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135.結局:戰巡!
1510我的環球航行 作者:狼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35章135.結局:戰巡!
按照“定遠號”的信息指示,我命令艦隊加速至20邁,向西北方向加速前進。
話音剛落,瞭望更報告,西北方向發現煤煙。
艦橋裏的所有人幾乎同時向西北方向望去,果然在海天之間,若隱若見一股深色的煤煙。接著,一艘戰艦的身影出現在遠方。
大家紛紛舉起望遠鏡仔細觀察,不由得連聲讚歎。這是怎樣的一艘戰艦啊!超過萬噸的排水量,以排山倒海之勢迎麵而來,飛剪型艦首以15度仰角坡度高高揚起,切開深藍色的海水,就像一柄鋒利的剪刀絲滑順暢地分開藍色的錦緞。後麵是ab兩個三聯裝150毫米艦炮炮塔,前後相接,高低疊加,炮塔采用全封閉梯型結構,在頂端裝有炮倍鏡和三米測距儀。火炮也顯然是新型艦炮,炮身明顯加長,炮口初速和射程威力必然同步提升。炮塔後麵是高聳的四層艦橋,艦橋第三四層耳台上設有四五台大型探照燈。艦橋頂端裝有五米測距儀,為全艦火炮提供目標距離指示。
等等,在艦橋測距儀上麵是什麽?一個廂式貨車大小的金屬架子,架子上麵密布金屬條網,似乎還生有不少橫叉,而且這個大家夥居然還在轉動著!我恍然大悟,怪不得佛朗能清楚地知道“致遠號”的精確位置,原來是居然研製出了雷達!這家夥總是能給人以意外的驚喜。
艦橋後麵是高聳的主桅杆,上麵設有瞭望更和無線電發射和接收天線。桅杆頂端一麵“東方”大旗隨風獵獵飄揚。桅杆兩側的信號橫桅上掛出信號旗:“歡迎回家!”
主桅杆後麵是間隔設置的兩個巨大的煙囪和進氣筒,分別對應設置在艦體深處的兩套動力係統和發電係統。這煙囪已經不是像“致遠號”那樣的圓柱形煙囪,顯然經過精心設計,而且傾斜設置,變成了橢圓形的橫截麵流線型,阻力更小。
兩個煙囪之間是層疊設置的小艇和交通艇,以及供收放小艇作業的四台吊機,共可以搭載六艘小艇和四艘交通艇。雖然表麵上看不到,但我知道在這層疊的小艇下麵是寬大的煤艙和貨艙。煙囪下麵的甲板上,設置了左右對稱的六個副炮炮位,每個副炮炮位裝有一門帶有半包圍防盾裝甲的十四式100毫米口徑線膛艦炮。
煙囪後麵是兩層後艦橋和後桅杆,接著就是尾部cd兩個三聯裝主炮炮塔,結構和ab炮塔完全一致,位置對稱。
全艦火炮林立,威風八麵,整體設計緊湊,線條流暢,大量應用新技術成果,簡直就是一艘劃時代的天頂星戰艦。
在距離我們兩千米左右,“定遠號”完成一個180度急轉彎,在海麵上劃出一道漂亮的圓弧,占據“致遠號”右前方,引導艦隊回航。
我還有一個小時左右就要回到東方基地,我讓致威二艦敞開供水,讓大家洗漱一番,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儀容儀表迎接港口的歡迎人群。
中午時分,我們接近了衝繩本島。看到了那熟悉的衝繩島和首裏港,還有工廠和東方基地、炮台。炮台上的十一式艦炮開始鳴放禮炮,碼頭上擠滿了歡迎的人群。
“定遠號”慢慢減速,為我們讓出了進港主航道,“致遠號”超越“定遠號”開始進港,“威遠號”隨後跟進。致威二艦全體指戰員和特戰連在甲板列隊,大家精神抖擻,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我們這次航行,曆時十個多月,穿越了世界四大洲,三大洋,總航程超過10萬千米;我們巡查了文萊、新加坡、科倫坡、德班等基地和商號,訪問了裏斯本、哈瓦那、裏約熱內盧和火地島等以往從未涉足的城市和地區,與葡萄牙簽訂了貿易合作協議,與西班牙美洲總督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我們在歐洲和北美洲進行了成功的貿易,賺取黃金40噸,合白銀800萬兩,幾乎相當於當時明朝一年的財政收入。
更重要的是,通過連續三年的遠洋航行,我們鍛煉出了一支向海圖強,具備近現代海權意識和科學精神的武裝部隊;鍛煉出了一支不懼風浪,忠於職守,通達四海的海上貿易船隊;鍛煉出了一支設備先進,武器犀利,動力豐沛的蒸汽艦隊,在當今世界無可匹敵;建立了一套近現代的科學技術研發、教學和生產製造體係,建立了具有相當規模的武器裝備重工業基地。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這隻隊伍、艦隊和體係一經構建完成,就開始按照其自身的規律運行,不再像開始那樣嚴重依賴某個個人。在很多情況下,隻要提出一個命題或是研究方向,這套體係自然而然會以最為高效的方式開足馬力,拿出最為優化的解決方案,並通過一體化的工業體係在最短時間內把圖紙變成現實。
我站在艦橋上,看著“致遠號”在吳子謙的指揮下慢慢進港,瞭望、通訊、輪機、操舵和帆纜各個崗位的口令此起彼伏,大家配合默契。我已經能夠清晰地聽到岸上人群的歡呼聲浪。
我幾乎已經忘卻了我自己。自從在那個初秋的下午穿越以來,經過了四年多的奮戰,一步步從一個中年死肥宅成為縱橫四海的艦隊指揮員;一步步親眼見證了我們從一個小漁村二十來人起家,逐步發展成了全球最先進的武裝力量;搶在麥哲倫之前六年,完成了大明朝中國人的環球航行。
曆史在這個標誌點上開始分叉,以後的曆史書上的全球地理大發現是中國人完成的,第一個完成環球航行,驗證地球是球體的是中國人,第一個完成工業化和工業革命的是中國人。這是一種什麽樣的體驗啊,這比最逼真的遊戲還要逼真,這比最刺激的遊戲還要令人血脈噴張。
直到現在,我還有些恍惚,眼前這一切該不是我沉迷的一款新遊戲吧?但如果說這就是遊戲,也不錯,或許這就是人生的遊戲,抓住穿越機會,贏得精彩無限。
看著已經停在身後的“定遠號”戰列巡洋艦,我突然間意識到我們的艦隊已經遠遠超過了時代的需要。其實,要想在1515年打遍全球,靠“超勇”和“揚威”兩艘遠超世界海軍火力水平的中型風帆戰艦就已經足夠。後來的“致遠號”和“威遠號”蒸汽巡洋艦甚至可以說是傲世全球,當時全世界的海軍戰艦加起來也未必能打的過木殼的“威遠號”,更何況還有全金屬的“致遠號”。至於眼前的這艘“定遠號”戰列巡洋艦,實在是過於科幻,以至於我懷疑他壓根就不是為這個時代準備的。
是的,我們準備好了,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本章完)
按照“定遠號”的信息指示,我命令艦隊加速至20邁,向西北方向加速前進。
話音剛落,瞭望更報告,西北方向發現煤煙。
艦橋裏的所有人幾乎同時向西北方向望去,果然在海天之間,若隱若見一股深色的煤煙。接著,一艘戰艦的身影出現在遠方。
大家紛紛舉起望遠鏡仔細觀察,不由得連聲讚歎。這是怎樣的一艘戰艦啊!超過萬噸的排水量,以排山倒海之勢迎麵而來,飛剪型艦首以15度仰角坡度高高揚起,切開深藍色的海水,就像一柄鋒利的剪刀絲滑順暢地分開藍色的錦緞。後麵是ab兩個三聯裝150毫米艦炮炮塔,前後相接,高低疊加,炮塔采用全封閉梯型結構,在頂端裝有炮倍鏡和三米測距儀。火炮也顯然是新型艦炮,炮身明顯加長,炮口初速和射程威力必然同步提升。炮塔後麵是高聳的四層艦橋,艦橋第三四層耳台上設有四五台大型探照燈。艦橋頂端裝有五米測距儀,為全艦火炮提供目標距離指示。
等等,在艦橋測距儀上麵是什麽?一個廂式貨車大小的金屬架子,架子上麵密布金屬條網,似乎還生有不少橫叉,而且這個大家夥居然還在轉動著!我恍然大悟,怪不得佛朗能清楚地知道“致遠號”的精確位置,原來是居然研製出了雷達!這家夥總是能給人以意外的驚喜。
艦橋後麵是高聳的主桅杆,上麵設有瞭望更和無線電發射和接收天線。桅杆頂端一麵“東方”大旗隨風獵獵飄揚。桅杆兩側的信號橫桅上掛出信號旗:“歡迎回家!”
主桅杆後麵是間隔設置的兩個巨大的煙囪和進氣筒,分別對應設置在艦體深處的兩套動力係統和發電係統。這煙囪已經不是像“致遠號”那樣的圓柱形煙囪,顯然經過精心設計,而且傾斜設置,變成了橢圓形的橫截麵流線型,阻力更小。
兩個煙囪之間是層疊設置的小艇和交通艇,以及供收放小艇作業的四台吊機,共可以搭載六艘小艇和四艘交通艇。雖然表麵上看不到,但我知道在這層疊的小艇下麵是寬大的煤艙和貨艙。煙囪下麵的甲板上,設置了左右對稱的六個副炮炮位,每個副炮炮位裝有一門帶有半包圍防盾裝甲的十四式100毫米口徑線膛艦炮。
煙囪後麵是兩層後艦橋和後桅杆,接著就是尾部cd兩個三聯裝主炮炮塔,結構和ab炮塔完全一致,位置對稱。
全艦火炮林立,威風八麵,整體設計緊湊,線條流暢,大量應用新技術成果,簡直就是一艘劃時代的天頂星戰艦。
在距離我們兩千米左右,“定遠號”完成一個180度急轉彎,在海麵上劃出一道漂亮的圓弧,占據“致遠號”右前方,引導艦隊回航。
我還有一個小時左右就要回到東方基地,我讓致威二艦敞開供水,讓大家洗漱一番,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儀容儀表迎接港口的歡迎人群。
中午時分,我們接近了衝繩本島。看到了那熟悉的衝繩島和首裏港,還有工廠和東方基地、炮台。炮台上的十一式艦炮開始鳴放禮炮,碼頭上擠滿了歡迎的人群。
“定遠號”慢慢減速,為我們讓出了進港主航道,“致遠號”超越“定遠號”開始進港,“威遠號”隨後跟進。致威二艦全體指戰員和特戰連在甲板列隊,大家精神抖擻,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我們這次航行,曆時十個多月,穿越了世界四大洲,三大洋,總航程超過10萬千米;我們巡查了文萊、新加坡、科倫坡、德班等基地和商號,訪問了裏斯本、哈瓦那、裏約熱內盧和火地島等以往從未涉足的城市和地區,與葡萄牙簽訂了貿易合作協議,與西班牙美洲總督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我們在歐洲和北美洲進行了成功的貿易,賺取黃金40噸,合白銀800萬兩,幾乎相當於當時明朝一年的財政收入。
更重要的是,通過連續三年的遠洋航行,我們鍛煉出了一支向海圖強,具備近現代海權意識和科學精神的武裝部隊;鍛煉出了一支不懼風浪,忠於職守,通達四海的海上貿易船隊;鍛煉出了一支設備先進,武器犀利,動力豐沛的蒸汽艦隊,在當今世界無可匹敵;建立了一套近現代的科學技術研發、教學和生產製造體係,建立了具有相當規模的武器裝備重工業基地。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這隻隊伍、艦隊和體係一經構建完成,就開始按照其自身的規律運行,不再像開始那樣嚴重依賴某個個人。在很多情況下,隻要提出一個命題或是研究方向,這套體係自然而然會以最為高效的方式開足馬力,拿出最為優化的解決方案,並通過一體化的工業體係在最短時間內把圖紙變成現實。
我站在艦橋上,看著“致遠號”在吳子謙的指揮下慢慢進港,瞭望、通訊、輪機、操舵和帆纜各個崗位的口令此起彼伏,大家配合默契。我已經能夠清晰地聽到岸上人群的歡呼聲浪。
我幾乎已經忘卻了我自己。自從在那個初秋的下午穿越以來,經過了四年多的奮戰,一步步從一個中年死肥宅成為縱橫四海的艦隊指揮員;一步步親眼見證了我們從一個小漁村二十來人起家,逐步發展成了全球最先進的武裝力量;搶在麥哲倫之前六年,完成了大明朝中國人的環球航行。
曆史在這個標誌點上開始分叉,以後的曆史書上的全球地理大發現是中國人完成的,第一個完成環球航行,驗證地球是球體的是中國人,第一個完成工業化和工業革命的是中國人。這是一種什麽樣的體驗啊,這比最逼真的遊戲還要逼真,這比最刺激的遊戲還要令人血脈噴張。
直到現在,我還有些恍惚,眼前這一切該不是我沉迷的一款新遊戲吧?但如果說這就是遊戲,也不錯,或許這就是人生的遊戲,抓住穿越機會,贏得精彩無限。
看著已經停在身後的“定遠號”戰列巡洋艦,我突然間意識到我們的艦隊已經遠遠超過了時代的需要。其實,要想在1515年打遍全球,靠“超勇”和“揚威”兩艘遠超世界海軍火力水平的中型風帆戰艦就已經足夠。後來的“致遠號”和“威遠號”蒸汽巡洋艦甚至可以說是傲世全球,當時全世界的海軍戰艦加起來也未必能打的過木殼的“威遠號”,更何況還有全金屬的“致遠號”。至於眼前的這艘“定遠號”戰列巡洋艦,實在是過於科幻,以至於我懷疑他壓根就不是為這個時代準備的。
是的,我們準備好了,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