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逃荒去南方
開局全族逃荒,我叼奶瓶當錦鯉 作者:錦鯉小呆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吃完晚飯,按照慣例開起來老安家的家庭會議,當家人安老頭講了下今天進縣城的事情,“糧價幾乎翻翻了,油鹽這些也都漲了。這一波,不知道什麽時候是個頭?”
說完想習慣性的拿出焊煙,但是看著一屋子娃娃,手又止住了。
提起這個眾人就心塞,這些年收成好的時候,從三十稅一到,二十稅一,再到去年的十五稅一,這些年怎麽太平過。
他們村靠山還好,糧食不夠吃的時候,都是上山找補些勉強普通人能過日子。
安老大挖渠回來,累了一天,好在當天就可以回家休息,“村裏的河也快見底了,隻有膝蓋深了,村裏選了一段,開始往深了挖,滲水速度很慢。
這個天氣要是再不下雨,感覺很快就會沒水了。”
安老太看著兒孫齊聚在身邊,欣慰的摸著安寧寧的小腦袋,“沒事,一家人在一起,比什麽都強,活人還能被尿憋死嗎?”
“老頭子,你帶著老二去族長和村長二伯家走走,問問縣裏有沒有什麽說法。
我聽南邊嫁過來的小媳婦說,再往南邊,稻米都是種兩茬的,聽說瓜果蔬菜也很多。
咱們村子已經是大周靠南了,還不夠南,不行咱就往南邊挪挪,這再北點的地方,年年戰輪,也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
安寧寧跟三寶,一人抱著安老太一隻手臂,無聲的安慰。
晚上睡覺的時候,安老頭悄悄的和安老太商量,“村長說暫時縣裏沒有通知,附近好些地方稻苗都已經枯死了,附近村子有路子的,都已經投奔親戚了。
這裏是淮南王的封地,連年的在打仗,兵丁抽了一輪又一輪。上個月北邊又丟了一城,村長讓我們做好心理準備。
朝廷一直不太平,這裏又是淮南王的封地最南邊,兩邊都指望不上,這些年也都是苦熬著。”
“唉,老天不留人活路啊!可憐家裏幾個小娃娃都還這麽小。沒有個家哪成呢?”
“上次抽丁,老二是童生,家裏都靠老大,使了銀子才留在家裏。可不能讓他們帶走老大,他自己四個娃,自己不養活,誰能養得活啊!”安老頭突然驚嚇得坐起來,嚇得安老太一跳。
等聽完安老頭說完,安老太掄起胳膊就哐哐敲他背,“你個死老頭子,都什麽時候了,淨想這些,都是我孫子孫女,咱們不能養活?”
安老頭帶著二兒子很四個孫子孫女去山裏,安老太跟張氏在家裏把家裏幹糧都拿出來整理。安老大還是去挖渠,要是真的能熬下去,還是得留在村裏,人離鄉賤,不到最後一刻,是沒有農家人願意離開家。
頂著皎白的月光,長龍一樣盤旋在環山小路上,秀山村的人,走上了通向未來的路。
足足走了大半夜,離開了秀山村的範圍,村長才讓眾人停車休息。顧不得饑餓,在地上鋪上席子和褥子,就這樣囫圇了一晚。
安寧寧這一晚睡的並不好,山裏的夜晚很奇怪,總有莫名其妙的動物吼叫聲,一晚上,她都警覺著,擔心有野獸會蹦出來。
一早村裏的婦人都起床了,就著火堆,靠著帶的吃食,天氣熱,熟的不好多弄。張氏在火堆上,架著鍋,熬起了白粥,家裏孩子多,還有兩個小的得喝點熱乎。
三寶蹲在火堆旁邊發呆,大寶跟二寶跟在小叔安老二後麵去撿柴火了。安寧寧跑到前麵,遠遠的看到管道上一陣濃煙滾滾。
幾個族老和村長也在一邊看著,村長安建林慶幸的說:“那個是騎馬的吧!搞不好就是來征兵的那些人。
我聽縣裏消息說,這次征兵力度很大,年齡上下放寬了五歲。”
劉家的一個族老劉老三,“這得什麽時候是個頭啊!活著怎麽就這麽難。”
村裏唯一外姓人翟老頭,抽著旱煙,慢悠悠的說道:“老哥哥,在哪裏不是活呢?車一趕,娃一帶,這咋不能活呢?”
劉老三看著孑然一身的翟老頭,光溜溜的別說子女,就是徒弟都沒一個,嫌惡的往旁邊挪挪。
他們這些拖家帶口的跟著光混一個說不著!
眾人臉上淒苦表情貌似都鬆懈了下來。
對啊,在那裏不能活!活人能被尿憋死!
白天天氣越發的熱了,村長隻好調整了休息的時間,早晚盡量走時間長一點,中午天氣炎熱的時候盡量休息,保持體力,節省水。
村裏的青壯年一部分在前麵開路,一部分在後麵壓陣,老人小孩都在中間。隊伍以家庭為單位,拖得長長的,隻能有人前後跑協調,防止大家掉隊。
老安家一家人走在最後,小驢車上堆滿了貨物,隻留了兩個人的位置,輪流乘坐,其他人都在邊上走著。
安老二看著連綿不絕的群山,心裏有點突突啊,他讀過書,在縣裏時候接觸新鮮事物多一些。
話本子裏都說,這樣的山,有個山匪野獸啥的太正常了。
他們這逃荒隊伍,沒有正規章法,沒有什麽抵抗力,別說是山匪野獸,就是別的逃荒隊伍,也能把他們搶了。
太不安全了,這還怎麽苟到目的地!
他快步走到村長家的馬車邊,小聲的聲量,“二伯,我們這群隊伍兩百來人,就這樣沒有防身的手段和武器,光著腳別說人,就是碰到野獸我們都搞不定啊!
你看看大家帶的,都是鋤頭、砍刀這些,要是來遠距離攻擊的,咋能行嗎?這一路可不見得太平啊......”
村長趕騾車的身體,好像更加彎了下去,“等休息的時候我跟幾個族老商量下,咱們這群人可不能瞎來,把大家帶出來,就得把大家平安的帶到目的地。可不能出亂子。
安老二啊,你是個讀書人,懂的多,來幫村裏人掌掌眼,以後村裏的未來都靠你們這些年輕人了。”
“放心吧!二伯,有啥需要就叫我們兄弟,族裏都是一家人。”說完安老二就回自己家了。
能說的該說的都說了,村裏的事情也不是安家一家人說了算。
說完想習慣性的拿出焊煙,但是看著一屋子娃娃,手又止住了。
提起這個眾人就心塞,這些年收成好的時候,從三十稅一到,二十稅一,再到去年的十五稅一,這些年怎麽太平過。
他們村靠山還好,糧食不夠吃的時候,都是上山找補些勉強普通人能過日子。
安老大挖渠回來,累了一天,好在當天就可以回家休息,“村裏的河也快見底了,隻有膝蓋深了,村裏選了一段,開始往深了挖,滲水速度很慢。
這個天氣要是再不下雨,感覺很快就會沒水了。”
安老太看著兒孫齊聚在身邊,欣慰的摸著安寧寧的小腦袋,“沒事,一家人在一起,比什麽都強,活人還能被尿憋死嗎?”
“老頭子,你帶著老二去族長和村長二伯家走走,問問縣裏有沒有什麽說法。
我聽南邊嫁過來的小媳婦說,再往南邊,稻米都是種兩茬的,聽說瓜果蔬菜也很多。
咱們村子已經是大周靠南了,還不夠南,不行咱就往南邊挪挪,這再北點的地方,年年戰輪,也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
安寧寧跟三寶,一人抱著安老太一隻手臂,無聲的安慰。
晚上睡覺的時候,安老頭悄悄的和安老太商量,“村長說暫時縣裏沒有通知,附近好些地方稻苗都已經枯死了,附近村子有路子的,都已經投奔親戚了。
這裏是淮南王的封地,連年的在打仗,兵丁抽了一輪又一輪。上個月北邊又丟了一城,村長讓我們做好心理準備。
朝廷一直不太平,這裏又是淮南王的封地最南邊,兩邊都指望不上,這些年也都是苦熬著。”
“唉,老天不留人活路啊!可憐家裏幾個小娃娃都還這麽小。沒有個家哪成呢?”
“上次抽丁,老二是童生,家裏都靠老大,使了銀子才留在家裏。可不能讓他們帶走老大,他自己四個娃,自己不養活,誰能養得活啊!”安老頭突然驚嚇得坐起來,嚇得安老太一跳。
等聽完安老頭說完,安老太掄起胳膊就哐哐敲他背,“你個死老頭子,都什麽時候了,淨想這些,都是我孫子孫女,咱們不能養活?”
安老頭帶著二兒子很四個孫子孫女去山裏,安老太跟張氏在家裏把家裏幹糧都拿出來整理。安老大還是去挖渠,要是真的能熬下去,還是得留在村裏,人離鄉賤,不到最後一刻,是沒有農家人願意離開家。
頂著皎白的月光,長龍一樣盤旋在環山小路上,秀山村的人,走上了通向未來的路。
足足走了大半夜,離開了秀山村的範圍,村長才讓眾人停車休息。顧不得饑餓,在地上鋪上席子和褥子,就這樣囫圇了一晚。
安寧寧這一晚睡的並不好,山裏的夜晚很奇怪,總有莫名其妙的動物吼叫聲,一晚上,她都警覺著,擔心有野獸會蹦出來。
一早村裏的婦人都起床了,就著火堆,靠著帶的吃食,天氣熱,熟的不好多弄。張氏在火堆上,架著鍋,熬起了白粥,家裏孩子多,還有兩個小的得喝點熱乎。
三寶蹲在火堆旁邊發呆,大寶跟二寶跟在小叔安老二後麵去撿柴火了。安寧寧跑到前麵,遠遠的看到管道上一陣濃煙滾滾。
幾個族老和村長也在一邊看著,村長安建林慶幸的說:“那個是騎馬的吧!搞不好就是來征兵的那些人。
我聽縣裏消息說,這次征兵力度很大,年齡上下放寬了五歲。”
劉家的一個族老劉老三,“這得什麽時候是個頭啊!活著怎麽就這麽難。”
村裏唯一外姓人翟老頭,抽著旱煙,慢悠悠的說道:“老哥哥,在哪裏不是活呢?車一趕,娃一帶,這咋不能活呢?”
劉老三看著孑然一身的翟老頭,光溜溜的別說子女,就是徒弟都沒一個,嫌惡的往旁邊挪挪。
他們這些拖家帶口的跟著光混一個說不著!
眾人臉上淒苦表情貌似都鬆懈了下來。
對啊,在那裏不能活!活人能被尿憋死!
白天天氣越發的熱了,村長隻好調整了休息的時間,早晚盡量走時間長一點,中午天氣炎熱的時候盡量休息,保持體力,節省水。
村裏的青壯年一部分在前麵開路,一部分在後麵壓陣,老人小孩都在中間。隊伍以家庭為單位,拖得長長的,隻能有人前後跑協調,防止大家掉隊。
老安家一家人走在最後,小驢車上堆滿了貨物,隻留了兩個人的位置,輪流乘坐,其他人都在邊上走著。
安老二看著連綿不絕的群山,心裏有點突突啊,他讀過書,在縣裏時候接觸新鮮事物多一些。
話本子裏都說,這樣的山,有個山匪野獸啥的太正常了。
他們這逃荒隊伍,沒有正規章法,沒有什麽抵抗力,別說是山匪野獸,就是別的逃荒隊伍,也能把他們搶了。
太不安全了,這還怎麽苟到目的地!
他快步走到村長家的馬車邊,小聲的聲量,“二伯,我們這群隊伍兩百來人,就這樣沒有防身的手段和武器,光著腳別說人,就是碰到野獸我們都搞不定啊!
你看看大家帶的,都是鋤頭、砍刀這些,要是來遠距離攻擊的,咋能行嗎?這一路可不見得太平啊......”
村長趕騾車的身體,好像更加彎了下去,“等休息的時候我跟幾個族老商量下,咱們這群人可不能瞎來,把大家帶出來,就得把大家平安的帶到目的地。可不能出亂子。
安老二啊,你是個讀書人,懂的多,來幫村裏人掌掌眼,以後村裏的未來都靠你們這些年輕人了。”
“放心吧!二伯,有啥需要就叫我們兄弟,族裏都是一家人。”說完安老二就回自己家了。
能說的該說的都說了,村裏的事情也不是安家一家人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