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們呲牙咧嘴地喊疼,這時候有人看到孫山蒼白的小臉,安撫道:“新來的學子,莫怕,習慣就好。”
其中一個又瘦又高的同窗附和到:“這位新來的學子,你遲早有一天被夫子打板子的,今日看到的,就當提前感受。莫要緊張,以後就習以為常的了。”
孫山懦懦地問:“同窗,你們好,我叫孫山,今天剛來的。洪夫子經常這麽打人的嗎?”
說不怕是假的,誰能保證一定回答出洪秀才的提問。
強壯的歐寒君解釋道:“阿山,凡是在洪氏學堂讀書的,沒一個能躲過夫子的打板子。你剛來,不清楚,慢慢就會知道的了。”
同情地看了一眼孫山,小身板子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了,還是先給他好好說道。
孫山聽到後,臉色更白了,被打板子丟臉是一回事,可疼真得讓人絕望。
身體,精神上的痛苦一樣令人抓狂。
曾家俊用腫得像豬蹄的手輕輕地拍了拍孫山的肩膀,傷心地說:“同窗,以後就有機會嚐到打板子了,你慢慢體會,隻有被打過,才知道“疼”字怎麽寫。”
大家在課室七嘴八舌地聊天,又相互介紹。
孫山從對話中得知,丙班7個人,隻有歐寒君和自己是外鎮來的,剩餘的5個都是家在縣城或者縣城附近的,所以不用住宿,是所謂的“走讀生”。
丙班裏孫山最小,曾家俊最大,今年已經15歲了。
所以成績肯定一般般。
想到13歲的舍友洪翦已經升到乙班,曾家俊15歲還在丙班混,可得知他就是學渣。至於渣到什麽程度,往後再觀察。
又高又瘦的叫賀維占,今年13歲。
微胖的12歲小少年叫杜直樸,跟夏掌櫃一個村。
剩下的兩個分別叫姚治、王偉正,都是11歲的小少年,一直在洪氏學堂讀書,前年剛來丙班的。
孫山仔細觀察每一人,穿著不算差,但也不算好。
都是棉布長衫,沒有傳說中的穿綢緞。
隨後一想,別說學子沒人穿綢緞縫製成的衣服,黃陽縣也沒見幾個能穿上綢衣的。
微胖的杜直樸說:“我們去吃飯了,再不吃,飯會冷了。”
大家聽到後,肚子立即咕咕叫,洪秀才抽查了一個上午,神經緊繃又挨打,體力早就消耗了,隻好吃飯補充能量。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千難萬難,還是幹飯先。
孫山肚子也餓,雖然今日不被抽查,可看到洪秀才打板子,心靈深深受到震撼,跟著同學們一起快速消耗體能。
眾人走出教室,走進二進院,回到孫山住的齋舍,廚房設立在這邊。
走讀的學子可以交錢在學堂吃飯,也可以自帶飯盒讓張嬸子幫忙熱飯。
不過孫山沒發現走讀生在學堂吃飯,都是從家裏自帶飯盒。
等中午放學,就過來廚房這邊拿飯盒。
孫山跟著丙班的學子一起蹲坐在石階上吃飯。
仔細數了一下人頭,學子不算少,總共26人,主要是啟蒙班的小子比較多。
大家緊緊地挨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幹飯。
孫山要的是第二檔次的飯菜,一肉一菜一個湯。
肉是瘦肉,直接爆炒。菜是小白菜,過水撈熟。湯是雞蛋湯,有幾塊雞蛋在。
總體來說,還是很滿意的。
芋頭米飯一大碗,能吃得飽飽的。
歐寒君的也是第二檔次的飯菜,跟孫山挨坐在一起,關心地問:“阿山,今天的飯吃得習慣嗎?”
孫山點了點頭說:“習慣,跟在家裏吃的差不多。”
孫山也是經常吃到肉的主,家裏都讓著他。
特別是黃氏,拿幾個銅板出來,特意去豬肉佬那切一小塊僅夠孫山吃的肉回來,直接蒸著吃。
還有府城帶回來的臘肉臘腸臘鴨,一家人不舍吃,全留給孫山。
甚至在家吃的比在學堂吃的還好,起碼頓頓大米飯,而不是番薯米飯,芋頭米飯。
歐寒君看到孫山樂嗬嗬地幹飯,也就相信他真都吃得慣了。
大家吃吃喝喝,聊東聊西。
孫山好奇地問道:“阿君,學堂那麽多人,都是洪夫子在教嗎?”
今天洪夫子一個上午呆在丙班,下午肯定搞不定乙班,甲班,啟蒙班。
分身乏術,哪裏夠時間。
還未等歐寒君解釋,旁邊的曾家俊嘟囔著:“洪夫子隻教科考班,啟蒙班的是小洪夫子教。”
孫山疑惑地問:“小洪夫子?”
莫非是洪秀才的兒子?
聽洪叔介紹,洪秀才育有二子,不過都不在身邊,在漳州府幹活。具體幹什麽,洪叔沒說。
隻留下兩個最小的孫子,孫女在黃陽縣,跟洪秀才以及洪秀才媳婦一起住。
孫子大概3歲左右,還未上學,所以不在啟蒙班。
曾家俊低聲說:“小洪夫子是我們夫子的侄兒,前些年考上童生了。”
小胖子杜直樸補充道:“小洪夫子負責教啟蒙班。他一邊教書一邊準備考秀才。哎,考了兩次,還是未考上秀才,太難了。”
孫山大概明白了,小洪夫子想考秀才,但家境應該不太富裕,完全支撐不了他不事生產地考試。
於是來洪氏學堂教書。
一來童生身份,教個啟蒙班卓卓有餘。二來教書並未離開書,對繼續深造有大大的好處。三來在洪市學堂教書身邊有洪秀才,可以隨時請教問題。
小洪夫子與洪秀才是親戚,洪秀才肯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也希望小洪夫子能考上秀才,壯大洪氏家族。
忽然又高又瘦的賀維占指著洪叔的方向說:“阿山,那個就是小洪夫子了。”
孫山順著手指的方向,看到洪叔正跟一個25歲左右的年輕人聊天。
仔細打量一下小洪夫子,還別說,真的有點像洪秀才,都是瘦高瘦高,臉比較長。
孫山又看了看洪叔,發現洪叔,小洪夫子,洪秀才三個人也挺像的,不愧是一個家族的人。
隨後目光尋找洪翦,此時他正坐在石階上幹飯,仔細一看,姓洪的四個人真得挺像的,站在一起就像一家人。
不得不感歎基因的奇妙。
其中一個又瘦又高的同窗附和到:“這位新來的學子,你遲早有一天被夫子打板子的,今日看到的,就當提前感受。莫要緊張,以後就習以為常的了。”
孫山懦懦地問:“同窗,你們好,我叫孫山,今天剛來的。洪夫子經常這麽打人的嗎?”
說不怕是假的,誰能保證一定回答出洪秀才的提問。
強壯的歐寒君解釋道:“阿山,凡是在洪氏學堂讀書的,沒一個能躲過夫子的打板子。你剛來,不清楚,慢慢就會知道的了。”
同情地看了一眼孫山,小身板子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了,還是先給他好好說道。
孫山聽到後,臉色更白了,被打板子丟臉是一回事,可疼真得讓人絕望。
身體,精神上的痛苦一樣令人抓狂。
曾家俊用腫得像豬蹄的手輕輕地拍了拍孫山的肩膀,傷心地說:“同窗,以後就有機會嚐到打板子了,你慢慢體會,隻有被打過,才知道“疼”字怎麽寫。”
大家在課室七嘴八舌地聊天,又相互介紹。
孫山從對話中得知,丙班7個人,隻有歐寒君和自己是外鎮來的,剩餘的5個都是家在縣城或者縣城附近的,所以不用住宿,是所謂的“走讀生”。
丙班裏孫山最小,曾家俊最大,今年已經15歲了。
所以成績肯定一般般。
想到13歲的舍友洪翦已經升到乙班,曾家俊15歲還在丙班混,可得知他就是學渣。至於渣到什麽程度,往後再觀察。
又高又瘦的叫賀維占,今年13歲。
微胖的12歲小少年叫杜直樸,跟夏掌櫃一個村。
剩下的兩個分別叫姚治、王偉正,都是11歲的小少年,一直在洪氏學堂讀書,前年剛來丙班的。
孫山仔細觀察每一人,穿著不算差,但也不算好。
都是棉布長衫,沒有傳說中的穿綢緞。
隨後一想,別說學子沒人穿綢緞縫製成的衣服,黃陽縣也沒見幾個能穿上綢衣的。
微胖的杜直樸說:“我們去吃飯了,再不吃,飯會冷了。”
大家聽到後,肚子立即咕咕叫,洪秀才抽查了一個上午,神經緊繃又挨打,體力早就消耗了,隻好吃飯補充能量。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千難萬難,還是幹飯先。
孫山肚子也餓,雖然今日不被抽查,可看到洪秀才打板子,心靈深深受到震撼,跟著同學們一起快速消耗體能。
眾人走出教室,走進二進院,回到孫山住的齋舍,廚房設立在這邊。
走讀的學子可以交錢在學堂吃飯,也可以自帶飯盒讓張嬸子幫忙熱飯。
不過孫山沒發現走讀生在學堂吃飯,都是從家裏自帶飯盒。
等中午放學,就過來廚房這邊拿飯盒。
孫山跟著丙班的學子一起蹲坐在石階上吃飯。
仔細數了一下人頭,學子不算少,總共26人,主要是啟蒙班的小子比較多。
大家緊緊地挨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幹飯。
孫山要的是第二檔次的飯菜,一肉一菜一個湯。
肉是瘦肉,直接爆炒。菜是小白菜,過水撈熟。湯是雞蛋湯,有幾塊雞蛋在。
總體來說,還是很滿意的。
芋頭米飯一大碗,能吃得飽飽的。
歐寒君的也是第二檔次的飯菜,跟孫山挨坐在一起,關心地問:“阿山,今天的飯吃得習慣嗎?”
孫山點了點頭說:“習慣,跟在家裏吃的差不多。”
孫山也是經常吃到肉的主,家裏都讓著他。
特別是黃氏,拿幾個銅板出來,特意去豬肉佬那切一小塊僅夠孫山吃的肉回來,直接蒸著吃。
還有府城帶回來的臘肉臘腸臘鴨,一家人不舍吃,全留給孫山。
甚至在家吃的比在學堂吃的還好,起碼頓頓大米飯,而不是番薯米飯,芋頭米飯。
歐寒君看到孫山樂嗬嗬地幹飯,也就相信他真都吃得慣了。
大家吃吃喝喝,聊東聊西。
孫山好奇地問道:“阿君,學堂那麽多人,都是洪夫子在教嗎?”
今天洪夫子一個上午呆在丙班,下午肯定搞不定乙班,甲班,啟蒙班。
分身乏術,哪裏夠時間。
還未等歐寒君解釋,旁邊的曾家俊嘟囔著:“洪夫子隻教科考班,啟蒙班的是小洪夫子教。”
孫山疑惑地問:“小洪夫子?”
莫非是洪秀才的兒子?
聽洪叔介紹,洪秀才育有二子,不過都不在身邊,在漳州府幹活。具體幹什麽,洪叔沒說。
隻留下兩個最小的孫子,孫女在黃陽縣,跟洪秀才以及洪秀才媳婦一起住。
孫子大概3歲左右,還未上學,所以不在啟蒙班。
曾家俊低聲說:“小洪夫子是我們夫子的侄兒,前些年考上童生了。”
小胖子杜直樸補充道:“小洪夫子負責教啟蒙班。他一邊教書一邊準備考秀才。哎,考了兩次,還是未考上秀才,太難了。”
孫山大概明白了,小洪夫子想考秀才,但家境應該不太富裕,完全支撐不了他不事生產地考試。
於是來洪氏學堂教書。
一來童生身份,教個啟蒙班卓卓有餘。二來教書並未離開書,對繼續深造有大大的好處。三來在洪市學堂教書身邊有洪秀才,可以隨時請教問題。
小洪夫子與洪秀才是親戚,洪秀才肯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也希望小洪夫子能考上秀才,壯大洪氏家族。
忽然又高又瘦的賀維占指著洪叔的方向說:“阿山,那個就是小洪夫子了。”
孫山順著手指的方向,看到洪叔正跟一個25歲左右的年輕人聊天。
仔細打量一下小洪夫子,還別說,真的有點像洪秀才,都是瘦高瘦高,臉比較長。
孫山又看了看洪叔,發現洪叔,小洪夫子,洪秀才三個人也挺像的,不愧是一個家族的人。
隨後目光尋找洪翦,此時他正坐在石階上幹飯,仔細一看,姓洪的四個人真得挺像的,站在一起就像一家人。
不得不感歎基因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