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樓不假思索,安排道:“此事交由你來辦,另外,讓杜角跟著去,他箭法好,讓他護好這柳姓將軍。”
尤徵領命剛去,皇羽複又回來,一臉著急道:“少主,戶部的人不走,說是十萬火急,一定讓你去一趟。”
金玉樓已猜到定是和此次叛亂有關,也知推脫不掉,叫上皇羽道:“你隨我一道去。”
還未到去處,金玉樓攔過皇羽問道:“上次戶部的人是要跟我談什麽事?”
皇羽道:“我問過了,是鹽的事。”“好,今日就先說鹽!”金玉樓脫口道。
剛到一處府第,戶部堂官張維已派人等在門口,急吼吼道:“金老板,大人等您多時了。”由人引到裏屋,見張維著常服坐在正堂,另兩人著官服坐在左右。
金玉樓一進屋,三人忙起身相迎,張維先道:“金老板貴人事多,許久不在京裏,可急煞本官啊。”
金玉樓客氣道:“張大人見諒,在下也逢多事之秋,生意上四處出事端,不得已要親自跑一趟。”
張維輕歎道:“回來就好。”又抬手向年長一人,引薦道:“這是戶部侍郎馬大人。”向另一人又道:“這是兵部秦大人。”
金玉樓一一回完禮,問:“不知三位大人叫我來,所為何事?”
張維道:“我也不繞彎子了,前方戰事吃緊,這次朝廷派出的隨軍糧草隻夠吃兩個月,缺糧缺餉,讓金老板來,也是要你幫忙救急啊。”
秦大人道:“前方發回的八百裏加急說巴拜還勾結了河東的韃靼部,朝廷要增兵,但糧草未備足,也不敢發兵。”
金玉樓憤然道:“戰事乃國事,戶部沒銀子,怎麽不奏請借調內帑用作軍需?如此國之大事,不取之於百姓,則取之於商人。三位大人,金某隻是區區一生意人,參與不了這些大事。”
馬大人忙安撫:“百姓蕭然苦兵,我們這些父母官也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朝廷剛把賦稅加征了三厘五毫,合天下賦稅就是增派了白銀兩百餘萬兩。這才戰事剛起,若再拖過三年五載,勢必會再加征餉賦,百姓不堪重負,再起民變,則天下危矣。”
金玉樓:“說到底,就是朝廷不出銀子,這打仗的銀子要我來出?”
張維忙打圓場:“金老板出的銀子,全部折成鹽引、茶引,如何?”
話題引到鹽茶上,金玉樓更不客氣,語氣硬道:“說到這鹽茶,我倒要跟各位大人好好絮叨絮叨。現在我還有積引三十萬,去年我就報過,兩淮、兩浙、閩廣各地私鹽盛行,袁州、臨江私食廣鹽,撫州、建昌私食閩鹽。再者,各皇親勢族,每年超支那麽多鹽引拿來私賣,朝廷也從不過問。既然鹽引壓在手裏賣不出去,那朝廷開中,叫我們這些商人去幹什麽?再說說茶,年初我也報過。我定引巴茶、漢茶各兩千道,以茶易馬,上等馬,茶一百二十斤,中等馬,茶七十斤。年中,戶部讓我支湖茶,湖茶味苦,多假茶,現在以茶易馬,二百斤換不來一匹馬駒,茶也壓在手裏沒人買了。各位大人,我這天大的損失,是否要人來償?”
張維略顯為難,猶豫半晌:“既然如此,把你所積鹽引銷了,換作新引。至於茶嘛,先支巴、漢茶,如不夠,再支湖茶。這個法子是否可行?”
朝廷反複無常,朝令夕改,金玉樓深有體會,雖然張維言之鑿鑿,也難保是急需銀子,胡亂應承的權宜之計。金玉樓不置可否,道:“張大人是否言出必諾?”
張維肯定道:“本官一言九鼎,言出必踐。”
金玉樓輕笑道:“好,既然大人篤定此事可行,那我先拿出二十萬兩銀子充作軍用。不過,這次的新鹽引,我要解州鹽十萬引,淮鹽二十萬引,滇鹽二十萬引,閩鹽十萬引。等新鹽引一到,我再拿出三十萬兩。”
不料金玉樓會痛快答應,幾十萬引鹽可值不了幾十萬兩銀子,張維不及多想,大喜道:“金老板心係家國,實乃百姓之福。”側身又道:“秦大人,你可都聽到了,銀子即刻就到,你可安排軍馬,準備出發。”
馬大人也神色舒緩,道:“解此大急,金老板實是商之楷模,我這就安排各司道,各處鹽茶由你處先支。”
張維近到金玉樓跟前細聲道:“朝廷得知不少商人‘買窩’,你得暫避一下風頭。”
金玉樓裝作吃驚模樣:“竟有此事?多謝大人提醒。”
等金玉樓、皇羽二人從張府出來,皇羽忍不住問道:“少主,為何要答應拿軍餉換鹽引?這不是虧了嗎?”
金玉樓笑道:“跟朝廷做生意,你還想賺?手裏積了鹽引、茶引的不止我一家,現在有朝廷作保,隻有我能支到鹽茶轉賣,這些人自然會把積引賤賣給我,積引在他們手裏就是廢引,在我手裏,可就變廢為寶了。再說,當官兒的‘占窩’越來越離譜,他們手裏的鹽引也正愁沒人要呢?”
青雲堂門眾可謂枕戈待旦,靳禾川一大早即遣了幾人在山下蹲守,方至午正,就見兩路大軍分從玉泉營東、南兩側大門殺入。伍閑也是一員虎將,一馬當先,提刀衝鋒在前,一進東門,大刀翻舞,瞬間砍殺幾人。身後隨軍一見,士氣高漲,橫衝硬搏,逢敵便殺。
守城賊軍初時還有些驚慌,但此處韃靼軍也多梟勇,轉眼即戰在一團。正當兩軍焦灼,李須領另一路人馬從南城攻入,殺得賊軍大怵,直往後撤。未幾,又見玉泉城西側大門,一路人爭相湧入,一見賊人,提刀便砍,也不管陣形如何,都各自為戰,愈戰愈勇。
這些人都是習武之輩,不懂行軍打仗,需要行伍配合,但憑著一身武藝,雖雜亂衝鋒在前,頃刻間竟在敵軍中殺出一道口子。李須見這些作戰之勇,心頭暗喜:當真是一支勁旅啊!
賊軍且戰且退,眼看被圍至北門,靳禾川喝道:“不好,韃子要逃。”說完引著眾人向前包抄去。
楊青羽暗叫不好,賊軍人馬不在少數,若能圍城,李須攻城時就該圍了,留下西門,是給青雲堂一眾人,留下北門,正是給賊軍的。
“圍師遺闕,網開一麵”,楊青羽自然看得明白李須之想,眼見靳禾川等人往前狂奔,楊青羽不敢稍滯,即飛身上前,越過眾人,一把攔住靳禾川:“靳堂主,此門斷不得。”
靳禾川急道:“楊兄弟,再不斷路,可來不及了。”
楊青羽肅聲道:“靳堂主聽我一言,不可截,不可追。”
靳禾川見言語堅定,不好違拗,遺憾歎了口氣,也招呼眾人停了下來。賊軍一退出北門,伍閑領軍即追了出去。靳禾川見狀,還本想怪罪楊青羽縱敵逃了,話還沒說出口,又見官軍撤了回來。
一戰告捷,斬殺敵將百餘人,官軍傷亡不到十人。青雲堂一眾,隻三人受了些皮外傷。李須引馬到前,向眾人道:“多謝諸位義士仗義相助,此戰我軍大獲全勝。”
靳禾川道:“大人,韃子作亂殺害我鄉親父老,我們上陣趕走韃子,為父老報仇,這才是理所應當的,大人何用道謝。”
李須朗道:“好,大家同仇敵愾,豈能不勝。諸位義士,戰事未完,如還願一同作戰,可否先編入我軍中,以便行軍作戰安排。”
靳禾川掃視眾門人一言,見也無人有異議,遂道:“就依官家的規矩辦。”說完伍閑即帶著一幹人下去編伍,隻剩下楊青羽一人。
李須道:“楊兄弟,我在遠處看到,這些義士本想去截斷賊軍退路,好讓我們在城中合圍殲之,你為何要去攔下他們?”
楊青羽道:“大人,兵法雲‘十則圍之,倍則分之’,敵我兵力相去不遠,圍打之法不可行。方才賊軍撤退之時,我見敵軍雖敗而不怯,雖退而不亂,所以我料想北麵必有埋伏。大人發兵攻城,隻進東門和南門,留西門與一眾義士,留北門,就是為給賊軍逃生的,以我之兵力若全殲賊軍,也勢必大傷元氣,若有賊援,那我軍就隻有束手待擒。伍將軍不追窮寇,想必也是大人囑咐,北門外有伏兵,不可追打。”
李須朗聲大笑,讚道:“好小子,竟如此深諳兵法。我要收回昨日那番話。”
楊青羽不解:“大人要收回的是哪番話?”
李須道:“昨日我讓你到我軍中當個千總,你給我回絕了,我要收回的就是這句話。”說完身子一挺,朗道:“擢你為我軍中守備,領一千五百兵...在這邊鎮,守備無品秩,無定員。但若按朝廷規製,這可是五品官。小子,在你這個年紀,五品官可不小了。”
楊青羽隻當李須真以為是嫌官小才拒絕了昨日的邀請,楊青羽忙解釋:“大人,在下實在無意...”
李須已聽出他話中之意,忙打斷道:“‘修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國家正當用人之際,你這一身本事,不為國效力,豈不可惜?再萬勿推辭,戰事一了,你若想去別處,我決不攔你。”
尤徵領命剛去,皇羽複又回來,一臉著急道:“少主,戶部的人不走,說是十萬火急,一定讓你去一趟。”
金玉樓已猜到定是和此次叛亂有關,也知推脫不掉,叫上皇羽道:“你隨我一道去。”
還未到去處,金玉樓攔過皇羽問道:“上次戶部的人是要跟我談什麽事?”
皇羽道:“我問過了,是鹽的事。”“好,今日就先說鹽!”金玉樓脫口道。
剛到一處府第,戶部堂官張維已派人等在門口,急吼吼道:“金老板,大人等您多時了。”由人引到裏屋,見張維著常服坐在正堂,另兩人著官服坐在左右。
金玉樓一進屋,三人忙起身相迎,張維先道:“金老板貴人事多,許久不在京裏,可急煞本官啊。”
金玉樓客氣道:“張大人見諒,在下也逢多事之秋,生意上四處出事端,不得已要親自跑一趟。”
張維輕歎道:“回來就好。”又抬手向年長一人,引薦道:“這是戶部侍郎馬大人。”向另一人又道:“這是兵部秦大人。”
金玉樓一一回完禮,問:“不知三位大人叫我來,所為何事?”
張維道:“我也不繞彎子了,前方戰事吃緊,這次朝廷派出的隨軍糧草隻夠吃兩個月,缺糧缺餉,讓金老板來,也是要你幫忙救急啊。”
秦大人道:“前方發回的八百裏加急說巴拜還勾結了河東的韃靼部,朝廷要增兵,但糧草未備足,也不敢發兵。”
金玉樓憤然道:“戰事乃國事,戶部沒銀子,怎麽不奏請借調內帑用作軍需?如此國之大事,不取之於百姓,則取之於商人。三位大人,金某隻是區區一生意人,參與不了這些大事。”
馬大人忙安撫:“百姓蕭然苦兵,我們這些父母官也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朝廷剛把賦稅加征了三厘五毫,合天下賦稅就是增派了白銀兩百餘萬兩。這才戰事剛起,若再拖過三年五載,勢必會再加征餉賦,百姓不堪重負,再起民變,則天下危矣。”
金玉樓:“說到底,就是朝廷不出銀子,這打仗的銀子要我來出?”
張維忙打圓場:“金老板出的銀子,全部折成鹽引、茶引,如何?”
話題引到鹽茶上,金玉樓更不客氣,語氣硬道:“說到這鹽茶,我倒要跟各位大人好好絮叨絮叨。現在我還有積引三十萬,去年我就報過,兩淮、兩浙、閩廣各地私鹽盛行,袁州、臨江私食廣鹽,撫州、建昌私食閩鹽。再者,各皇親勢族,每年超支那麽多鹽引拿來私賣,朝廷也從不過問。既然鹽引壓在手裏賣不出去,那朝廷開中,叫我們這些商人去幹什麽?再說說茶,年初我也報過。我定引巴茶、漢茶各兩千道,以茶易馬,上等馬,茶一百二十斤,中等馬,茶七十斤。年中,戶部讓我支湖茶,湖茶味苦,多假茶,現在以茶易馬,二百斤換不來一匹馬駒,茶也壓在手裏沒人買了。各位大人,我這天大的損失,是否要人來償?”
張維略顯為難,猶豫半晌:“既然如此,把你所積鹽引銷了,換作新引。至於茶嘛,先支巴、漢茶,如不夠,再支湖茶。這個法子是否可行?”
朝廷反複無常,朝令夕改,金玉樓深有體會,雖然張維言之鑿鑿,也難保是急需銀子,胡亂應承的權宜之計。金玉樓不置可否,道:“張大人是否言出必諾?”
張維肯定道:“本官一言九鼎,言出必踐。”
金玉樓輕笑道:“好,既然大人篤定此事可行,那我先拿出二十萬兩銀子充作軍用。不過,這次的新鹽引,我要解州鹽十萬引,淮鹽二十萬引,滇鹽二十萬引,閩鹽十萬引。等新鹽引一到,我再拿出三十萬兩。”
不料金玉樓會痛快答應,幾十萬引鹽可值不了幾十萬兩銀子,張維不及多想,大喜道:“金老板心係家國,實乃百姓之福。”側身又道:“秦大人,你可都聽到了,銀子即刻就到,你可安排軍馬,準備出發。”
馬大人也神色舒緩,道:“解此大急,金老板實是商之楷模,我這就安排各司道,各處鹽茶由你處先支。”
張維近到金玉樓跟前細聲道:“朝廷得知不少商人‘買窩’,你得暫避一下風頭。”
金玉樓裝作吃驚模樣:“竟有此事?多謝大人提醒。”
等金玉樓、皇羽二人從張府出來,皇羽忍不住問道:“少主,為何要答應拿軍餉換鹽引?這不是虧了嗎?”
金玉樓笑道:“跟朝廷做生意,你還想賺?手裏積了鹽引、茶引的不止我一家,現在有朝廷作保,隻有我能支到鹽茶轉賣,這些人自然會把積引賤賣給我,積引在他們手裏就是廢引,在我手裏,可就變廢為寶了。再說,當官兒的‘占窩’越來越離譜,他們手裏的鹽引也正愁沒人要呢?”
青雲堂門眾可謂枕戈待旦,靳禾川一大早即遣了幾人在山下蹲守,方至午正,就見兩路大軍分從玉泉營東、南兩側大門殺入。伍閑也是一員虎將,一馬當先,提刀衝鋒在前,一進東門,大刀翻舞,瞬間砍殺幾人。身後隨軍一見,士氣高漲,橫衝硬搏,逢敵便殺。
守城賊軍初時還有些驚慌,但此處韃靼軍也多梟勇,轉眼即戰在一團。正當兩軍焦灼,李須領另一路人馬從南城攻入,殺得賊軍大怵,直往後撤。未幾,又見玉泉城西側大門,一路人爭相湧入,一見賊人,提刀便砍,也不管陣形如何,都各自為戰,愈戰愈勇。
這些人都是習武之輩,不懂行軍打仗,需要行伍配合,但憑著一身武藝,雖雜亂衝鋒在前,頃刻間竟在敵軍中殺出一道口子。李須見這些作戰之勇,心頭暗喜:當真是一支勁旅啊!
賊軍且戰且退,眼看被圍至北門,靳禾川喝道:“不好,韃子要逃。”說完引著眾人向前包抄去。
楊青羽暗叫不好,賊軍人馬不在少數,若能圍城,李須攻城時就該圍了,留下西門,是給青雲堂一眾人,留下北門,正是給賊軍的。
“圍師遺闕,網開一麵”,楊青羽自然看得明白李須之想,眼見靳禾川等人往前狂奔,楊青羽不敢稍滯,即飛身上前,越過眾人,一把攔住靳禾川:“靳堂主,此門斷不得。”
靳禾川急道:“楊兄弟,再不斷路,可來不及了。”
楊青羽肅聲道:“靳堂主聽我一言,不可截,不可追。”
靳禾川見言語堅定,不好違拗,遺憾歎了口氣,也招呼眾人停了下來。賊軍一退出北門,伍閑領軍即追了出去。靳禾川見狀,還本想怪罪楊青羽縱敵逃了,話還沒說出口,又見官軍撤了回來。
一戰告捷,斬殺敵將百餘人,官軍傷亡不到十人。青雲堂一眾,隻三人受了些皮外傷。李須引馬到前,向眾人道:“多謝諸位義士仗義相助,此戰我軍大獲全勝。”
靳禾川道:“大人,韃子作亂殺害我鄉親父老,我們上陣趕走韃子,為父老報仇,這才是理所應當的,大人何用道謝。”
李須朗道:“好,大家同仇敵愾,豈能不勝。諸位義士,戰事未完,如還願一同作戰,可否先編入我軍中,以便行軍作戰安排。”
靳禾川掃視眾門人一言,見也無人有異議,遂道:“就依官家的規矩辦。”說完伍閑即帶著一幹人下去編伍,隻剩下楊青羽一人。
李須道:“楊兄弟,我在遠處看到,這些義士本想去截斷賊軍退路,好讓我們在城中合圍殲之,你為何要去攔下他們?”
楊青羽道:“大人,兵法雲‘十則圍之,倍則分之’,敵我兵力相去不遠,圍打之法不可行。方才賊軍撤退之時,我見敵軍雖敗而不怯,雖退而不亂,所以我料想北麵必有埋伏。大人發兵攻城,隻進東門和南門,留西門與一眾義士,留北門,就是為給賊軍逃生的,以我之兵力若全殲賊軍,也勢必大傷元氣,若有賊援,那我軍就隻有束手待擒。伍將軍不追窮寇,想必也是大人囑咐,北門外有伏兵,不可追打。”
李須朗聲大笑,讚道:“好小子,竟如此深諳兵法。我要收回昨日那番話。”
楊青羽不解:“大人要收回的是哪番話?”
李須道:“昨日我讓你到我軍中當個千總,你給我回絕了,我要收回的就是這句話。”說完身子一挺,朗道:“擢你為我軍中守備,領一千五百兵...在這邊鎮,守備無品秩,無定員。但若按朝廷規製,這可是五品官。小子,在你這個年紀,五品官可不小了。”
楊青羽隻當李須真以為是嫌官小才拒絕了昨日的邀請,楊青羽忙解釋:“大人,在下實在無意...”
李須已聽出他話中之意,忙打斷道:“‘修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國家正當用人之際,你這一身本事,不為國效力,豈不可惜?再萬勿推辭,戰事一了,你若想去別處,我決不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