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學臣不予置詞,又道:“第二略,將略所言,‘法曰:將者,上不製於天,下不製於地,中不製於人。儒將者,決勝廟堂者也;武將者,折衝千裏者也;大將者,深明天地、兼資文武者也。’以此而觀,你是何種將啊?”
柳奉年道:“下官哪種也不是,樽俎之間而折衝千裏之外,非一人能成其事。為將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下官隻身一人,唯有袖手旁觀而已。”
魏學臣知他又在借題暗諷,也不接話,繼道:“第三略,兵略所言,‘法曰:用兵之道,使地輕馬,馬輕車,車輕人,人輕戰。法曰:兵以靜固,以專勝。力分者弱,心疑者背。’此略又作何解?”
柳奉年道:“兵務神速,事貴合機。凡用兵之法,主客無常態,戰守無常形,分合無常製,進退無常度,動靜無常期,伸縮無常勢,出沒變化,敵不可測,此之謂兵機。能一擊而勝者,往往隻在一線兵機,輕出疾行,上下一心,必勝!”
“噢?何以見得?”魏學臣看他確有些見地,追問一句。
柳奉年:“唐李愬懸軍奇襲,雪夜下蔡州,此為兵機之勝。”
魏學臣把信一折,一邊收起一邊道:“洋洋三千五百言,倒是說了些行軍作戰之法,隻不知是否為隻能逞口舌之勇的筆頭將軍,來日我們再見分曉。方才你辱本官將不可將,實為大不敬,棍子就先給你記下,不過你得去牢裏待幾天,以儆效尤。”
柳奉年領命後即被人壓下,丟在了牢裏。
一將軍道:“部堂,這人當真不用?”
魏學臣道:“此人有大用,但現在還用不了。糧草籌措、調兵遣將都需時日,你和張允先各帶一路兵勸降各處叛軍,等我集結大軍,立刻派兵增援。”
三日後,一人現身牢營,喚道:“柳大人,部堂有請。”
柳奉年道:“好,等我更衣。”
這人急道:“還更什麽衣,韃子都快打到家門口了。”說完拉著柳奉年急急往外走。
一進內堂,兩列將官一身戎裝站得挺拔,堂上魏學臣也著上甲衣,威勢赫赫。
一見柳奉年,魏學臣道:“柳奉年聽令,著你為守備,領三千兵馬,迤北附賀蘭山疾行,務要牽製敵軍十日,隻等我援軍一到,合兵殲之。”
“末將領命!”
柳奉年接令後,當即換上鎧甲,帶上一眾軍士東向渡河,直奔賀蘭山,其餘將佐軍官也紛紛領命開拔。
不過十日,前方捷報頻傳,河西已複九城,柳奉年一路軍不僅成功牽製敵軍與官軍完成合圍攻殲,更連下三營三堡合六座城池,軍中沸騰,均讚其有奇謀,善戰略。
魏學臣召回柳奉年參讚軍務,十萬火急,也不等柳奉年稍作歇息,就被叫到了總督行轅。
魏學臣正看輿圖布方略,見柳奉年一來,忙招呼他近前,到圖上比劃道:“昨日前軍急報,賊軍又下兩城,守將棄城逃了,若再不據守,我軍剛複的城又會落入賊手,賊勢不可漲,必要遏在此處。”
柳奉年看到圖上所指,略有思索:“部堂,扼守此處不難,以我之見,賊軍要取的下一城必是五浦頭,隻消在此設伏,賊必退。”
魏學臣稍有疑慮:“你怎知他取的是五浦頭?可有破敵之法?”
柳奉年道:“用兵之道,在決機於陣前,料事於敵先。寧堡尚遠,兵源未繼,賊軍眼下斷不會取。翠嶺、石橋兩城是堅城,若要攻城,勢必損兵耗時。以其現有兵力,迅速取五浦頭,與花延、井隆互為犄角,可讓我軍腹背受敵,陷於絕地。”
魏學臣鑒於前事行軍,戰效卓著,也不作疑,詢道:“依你之見,若要得勝,需兵馬幾何?糧草幾何?”
柳奉年:“糧草三日,兵馬五千。”
魏學臣:“軍中可無戲言呐!”
柳奉年:“下官願立軍令狀,不勝,可先斬我頭。”
魏學臣:“好,既然有必勝之心,凱旋之日本官為你慶功。”
剛過三日,前軍急報,柳奉年一路軍力挫賊軍,斬首一千餘,再複兩城。
魏學臣大喜過望,自此河西賀蘭北麓收複失地一事,悉委柳奉年。
闊別許久,本以為江湖之大,該難有可見之期。誰曾想,在這苦戰之地竟也能相逢。
楊青羽大喜難禁,顫聲道:“大哥,你怎麽來了這裏?”
看著柳奉年現在一身戎裝,英姿勃勃,哪還有半分初見時的書生氣。
柳奉年雙目驟紅,慨然道:“朝廷派我前來討逆,二弟,你為何會在這裏?”
“大哥此事說來話長,得空我再細細說與你聽。”本想將詳情盡數道出,但此刻戰事要緊,楊青羽也就止住了。
看著李須一旁惶惑,柳奉年拉過楊青羽高興道:“大人,楊將軍是我義弟!”
李須看在眼裏,樂在心裏,這弟兄二人之名早已響徹河西,現在更合兵一處,豈非無往不勝。
楊青羽這才反應過來,近日裏聽聞的常被誇讚的柳將軍其人竟是柳奉年,本以為他隻是一介書生,卻不想還有橫刀立馬、攻城略地的本事,又是驚詫、又是激賞。
李須心中暗喜,麵上鎮靜如常,點頭道:“你二人兄弟之情,容後再敘。柳將軍,前方定北城,你可有攻城之法?”
“末將以為,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柳奉年當即回道,顯是心中早有計策。
李須:“此話何意?”
柳奉年:“假意圍城攻打青岡堡,誘定北城出援軍來救,再合兵殲之。”
此計正與楊青羽方才所獻計策一樣,李須知此法定是可行,又再問:“你何以知曉,我們攻堡,定北城就必會出兵?”
柳奉年道:“大人,此兩城連成一線,乃鎮城之屏障,可謂唇亡齒寒,二者不可丟其一。此前我領三千軍沿賀蘭山麓取道北上,也是因為這點兵力不足以給鎮城構成威脅,沒有出兵截我,我才得以順利拿下諸多城池。但現在大軍一集,賊軍必以兩城為屏,拚死阻擋。所以先引出定北城賊軍,迎頭痛擊,以寒其膽,攝其威。”
聽到柳奉年取定北城之法與自己不無二致,楊青羽激動莫名,正想開口附和一聲,李須先撫掌讚道:“好啊,兄弟二人真是心有靈犀,所出計策也如出一轍。兩位將軍,先回營稍作整頓,輜重一到,立刻攻城。”
二人相攜回營,柳奉年拿出一壇酒來,笑道:“二弟,可還記得此物叫什麽?”
楊青羽拿過酒壇,開過一聞,咧嘴一笑:“大哥,此物稱作落湯雞,記得還是因一落魄書生得來的諢名。”說完灌了一口。
柳奉年哈哈大笑,接過也喝了一口,呼道:“痛快!二弟,能在這裏遇上你,大哥著實高興啊。”言罷,又連喝了幾大口。
楊青羽見他豪興,也不示弱,拿過酒壇,仰頭咕嚕嚕灌過兩口,借著酒興道:“青州一別,本還擔念大哥科考是否順暢,今日見到大哥風采,想來定是高中巍科,被朝廷委以重任,兄弟借酒再祝大哥他日‘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說完又喝過一口。
柳奉年見楊青羽也在軍中本有驚疑,又聽得李須提到二人所獻破定北城一計相同,更添驚喜,遂道:“二弟遠在江湖,卻心憂家國,邊關多事,戰場之上,難免出危蹈險,你有此份心力,大哥也要敬你。”
說到此處,順手接過酒壇,又喝過一大口,繼笑一聲道:“我在北地就聽說有位小將軍極善用兵,一直想著要會一會,哪曾想到竟然是你。”
楊青羽:“大哥說笑了,我也就是在橫亙山的時候,自小聽師公講過一些兵法,這次誤打誤撞,倒還派上了用場。”
兄弟二人徹夜閑敘,不僅各訴往昔衷腸,又將近日戰況及用兵所得互作切磋,雙雙被彼此見地、謀略所折服。
又過兩日,援軍、糧草、輜重盡數到齊,一路軍繞道馳援平虜城,一路軍按部署,先取青岡堡與定北城。大軍開拔,在十餘裏處止住紮營,一邊派出前哨輪番打探。
李須把著全局,隨時據哨子探報,在輿圖上標注出各處山道、地形、及賊情變動。
準備就緒,李須部署道:“眾將聽令!杜將軍,東一路由你領三千兵,二十門將軍炮,候在定北城外,隻等賊援一出,伺機炮轟西南兩門;伍將軍,北一路由你領兩千兵,五百騎,二百銃,伏在紫鬆林,炮響為號,聽到炮聲,即刻殺出;楊將軍,西一路由你領四千兵,十門將軍炮,二十駕投石車,直攻青岡堡,按計劃行事;柳將軍,南一路,由你領三千兵,八百騎,十門虎蹲炮,伏在烏頭嶺,隻等賊軍一至,立刻掩殺。諸位將軍,此戰關乎是否能早日平定戰亂,勿要一舉功成。”
四人齊齊回了聲:“得令!”,隨即分遣兵將前往。
唯楊青羽一路軍是攻城為先,青岡堡雖不大,但守備森嚴。
楊青羽帶兵帶了城下,勒馬巡視了半晌,下令道:“闞通你帶人架好車炮,準備攻城。方賁,讓你借的兩百支銃呢?”
方賁跨出,有些猶豫道:“將軍,銃打不到牆頭。”
柳奉年道:“下官哪種也不是,樽俎之間而折衝千裏之外,非一人能成其事。為將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下官隻身一人,唯有袖手旁觀而已。”
魏學臣知他又在借題暗諷,也不接話,繼道:“第三略,兵略所言,‘法曰:用兵之道,使地輕馬,馬輕車,車輕人,人輕戰。法曰:兵以靜固,以專勝。力分者弱,心疑者背。’此略又作何解?”
柳奉年道:“兵務神速,事貴合機。凡用兵之法,主客無常態,戰守無常形,分合無常製,進退無常度,動靜無常期,伸縮無常勢,出沒變化,敵不可測,此之謂兵機。能一擊而勝者,往往隻在一線兵機,輕出疾行,上下一心,必勝!”
“噢?何以見得?”魏學臣看他確有些見地,追問一句。
柳奉年:“唐李愬懸軍奇襲,雪夜下蔡州,此為兵機之勝。”
魏學臣把信一折,一邊收起一邊道:“洋洋三千五百言,倒是說了些行軍作戰之法,隻不知是否為隻能逞口舌之勇的筆頭將軍,來日我們再見分曉。方才你辱本官將不可將,實為大不敬,棍子就先給你記下,不過你得去牢裏待幾天,以儆效尤。”
柳奉年領命後即被人壓下,丟在了牢裏。
一將軍道:“部堂,這人當真不用?”
魏學臣道:“此人有大用,但現在還用不了。糧草籌措、調兵遣將都需時日,你和張允先各帶一路兵勸降各處叛軍,等我集結大軍,立刻派兵增援。”
三日後,一人現身牢營,喚道:“柳大人,部堂有請。”
柳奉年道:“好,等我更衣。”
這人急道:“還更什麽衣,韃子都快打到家門口了。”說完拉著柳奉年急急往外走。
一進內堂,兩列將官一身戎裝站得挺拔,堂上魏學臣也著上甲衣,威勢赫赫。
一見柳奉年,魏學臣道:“柳奉年聽令,著你為守備,領三千兵馬,迤北附賀蘭山疾行,務要牽製敵軍十日,隻等我援軍一到,合兵殲之。”
“末將領命!”
柳奉年接令後,當即換上鎧甲,帶上一眾軍士東向渡河,直奔賀蘭山,其餘將佐軍官也紛紛領命開拔。
不過十日,前方捷報頻傳,河西已複九城,柳奉年一路軍不僅成功牽製敵軍與官軍完成合圍攻殲,更連下三營三堡合六座城池,軍中沸騰,均讚其有奇謀,善戰略。
魏學臣召回柳奉年參讚軍務,十萬火急,也不等柳奉年稍作歇息,就被叫到了總督行轅。
魏學臣正看輿圖布方略,見柳奉年一來,忙招呼他近前,到圖上比劃道:“昨日前軍急報,賊軍又下兩城,守將棄城逃了,若再不據守,我軍剛複的城又會落入賊手,賊勢不可漲,必要遏在此處。”
柳奉年看到圖上所指,略有思索:“部堂,扼守此處不難,以我之見,賊軍要取的下一城必是五浦頭,隻消在此設伏,賊必退。”
魏學臣稍有疑慮:“你怎知他取的是五浦頭?可有破敵之法?”
柳奉年道:“用兵之道,在決機於陣前,料事於敵先。寧堡尚遠,兵源未繼,賊軍眼下斷不會取。翠嶺、石橋兩城是堅城,若要攻城,勢必損兵耗時。以其現有兵力,迅速取五浦頭,與花延、井隆互為犄角,可讓我軍腹背受敵,陷於絕地。”
魏學臣鑒於前事行軍,戰效卓著,也不作疑,詢道:“依你之見,若要得勝,需兵馬幾何?糧草幾何?”
柳奉年:“糧草三日,兵馬五千。”
魏學臣:“軍中可無戲言呐!”
柳奉年:“下官願立軍令狀,不勝,可先斬我頭。”
魏學臣:“好,既然有必勝之心,凱旋之日本官為你慶功。”
剛過三日,前軍急報,柳奉年一路軍力挫賊軍,斬首一千餘,再複兩城。
魏學臣大喜過望,自此河西賀蘭北麓收複失地一事,悉委柳奉年。
闊別許久,本以為江湖之大,該難有可見之期。誰曾想,在這苦戰之地竟也能相逢。
楊青羽大喜難禁,顫聲道:“大哥,你怎麽來了這裏?”
看著柳奉年現在一身戎裝,英姿勃勃,哪還有半分初見時的書生氣。
柳奉年雙目驟紅,慨然道:“朝廷派我前來討逆,二弟,你為何會在這裏?”
“大哥此事說來話長,得空我再細細說與你聽。”本想將詳情盡數道出,但此刻戰事要緊,楊青羽也就止住了。
看著李須一旁惶惑,柳奉年拉過楊青羽高興道:“大人,楊將軍是我義弟!”
李須看在眼裏,樂在心裏,這弟兄二人之名早已響徹河西,現在更合兵一處,豈非無往不勝。
楊青羽這才反應過來,近日裏聽聞的常被誇讚的柳將軍其人竟是柳奉年,本以為他隻是一介書生,卻不想還有橫刀立馬、攻城略地的本事,又是驚詫、又是激賞。
李須心中暗喜,麵上鎮靜如常,點頭道:“你二人兄弟之情,容後再敘。柳將軍,前方定北城,你可有攻城之法?”
“末將以為,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柳奉年當即回道,顯是心中早有計策。
李須:“此話何意?”
柳奉年:“假意圍城攻打青岡堡,誘定北城出援軍來救,再合兵殲之。”
此計正與楊青羽方才所獻計策一樣,李須知此法定是可行,又再問:“你何以知曉,我們攻堡,定北城就必會出兵?”
柳奉年道:“大人,此兩城連成一線,乃鎮城之屏障,可謂唇亡齒寒,二者不可丟其一。此前我領三千軍沿賀蘭山麓取道北上,也是因為這點兵力不足以給鎮城構成威脅,沒有出兵截我,我才得以順利拿下諸多城池。但現在大軍一集,賊軍必以兩城為屏,拚死阻擋。所以先引出定北城賊軍,迎頭痛擊,以寒其膽,攝其威。”
聽到柳奉年取定北城之法與自己不無二致,楊青羽激動莫名,正想開口附和一聲,李須先撫掌讚道:“好啊,兄弟二人真是心有靈犀,所出計策也如出一轍。兩位將軍,先回營稍作整頓,輜重一到,立刻攻城。”
二人相攜回營,柳奉年拿出一壇酒來,笑道:“二弟,可還記得此物叫什麽?”
楊青羽拿過酒壇,開過一聞,咧嘴一笑:“大哥,此物稱作落湯雞,記得還是因一落魄書生得來的諢名。”說完灌了一口。
柳奉年哈哈大笑,接過也喝了一口,呼道:“痛快!二弟,能在這裏遇上你,大哥著實高興啊。”言罷,又連喝了幾大口。
楊青羽見他豪興,也不示弱,拿過酒壇,仰頭咕嚕嚕灌過兩口,借著酒興道:“青州一別,本還擔念大哥科考是否順暢,今日見到大哥風采,想來定是高中巍科,被朝廷委以重任,兄弟借酒再祝大哥他日‘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說完又喝過一口。
柳奉年見楊青羽也在軍中本有驚疑,又聽得李須提到二人所獻破定北城一計相同,更添驚喜,遂道:“二弟遠在江湖,卻心憂家國,邊關多事,戰場之上,難免出危蹈險,你有此份心力,大哥也要敬你。”
說到此處,順手接過酒壇,又喝過一大口,繼笑一聲道:“我在北地就聽說有位小將軍極善用兵,一直想著要會一會,哪曾想到竟然是你。”
楊青羽:“大哥說笑了,我也就是在橫亙山的時候,自小聽師公講過一些兵法,這次誤打誤撞,倒還派上了用場。”
兄弟二人徹夜閑敘,不僅各訴往昔衷腸,又將近日戰況及用兵所得互作切磋,雙雙被彼此見地、謀略所折服。
又過兩日,援軍、糧草、輜重盡數到齊,一路軍繞道馳援平虜城,一路軍按部署,先取青岡堡與定北城。大軍開拔,在十餘裏處止住紮營,一邊派出前哨輪番打探。
李須把著全局,隨時據哨子探報,在輿圖上標注出各處山道、地形、及賊情變動。
準備就緒,李須部署道:“眾將聽令!杜將軍,東一路由你領三千兵,二十門將軍炮,候在定北城外,隻等賊援一出,伺機炮轟西南兩門;伍將軍,北一路由你領兩千兵,五百騎,二百銃,伏在紫鬆林,炮響為號,聽到炮聲,即刻殺出;楊將軍,西一路由你領四千兵,十門將軍炮,二十駕投石車,直攻青岡堡,按計劃行事;柳將軍,南一路,由你領三千兵,八百騎,十門虎蹲炮,伏在烏頭嶺,隻等賊軍一至,立刻掩殺。諸位將軍,此戰關乎是否能早日平定戰亂,勿要一舉功成。”
四人齊齊回了聲:“得令!”,隨即分遣兵將前往。
唯楊青羽一路軍是攻城為先,青岡堡雖不大,但守備森嚴。
楊青羽帶兵帶了城下,勒馬巡視了半晌,下令道:“闞通你帶人架好車炮,準備攻城。方賁,讓你借的兩百支銃呢?”
方賁跨出,有些猶豫道:“將軍,銃打不到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