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球運動還未形成標準的職業框架之時,業餘圈子與新生的職業圈子曾經發生過相當嚴重的割裂,也就是網球項目被奧運會踢出去、大滿貫隻允許業餘選手報名參賽的那段時間。
針對這段曆史,有種解釋是這麽說的:職業網球玷汙了運動的純潔性。
說對了一些東西,畢竟就算現在,仍有不少奧運會其他項目的選手認為,網球運動員拿著如此高的收入,不應有資格參與進奧運會。
但如果拋開這些東西,隻去審視那些業餘球員與大滿貫的做法,其實那時的人們無非認為:全局職業化不會成為這項運動的出路。
——他們堅信,網球這種個人項目無法製造足夠的話題與關注度,創造足夠的價值從而維持職業體係。
不錯,比起需要足見球隊的足球、籃球、棒球等項目,個人競技體育天生就少了很多可以談論的“爆點”。
看看人家第一大球足球,什麽球隊間交易、更衣室矛盾、球迷互掐,無一不是值得大說特說的——就這,都還沒算上最關鍵的比賽本身。
但網球也有著它的天生優勢:頂級球員之間極其頻繁的過招、以及可能會出現的勝負有來有回。
大比賽,誰都想參加,誰都想名利雙收對吧?那好,請你能走多遠走多遠吧。不管你是不是種子選手,越往後,你碰見的基本就是來來回回那麽十來個人。
有好事者總結得好:1v1,沒有隊友供大家甩鍋,網球作為諸多單人球類項目裏抓住了全球化普及機遇的那個,很好地滿足了人們對於“現代版決鬥”的精神期盼。
為啥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各國不得不立法禁止決鬥?還不是吃瓜群眾們喜歡看這種“兩個人背靠背,一聲令下轉身拔手槍射擊”的“遊戲”。
......
當然,說了那麽多,蘭逸飛現在麵對的困境卻是另一個:羅迪克作為很多老美們心目中的“代理決鬥者”,其粉絲數量在虹吸效應下那是相當之大。
在某些匿名用戶於網絡平台上拱火之後,蘭逸飛發現他前段時間贏了羅迪克始終沒什麽人關注......
現在反倒突然跳出來不少人,說他上次獲勝隻是占了“紅土之利”,這次客場作戰,又是硬地比賽,斷無取勝之理。
得,他們說什麽就是什麽唄,蘭逸飛本來是這麽想的。結果,他的粉絲竟然也有冒頭的。
也或者是打抱不平的路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輿論並沒有一邊倒地去貶低他的實力。
“也許我們該正視蘭逸飛的粉絲群體了,我原想怎麽都要過一個賽季才要考慮這件事的。”威廉在一個非正式的小型會議裏回應了蘭逸飛的糾結。
“算我小小的失職吧。我的職員會盡快幫你創建一些官方賬號用來維護你與粉絲的關係,同時引導他們不要敗壞你的形象。”
威廉顯然不是第一次幹這種活了,當下還寬慰起了蘭逸飛:“別看很多羅迪克的粉絲看你不爽在互相掐架,其實這都是好事,有個情感的宣泄口挺好的,忘了曾經格拉芙狂熱粉絲刺傷塞萊斯的事情了?”
蘭逸飛苦笑著搖了搖頭:“不,我隻是從中注意到了一些事實,與我初次交手的球員隻會越來越少,多次、重複的交手與博弈,怕是要成為常態啊!心理壓力什麽的,還真會大不少。”
威廉拍了拍蘭逸飛的肩膀:“正是如此!但你也大可不必被過往的敗績與榮耀所束縛。忘了你曾經對我說過的目標了嗎?進入世界前十,成為世界第一。”
“哪個世界第一,不是踩著2-10名選手,獲勝幾十次從而登頂的?”
......
(1)羅迪克vs(4)蘭逸飛。從某種意義上講,本年度花旗銀行公開賽最重量級的比賽,被毫無疑問地放在了主場館的壓軸場次。
也就是夜場。
之前蘭逸飛的比賽大都被安排在了下午的日場,這與紅土、草地比賽的傳統有關,這又側麵為4號種子帶來了些許影響。
而從首盤的交鋒來看,羅迪克一方麵更加習慣美國的氛圍更加放得開,另一方麵也吸取了卡洛維奇的教訓,堅決地在用自己發球局省下的體力衝擊對手的發球局。
咦?為什麽要說“省下的體力”?
蘭逸飛有些無奈地看向羅迪克那邊:這美國人可真是個稱職的複仇者,發球水準竟然還隱約高出了卡洛維奇一線。
這一線,可能就是199kmh一發均速與201kmh一發均速的區別,也可能就是蘭逸飛能否接好這個球的關鍵。
局分從1-0(蘭逸飛先發球)走到3-2用了25分鍾,其中蘭逸飛拿分最多的一個接發球局也不過是30-40落敗,另一個直接0-40交代掉了。
而羅迪克呢?一個30-40,一個40-40平分,還有第5局的一次平分占先,也就是一個破發點。
不說蘭逸飛險象環生吧,這種保發卻也絕對談不上輕鬆。
場邊觀眾席的呐喊聲則此起彼伏從不間斷:各種andy加油、a乃至於andyiloveu都出來了。
主場優勢與對手不似紅土比賽裏強勢的表現,更進一步增長了美國人的自信心。
盡管蘭逸飛在戰術上有以前分析的對手發球技巧可用,有皮爾曼攜技術分管教練跳過卡洛維奇的兩天工作成果幫忙;
在心態上則有係統即將到位的即時輔助打底——他仍然難以發掘出自己可以取得突破的方向。
很快,4-3,40-30,頭號種子比分居前。
在羅迪克用一記相當有想象力的挑高球戲耍了來到網前的蘭逸飛後,前者成功地在自己全場第二個破發點便取得了破發,後者則驚覺:
羅迪克果然重視了他,不,是重視程度還要遠超他的預判。被這一手高球針對到了他的殺手鐧型上網,蘭逸飛都隻能搖頭稱讚美國人。
畢竟,他和教練組交流的時候,考慮到了羅迪克慣用的穿越球線路,卻沒有考慮到不在美國人常備武器庫名單裏的挑高放短。
被對手以如此方式取得了破發,蘭逸飛嚐試性的回破又看不到機會所在,羅迪克成功地避免了一個搶七迷局的出現。
6-3,主場作戰的羅迪克先下一城,劍刃直指複仇。
蘭逸飛則坐回自己的長椅輕輕眯眼:人與人之間的爭鬥果然永無止境嘛。
既然你這麽看得起我,那我也不能讓你失望了不是?輔助:高速平擊接發強化,已就位!
針對這段曆史,有種解釋是這麽說的:職業網球玷汙了運動的純潔性。
說對了一些東西,畢竟就算現在,仍有不少奧運會其他項目的選手認為,網球運動員拿著如此高的收入,不應有資格參與進奧運會。
但如果拋開這些東西,隻去審視那些業餘球員與大滿貫的做法,其實那時的人們無非認為:全局職業化不會成為這項運動的出路。
——他們堅信,網球這種個人項目無法製造足夠的話題與關注度,創造足夠的價值從而維持職業體係。
不錯,比起需要足見球隊的足球、籃球、棒球等項目,個人競技體育天生就少了很多可以談論的“爆點”。
看看人家第一大球足球,什麽球隊間交易、更衣室矛盾、球迷互掐,無一不是值得大說特說的——就這,都還沒算上最關鍵的比賽本身。
但網球也有著它的天生優勢:頂級球員之間極其頻繁的過招、以及可能會出現的勝負有來有回。
大比賽,誰都想參加,誰都想名利雙收對吧?那好,請你能走多遠走多遠吧。不管你是不是種子選手,越往後,你碰見的基本就是來來回回那麽十來個人。
有好事者總結得好:1v1,沒有隊友供大家甩鍋,網球作為諸多單人球類項目裏抓住了全球化普及機遇的那個,很好地滿足了人們對於“現代版決鬥”的精神期盼。
為啥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各國不得不立法禁止決鬥?還不是吃瓜群眾們喜歡看這種“兩個人背靠背,一聲令下轉身拔手槍射擊”的“遊戲”。
......
當然,說了那麽多,蘭逸飛現在麵對的困境卻是另一個:羅迪克作為很多老美們心目中的“代理決鬥者”,其粉絲數量在虹吸效應下那是相當之大。
在某些匿名用戶於網絡平台上拱火之後,蘭逸飛發現他前段時間贏了羅迪克始終沒什麽人關注......
現在反倒突然跳出來不少人,說他上次獲勝隻是占了“紅土之利”,這次客場作戰,又是硬地比賽,斷無取勝之理。
得,他們說什麽就是什麽唄,蘭逸飛本來是這麽想的。結果,他的粉絲竟然也有冒頭的。
也或者是打抱不平的路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輿論並沒有一邊倒地去貶低他的實力。
“也許我們該正視蘭逸飛的粉絲群體了,我原想怎麽都要過一個賽季才要考慮這件事的。”威廉在一個非正式的小型會議裏回應了蘭逸飛的糾結。
“算我小小的失職吧。我的職員會盡快幫你創建一些官方賬號用來維護你與粉絲的關係,同時引導他們不要敗壞你的形象。”
威廉顯然不是第一次幹這種活了,當下還寬慰起了蘭逸飛:“別看很多羅迪克的粉絲看你不爽在互相掐架,其實這都是好事,有個情感的宣泄口挺好的,忘了曾經格拉芙狂熱粉絲刺傷塞萊斯的事情了?”
蘭逸飛苦笑著搖了搖頭:“不,我隻是從中注意到了一些事實,與我初次交手的球員隻會越來越少,多次、重複的交手與博弈,怕是要成為常態啊!心理壓力什麽的,還真會大不少。”
威廉拍了拍蘭逸飛的肩膀:“正是如此!但你也大可不必被過往的敗績與榮耀所束縛。忘了你曾經對我說過的目標了嗎?進入世界前十,成為世界第一。”
“哪個世界第一,不是踩著2-10名選手,獲勝幾十次從而登頂的?”
......
(1)羅迪克vs(4)蘭逸飛。從某種意義上講,本年度花旗銀行公開賽最重量級的比賽,被毫無疑問地放在了主場館的壓軸場次。
也就是夜場。
之前蘭逸飛的比賽大都被安排在了下午的日場,這與紅土、草地比賽的傳統有關,這又側麵為4號種子帶來了些許影響。
而從首盤的交鋒來看,羅迪克一方麵更加習慣美國的氛圍更加放得開,另一方麵也吸取了卡洛維奇的教訓,堅決地在用自己發球局省下的體力衝擊對手的發球局。
咦?為什麽要說“省下的體力”?
蘭逸飛有些無奈地看向羅迪克那邊:這美國人可真是個稱職的複仇者,發球水準竟然還隱約高出了卡洛維奇一線。
這一線,可能就是199kmh一發均速與201kmh一發均速的區別,也可能就是蘭逸飛能否接好這個球的關鍵。
局分從1-0(蘭逸飛先發球)走到3-2用了25分鍾,其中蘭逸飛拿分最多的一個接發球局也不過是30-40落敗,另一個直接0-40交代掉了。
而羅迪克呢?一個30-40,一個40-40平分,還有第5局的一次平分占先,也就是一個破發點。
不說蘭逸飛險象環生吧,這種保發卻也絕對談不上輕鬆。
場邊觀眾席的呐喊聲則此起彼伏從不間斷:各種andy加油、a乃至於andyiloveu都出來了。
主場優勢與對手不似紅土比賽裏強勢的表現,更進一步增長了美國人的自信心。
盡管蘭逸飛在戰術上有以前分析的對手發球技巧可用,有皮爾曼攜技術分管教練跳過卡洛維奇的兩天工作成果幫忙;
在心態上則有係統即將到位的即時輔助打底——他仍然難以發掘出自己可以取得突破的方向。
很快,4-3,40-30,頭號種子比分居前。
在羅迪克用一記相當有想象力的挑高球戲耍了來到網前的蘭逸飛後,前者成功地在自己全場第二個破發點便取得了破發,後者則驚覺:
羅迪克果然重視了他,不,是重視程度還要遠超他的預判。被這一手高球針對到了他的殺手鐧型上網,蘭逸飛都隻能搖頭稱讚美國人。
畢竟,他和教練組交流的時候,考慮到了羅迪克慣用的穿越球線路,卻沒有考慮到不在美國人常備武器庫名單裏的挑高放短。
被對手以如此方式取得了破發,蘭逸飛嚐試性的回破又看不到機會所在,羅迪克成功地避免了一個搶七迷局的出現。
6-3,主場作戰的羅迪克先下一城,劍刃直指複仇。
蘭逸飛則坐回自己的長椅輕輕眯眼:人與人之間的爭鬥果然永無止境嘛。
既然你這麽看得起我,那我也不能讓你失望了不是?輔助:高速平擊接發強化,已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