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艱難的起步
1510我的環球航行 作者:狼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9章艱難的起步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繳獲的白銀化做一筆筆的貨款、工錢,流到了琉球國的商人、工匠手裏,換來了東方城下方一大片建築拔地而起。到了1511年春節,我們已經有了初具規模的造船廠,有了小型的冶煉爐和銅鐵加工作坊,有了專門縫製被服加工廠,有了提純配置火藥的軍火車間,還建立了專門負責運輸貿易的商行貨棧。
來到琉球之前我布置大家做的幾件事情也一一有了眉目。佛朗根據我確定的構型,批量生產出了刺刀,因為是在公元1510年投產,所以和艦炮一樣,命名為十式刺刀,神機排人手一支。
趙文成按照我的要求,設計了兩套軍服。一種是深綠色的陸戰隊作戰服,一種是白色的水手水兵作戰服。這兩種作戰服都很好地體現了我要求的原則,基本和我們老式的軍服差不多。用我們繳獲的布匹染色製作,下半身長褲短靴,上半身長袖收口外衣,方便穿著行動,腰紮寬厚皮帶,再配上統一製作的帶扣兜的馬甲背心,可以方便隨身攜帶彈藥或其他用具。陸戰隊和負責操炮作戰的水兵在戰時還需要再穿上經過改造的明朝或日式盔甲,護住身體要害。
這套作戰服在被服廠日夜趕工,好在琉球國本地不缺縫紉工匠,解決了我們的人力問題。終於在春節前,400套新軍服製備完成,發到幹部戰士手中,命名為十式作訓服。
再看工廠區域那裏,從各個專業車間情況看,基本廠房都已經建好,但距離投產進度卻不完全一致。造船廠進度最快,畢竟我們帶來了廣州城裏鄭員外的老班底,琉球國又不缺木料,所以在春節前就已經投產。
船廠在海岸線上設立了傾斜的船台滑道,工匠們搭起腳手架,新型艦船的龍骨構建已經安放在基座上。那是我提出要求,由佛朗具體設計的三桅中型帆船。基本結構脫胎自西班牙蓋倫大帆船,但考慮到我們艦炮威力和安裝布局,借鑒近代艦船設計,取消了“鎮倭號”的兩層炮艙和側舷炮位,直接在縱軸線上設置了四個炮塔,船首船尾各一個,艦中部主桅杆前後各設置一個,炮塔位置船身結構進行重點加固。這樣,全船結構更加緊湊,排水量比“鎮倭號”小一點,約有四百噸,編製人數150名,設有兩個貨艙,可以裝載貨物,或者搭載陸戰隊員。我們將其命名為“琉球型”驅逐艦。
火藥廠進度也還可以。安全起見,火藥廠設立在廠區內陸一片相對獨立的區域,設有地下儲藏倉庫、原料篩選加工車間、混合配比車間和成品加工車間。車間後麵還有一片試驗場,用來測試各種配方的火藥爆炸效果。我們本來就從穆德廣州倉庫裏帶來了一批硫磺硝石等原料,再在琉球本地采購了優質木炭粉,因此火藥廠投產也較快,就是生產都是依靠手工操作,產量比較有限。
比較困難的是武器鑄造和冶煉廠。雖然廠房基本建了起來,冶鐵煉銅的爐子也做好。但是我們帶來的精鐵粉不多,而且冶煉過程中需要大量優質煤炭。這兩樣琉球本地不產,存貨也不多,因此武器廠基本就是做做刺刀,打製刀劍,製備一些艦隻需要金屬部件。槍炮鑄造還得多攢一些原料。
最讓人發愁的是貿易公司。張誌成在這一行可謂是入行較早,對東亞海上貿易和倭寇的組織行動也比較了解,原本可以大顯身手。但目前海上貿易的最大市場,即中國大陸從北到南已然下達禁海令,斷絕了海上貿易。雖然在幾個聚點還可以私下買賣,但基本等同於走私,我們是不能幹的。再說日本,戰亂迭起,浪人橫行,貿易基本靠搶,毫無信譽可言。朝鮮國貧民弱,倒是有些煤鐵資源,但海上航線靠近日本,倭寇橫行,也不保險。於是,張誌成的貿易公司基本變成了各個工廠的采購部,隻能在琉球各個貿易商中采購現成的材料,幾個月下來基本把各個海商在琉球囤積的煤鐵木料一掃而空。
好在我們全殲盤踞在琉球的倭寇以後,這裏的海上貿易開始逐步恢複,每天都能看到貿易海船過來停靠卸貨,都是些絲綢、瓷器、美酒啥的奢侈品,並非我們需要的軍工原料。
於是張誌成隻好每天往來各個海商貨棧,預定煤鐵原料,托海商運來。但這樣周期長,遠水難解近渴,加之煤鐵原料重量大,價值低,海商也不太願意來回運送。
時間來到1511年農曆春節。琉球國到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幾個月以來,我們鎮守著港口碼頭,除了工廠區域有一些噪音和煙塵汙染以外,對琉球百姓秋毫無犯,而且招募了大量百姓做工,讓大家有了收入,又拉動了酒館、飯店、貨鋪等服務業,大家關係相處融洽,獲得了民眾的支持。
這幾天,我在東方城向海一側的炮台上忙前忙後,眼見著一個近代化的炮台初具規模。整個炮台占地有兩個籃球場大小,在海岬高處設置了兩個炮位。這炮位凹在石砌戰壕中,周圍還有彈藥庫、指揮所、炮手隱蔽所和觀察哨位。計劃安裝帶裝甲炮塔的新式後膛裝彈速射炮。
關於這後膛裝彈的速射炮,我先後和佛朗研究過多次,基本想法是在十式艦炮基礎上,去掉十式艦炮的火門,在炮尾部截開,把原來的炮尾改成活動的炮閂,整裝式炮彈即可從炮尾裝填,徹底改變現有火炮的形態,先進程度直接一步邁到1850年左右。
佛朗認為這種改進將使鑄炮難度直線上升,需要分別鑄造炮身和炮閂,再結合到一起,恐怕隻能另起爐灶新造。而我們手頭的煤鐵原料,雖經張誌成四處籌辦,估計也隻夠造兩門新式的速射炮。如果造了速射炮,燧發槍的製造就會耽擱。
經過慎重思考,我決定,集中資源研製速射炮,其他裝備暫時放一下。無論如何至少要保證炮台的裝備到位。
就在我思考下步該如何籌措資源時,通訊排報告,孫守備前來拜訪。我將老孫迎進城內大帳。寒暄完畢,老孫對這段時間以來我們的各項工程進度大為稱讚,說大王很是欣慰。轉而說明來意:大王說近日春節將至,又有要客來訪,請我赴王城中敘談。
我問道這來客姓名,不禁讓人心中一振——李誌雄。
(本章完)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繳獲的白銀化做一筆筆的貨款、工錢,流到了琉球國的商人、工匠手裏,換來了東方城下方一大片建築拔地而起。到了1511年春節,我們已經有了初具規模的造船廠,有了小型的冶煉爐和銅鐵加工作坊,有了專門縫製被服加工廠,有了提純配置火藥的軍火車間,還建立了專門負責運輸貿易的商行貨棧。
來到琉球之前我布置大家做的幾件事情也一一有了眉目。佛朗根據我確定的構型,批量生產出了刺刀,因為是在公元1510年投產,所以和艦炮一樣,命名為十式刺刀,神機排人手一支。
趙文成按照我的要求,設計了兩套軍服。一種是深綠色的陸戰隊作戰服,一種是白色的水手水兵作戰服。這兩種作戰服都很好地體現了我要求的原則,基本和我們老式的軍服差不多。用我們繳獲的布匹染色製作,下半身長褲短靴,上半身長袖收口外衣,方便穿著行動,腰紮寬厚皮帶,再配上統一製作的帶扣兜的馬甲背心,可以方便隨身攜帶彈藥或其他用具。陸戰隊和負責操炮作戰的水兵在戰時還需要再穿上經過改造的明朝或日式盔甲,護住身體要害。
這套作戰服在被服廠日夜趕工,好在琉球國本地不缺縫紉工匠,解決了我們的人力問題。終於在春節前,400套新軍服製備完成,發到幹部戰士手中,命名為十式作訓服。
再看工廠區域那裏,從各個專業車間情況看,基本廠房都已經建好,但距離投產進度卻不完全一致。造船廠進度最快,畢竟我們帶來了廣州城裏鄭員外的老班底,琉球國又不缺木料,所以在春節前就已經投產。
船廠在海岸線上設立了傾斜的船台滑道,工匠們搭起腳手架,新型艦船的龍骨構建已經安放在基座上。那是我提出要求,由佛朗具體設計的三桅中型帆船。基本結構脫胎自西班牙蓋倫大帆船,但考慮到我們艦炮威力和安裝布局,借鑒近代艦船設計,取消了“鎮倭號”的兩層炮艙和側舷炮位,直接在縱軸線上設置了四個炮塔,船首船尾各一個,艦中部主桅杆前後各設置一個,炮塔位置船身結構進行重點加固。這樣,全船結構更加緊湊,排水量比“鎮倭號”小一點,約有四百噸,編製人數150名,設有兩個貨艙,可以裝載貨物,或者搭載陸戰隊員。我們將其命名為“琉球型”驅逐艦。
火藥廠進度也還可以。安全起見,火藥廠設立在廠區內陸一片相對獨立的區域,設有地下儲藏倉庫、原料篩選加工車間、混合配比車間和成品加工車間。車間後麵還有一片試驗場,用來測試各種配方的火藥爆炸效果。我們本來就從穆德廣州倉庫裏帶來了一批硫磺硝石等原料,再在琉球本地采購了優質木炭粉,因此火藥廠投產也較快,就是生產都是依靠手工操作,產量比較有限。
比較困難的是武器鑄造和冶煉廠。雖然廠房基本建了起來,冶鐵煉銅的爐子也做好。但是我們帶來的精鐵粉不多,而且冶煉過程中需要大量優質煤炭。這兩樣琉球本地不產,存貨也不多,因此武器廠基本就是做做刺刀,打製刀劍,製備一些艦隻需要金屬部件。槍炮鑄造還得多攢一些原料。
最讓人發愁的是貿易公司。張誌成在這一行可謂是入行較早,對東亞海上貿易和倭寇的組織行動也比較了解,原本可以大顯身手。但目前海上貿易的最大市場,即中國大陸從北到南已然下達禁海令,斷絕了海上貿易。雖然在幾個聚點還可以私下買賣,但基本等同於走私,我們是不能幹的。再說日本,戰亂迭起,浪人橫行,貿易基本靠搶,毫無信譽可言。朝鮮國貧民弱,倒是有些煤鐵資源,但海上航線靠近日本,倭寇橫行,也不保險。於是,張誌成的貿易公司基本變成了各個工廠的采購部,隻能在琉球各個貿易商中采購現成的材料,幾個月下來基本把各個海商在琉球囤積的煤鐵木料一掃而空。
好在我們全殲盤踞在琉球的倭寇以後,這裏的海上貿易開始逐步恢複,每天都能看到貿易海船過來停靠卸貨,都是些絲綢、瓷器、美酒啥的奢侈品,並非我們需要的軍工原料。
於是張誌成隻好每天往來各個海商貨棧,預定煤鐵原料,托海商運來。但這樣周期長,遠水難解近渴,加之煤鐵原料重量大,價值低,海商也不太願意來回運送。
時間來到1511年農曆春節。琉球國到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幾個月以來,我們鎮守著港口碼頭,除了工廠區域有一些噪音和煙塵汙染以外,對琉球百姓秋毫無犯,而且招募了大量百姓做工,讓大家有了收入,又拉動了酒館、飯店、貨鋪等服務業,大家關係相處融洽,獲得了民眾的支持。
這幾天,我在東方城向海一側的炮台上忙前忙後,眼見著一個近代化的炮台初具規模。整個炮台占地有兩個籃球場大小,在海岬高處設置了兩個炮位。這炮位凹在石砌戰壕中,周圍還有彈藥庫、指揮所、炮手隱蔽所和觀察哨位。計劃安裝帶裝甲炮塔的新式後膛裝彈速射炮。
關於這後膛裝彈的速射炮,我先後和佛朗研究過多次,基本想法是在十式艦炮基礎上,去掉十式艦炮的火門,在炮尾部截開,把原來的炮尾改成活動的炮閂,整裝式炮彈即可從炮尾裝填,徹底改變現有火炮的形態,先進程度直接一步邁到1850年左右。
佛朗認為這種改進將使鑄炮難度直線上升,需要分別鑄造炮身和炮閂,再結合到一起,恐怕隻能另起爐灶新造。而我們手頭的煤鐵原料,雖經張誌成四處籌辦,估計也隻夠造兩門新式的速射炮。如果造了速射炮,燧發槍的製造就會耽擱。
經過慎重思考,我決定,集中資源研製速射炮,其他裝備暫時放一下。無論如何至少要保證炮台的裝備到位。
就在我思考下步該如何籌措資源時,通訊排報告,孫守備前來拜訪。我將老孫迎進城內大帳。寒暄完畢,老孫對這段時間以來我們的各項工程進度大為稱讚,說大王很是欣慰。轉而說明來意:大王說近日春節將至,又有要客來訪,請我赴王城中敘談。
我問道這來客姓名,不禁讓人心中一振——李誌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