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秦王照骨鏡
綜墓:從黃皮子墳開始 作者:恩寵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緊跟著,就聽陳教授繼續說話了。
“還有,今天我把孫教授也給請來了,是為了我在黴國治病期間,在雮塵珠的研究方麵,孫教授等人對此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尤其是孫教授啊。”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是不由得看向了孫教授。
直把孫教授給看的都不好意思了。
孫教授對於雮塵珠的研究有幫助嗎?
應該是有的吧。
至少人家認出了龍骨天書上麵的‘獻’和‘滇’兩個字。
但要說沒幫助吧,實際上幫助真的約等於零。
首先,獻王墓的地圖,那是人家陳瞎子給提供的,前往昆侖山,那是雷顯明一行找到了輪回宗的經卷,歪打正著,讓白旌帶著胡八一三人把詛咒給解除了。
看到眾人的目光,孫教授也是有些尷尬的趕緊說了幾句。
而後,陳教授這邊客套完了,總算是開始說正事了。
就聽陳教授開口道:“今天啊,我還有一件事情,要跟你們幾位商量一下。”
說完這話,陳教授的目光看向了白旌、胡八一、雪莉楊還有胖子這邊。
胖子和大金牙以為是胡八一的好事將近,當即便是哈哈笑著,不待陳教授說事情呢,就直接滿口答應了。
“哈哈哈,我們都同意了,同意了,哈哈哈。”
一聽胖子這話,陳教授也是笑了起來說道:“哈哈,太好了,我就知道,你們都是能為了考古事業盡心盡力的年輕人啊。”
本來幾人還哈哈大笑的,結果這個時候,幾人聽完陳教授的話,也是隱約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
胡八一不由得疑惑道:“考古?”
胖子也是疑惑於,胡八一和雪莉楊的婚事,跟考古有什麽關係啊?
當即胖子便是問道:“對啊,這事跟考古有什麽關係呢?”
這一下子,陳教授也是疑惑了起來,不由得問道:“這事情隻要你們答應了,這麵鏡子找回來的幾率也是大大的增加啊。”
聽到這話,胡八一不由得問道:“什麽鏡子啊?”
似乎是看到胡八一等人確實不知道,陳教授也是不由得疑惑起來。
“秦王照骨鏡啊?”
白旌這個時候終於是開口了。
“老師,您還沒有說事情呢,你們沒在一個頻道上,他們應該是誤會了。”
聽到這話,陳教授才了然的點了點頭,然後把事情從頭說了起來。
在秦漢時期,世人普遍認為銅鏡可以用來鎮壓僵屍,因為當時的人對著鏡子是要用來“正容”,看看自己的表情和樣貌是否莊重嚴肅,衣服和帽子是不是穿戴得整齊,要是穿戴歪斜了,就要趕緊正過來。
所以銅鏡也是“正”的代表,正所謂一正能壓百邪,另外鏡也代表“陽”的意思,也就是白天的象征,是對“陰”的震懾。
當時秦王掃六合以定天下,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不少六國的秘器,其中就有八麵古鏡,這裏麵包括了法家祖師銅鏡等,這其中的一麵,就是秦王照骨鏡。
傳說這麵銅鏡能照視人身的骨骼脈絡,乃是一件世間罕有的無價之寶。
而相傳,秦始皇在位之時南巡的途中,見到有人在海邊打撈到了一具浮屍,而這具男屍是個老者,卻是身材高大異於常人,同時容貌不俗,髯長過胸而肌膚白潤,最關鍵的是肉堅如鐵。
這屍體穿著上古之王者衣冠,也不知道漂浮在海裏有多久了,更是沒人知道這人的來曆死因,但這屍體雖然不知道死去了多久,但是看起來依然麵色跟活人似的,身上更是沒有海水長期浸泡的跡象,隨著一陣海風吹來,這古屍須眉悉皆飛動,看著和活人一般無二。
秦始皇便是認為這古屍是海中仙人的遺蛻,應當將其祭祀供奉起來,以求仙人賜下長生不死藥,但其他人則不這麽看。
隻是秦始皇向來迷信修仙煉丹之說,而且他手下有許多方士,這些方士們同樣不認同秦始皇的想法,都認為這是古之僵屍,乃是妖物所化,一定是從南海的海眼之中浮出來的。
這種東西看到都算是不祥了,又談何祭拜求藥,然後又說了這種事在什麽什麽時候曾出現過,象征著什麽什麽樣的預兆,應該如何如何處理才是妥善之道等。
秦始皇本不是個耳根子軟的人,但是架不住這幫子方士說得跟真的似的,再加上他自己也對這些玄而又玄的事情深信不疑,擔心海眼中浮出僵屍會是亡國之兆。
隻是這屍體不能加之薪火刀斧,沒辦法,隻能找個穴地藏納,於是命三萬刑徒鑿穿一座荒山,將屍體埋在了其中,並且鑄了一尊銅獸壓在僵屍上用以鎮壓,並請出了秦王八鏡中的“秦王照骨鏡”嵌於獸頭,最後把山封好以後,便都離開了。
秦始皇從這裏回到鹹陽後沒有多久便駕崩了,至於那秦王照骨鏡到底埋在了何方,自此就成了一個千古之迷。
直到北宋末年,有人在山上采藥,意外得到了這枚銅鏡,就將其獻給了當時在位的天子宋徽宗。
有見聞廣博的大臣認出來了,這東西就是傳說中的秦王照骨鏡,但這東西非常妖異,不適合放在禁中,應該按禮製重新掩埋歸複原狀。
可是宋徽宗對此鏡卻是視若至寶,死活不肯割舍,便是將其一直留在身邊賞玩,結果不久之後,金兵南下滅了北宋,且俘虜了宋室二帝,自此以後秦王照骨鏡再次下落不明。
至於說秦始皇南巡在海邊遇古屍這件事,本身就是野史傳說,是不是真的不好說。
但秦王照骨鏡這個東西,卻是在史書上有著明確的記載,後世的學者們也都認為這麵照骨鏡,很可能並非是銅鏡,而是一種特殊的能夠透視人體的物質製成的。
隻是,終究是沒有實物,後人也隻能憑著古籍中的幾行墨跡想象一番罷了,感慨回味之餘也是留下許多遺憾和歎息。
但若是這件東西真的就此銷聲匿跡了,那也不會有後麵的種種傳說了。
時間來到了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
“還有,今天我把孫教授也給請來了,是為了我在黴國治病期間,在雮塵珠的研究方麵,孫教授等人對此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尤其是孫教授啊。”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是不由得看向了孫教授。
直把孫教授給看的都不好意思了。
孫教授對於雮塵珠的研究有幫助嗎?
應該是有的吧。
至少人家認出了龍骨天書上麵的‘獻’和‘滇’兩個字。
但要說沒幫助吧,實際上幫助真的約等於零。
首先,獻王墓的地圖,那是人家陳瞎子給提供的,前往昆侖山,那是雷顯明一行找到了輪回宗的經卷,歪打正著,讓白旌帶著胡八一三人把詛咒給解除了。
看到眾人的目光,孫教授也是有些尷尬的趕緊說了幾句。
而後,陳教授這邊客套完了,總算是開始說正事了。
就聽陳教授開口道:“今天啊,我還有一件事情,要跟你們幾位商量一下。”
說完這話,陳教授的目光看向了白旌、胡八一、雪莉楊還有胖子這邊。
胖子和大金牙以為是胡八一的好事將近,當即便是哈哈笑著,不待陳教授說事情呢,就直接滿口答應了。
“哈哈哈,我們都同意了,同意了,哈哈哈。”
一聽胖子這話,陳教授也是笑了起來說道:“哈哈,太好了,我就知道,你們都是能為了考古事業盡心盡力的年輕人啊。”
本來幾人還哈哈大笑的,結果這個時候,幾人聽完陳教授的話,也是隱約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
胡八一不由得疑惑道:“考古?”
胖子也是疑惑於,胡八一和雪莉楊的婚事,跟考古有什麽關係啊?
當即胖子便是問道:“對啊,這事跟考古有什麽關係呢?”
這一下子,陳教授也是疑惑了起來,不由得問道:“這事情隻要你們答應了,這麵鏡子找回來的幾率也是大大的增加啊。”
聽到這話,胡八一不由得問道:“什麽鏡子啊?”
似乎是看到胡八一等人確實不知道,陳教授也是不由得疑惑起來。
“秦王照骨鏡啊?”
白旌這個時候終於是開口了。
“老師,您還沒有說事情呢,你們沒在一個頻道上,他們應該是誤會了。”
聽到這話,陳教授才了然的點了點頭,然後把事情從頭說了起來。
在秦漢時期,世人普遍認為銅鏡可以用來鎮壓僵屍,因為當時的人對著鏡子是要用來“正容”,看看自己的表情和樣貌是否莊重嚴肅,衣服和帽子是不是穿戴得整齊,要是穿戴歪斜了,就要趕緊正過來。
所以銅鏡也是“正”的代表,正所謂一正能壓百邪,另外鏡也代表“陽”的意思,也就是白天的象征,是對“陰”的震懾。
當時秦王掃六合以定天下,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不少六國的秘器,其中就有八麵古鏡,這裏麵包括了法家祖師銅鏡等,這其中的一麵,就是秦王照骨鏡。
傳說這麵銅鏡能照視人身的骨骼脈絡,乃是一件世間罕有的無價之寶。
而相傳,秦始皇在位之時南巡的途中,見到有人在海邊打撈到了一具浮屍,而這具男屍是個老者,卻是身材高大異於常人,同時容貌不俗,髯長過胸而肌膚白潤,最關鍵的是肉堅如鐵。
這屍體穿著上古之王者衣冠,也不知道漂浮在海裏有多久了,更是沒人知道這人的來曆死因,但這屍體雖然不知道死去了多久,但是看起來依然麵色跟活人似的,身上更是沒有海水長期浸泡的跡象,隨著一陣海風吹來,這古屍須眉悉皆飛動,看著和活人一般無二。
秦始皇便是認為這古屍是海中仙人的遺蛻,應當將其祭祀供奉起來,以求仙人賜下長生不死藥,但其他人則不這麽看。
隻是秦始皇向來迷信修仙煉丹之說,而且他手下有許多方士,這些方士們同樣不認同秦始皇的想法,都認為這是古之僵屍,乃是妖物所化,一定是從南海的海眼之中浮出來的。
這種東西看到都算是不祥了,又談何祭拜求藥,然後又說了這種事在什麽什麽時候曾出現過,象征著什麽什麽樣的預兆,應該如何如何處理才是妥善之道等。
秦始皇本不是個耳根子軟的人,但是架不住這幫子方士說得跟真的似的,再加上他自己也對這些玄而又玄的事情深信不疑,擔心海眼中浮出僵屍會是亡國之兆。
隻是這屍體不能加之薪火刀斧,沒辦法,隻能找個穴地藏納,於是命三萬刑徒鑿穿一座荒山,將屍體埋在了其中,並且鑄了一尊銅獸壓在僵屍上用以鎮壓,並請出了秦王八鏡中的“秦王照骨鏡”嵌於獸頭,最後把山封好以後,便都離開了。
秦始皇從這裏回到鹹陽後沒有多久便駕崩了,至於那秦王照骨鏡到底埋在了何方,自此就成了一個千古之迷。
直到北宋末年,有人在山上采藥,意外得到了這枚銅鏡,就將其獻給了當時在位的天子宋徽宗。
有見聞廣博的大臣認出來了,這東西就是傳說中的秦王照骨鏡,但這東西非常妖異,不適合放在禁中,應該按禮製重新掩埋歸複原狀。
可是宋徽宗對此鏡卻是視若至寶,死活不肯割舍,便是將其一直留在身邊賞玩,結果不久之後,金兵南下滅了北宋,且俘虜了宋室二帝,自此以後秦王照骨鏡再次下落不明。
至於說秦始皇南巡在海邊遇古屍這件事,本身就是野史傳說,是不是真的不好說。
但秦王照骨鏡這個東西,卻是在史書上有著明確的記載,後世的學者們也都認為這麵照骨鏡,很可能並非是銅鏡,而是一種特殊的能夠透視人體的物質製成的。
隻是,終究是沒有實物,後人也隻能憑著古籍中的幾行墨跡想象一番罷了,感慨回味之餘也是留下許多遺憾和歎息。
但若是這件東西真的就此銷聲匿跡了,那也不會有後麵的種種傳說了。
時間來到了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