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麽一番折騰,中心的大霧基本都散開了,我們竟然看到了一座體方頂平的大山,孤零零的立在塔後一公裏左右,這在風水位來說,絕對是極佳的,這種山形是“倉廩之象”,五行屬土,八卦屬坤主結富貴之穴。地門的《陰宅訣》中說:“天財者,以用言也。萬物本於土而生於土,是以有土即有財。凡有形上或拗或平或雙而身方者,皆以天財名之。”看來這張英真的很看重身外之物,就連給自己選墓穴都舍棄了天狼星,用了巨門星。
我找到了柳教授道:“柳教授,前麵那座孤零零的山,一定是大墓所在地。”
他揉了揉眼睛看了看道:“有把握嗎?”
雖然沒有十足的把握,但在這穀中除了周邊的東西南北四座山之外,隻有這麽一個可視的而且帶有風水訣的山峰了。我堅定的點了點頭道:“如果它沒有,那麽我們隻能想盡辦法呼叫救援了。”
柳教授一驚,趕忙命令隊員們奔往那座山。好在這一路再也沒出現什麽差錯,也沒有蛇蟲鼠蟻的前來搗亂,更沒有僵屍惡鬼攔截去路。說來也是,畢竟這大白天的,想要碰到這些髒東西都難。
就在我們馬上接近那座山的時候,一人多高的草叢後突然聳立著一塊巨大的石碑,柳教授招手讓大家停住,慢慢的走了過去,那石碑著實有了些年頭,駝碑的贔屭早已風化的看不出原始的頭部紋路,而整個石碑上竟布滿了新老藤蔓,一層一層爬滿了將碑文全部堵死。陳教授從老唐手裏接過了砍刀,砍向那些藤蔓,用了半小時的時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連拉帶扯的,才在沒有破壞石碑的情況下將碑文上整體的藤蔓全部清除,雖然很疲累,但臉上卻寫滿了虔誠。
再看這碑時,已經顯露出了大部分的文字,整個碑竟是由三塊通黑的大理石拚接而成,碑首呈三角形,是典型的圭首,如果是圓首則意味著是帝王規製,而圭首則代表著大臣,刻著三組圖案,最左麵是個俯首的小人,形似鬼魅。中間則刻著一扇半掩著的門,門後還有一個向外探出身體的人張望著,碑首的最右側則是一隻玄鳥。碑首之下的中心線上打著傳統的碑穿,貫穿於石碑的前後。
我們聚了上去,開始不停的觀看那淺淺的碑文,著實令人有一種歎為觀止的感覺,竟是一手標準的陰刻漢隸。柳教授顫巍巍的讀了出來:“故漢......丞相操麾下發丘中郎將郎中張英之墓!”話音未落,他咕咚一聲栽倒在地。
是啊,對於一個尋找了22年張英墓的人來說,看到這塊碑文,無異於一個買了22年彩票的人,看到自己的號碼中了一等獎一般。
大家一擁而上,見他沒有大礙,趕忙將他扶起,瞬間興高采烈的歡呼起來,柳教授更是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來,一把抓住我的手,猛烈的搖晃道:“謝謝,謝謝周大師,謝謝您!”我心裏的一塊大石頭也總算是落了地,現在隻希望順順利利的下了墓,找到破解《靈武天書》詛咒的方法。
大家高興了一陣子之後,趕忙繞到了碑後,隻見上麵刻著一隻巨大的朱雀,朱雀下方則是一篇洋洋灑灑的墓誌銘,最吸引我眼球的卻是墓誌銘最後的題字人,赫然寫著:鍾元常。
我的天!鍾元常?這我是知道的,鍾元常就是赫赫有名的鍾繇,別的不說,這鍾繇那可是古代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啊,號稱“楷書鼻祖”,與王羲之並稱“鍾王”。難怪這字看起來公整、飄逸,滲透出結構之美,渾然天成。
再回頭看墓誌銘時,上書:漢丞相操麾下領祁州牧發丘中郎將郎中張庾縣侯英墓誌銘:使持節領祁州牧發丘中郎將郎中張庾縣侯英,河南人,國之肱骨也。建安十六年歲在辛卯,春秋圩二,五月十八日薨於許都。以其年七月廿九日遷窆於涪陵郡未名穀。龍遊清漢,鳳起丹嶺,分華紫萼,底流天景。當春競彩,陵秋擢穎,輟袞東嶽,揚鉉司鼎。接海恩深,寰嵩愛廣,敷惠偃風,援聲革響。棠陰留美,梁幹攸仗,二穆層光,三獻襲朗。協讚伊人,如何弗遺,煙峰碎嶺,雲翔墜飛。鬆闉沉炤,泉堂閟暉,敬勒幽銘,庶述淒而。鍾元常書。
這些文言文對我這一個學中文的來說可謂是輕而易舉,但有用的信息卻沒有多少,無非是說了說張英的官職,死於建安十六年,五十二歲。原本是葬在許都的,後來被其子遷到了涪陵古郡的未名穀,也就是現在的煙瘴穀,後麵就沒什麽價值了,都是些譽美之詞。不過即便如此,對於已經找過的那些古墓而言,這已經是最讓人信服的墓了。
柳教授不停的婆娑著墓誌銘,讓屬下給自己照了張合影,我卻偷偷的和老唐說起了話:“有機會你用紙把這個碑的碑文拓下來,能賣不少錢呢。”
老唐一聽可以賣錢,登時來了精神:“能賣多少錢?”
“切,虧你跟了考古隊這麽多年,這可是鍾繇的字,一字千金都不止,而且這個碑文可是世間獨一無二的,從未有過拓文,所以這麽和你說吧,即便是拓文,一個字也最少是十萬塊錢。這裏一共是224個字,你算算是多少?”
老唐瘋也似的張嘴就道:“臥槽,四千多萬?”
我點了點頭,續道:“如果你把石碑上的字摳掉一個,價格會翻一倍,摳掉兩個再翻一倍,三個以上的話,你的碑拓就是無價之寶了。”
其實說這些話也不過是給緊張的氛圍加一些輕鬆而已,如果有命回來的話,倒是可以考慮一下,但前途未卜,能否順遂還未可知。
老唐還在那做著千秋大夢,我走到了柳教授身邊道:“碑找到了,意味著墓也不遠了,這回我更加確信背後的那座山就是張英的封土堆,能不能進去,就看造化了。”
柳教授和我握了握手道:“已經非常感謝了,說實話,看到這塊碑,我的夢想已經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就像你說的,全靠造化,但我相信既然我們已經曆盡磨難的走了這麽遠,未來是可期的。”
我們同時回頭去望那座山,心裏卻是不一樣的滋味,尤其是我,九死一生,這對過去的二十多年來說,簡直就像看電影一般,十足的過了把《鬼吹燈》或《盜墓筆記》的癮,隻不過這是現實中的尋墓,而非影視那般玄幻。
柳教授整理了一下背包,對一個屬下道:“記錄,2021年7月17日,涪陵郡煙瘴穀,發現張英墓,燕大考古隊一行七人準備進墓。”
短短的一句話,卻讓他尋了整整22年,這種執著換做誰都是難以想象的。這個中年男人的形象瞬時間變得高大偉岸起來,仿佛已經站在了考古界的最頂端,接受萬千學子的仰慕和朝拜。
我找到了柳教授道:“柳教授,前麵那座孤零零的山,一定是大墓所在地。”
他揉了揉眼睛看了看道:“有把握嗎?”
雖然沒有十足的把握,但在這穀中除了周邊的東西南北四座山之外,隻有這麽一個可視的而且帶有風水訣的山峰了。我堅定的點了點頭道:“如果它沒有,那麽我們隻能想盡辦法呼叫救援了。”
柳教授一驚,趕忙命令隊員們奔往那座山。好在這一路再也沒出現什麽差錯,也沒有蛇蟲鼠蟻的前來搗亂,更沒有僵屍惡鬼攔截去路。說來也是,畢竟這大白天的,想要碰到這些髒東西都難。
就在我們馬上接近那座山的時候,一人多高的草叢後突然聳立著一塊巨大的石碑,柳教授招手讓大家停住,慢慢的走了過去,那石碑著實有了些年頭,駝碑的贔屭早已風化的看不出原始的頭部紋路,而整個石碑上竟布滿了新老藤蔓,一層一層爬滿了將碑文全部堵死。陳教授從老唐手裏接過了砍刀,砍向那些藤蔓,用了半小時的時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連拉帶扯的,才在沒有破壞石碑的情況下將碑文上整體的藤蔓全部清除,雖然很疲累,但臉上卻寫滿了虔誠。
再看這碑時,已經顯露出了大部分的文字,整個碑竟是由三塊通黑的大理石拚接而成,碑首呈三角形,是典型的圭首,如果是圓首則意味著是帝王規製,而圭首則代表著大臣,刻著三組圖案,最左麵是個俯首的小人,形似鬼魅。中間則刻著一扇半掩著的門,門後還有一個向外探出身體的人張望著,碑首的最右側則是一隻玄鳥。碑首之下的中心線上打著傳統的碑穿,貫穿於石碑的前後。
我們聚了上去,開始不停的觀看那淺淺的碑文,著實令人有一種歎為觀止的感覺,竟是一手標準的陰刻漢隸。柳教授顫巍巍的讀了出來:“故漢......丞相操麾下發丘中郎將郎中張英之墓!”話音未落,他咕咚一聲栽倒在地。
是啊,對於一個尋找了22年張英墓的人來說,看到這塊碑文,無異於一個買了22年彩票的人,看到自己的號碼中了一等獎一般。
大家一擁而上,見他沒有大礙,趕忙將他扶起,瞬間興高采烈的歡呼起來,柳教授更是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來,一把抓住我的手,猛烈的搖晃道:“謝謝,謝謝周大師,謝謝您!”我心裏的一塊大石頭也總算是落了地,現在隻希望順順利利的下了墓,找到破解《靈武天書》詛咒的方法。
大家高興了一陣子之後,趕忙繞到了碑後,隻見上麵刻著一隻巨大的朱雀,朱雀下方則是一篇洋洋灑灑的墓誌銘,最吸引我眼球的卻是墓誌銘最後的題字人,赫然寫著:鍾元常。
我的天!鍾元常?這我是知道的,鍾元常就是赫赫有名的鍾繇,別的不說,這鍾繇那可是古代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啊,號稱“楷書鼻祖”,與王羲之並稱“鍾王”。難怪這字看起來公整、飄逸,滲透出結構之美,渾然天成。
再回頭看墓誌銘時,上書:漢丞相操麾下領祁州牧發丘中郎將郎中張庾縣侯英墓誌銘:使持節領祁州牧發丘中郎將郎中張庾縣侯英,河南人,國之肱骨也。建安十六年歲在辛卯,春秋圩二,五月十八日薨於許都。以其年七月廿九日遷窆於涪陵郡未名穀。龍遊清漢,鳳起丹嶺,分華紫萼,底流天景。當春競彩,陵秋擢穎,輟袞東嶽,揚鉉司鼎。接海恩深,寰嵩愛廣,敷惠偃風,援聲革響。棠陰留美,梁幹攸仗,二穆層光,三獻襲朗。協讚伊人,如何弗遺,煙峰碎嶺,雲翔墜飛。鬆闉沉炤,泉堂閟暉,敬勒幽銘,庶述淒而。鍾元常書。
這些文言文對我這一個學中文的來說可謂是輕而易舉,但有用的信息卻沒有多少,無非是說了說張英的官職,死於建安十六年,五十二歲。原本是葬在許都的,後來被其子遷到了涪陵古郡的未名穀,也就是現在的煙瘴穀,後麵就沒什麽價值了,都是些譽美之詞。不過即便如此,對於已經找過的那些古墓而言,這已經是最讓人信服的墓了。
柳教授不停的婆娑著墓誌銘,讓屬下給自己照了張合影,我卻偷偷的和老唐說起了話:“有機會你用紙把這個碑的碑文拓下來,能賣不少錢呢。”
老唐一聽可以賣錢,登時來了精神:“能賣多少錢?”
“切,虧你跟了考古隊這麽多年,這可是鍾繇的字,一字千金都不止,而且這個碑文可是世間獨一無二的,從未有過拓文,所以這麽和你說吧,即便是拓文,一個字也最少是十萬塊錢。這裏一共是224個字,你算算是多少?”
老唐瘋也似的張嘴就道:“臥槽,四千多萬?”
我點了點頭,續道:“如果你把石碑上的字摳掉一個,價格會翻一倍,摳掉兩個再翻一倍,三個以上的話,你的碑拓就是無價之寶了。”
其實說這些話也不過是給緊張的氛圍加一些輕鬆而已,如果有命回來的話,倒是可以考慮一下,但前途未卜,能否順遂還未可知。
老唐還在那做著千秋大夢,我走到了柳教授身邊道:“碑找到了,意味著墓也不遠了,這回我更加確信背後的那座山就是張英的封土堆,能不能進去,就看造化了。”
柳教授和我握了握手道:“已經非常感謝了,說實話,看到這塊碑,我的夢想已經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就像你說的,全靠造化,但我相信既然我們已經曆盡磨難的走了這麽遠,未來是可期的。”
我們同時回頭去望那座山,心裏卻是不一樣的滋味,尤其是我,九死一生,這對過去的二十多年來說,簡直就像看電影一般,十足的過了把《鬼吹燈》或《盜墓筆記》的癮,隻不過這是現實中的尋墓,而非影視那般玄幻。
柳教授整理了一下背包,對一個屬下道:“記錄,2021年7月17日,涪陵郡煙瘴穀,發現張英墓,燕大考古隊一行七人準備進墓。”
短短的一句話,卻讓他尋了整整22年,這種執著換做誰都是難以想象的。這個中年男人的形象瞬時間變得高大偉岸起來,仿佛已經站在了考古界的最頂端,接受萬千學子的仰慕和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