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心知掌櫃此語別有它意,但見其欲言又止,也不便再細作追問。加之韓生一案也匆匆了結,楊青羽惑集於心,卻又苦於無緒可導,隻得與沈末緩緩打馬出城。
巴拜之亂平息已久,沈末隨楊青羽一路暢玩,尋幹戎不得,此刻更無由再留。二人略作商議,沈末先行回水印山莊複命,楊青羽則獨往煙雨城會慕缺。
且停且行,山水一更複一更,嶽州尺寸之地,二人足走了三日方才出境。正當作別,忽聽得身後馬啼聲驟然急響,隻聽一人高喚:“楊兄,留步...”聲音清晰可辨,來人正是元少修。
方至跟前,元少修緊勒韁繩,縱身下馬,疾步踏出,身子未穩,趔趄栽跌在地。沈末匆忙下馬,將元少修扶起時才發現,隻短短數日光景,元少修卻形容憔悴,麵慘而目赤,頭發蓬亂,衣裳也滿是泥垢。
楊青羽心裏陡沉,料想定有大事發生,也趕緊翻身下馬,托住元少修關切問道:“發生什麽事了?”
元少修更了更:“蘇姑娘懸梁自盡了,韓嶽投了湖。”
沈末聞言大驚:“案子已經判了,他們為何要自盡?”
楊青羽暗暗叫悔,韓生案凡涉案一幹人等,均非善類,實不該結案後就匆忙離開。
“是方一介還是苟世仁?”楊青羽早是怒火中燒。
元少修黯然搖了搖頭:“衙門的人說蘇老漢不同意婚事,韓嶽殺了蘇老漢,蘇錦娘不堪忍受流言蜚語,懸了梁,韓嶽也是畏罪自殺。”繼又神情篤然道:“韓兄絕不會殺人,定是官府錯判,不能讓他死了還蒙不白之冤。”
說話間從內襯掏出一封信來,遞給二人,楊青羽接過,隻見信中寫道:“元兄,嶽一介寒儒,科第不成,仕途不就,愧對祖宗,愧對師長,愧對錦娘。枉自苟活二十有二。錦娘受辱而死,九泉之下,必不瞑目。平生所憾惟未與錦娘結伉儷之歡,嶽死無留地,恐作孤魂野鬼,流蕩無依。幸得垂憐,得成合壟之願。吾生無惡,死必不墜。與君今世為兄弟,再結來生未了因。弟頓首百拜。”
前案若是依判,韓嶽與錦娘二人本該得成眷屬,韓嶽又有何由殺人?況且蘇老漢非恃強使能之輩,韓生又是一文弱書生,即算兩有相忤,也該不過口角爭執而已,又豈會逞匹夫之誌,害人性命。三條人命,喪在頃刻間,韓生與蘇錦娘雙雙自盡,不論因仇因情,都顯得疑點重重,信中提及蘇錦娘受辱而死,又是受何人之辱?
楊青羽看完信,又悔又恨,百感交心,深知此事必定與衙門那一幫人脫不了幹係,但若幕後之人有瞞天手段,坐實了此案,那這三人之死,豈不又跟他以一日知縣身份判案有莫大牽涉。
楊青羽還陷於自責思量對策,沈末突地問向元少修:“那三個人埋了沒有?”
元少修稍一愣:“還沒有,客棧掌櫃的邀了些街坊把衙差攔下了,說是要還了韓嶽公道才能下葬。”
沈末翻身上馬:“趕緊回去,我先看看三個人的屍首。”
楊青羽猛然想起沈末有驗屍察傷的本領,忙招呼元少修:“得看看他們是怎麽死的。”
元少修會意點了點頭,勒轉馬頭到:“他們放在城南的義莊。”
三人疾馬狂奔,待趕到義莊時,日已將暮,果見有衙差看守。才見到有人靠近,一衙差即大聲喝止:“什麽人?來義莊做什麽?”
元少修上前道:“是知縣楊大人,來查驗韓嶽、蘇錦娘和蘇老漢的屍首。”
一衙差吊個嗓子道:“知縣老爺?他不是走了麽?縣丞老爺交待過了,誰來都甭想進去!”
楊青羽認出當前這人正是數日前在縣衙門口攔道,被他一腳踢飛的衙差。楊青羽冷臉近前,問道:“怎麽,不認得我了?”
衙差看清來人,略覺訝異,顫著音道:“認得,知縣老爺小的自然認得。”
楊青羽:“是誰跟你說的我走了?”
近旁一衙差接過話頭:“衙門裏都知道了,方縣丞還說新任知縣這幾日就會上任。”
楊青羽:“先帶我進去!”
知縣另作委派一事,雖是楊青羽自己所請,但若有新知縣赴任,他這前知縣自然成了虛職,行事也勢必會有諸多不便。無暇多顧,楊青羽徑自打頭,引著沈末和元少修就往裏進。
初時衙差還杵立門口,意欲攔下三人,但見楊青羽氣勢洶洶,也就不敢再阻,引路進了去。
“站住!”剛要跨步進門,楊青羽瞥見一人矮身疾步往外走,知他是去報信,喝止住了。
沈末開口問道:“仵作驗過了沒有?”
衙差愣愣點了點頭。
沈末向楊青羽遞了遞眼色,楊青羽會意道:“去告知方縣丞的時候,順道把仵作請過來,我有話要問他。”
沈末一邊掌燈查驗韓嶽屍體,一邊問向元少修:“你是何時見他最後一麵的?”
知己好友莫明喪生,天人永隔,看著陳置在門板上的韓嶽,元少修悲從中來,暗自啜泣不已。半晌,緩了緩,才道:“三日前,韓兄前來告知蘇老伯同意了他與蘇姑娘的婚事,邀我同他一道置辦聘禮,上門迎親。在下是外鄉人,韓兄大喜,我也想備點薄禮,就去了嶽州找好友借了些銀兩...一來一往,也就一日功夫,我趕回來時,已經這樣了。除了客棧掌櫃,我就隻認得你們,但掌櫃的說你們離開了,我這才追了來。”
“除了那封信,韓生還有沒有留下其他東西。”沈末又仔細翻看著蘇老漢的屍身繼又問道。
元少修回想半刻:“這封信是在他身上找到的,他家裏我也去過,沒有留下什麽了。”
沈末轉到蘇錦娘跟前,按了按蘇錦娘頸處勒痕,又問:“你可仔細辨過,信上字跡確是韓生的?”
元少修點頭道:“我們常有書信往來,韓兄所習蘇體有楊凝式筆意,尋常人也學不來的。”
沈末看完三人屍身,走到元少修跟前又問:“三人的死因是衙門的人說的?”
楊青羽知他定是看出了異常,急問:“有問題?”
沈末也不應他,隻又問道:“你還記不記得,我們離開的時候,客棧掌櫃的說了什麽?”
那日臨別之際,客棧掌櫃異常之言,楊青羽一直難解話中之意,沈末此刻又問起來,楊青羽還在找話頭,沈末又道:“懲了凶,罰了惡,還促了一樁姻緣,如此大快人心之事,掌櫃的為何要說‘世事無常,人各有命’。一個方一介,一個王錦,一個苟世仁,這小小邑縣怕是藏了不少秘密啊。”
沈末所言故意隱而不表,當是不願讓衙差聽了去,楊青羽故意岔開話題,吩咐衙差:“去看看,方縣丞和仵作到了沒有。”
話音剛落,沈末道:“天色晚了,不如請衙門的人明日午時再來,把韓生和蘇老漢一家的街坊四鄰也一道請來,人命關天,也好做個見證。”
楊青羽隨即令道:“照辦就是!”
從義莊出來,三人馬不停蹄,連夜又去拜訪了客棧掌櫃。次日天未見亮,三人又急匆匆出了門。
方至午時初刻,義莊裏外已候了不少人,楊青羽一行三人甫一現身,縣丞方一介和班頭陳駱便遠遠迎了過來。
方一介垂喪著臉,率先開口:“有負大人重托,轄內出此人命大案,下官難辭其咎。”
楊青羽氣鬱於心,命案尚未查清,不知方一介此舉是實有其感還是惺惺作態,也不好發作,隻得稍有些慍道:“仵作何在?”
一瘦削中年男子從一側跨出,回稟道:“小的乃本縣仵作許值,聽憑大老爺差遣。”
楊青羽直問:“韓嶽、蘇老漢、蘇錦娘三人死因是由你所驗?”
許值道:“是我所驗。”
楊青羽:“所驗為何,細細報與我聽。”
許值:“大人請隨我來。”
說著將幾人引進了陳屍處,數位邀作見證的百姓也一並進了屋。
許值掀起蘇老漢身上蓋的白麻布,向眾人道:“蘇老漢有哮喘痼疾,因不同意其侄女蘇氏下嫁窮書生韓嶽,被韓嶽毆成重傷致死,蘇家左鄰史二夫婦曾親見韓嶽與蘇老漢爭吵後,負氣摔門而出,蘇老漢於當夜暴斃。”
“那就是不曾有人親見韓嶽毆打蘇老漢了?”楊青羽疑道。
許值應道:“雖未親見,但史二確是在兩人爭吵聲中聽到蘇老漢叫喊聲。”
見無人有異議,許值又掀起韓嶽與蘇錦娘身上蓋的麻布:“蘇老漢一死,四鄰皆傳是韓嶽攛掇蘇錦娘,二人合謀殺了蘇老漢,蘇錦娘畏懼流言四漫,於次日懸梁自盡,蘇氏頸上勒痕可以為證。”
又移步到韓嶽跟前,繼道:“我仔細查驗過,韓嶽身上並無半點受傷痕跡,據說他與蘇錦娘二人生前曾有誓在先,不能結成連理就相約投湖,故而韓嶽之死,一是畏罪,二是殉情。”
說完向楊青羽道:“三人死因俱明,大人明鑒。”
巴拜之亂平息已久,沈末隨楊青羽一路暢玩,尋幹戎不得,此刻更無由再留。二人略作商議,沈末先行回水印山莊複命,楊青羽則獨往煙雨城會慕缺。
且停且行,山水一更複一更,嶽州尺寸之地,二人足走了三日方才出境。正當作別,忽聽得身後馬啼聲驟然急響,隻聽一人高喚:“楊兄,留步...”聲音清晰可辨,來人正是元少修。
方至跟前,元少修緊勒韁繩,縱身下馬,疾步踏出,身子未穩,趔趄栽跌在地。沈末匆忙下馬,將元少修扶起時才發現,隻短短數日光景,元少修卻形容憔悴,麵慘而目赤,頭發蓬亂,衣裳也滿是泥垢。
楊青羽心裏陡沉,料想定有大事發生,也趕緊翻身下馬,托住元少修關切問道:“發生什麽事了?”
元少修更了更:“蘇姑娘懸梁自盡了,韓嶽投了湖。”
沈末聞言大驚:“案子已經判了,他們為何要自盡?”
楊青羽暗暗叫悔,韓生案凡涉案一幹人等,均非善類,實不該結案後就匆忙離開。
“是方一介還是苟世仁?”楊青羽早是怒火中燒。
元少修黯然搖了搖頭:“衙門的人說蘇老漢不同意婚事,韓嶽殺了蘇老漢,蘇錦娘不堪忍受流言蜚語,懸了梁,韓嶽也是畏罪自殺。”繼又神情篤然道:“韓兄絕不會殺人,定是官府錯判,不能讓他死了還蒙不白之冤。”
說話間從內襯掏出一封信來,遞給二人,楊青羽接過,隻見信中寫道:“元兄,嶽一介寒儒,科第不成,仕途不就,愧對祖宗,愧對師長,愧對錦娘。枉自苟活二十有二。錦娘受辱而死,九泉之下,必不瞑目。平生所憾惟未與錦娘結伉儷之歡,嶽死無留地,恐作孤魂野鬼,流蕩無依。幸得垂憐,得成合壟之願。吾生無惡,死必不墜。與君今世為兄弟,再結來生未了因。弟頓首百拜。”
前案若是依判,韓嶽與錦娘二人本該得成眷屬,韓嶽又有何由殺人?況且蘇老漢非恃強使能之輩,韓生又是一文弱書生,即算兩有相忤,也該不過口角爭執而已,又豈會逞匹夫之誌,害人性命。三條人命,喪在頃刻間,韓生與蘇錦娘雙雙自盡,不論因仇因情,都顯得疑點重重,信中提及蘇錦娘受辱而死,又是受何人之辱?
楊青羽看完信,又悔又恨,百感交心,深知此事必定與衙門那一幫人脫不了幹係,但若幕後之人有瞞天手段,坐實了此案,那這三人之死,豈不又跟他以一日知縣身份判案有莫大牽涉。
楊青羽還陷於自責思量對策,沈末突地問向元少修:“那三個人埋了沒有?”
元少修稍一愣:“還沒有,客棧掌櫃的邀了些街坊把衙差攔下了,說是要還了韓嶽公道才能下葬。”
沈末翻身上馬:“趕緊回去,我先看看三個人的屍首。”
楊青羽猛然想起沈末有驗屍察傷的本領,忙招呼元少修:“得看看他們是怎麽死的。”
元少修會意點了點頭,勒轉馬頭到:“他們放在城南的義莊。”
三人疾馬狂奔,待趕到義莊時,日已將暮,果見有衙差看守。才見到有人靠近,一衙差即大聲喝止:“什麽人?來義莊做什麽?”
元少修上前道:“是知縣楊大人,來查驗韓嶽、蘇錦娘和蘇老漢的屍首。”
一衙差吊個嗓子道:“知縣老爺?他不是走了麽?縣丞老爺交待過了,誰來都甭想進去!”
楊青羽認出當前這人正是數日前在縣衙門口攔道,被他一腳踢飛的衙差。楊青羽冷臉近前,問道:“怎麽,不認得我了?”
衙差看清來人,略覺訝異,顫著音道:“認得,知縣老爺小的自然認得。”
楊青羽:“是誰跟你說的我走了?”
近旁一衙差接過話頭:“衙門裏都知道了,方縣丞還說新任知縣這幾日就會上任。”
楊青羽:“先帶我進去!”
知縣另作委派一事,雖是楊青羽自己所請,但若有新知縣赴任,他這前知縣自然成了虛職,行事也勢必會有諸多不便。無暇多顧,楊青羽徑自打頭,引著沈末和元少修就往裏進。
初時衙差還杵立門口,意欲攔下三人,但見楊青羽氣勢洶洶,也就不敢再阻,引路進了去。
“站住!”剛要跨步進門,楊青羽瞥見一人矮身疾步往外走,知他是去報信,喝止住了。
沈末開口問道:“仵作驗過了沒有?”
衙差愣愣點了點頭。
沈末向楊青羽遞了遞眼色,楊青羽會意道:“去告知方縣丞的時候,順道把仵作請過來,我有話要問他。”
沈末一邊掌燈查驗韓嶽屍體,一邊問向元少修:“你是何時見他最後一麵的?”
知己好友莫明喪生,天人永隔,看著陳置在門板上的韓嶽,元少修悲從中來,暗自啜泣不已。半晌,緩了緩,才道:“三日前,韓兄前來告知蘇老伯同意了他與蘇姑娘的婚事,邀我同他一道置辦聘禮,上門迎親。在下是外鄉人,韓兄大喜,我也想備點薄禮,就去了嶽州找好友借了些銀兩...一來一往,也就一日功夫,我趕回來時,已經這樣了。除了客棧掌櫃,我就隻認得你們,但掌櫃的說你們離開了,我這才追了來。”
“除了那封信,韓生還有沒有留下其他東西。”沈末又仔細翻看著蘇老漢的屍身繼又問道。
元少修回想半刻:“這封信是在他身上找到的,他家裏我也去過,沒有留下什麽了。”
沈末轉到蘇錦娘跟前,按了按蘇錦娘頸處勒痕,又問:“你可仔細辨過,信上字跡確是韓生的?”
元少修點頭道:“我們常有書信往來,韓兄所習蘇體有楊凝式筆意,尋常人也學不來的。”
沈末看完三人屍身,走到元少修跟前又問:“三人的死因是衙門的人說的?”
楊青羽知他定是看出了異常,急問:“有問題?”
沈末也不應他,隻又問道:“你還記不記得,我們離開的時候,客棧掌櫃的說了什麽?”
那日臨別之際,客棧掌櫃異常之言,楊青羽一直難解話中之意,沈末此刻又問起來,楊青羽還在找話頭,沈末又道:“懲了凶,罰了惡,還促了一樁姻緣,如此大快人心之事,掌櫃的為何要說‘世事無常,人各有命’。一個方一介,一個王錦,一個苟世仁,這小小邑縣怕是藏了不少秘密啊。”
沈末所言故意隱而不表,當是不願讓衙差聽了去,楊青羽故意岔開話題,吩咐衙差:“去看看,方縣丞和仵作到了沒有。”
話音剛落,沈末道:“天色晚了,不如請衙門的人明日午時再來,把韓生和蘇老漢一家的街坊四鄰也一道請來,人命關天,也好做個見證。”
楊青羽隨即令道:“照辦就是!”
從義莊出來,三人馬不停蹄,連夜又去拜訪了客棧掌櫃。次日天未見亮,三人又急匆匆出了門。
方至午時初刻,義莊裏外已候了不少人,楊青羽一行三人甫一現身,縣丞方一介和班頭陳駱便遠遠迎了過來。
方一介垂喪著臉,率先開口:“有負大人重托,轄內出此人命大案,下官難辭其咎。”
楊青羽氣鬱於心,命案尚未查清,不知方一介此舉是實有其感還是惺惺作態,也不好發作,隻得稍有些慍道:“仵作何在?”
一瘦削中年男子從一側跨出,回稟道:“小的乃本縣仵作許值,聽憑大老爺差遣。”
楊青羽直問:“韓嶽、蘇老漢、蘇錦娘三人死因是由你所驗?”
許值道:“是我所驗。”
楊青羽:“所驗為何,細細報與我聽。”
許值:“大人請隨我來。”
說著將幾人引進了陳屍處,數位邀作見證的百姓也一並進了屋。
許值掀起蘇老漢身上蓋的白麻布,向眾人道:“蘇老漢有哮喘痼疾,因不同意其侄女蘇氏下嫁窮書生韓嶽,被韓嶽毆成重傷致死,蘇家左鄰史二夫婦曾親見韓嶽與蘇老漢爭吵後,負氣摔門而出,蘇老漢於當夜暴斃。”
“那就是不曾有人親見韓嶽毆打蘇老漢了?”楊青羽疑道。
許值應道:“雖未親見,但史二確是在兩人爭吵聲中聽到蘇老漢叫喊聲。”
見無人有異議,許值又掀起韓嶽與蘇錦娘身上蓋的麻布:“蘇老漢一死,四鄰皆傳是韓嶽攛掇蘇錦娘,二人合謀殺了蘇老漢,蘇錦娘畏懼流言四漫,於次日懸梁自盡,蘇氏頸上勒痕可以為證。”
又移步到韓嶽跟前,繼道:“我仔細查驗過,韓嶽身上並無半點受傷痕跡,據說他與蘇錦娘二人生前曾有誓在先,不能結成連理就相約投湖,故而韓嶽之死,一是畏罪,二是殉情。”
說完向楊青羽道:“三人死因俱明,大人明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