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三叔震驚地看著親生大哥,這還是他認識的孫伯民嗎?怎麽說話那麽頂心頂肺的?什麽他這個外人?
他可是山子的親生三叔呢。
他們可有比叔侄關係更進一步的關係呢。
何況孫三叔認為自己說的話在理,孫伯民跟著去一點也不好。年紀大不說,又文盲,更不機靈,跟著去就是拖後腿,還不如他這個親生三叔陪著去。
孫三叔可想到京城逛一逛。
那是京城啊!一輩子都想去的地方。別說孫家村,整個黃陽縣也沒什麽人去過京城呢。
要是他去了,回來就有吹水的資本了。
最好是到了京城,販運些物美價廉的貨回來賣,好賺一筆呢。
當然這些都是不重點,重要的是他可以見證孫山高中的威水畫麵。
哎呦,這可是他們孫家村,不,是黃陽縣百年一遇的場景,孫三叔可不想錯過。
孫三叔見大哥這條路走不通,於是找上孫山:“山子,我陪你進京趕考怎麽?你覺得我行不?”
期待地看著孫山,希望他說:三叔,你行!
孫山連孫伯民都不想帶,更何況孫三叔,連忙搖頭說:“不行,三叔。上京趕考,不僅路途遙遠,還路費昂貴,我們孫家窮,負擔不起。”
這話把孫三叔噎得無話可說。
孫三叔想著他陪著上京城的費用是準備公中出,找黃氏或者孫伯民報銷的。
孫山這麽說,是表示他進京也行,隻不過要自己出路費嗎?
這點,孫三叔就好猶豫了。
去一趟京城,恐怕收一年山貨都不夠呢。
要不要自費去呢?
德哥兒卻沒想那麽多,對著孫山說:“山子,我陪著你去,我的路費由我爹出,你放心,不用你出。”
德哥兒想著他一個單身小夥子,跟著一起去,用不來多少錢。
這些年工錢都交給父母保管,路費家裏人出很正常。
孫三叔被德哥兒輕飄飄的話噎了又噎,什麽他出?
他一直都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好不好。
陪山子進京趕考,當然是大房出了。他們去做苦力,又不是享福。
總不能既要做苦力又要出路費,賠了夫人又折兵。
現在還未興帶資入組呢。
孫山繼續搖頭說:“德哥兒,你不能去,你得要在縣學繼續幹活。去京城起碼半年,等你回來了,縣學的活計早就讓人頂替了。”
德哥兒無所謂地說:“我以後做你的管家,不去縣學做了。跟你這個進士老爺比在縣學幹有前途。”
孫三叔還在猶豫路費這件事,聽到德哥兒不想到縣學幹活,要跟在孫山身邊做事。
這次沒有反對,反而讚同地說:“山子,讓德哥兒跟在你身邊做事。縣學那地方沒前途。”
進士老爺的管家跟縣學的打雜,孫三叔還能分得清哪個職業有前途的。
特別是孫山跟德哥兒是堂兄弟,留在熟人身邊做事最好了。
就算犯錯,也不會要打要殺。最多罵幾句。
到外麵就不一樣了,不僅挨罵還會挨打,哪裏有美好的未來,孫三叔又不是傻子,怎麽不會計算呢。
孫三叔忍著肉疼地說:“山子,讓德哥兒跟著你一起進京,在你身邊做事。路費,最多我出了!”
孫三叔好心疼啊,貼錢給兒子做苦力,他流著淚接受。
這麽虧本的事,在他一生中可是汙點了。
沒辦法,兒女都是父母的孽債,一生都在還。
孫山無語了,孫三叔竟然舍得出路費,太陽從西邊升起,東邊落下了。
不過孫山還是搖了搖頭,歎了一口氣說:“三叔,德哥兒,我跟你們說老實話,這次上京趕考,我很沒信心。九成九是落榜了。
我之所以花巨錢去趕考,完全是為了下一次有經驗。這次我都不看好自己。三叔,德哥兒,你們莫要對我期待太多。”
孫三叔和德哥兒震驚地看著孫山認真的樣子。
他的表情好嚴肅啊,說的好是真話。
莫非孫山真的會落榜?
孫山又繼續說:“這次我上京趕考,不想多帶人去。哎,你們去的時候有多希望,放榜後就有多失望。你們還是不要去吧。”
看了看德哥兒,拍了拍德哥兒的手臂說:“德哥兒,莫要辭去縣學的活計,明年是你做不了進士老爺的管家的了。活計弄丟了,管家也做不成了,虧大發呢。三叔,你說,我說的對不對?”
對,說得太對了!免得兩頭不到岸。
做進士老爺的管家是好,但也要孫山考上進士才行。
孫三叔想了想說:“德哥兒,山子說得對。你還是乖乖到縣學幹活。等山子高中後再做也不遲。”
德哥兒不同意地說:“山子,我做不來進士老爺管家,也可以做舉人老爺的管家。”
孫山搖了搖頭說:“我現在還讀書,不需要管家。等我不讀書了,去幹活,賺家業,才需要管家。到時候做也不遲。現在做管家,不僅發不了工錢,更是沒啥前途。德哥兒,你還是留在縣學繼續幹活。等我有家業,再來我身邊幫忙。”
這話不僅孫三叔讚同,後來的孫三嬸也讚同,黃氏更讚同了,她是希望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可孫山現在哪裏有事業,還在讀書呢。自然不需要兄弟來幫忙了。
安慰德哥兒說:“德哥兒,山子說得對,你安心在縣學幹活,等山子有營生了,再過來幫忙也不遲。你們都孫家的子孫,山子怎麽也忘不了你的。”
德哥兒無奈啊,隻好灰溜溜地跑回縣學做起了雜役。
吃過晚飯後,蘇氏悄摸摸地找上孫山,認真地問:“山子,你告訴阿娘,這次上京趕考,高中的機會大不大?”
今日聽到孫山對孫三叔和德哥兒說有九成九的機率落榜,豈不是考不了行進士?
不知是孫山誆人,還是講真話。
蘇氏得問清楚。
孫山迎接上一雙期待的眼神,實話實說:“阿娘,我跟你說實話。在嶽麓書院,夫子跟我說,有七成的機會考上舉人,至於進士,夫子說我天資有限,考上進士的機會不大。”
頓了頓,繼續說:“阿娘,我不甘心,我想上京城試一試,不試過,我不死心。”
其實當初周大人說話非常直白,差不多直接告訴孫山,他沒可能考上進士。
但孫山想著舉人都能考上了,進士或許搏一搏也能上榜。
因為不試一定不成功,試了,還有中彩票的概率呢。
他可是山子的親生三叔呢。
他們可有比叔侄關係更進一步的關係呢。
何況孫三叔認為自己說的話在理,孫伯民跟著去一點也不好。年紀大不說,又文盲,更不機靈,跟著去就是拖後腿,還不如他這個親生三叔陪著去。
孫三叔可想到京城逛一逛。
那是京城啊!一輩子都想去的地方。別說孫家村,整個黃陽縣也沒什麽人去過京城呢。
要是他去了,回來就有吹水的資本了。
最好是到了京城,販運些物美價廉的貨回來賣,好賺一筆呢。
當然這些都是不重點,重要的是他可以見證孫山高中的威水畫麵。
哎呦,這可是他們孫家村,不,是黃陽縣百年一遇的場景,孫三叔可不想錯過。
孫三叔見大哥這條路走不通,於是找上孫山:“山子,我陪你進京趕考怎麽?你覺得我行不?”
期待地看著孫山,希望他說:三叔,你行!
孫山連孫伯民都不想帶,更何況孫三叔,連忙搖頭說:“不行,三叔。上京趕考,不僅路途遙遠,還路費昂貴,我們孫家窮,負擔不起。”
這話把孫三叔噎得無話可說。
孫三叔想著他陪著上京城的費用是準備公中出,找黃氏或者孫伯民報銷的。
孫山這麽說,是表示他進京也行,隻不過要自己出路費嗎?
這點,孫三叔就好猶豫了。
去一趟京城,恐怕收一年山貨都不夠呢。
要不要自費去呢?
德哥兒卻沒想那麽多,對著孫山說:“山子,我陪著你去,我的路費由我爹出,你放心,不用你出。”
德哥兒想著他一個單身小夥子,跟著一起去,用不來多少錢。
這些年工錢都交給父母保管,路費家裏人出很正常。
孫三叔被德哥兒輕飄飄的話噎了又噎,什麽他出?
他一直都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好不好。
陪山子進京趕考,當然是大房出了。他們去做苦力,又不是享福。
總不能既要做苦力又要出路費,賠了夫人又折兵。
現在還未興帶資入組呢。
孫山繼續搖頭說:“德哥兒,你不能去,你得要在縣學繼續幹活。去京城起碼半年,等你回來了,縣學的活計早就讓人頂替了。”
德哥兒無所謂地說:“我以後做你的管家,不去縣學做了。跟你這個進士老爺比在縣學幹有前途。”
孫三叔還在猶豫路費這件事,聽到德哥兒不想到縣學幹活,要跟在孫山身邊做事。
這次沒有反對,反而讚同地說:“山子,讓德哥兒跟在你身邊做事。縣學那地方沒前途。”
進士老爺的管家跟縣學的打雜,孫三叔還能分得清哪個職業有前途的。
特別是孫山跟德哥兒是堂兄弟,留在熟人身邊做事最好了。
就算犯錯,也不會要打要殺。最多罵幾句。
到外麵就不一樣了,不僅挨罵還會挨打,哪裏有美好的未來,孫三叔又不是傻子,怎麽不會計算呢。
孫三叔忍著肉疼地說:“山子,讓德哥兒跟著你一起進京,在你身邊做事。路費,最多我出了!”
孫三叔好心疼啊,貼錢給兒子做苦力,他流著淚接受。
這麽虧本的事,在他一生中可是汙點了。
沒辦法,兒女都是父母的孽債,一生都在還。
孫山無語了,孫三叔竟然舍得出路費,太陽從西邊升起,東邊落下了。
不過孫山還是搖了搖頭,歎了一口氣說:“三叔,德哥兒,我跟你們說老實話,這次上京趕考,我很沒信心。九成九是落榜了。
我之所以花巨錢去趕考,完全是為了下一次有經驗。這次我都不看好自己。三叔,德哥兒,你們莫要對我期待太多。”
孫三叔和德哥兒震驚地看著孫山認真的樣子。
他的表情好嚴肅啊,說的好是真話。
莫非孫山真的會落榜?
孫山又繼續說:“這次我上京趕考,不想多帶人去。哎,你們去的時候有多希望,放榜後就有多失望。你們還是不要去吧。”
看了看德哥兒,拍了拍德哥兒的手臂說:“德哥兒,莫要辭去縣學的活計,明年是你做不了進士老爺的管家的了。活計弄丟了,管家也做不成了,虧大發呢。三叔,你說,我說的對不對?”
對,說得太對了!免得兩頭不到岸。
做進士老爺的管家是好,但也要孫山考上進士才行。
孫三叔想了想說:“德哥兒,山子說得對。你還是乖乖到縣學幹活。等山子高中後再做也不遲。”
德哥兒不同意地說:“山子,我做不來進士老爺管家,也可以做舉人老爺的管家。”
孫山搖了搖頭說:“我現在還讀書,不需要管家。等我不讀書了,去幹活,賺家業,才需要管家。到時候做也不遲。現在做管家,不僅發不了工錢,更是沒啥前途。德哥兒,你還是留在縣學繼續幹活。等我有家業,再來我身邊幫忙。”
這話不僅孫三叔讚同,後來的孫三嬸也讚同,黃氏更讚同了,她是希望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可孫山現在哪裏有事業,還在讀書呢。自然不需要兄弟來幫忙了。
安慰德哥兒說:“德哥兒,山子說得對,你安心在縣學幹活,等山子有營生了,再過來幫忙也不遲。你們都孫家的子孫,山子怎麽也忘不了你的。”
德哥兒無奈啊,隻好灰溜溜地跑回縣學做起了雜役。
吃過晚飯後,蘇氏悄摸摸地找上孫山,認真地問:“山子,你告訴阿娘,這次上京趕考,高中的機會大不大?”
今日聽到孫山對孫三叔和德哥兒說有九成九的機率落榜,豈不是考不了行進士?
不知是孫山誆人,還是講真話。
蘇氏得問清楚。
孫山迎接上一雙期待的眼神,實話實說:“阿娘,我跟你說實話。在嶽麓書院,夫子跟我說,有七成的機會考上舉人,至於進士,夫子說我天資有限,考上進士的機會不大。”
頓了頓,繼續說:“阿娘,我不甘心,我想上京城試一試,不試過,我不死心。”
其實當初周大人說話非常直白,差不多直接告訴孫山,他沒可能考上進士。
但孫山想著舉人都能考上了,進士或許搏一搏也能上榜。
因為不試一定不成功,試了,還有中彩票的概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