轉了一圈,是看到了幾家老外的展位正在放映電影,林孝智過去一看,旋即皺眉直搖頭。就那水平,還不如香港本地的一些跟風片呢,英國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出了一個大文豪叫莎士比亞,結果電影都帶著一股濃重的文藝範。比如之前他站了觀看一會的某部英國電影,看情節明明是想寫黑。社會販毒對社會的危害,你特麽的沒有槍戰沒有警匪大戰、臥底勾心鬥角也就罷了,你特麽敢不把它按照紀錄片的模式拍嗎?還是嫌票房上映後會不夠慘?
搞得林孝智看得直皺眉,暗道香港大多數導演要都是這個水平,也不怪八十年代之後,美國電影逐漸把英國跟歐洲本土電影幾乎趕盡殺絕。
更讓他看得好笑的是,他本來還想看看能不能找到英國發行商呢,誰知道自己往哪裏站了一會,幾個老外看到他胸前掛著的牌子以為是香港本地的發行商,直接圍上來想跟他談發行。用自己過去大半年裏學來的英語簡單跟他們交流了幾句之後,林孝智就找了個借口跑了。
開玩笑,50萬英鎊發行費,以四月初計將近英鎊匯率,接近uu0萬港幣了。就算他腦袋被驢踢了,也於不出這種蠢事來。
盡管發現了自己似乎對這個所謂的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期待度有些太高了,但林孝智也不願意在下屬麵前丟臉。隻好硬著頭皮說一句:“聽說電影節上有英國發行商來采購影片,咱們新亞沒有自己的外埠銷售渠道,歐美一直都是世界最大的兩個票房市場。英國又是歐洲最大的票房,若是能建立一個穩定的渠道,對於新亞的發展無疑是好的”
鄭飛微楞,停下了腳步看著林孝智,半天他才搞清楚,感情林孝智是來賣片的。猶豫片刻,才說道:“林總,咱們還是走吧。電影節上確實每年都有幾家英國發行商來買片,我早年也來過,隻是他們買斷的電影給的錢都不高,一般都是幾萬英鎊,高一點也就是十幾萬,要想賣出更高的價錢,得自己親自去英國宣傳、推銷”
林孝智白他一眼,就新亞現在這樣子,想去英國推銷也沒有門路。
“幾萬英鎊,幾萬英鎊怎麽了。按照港幣跟英鎊的匯率,也有數十萬港幣呢。當年嘉禾不就是靠著十幾萬、幾十萬美元一部片子,十幾年裏不間斷賣給美國佬數十部嘉禾大片,才打開了美國市場,現在一些程龍的經典大片都能賣過上百萬美元,達到兩三百萬的高度了。l美元兌換8港幣,雖然不比分成吃得多,但一部電影就比香港那些苦逼不去開發外埠渠道的電影公司多賺數百上千萬港幣,積少成多決定了一個電影巨頭的崛起。”
“可是,咱們一部電影,就算是賣給東南亞任何一個國家的代理商,片花都能賣到過百萬港幣。英國市場那麽大,才幾萬英鎊未免也太小氣了吧”鄭飛仍是有些不以為然,“那些英國佬電影拍得也不怎麽樣,我們香港的電影可比他們好多了,這麽低得價錢為什麽要賣”
語氣裏,一股濃濃地對英國電影的瞧不起,倒是跟絕大多數的香港電影人一樣。
林孝智給他氣笑了,“一塊石頭,你放在自己倉庫裏不拿出去賣,隻有你一個人知道它是塊價值昂貴的寶石有個屁用。要別人知道了,它的價錢才能高起來。咱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我們手裏的石頭賣出去,哪怕是用最低的價錢也要賣。你隻心痛你用石頭的價錢賣出去的那塊寶石,但你卻沒看清楚,你倉庫裏還有更多更好的寶石”
石頭理論,好萊塢普遍被證明的所使用的最正確也是最成功的營銷手段。八十年代好萊塢幾乎摧毀了歐洲電影的抵抗力之後,把目標對準了香港電影的傳統勢力範圍。美國有營銷大師向好萊塢電影巨頭推銷了他的這套營銷理論。隨後的幾十年裏,美國人用低價出售給當地發行商跟院線的好萊塢大片,先後攻陷了台灣、日本、東南亞甚至北大陸。等到占領了市場,有了廣泛的觀眾人群後,這幾個市場還不是任由美國人每年卷走數十億美元的票房。
林孝智穿著一身休閑西裝,西裝革履地站在那裏,指揮著鄭飛他們配合影展的工作人員,把他們新亞的放映銀幕擺正了。
“林總,您看這樣行不”
鄭飛抹了一把臭汗從下麵下來,林孝智抱著雙臂站在那裏,打量了一陣那銀幕才點了頭:“好多了,剩下的就交給展會這邊的人來弄吧,我們去到處逛逛”
“好”
鄭飛吐了一口氣,雖然不知道林總腦袋是不是抽風了,來參加這個所謂的電影節,但老大發話了,他這個做小弟的還能反對不成,隻能跟著來跑一遭。
香港國際電影節是由香港市政局於1977年在香港大會堂所創辦的電影節,每年電影節為期5天,每年一次,初時稱為‘英港交流電影節,,立意為促進英國電影跟香港電影之間的交流所舉辦的電影節。盡管它在1978年起獲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聯合會的承認與支持,成為國際電影製作協會聯盟成員,但因為前幾屆中因為英國電影的‘強勢,地位,導致遭到了香港本地電影界人士的抵製,一直得不到香港電影界的支持。
盡管‘麥理浩特赦,出台後,香港電影界跟港府跟英國當局的矛盾有所降低,但改名‘香港國際電影節,之後,市政局依舊尷尬的發現,本地電影企業依舊對他們主辦的電影節采取不支持的態度,結果電影節一直發展不起來。每年雖然都要舉辦半個月的時間,但不要說與戛納、柏林電影節相媲美了,就是比起東京國際電影節都遠遠不如,完全淪落為一家純粹的交流會。
林孝智興致勃勃地在會場內到處逛著,在重生前他參加過四次這‘香港國際電影節,,也跟不少的本地電影人交流過,知道在98年之前的香港電影節基本上沒有幾家本土電影公司參加,大多是一些想出名又想把自己的電影高價賣出去的電影公司,才會過來免費放映一段時間的電影。這個電影節想要興旺,還是到香港本土電影沒落之後,本地電影人才認識到了抵製的惡果,開始利用這個宣傳渠道,宣傳已經沒落的香港電影。
可惜
“……林總,咱們來這裏於什麽”
鄭飛跟在興致勃勃的林孝智身邊,在略顯空蕩的電影節會場內轉了一會,終於忍不住今天頭上高懸的太陽,開口勸說他離開,“您看這會場哪有什麽人,我們轉了半天了,也才看到十幾個展位有電影放映。”
林孝智當然也看到了,把會場快轉了一圈後,他也發現了89年的香港電影節那尷尬且名不副實的現狀。整個會場內僅有看上去不足千人到處遊逛著,而且看起來倒不像是要來參加什麽電影節的,更多的反而是閑著無聊進來逛逛的普通香港市民。因為電影節一直火不起來,每年都是市政局在倒貼錢免費搞這電影節。
看到這一幕,事實上林孝智也有些後悔了。在他重生之前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已經成為了香港本地的電影交流盛宴,每年都能吸引數百部來自香港、台灣跟大陸,甚至日韓、印度、泰國以及英國的電影參加,他參加的幾次莫不都是人山人海的非常熱鬧。而且電影節持續時間也不是現在的5天而是16天,足足延長了十來天。
“……都怪我,隻記得後世介紹時說早年的電影節上有很多英國電影公司過來,便腦袋一熱想來看看,能不能把公司的電影推銷到歐洲去。我怎麽忘了,89年這會兒,傲氣衝天的香港電影人正是瞧不起英國電影,因不滿港府給英國電影照拂而抵製這電影節。晦氣……”
轉了一圈,是看到了幾家老外的展位正在放映電影,林孝智過去一看,旋即皺眉直搖頭。就那水平,還不如香港本地的一些跟風片呢,英國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出了一個大文豪叫莎士比亞,結果電影都帶著一股濃重的文藝範。比如之前他站了觀看一會的某部英國電影,看情節明明是想寫黑。社會販毒對社會的危害,你特麽的沒有槍戰沒有警匪大戰、臥底勾心鬥角也就罷了,你特麽敢不把它按照紀錄片的模式拍嗎?還是嫌票房上映後會不夠慘?
搞得林孝智看得直皺眉,暗道香港大多數導演要都是這個水平,也不怪八十年代之後,美國電影逐漸把英國跟歐洲本土電影幾乎趕盡殺絕。
更讓他看得好笑的是,他本來還想看看能不能找到英國發行商呢,誰知道自己往哪裏站了一會,幾個老外看到他胸前掛著的牌子以為是香港本地的發行商,直接圍上來想跟他談發行。用自己過去大半年裏學來的英語簡單跟他們交流了幾句之後,林孝智就找了個借口跑了。
開玩笑,50萬英鎊發行費,以四月初計將近英鎊匯率,接近uu0萬港幣了。就算他腦袋被驢踢了,也於不出這種蠢事來。
盡管發現了自己似乎對這個所謂的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期待度有些太高了,但林孝智也不願意在下屬麵前丟臉。隻好硬著頭皮說一句:“聽說電影節上有英國發行商來采購影片,咱們新亞沒有自己的外埠銷售渠道,歐美一直都是世界最大的兩個票房市場。英國又是歐洲最大的票房,若是能建立一個穩定的渠道,對於新亞的發展無疑是好的”
鄭飛微楞,停下了腳步看著林孝智,半天他才搞清楚,感情林孝智是來賣片的。猶豫片刻,才說道:“林總,咱們還是走吧。電影節上確實每年都有幾家英國發行商來買片,我早年也來過,隻是他們買斷的電影給的錢都不高,一般都是幾萬英鎊,高一點也就是十幾萬,要想賣出更高的價錢,得自己親自去英國宣傳、推銷”
林孝智白他一眼,就新亞現在這樣子,想去英國推銷也沒有門路。
“幾萬英鎊,幾萬英鎊怎麽了。按照港幣跟英鎊的匯率,也有數十萬港幣呢。當年嘉禾不就是靠著十幾萬、幾十萬美元一部片子,十幾年裏不間斷賣給美國佬數十部嘉禾大片,才打開了美國市場,現在一些程龍的經典大片都能賣過上百萬美元,達到兩三百萬的高度了。l美元兌換8港幣,雖然不比分成吃得多,但一部電影就比香港那些苦逼不去開發外埠渠道的電影公司多賺數百上千萬港幣,積少成多決定了一個電影巨頭的崛起。”
“可是,咱們一部電影,就算是賣給東南亞任何一個國家的代理商,片花都能賣到過百萬港幣。英國市場那麽大,才幾萬英鎊未免也太小氣了吧”鄭飛仍是有些不以為然,“那些英國佬電影拍得也不怎麽樣,我們香港的電影可比他們好多了,這麽低得價錢為什麽要賣”
語氣裏,一股濃濃地對英國電影的瞧不起,倒是跟絕大多數的香港電影人一樣。
林孝智給他氣笑了,“一塊石頭,你放在自己倉庫裏不拿出去賣,隻有你一個人知道它是塊價值昂貴的寶石有個屁用。要別人知道了,它的價錢才能高起來。咱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我們手裏的石頭賣出去,哪怕是用最低的價錢也要賣。你隻心痛你用石頭的價錢賣出去的那塊寶石,但你卻沒看清楚,你倉庫裏還有更多更好的寶石”
石頭理論,好萊塢普遍被證明的所使用的最正確也是最成功的營銷手段。八十年代好萊塢幾乎摧毀了歐洲電影的抵抗力之後,把目標對準了香港電影的傳統勢力範圍。美國有營銷大師向好萊塢電影巨頭推銷了他的這套營銷理論。隨後的幾十年裏,美國人用低價出售給當地發行商跟院線的好萊塢大片,先後攻陷了台灣、日本、東南亞甚至北大陸。等到占領了市場,有了廣泛的觀眾人群後,這幾個市場還不是任由美國人每年卷走數十億美元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