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輔國嘟囔道:“你小子又來誑我,真是柳將軍說的?”
楊青羽聽一提柳奉年,他話有鬆動,偷笑一陣,又故作嚴肅道:“怎麽老葛,你是不信我,還是不信柳將軍!就要你一壇,下次我來,還你十壇。”
葛輔國輕哼一聲:“別,別還我了,下次你別來了。”說完,罵罵咧咧走到一犄角處翻找。
還在搬挪東西,柳奉年跨了進來,道:“葛將軍,上我哪兒去搬吧。”
葛輔國雀躍難抑,眉眼都擠彎了,笑嗬嗬道:“這就去,這就去。”
柳奉年瞥了一眼楊青羽,道:“二弟,我正找你呢,走,去你帳裏。”
二人回到楊青羽帳中,除了沈末獨坐,桌上還擺上了好幾壇酒。楊青羽喜道:“還是大哥知我啊。”
柳奉年笑道:“你二人一見,我就知道沈兄弟跟你交情不淺,我特地挑了幾壇好的,一起嚐嚐。”說完就開封倒酒。
沈末讚道:“還以為這營中都是大老粗,沒想到還有柳將軍這等儒將,難怪楊兄要認你做大哥了。”
楊青羽一拍沈末肩頭:“我那是慧眼識珠,我跟大哥結拜的時候,他還是個布衣,你瞧瞧,轉眼就成了將軍。”
柳奉年應道:“二弟說得不錯,我們結識於布衣,現在又同朝為將,此等際遇,實屬難得啊。”聊得興起,幾人酒也喝得猛了,碗直碰的“鐺啷”作響。
楊青羽有點微醺,借著醉意,問向柳奉年道:“大哥,有件事我想問問你?”
柳奉年對他向來襟懷坦蕩,知無不言,脫口道:“二弟盡管問!”
楊青羽遲疑片刻道:“顧門主是你師父?”
一直隻當柳奉年就是一讀書人,能巍科高中自然實屬應當,但何以能如此知兵事,懂兵法?想到自己是在橫亙山中自小跟夾骨重雲習練,才能一到戰陣一展所長。而柳奉年的一身本事又是何處得來,初時隻當是他善讀書、會讀書,曆代文人深曉兵事也並不鮮見,隻是今日聽他尊顧傾城為師父,確乎吃驚不小。
柳奉年毫不隱晦,直道:“是啊,我尊顧前輩為師,但他卻並未收我入門。”
楊青羽訝然:“這又是為何?”
沈末接過話頭:“鬼穀門下有門規,門下弟子不得入仕。”
柳奉年點了點頭,繼道:“師父沒教我武功,隻授了兵法...師父天人之才,倘若真能拜在他門下,不入仕也可。”
沈末倍感豔羨道:“陸師伯曾臧否天下人物,譽揚門主為百年第一,誰能得他指點,那是三生造化。”
柳奉年起身斟滿三碗酒,問道:“這仗眼看就要打完了,二弟你有什麽打算?”
沈末問道:“要打完了?不是把城圍了攻不下來麽?”
柳奉年道:“若是決堤灌城,鎮城指日可取,隻是城內還有許多百姓,大水淹城,百姓也必受殃及。我跟二弟還有李大人已經訂好了計策,也已呈報了葉軍門,隻要依計行事,鎮城必破。”
楊青羽點頭讚許,倏兒道:“大哥,仗打完我就走,這官場上的名堂多,我還是不想摻和。”
柳奉年猜他是因魏學臣被參劾罷官一事心有芥蒂,遂道:“魏部堂離軍時,我去送了他。部堂說朝廷暗蠹叢生,自廟堂到邊野,沆瀣連枝,上下諂媚。君臣也是離心離德,各揣私心。非臣不忠,非君不明,都隻是利弊權衡下的一顆子而已。”
楊青羽道:“魏部堂有大功於朝廷,全軍都心悅誠服,朝廷是非不論,讓人心寒。”
柳奉年道:“戰事殫費國帑,勞民傷財,魏部堂初核了巴拜之亂所虛耗的軍需糧草,該有兩百餘萬兩銀子,戶部再無力度支。匹夫無罪,為了戰事早定,隻有拿魏部堂罷官促戰,以震懾軍心。”
既又寬慰道:“二弟也無需介懷。你天性散漫,不喜拘束,為兄也覺得還是江湖適合你。”
說完又向沈末道:“明日一早,我們就要回城,沈兄弟可願意同往。”
沈末不解其意,看向楊青羽。楊青羽道:“需要你幫忙,我們混進鎮城去。”
沈末點頭道:“同去!”
柳奉年敬過一碗酒,道:“你們盡管喝,酒管夠,我還得去邀個人。”說完抱起一壇酒,出了帳。
柳奉年出帳,見玉蟾高掛,才知夜已深了。今日興致高,多喝了幾大碗,步子有些踉蹌。借著月色來到呂朝帳前,看到夾縫處燈光熹微,知他還未寢,喚道:“呂兄可在帳中?”
話音才落,呂朝已搴帷出來,一邊把柳奉年讓進帳中,一邊應道:“柳將軍夤夜來訪,可是有事?”
柳奉年道:“已經五更天了,呂兄弟還未就寢,看來你也有事啊!”
呂朝笑道:“在軍中閑適久了,更深人靜也無睡意,正愁寂寥呢。”
柳奉年把酒一擱,道:“會喝酒吧,‘千秋萬古愁,隻在酒中銷’,這世上沒有一碗酒解不了的愁。”
呂朝倒滿兩碗酒,二人喝過後,道:“將軍有何吩咐,在下定盡力而為。”
柳奉年似是忽然酒醒一般,眼神發亮,雙目鎖在呂朝臉上,盯了半晌,忽又兀自笑問:“呂兄弟來軍中做什麽?”
呂朝眉尖微顫,心頭一緊,強擠笑意道:“將軍忘了,我們是義軍,來協助官軍剿賊的。”
柳奉年輕聲哂笑道:“是麽?”
呂朝知他絕不是酒話,但又不明白他何故發問,一時亂了方寸,不知如何作答。
柳奉年繼道:“我遣人探過了,平涼從來沒有出來過義軍,你們謊報身份,是否可以說或許你們都是韃子的內應?”
呂朝內心慌亂無匹,滿腸急索對策,額上也浸出汗來,忽轉念一想,若柳奉年真是有所懷疑前來興師問罪,就大可不必半夜一個人來。此節一通,心緒漸穩,沉著應道:“將軍明察!實不相瞞,我們是江湖中人,不是什麽義軍,來投軍是想能立下點軍功,也好在江湖揚名立萬。”
柳奉年倒滿兩碗酒,遞過一碗給呂朝,呂朝見他似笑非笑,豁地明了,他要聽的該不是這句,遂道:“將軍!韃子的內應已全部清除,我們的人中,絕無可能再有。”
說完把酒一飲而盡,“嘭”地一聲摔得粉碎,肅聲道:“若將軍發現再有異常,呂朝當如此碗,粉身碎骨,絕無二話!”
“好!”柳奉年應聲站起,朗道:“唯有坦誠相待,才能合作無間。呂兄以為呢?”
呂朝不假思索應諾道:“確是如此...”話剛出口,霎時警覺:“將軍說的合作無間是指?”
柳奉年道:“攻取鎮城,勢不可緩,呂兄智謀過人,孟兄又是武功好手,還望二位能助一臂之力。”
呂朝頓恍然驚悟:柳奉年方才句句緊追,盛氣逼問,實是為了確保後方不可有後顧之憂,至於讓他二人相助,也早是胸有定數。
一經領會,呂朝啞然失笑,拱手道:“將軍鑒往知來,通權達變,在下佩服!我二人聽憑將軍差遣!”
柳奉年也拱手道:“先行謝過了。咱們巳時出發,去定北城。”
巳時剛到,連同杜角在內,六人如約到齊,柳奉年點了兵,剛要出發,顏若也跟了來,對柳奉年道:“我也去。”柳奉年點頭默許,準她同行。
楊青羽見她神情異樣,雖一起上路,但一直打馬走在最後。楊青羽勒轉馬頭,上前問道:“顏姑娘有心事?”
顏若不理不睬,扥著韁繩也慢慢跟著。楊青羽留意幾眼,發現她不時看向孟奐,暗叫不好。引馬靠近顏若,一把拉住她馬的韁繩,低聲道:“你現在不能殺他。”
顏若用力拽開,冷冷道:“他是叛徒,為什麽不能殺?”
楊青羽道:“他在軍中立了軍功,你若殺他,朝廷必起疑心,你怎麽脫身?”
顏若執拗道:“你少管我!”楊青羽無奈,隻得走開了。
幾人馬不停蹄,一到定北城柳奉年就拿出鎮城布防圖,在案上鋪展開來,一一講解。
待幾人大致明了,柳奉年道:“謀逆大罪誅九族,巴拜父子斷不會降,雖南城已破,但城內已墐門斷塹,再讓其頑抗死守,這仗又得拖下去。二弟、顧兄、沈兄、孟兄,你們幾位武功好,酉時摸入鎮城,探明城內情形,尤以悉知巴拜父子、劉東陽、土聞秀、許潮等賊首情況為重。”吩咐完又囑咐道:“諸位,務必小心謹慎,城內賊軍該早有提防,警覺性強,倘若被發現了,就及時抽身回來。”
又叫人拿出幾身夜行衣,道:“明日辰時前,我在此恭候諸位。”
日頭見落,四人拿了夜行衣各自回房換上,準備出發。
幾人從南城順利潛入,城內賊軍果然加了數道布防,各點均有不少警備擎著火把巡防。為避免打草驚蛇,孟奐獨自一人由西側從房頂入,楊青羽、顏若、沈末由東側入。置身夜色中,四人穿梭如電,身形如魅,在城中奔走騰挪。
遙遙可辨的數十高樓,大多已不掌燈火,卻能依稀看出城中往日的繁華景象。
楊青羽聽一提柳奉年,他話有鬆動,偷笑一陣,又故作嚴肅道:“怎麽老葛,你是不信我,還是不信柳將軍!就要你一壇,下次我來,還你十壇。”
葛輔國輕哼一聲:“別,別還我了,下次你別來了。”說完,罵罵咧咧走到一犄角處翻找。
還在搬挪東西,柳奉年跨了進來,道:“葛將軍,上我哪兒去搬吧。”
葛輔國雀躍難抑,眉眼都擠彎了,笑嗬嗬道:“這就去,這就去。”
柳奉年瞥了一眼楊青羽,道:“二弟,我正找你呢,走,去你帳裏。”
二人回到楊青羽帳中,除了沈末獨坐,桌上還擺上了好幾壇酒。楊青羽喜道:“還是大哥知我啊。”
柳奉年笑道:“你二人一見,我就知道沈兄弟跟你交情不淺,我特地挑了幾壇好的,一起嚐嚐。”說完就開封倒酒。
沈末讚道:“還以為這營中都是大老粗,沒想到還有柳將軍這等儒將,難怪楊兄要認你做大哥了。”
楊青羽一拍沈末肩頭:“我那是慧眼識珠,我跟大哥結拜的時候,他還是個布衣,你瞧瞧,轉眼就成了將軍。”
柳奉年應道:“二弟說得不錯,我們結識於布衣,現在又同朝為將,此等際遇,實屬難得啊。”聊得興起,幾人酒也喝得猛了,碗直碰的“鐺啷”作響。
楊青羽有點微醺,借著醉意,問向柳奉年道:“大哥,有件事我想問問你?”
柳奉年對他向來襟懷坦蕩,知無不言,脫口道:“二弟盡管問!”
楊青羽遲疑片刻道:“顧門主是你師父?”
一直隻當柳奉年就是一讀書人,能巍科高中自然實屬應當,但何以能如此知兵事,懂兵法?想到自己是在橫亙山中自小跟夾骨重雲習練,才能一到戰陣一展所長。而柳奉年的一身本事又是何處得來,初時隻當是他善讀書、會讀書,曆代文人深曉兵事也並不鮮見,隻是今日聽他尊顧傾城為師父,確乎吃驚不小。
柳奉年毫不隱晦,直道:“是啊,我尊顧前輩為師,但他卻並未收我入門。”
楊青羽訝然:“這又是為何?”
沈末接過話頭:“鬼穀門下有門規,門下弟子不得入仕。”
柳奉年點了點頭,繼道:“師父沒教我武功,隻授了兵法...師父天人之才,倘若真能拜在他門下,不入仕也可。”
沈末倍感豔羨道:“陸師伯曾臧否天下人物,譽揚門主為百年第一,誰能得他指點,那是三生造化。”
柳奉年起身斟滿三碗酒,問道:“這仗眼看就要打完了,二弟你有什麽打算?”
沈末問道:“要打完了?不是把城圍了攻不下來麽?”
柳奉年道:“若是決堤灌城,鎮城指日可取,隻是城內還有許多百姓,大水淹城,百姓也必受殃及。我跟二弟還有李大人已經訂好了計策,也已呈報了葉軍門,隻要依計行事,鎮城必破。”
楊青羽點頭讚許,倏兒道:“大哥,仗打完我就走,這官場上的名堂多,我還是不想摻和。”
柳奉年猜他是因魏學臣被參劾罷官一事心有芥蒂,遂道:“魏部堂離軍時,我去送了他。部堂說朝廷暗蠹叢生,自廟堂到邊野,沆瀣連枝,上下諂媚。君臣也是離心離德,各揣私心。非臣不忠,非君不明,都隻是利弊權衡下的一顆子而已。”
楊青羽道:“魏部堂有大功於朝廷,全軍都心悅誠服,朝廷是非不論,讓人心寒。”
柳奉年道:“戰事殫費國帑,勞民傷財,魏部堂初核了巴拜之亂所虛耗的軍需糧草,該有兩百餘萬兩銀子,戶部再無力度支。匹夫無罪,為了戰事早定,隻有拿魏部堂罷官促戰,以震懾軍心。”
既又寬慰道:“二弟也無需介懷。你天性散漫,不喜拘束,為兄也覺得還是江湖適合你。”
說完又向沈末道:“明日一早,我們就要回城,沈兄弟可願意同往。”
沈末不解其意,看向楊青羽。楊青羽道:“需要你幫忙,我們混進鎮城去。”
沈末點頭道:“同去!”
柳奉年敬過一碗酒,道:“你們盡管喝,酒管夠,我還得去邀個人。”說完抱起一壇酒,出了帳。
柳奉年出帳,見玉蟾高掛,才知夜已深了。今日興致高,多喝了幾大碗,步子有些踉蹌。借著月色來到呂朝帳前,看到夾縫處燈光熹微,知他還未寢,喚道:“呂兄可在帳中?”
話音才落,呂朝已搴帷出來,一邊把柳奉年讓進帳中,一邊應道:“柳將軍夤夜來訪,可是有事?”
柳奉年道:“已經五更天了,呂兄弟還未就寢,看來你也有事啊!”
呂朝笑道:“在軍中閑適久了,更深人靜也無睡意,正愁寂寥呢。”
柳奉年把酒一擱,道:“會喝酒吧,‘千秋萬古愁,隻在酒中銷’,這世上沒有一碗酒解不了的愁。”
呂朝倒滿兩碗酒,二人喝過後,道:“將軍有何吩咐,在下定盡力而為。”
柳奉年似是忽然酒醒一般,眼神發亮,雙目鎖在呂朝臉上,盯了半晌,忽又兀自笑問:“呂兄弟來軍中做什麽?”
呂朝眉尖微顫,心頭一緊,強擠笑意道:“將軍忘了,我們是義軍,來協助官軍剿賊的。”
柳奉年輕聲哂笑道:“是麽?”
呂朝知他絕不是酒話,但又不明白他何故發問,一時亂了方寸,不知如何作答。
柳奉年繼道:“我遣人探過了,平涼從來沒有出來過義軍,你們謊報身份,是否可以說或許你們都是韃子的內應?”
呂朝內心慌亂無匹,滿腸急索對策,額上也浸出汗來,忽轉念一想,若柳奉年真是有所懷疑前來興師問罪,就大可不必半夜一個人來。此節一通,心緒漸穩,沉著應道:“將軍明察!實不相瞞,我們是江湖中人,不是什麽義軍,來投軍是想能立下點軍功,也好在江湖揚名立萬。”
柳奉年倒滿兩碗酒,遞過一碗給呂朝,呂朝見他似笑非笑,豁地明了,他要聽的該不是這句,遂道:“將軍!韃子的內應已全部清除,我們的人中,絕無可能再有。”
說完把酒一飲而盡,“嘭”地一聲摔得粉碎,肅聲道:“若將軍發現再有異常,呂朝當如此碗,粉身碎骨,絕無二話!”
“好!”柳奉年應聲站起,朗道:“唯有坦誠相待,才能合作無間。呂兄以為呢?”
呂朝不假思索應諾道:“確是如此...”話剛出口,霎時警覺:“將軍說的合作無間是指?”
柳奉年道:“攻取鎮城,勢不可緩,呂兄智謀過人,孟兄又是武功好手,還望二位能助一臂之力。”
呂朝頓恍然驚悟:柳奉年方才句句緊追,盛氣逼問,實是為了確保後方不可有後顧之憂,至於讓他二人相助,也早是胸有定數。
一經領會,呂朝啞然失笑,拱手道:“將軍鑒往知來,通權達變,在下佩服!我二人聽憑將軍差遣!”
柳奉年也拱手道:“先行謝過了。咱們巳時出發,去定北城。”
巳時剛到,連同杜角在內,六人如約到齊,柳奉年點了兵,剛要出發,顏若也跟了來,對柳奉年道:“我也去。”柳奉年點頭默許,準她同行。
楊青羽見她神情異樣,雖一起上路,但一直打馬走在最後。楊青羽勒轉馬頭,上前問道:“顏姑娘有心事?”
顏若不理不睬,扥著韁繩也慢慢跟著。楊青羽留意幾眼,發現她不時看向孟奐,暗叫不好。引馬靠近顏若,一把拉住她馬的韁繩,低聲道:“你現在不能殺他。”
顏若用力拽開,冷冷道:“他是叛徒,為什麽不能殺?”
楊青羽道:“他在軍中立了軍功,你若殺他,朝廷必起疑心,你怎麽脫身?”
顏若執拗道:“你少管我!”楊青羽無奈,隻得走開了。
幾人馬不停蹄,一到定北城柳奉年就拿出鎮城布防圖,在案上鋪展開來,一一講解。
待幾人大致明了,柳奉年道:“謀逆大罪誅九族,巴拜父子斷不會降,雖南城已破,但城內已墐門斷塹,再讓其頑抗死守,這仗又得拖下去。二弟、顧兄、沈兄、孟兄,你們幾位武功好,酉時摸入鎮城,探明城內情形,尤以悉知巴拜父子、劉東陽、土聞秀、許潮等賊首情況為重。”吩咐完又囑咐道:“諸位,務必小心謹慎,城內賊軍該早有提防,警覺性強,倘若被發現了,就及時抽身回來。”
又叫人拿出幾身夜行衣,道:“明日辰時前,我在此恭候諸位。”
日頭見落,四人拿了夜行衣各自回房換上,準備出發。
幾人從南城順利潛入,城內賊軍果然加了數道布防,各點均有不少警備擎著火把巡防。為避免打草驚蛇,孟奐獨自一人由西側從房頂入,楊青羽、顏若、沈末由東側入。置身夜色中,四人穿梭如電,身形如魅,在城中奔走騰挪。
遙遙可辨的數十高樓,大多已不掌燈火,卻能依稀看出城中往日的繁華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