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張獻忠的名聲變好了,那些在瑪瑙山被打散的西營將士放棄歸附其他杆子的打算都陸續回來了;有好幾個原來同羅汝才聯合的義軍首領投降朝廷,他們的部下不肯投降,也跑來獻忠麾下;而有些窮困的山民衣食無著也紛紛參加了義軍再加上陸續從各地災區自發跑來的災民,再加上被艾能奇刻意派人前去陝西、河南等地拉來的災民,張獻忠在白羊山屯兵三個月,兵力便重新壯大,到後來將近六萬人,刨除一萬老弱病殘,也有五萬精兵。[.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張獻忠便自領一萬人馬,艾能奇為他的副將領其中五千人馬;孫可望統領一萬人馬,王自奇為他的副將領其中五千人馬;其他均以五千人馬為一營,分別有李定國、劉文秀、白文選、馬元利、王尚禮、王興國統領。
其中王興國原名王定國,他本是張獻忠的親兵,諢名“三鷂子”,後來張獻忠見他驍勇善戰,便收為義子,三鷂子為了避二哥李定國的諱,改名為興國。但孫可望等人看來並不承認這位義弟的存在,王興國是張獻忠後來認的,也自知無法跟前麵四位相比,便從不以大帥義子的身份自居。其他大將如馮雙禮、張化龍等人都在張獻忠、孫可望等人帳下聽令。
再後來,在李定國的建議下,張獻忠明白了基層軍官的重要性,便將西營義軍的編製細化為隊、哨、標、旗、衛、營,一個隊十個人,統領稱為隊長;一個哨轄五個隊,編製五十人,統領稱為哨長;一個標轄有四個哨,編製二百人,標的統領稱為把總;一個旗轄有五個標,編製一千人,統領稱為千總;一個衛轄有五個旗,編製五千人,統領暫稱為總兵。軍紀中規定“倘一衛全退,斬總兵;一旗全退,斬千總;一標全退,斬把總;一隊一哨全退,斬哨長、隊長;如若千總、總兵陣亡則斬其親兵全隊。”非此嚴刑峻法不可治軍。
很明顯,旗、衛的設置是在嘲笑滿清韃子和朱明朝廷的,也是李定國迎合張獻忠的惡趣味製定出來的。原來的曆史上,張獻忠創立大西政權,年號竟然是“大順”,便是用來惡心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此人喜歡搞惡作劇的性格可見一斑。李定國覺得甚為有趣,也沒有對張獻忠這一點兒做什麽規勸,偶爾還迎合一番,給大明朝廷的官吏們起起外號什麽的。
至於“營”這一級暫時不再做序列單位,因為這支義軍號為“西營”,再區劃什麽營什麽營的,容易讓普通百姓和新兵搞混。
李定國見西營義軍如今兵力重新恢複並且壯大,便遵照張獻忠之前的軍令,去孫可望等人的大營裏挑選適合練鴛鴦陣的人。
本來入選鴛鴦陣並不需要多麽苛刻的條件,僅僅要性格淳樸不油滑、身體結實不羸弱就可以了。不同年齡和體格的人會有不同的用途,戰鬥經驗豐富和有指揮能力的選為隊長,年輕氣盛、行動敏捷的士兵選為藤牌手,雖然他們可能不夠強壯;年長且身材高大強壯的選為長牌手,雖然他們可能沒有那麽敏捷;年長體壯且膂力較強者選為狼筅手,雖然他們可能沒有那般年輕氣盛,膽氣不足,不過狼筅的遮蔽足壯膽氣;精悍敏捷有鬥誌殺心的分配做長槍手或釵鈀手,雖然他們膂力可能沒有狼筅長牌手強健。
正如戚繼光所言“我之選士,若無分辨,一概給之,則如藤牌宜於少壯便健,狼筅長牌宜於健大雄偉,長槍短兵宜於精敏有殺氣之人,皆當因其材力而授習不同。苟一概給之,則年近四旬,筋力已成,豈能以圓徑二尺之牌、而跪伏委曲、蛇行龜息、以蔽堂堂七尺之軀;伸縮進退出沒、以縱橫於鋒鏑耶?若狼筅長牌等,授之以少年健兒,則筋力未成,豈能負大執重,若老成之立於前行,以為三軍之領袖翼蔽也哉?”
原來部署在鴛鴦陣陣尾的短刀手改換成釵鈀手,他們手裏拿的是七八尺長的釵鈀,有些類似於叉子,鐵鑄的三齒叉頭,硬木做的長手柄。這釵鈀既可以擋住敵人的刀劈,又可以攔住敵人的槍刺,還可以順勢刺紮敵人,比原來的短刀好用多了。
原來的孩兒營二千士卒在瑪瑙山一役和隨後的屢次戰役裏戰損了將近七百,剩下的有兩百多人也有不同的殘廢情況,李定國便把他們編入輔兵,不屬於主力作戰部隊。
李定國還存了一個不足為人道的私心,就是想從西營義軍全體士兵內搜尋自己未來的基層軍官,就是找千裏馬駒,找好苗子,好好培養成自己的嫡係。
從原來的將士中選了二千名,又從新近投奔的士卒裏選了兩千人,對於孫可望、劉文秀等大將不肯放手的得力將士,李定國也不願橫刀奪愛,他就不信自己培養不出人才。
說到這個“衛”級編製,還真的很搞笑,艾能奇的近衛因為是保護張獻忠的被稱為“錦衣衛”。而李定國這一衛人馬專門培養練習鴛鴦陣的,便被稱為“鴛鴦衛”。
鴛鴦衛中,李定國選了三千三百人分成三百個陣列演練鴛鴦陣,分別有高文貴、張勝、王之邦三人各統領一百個陣列,一百個陣列一千一百人算是一個擴編旗。
剩下的有七百人做弓弩手兼鳥銃手,由靳統武統領,算是縮編旗,負責遠程攻擊。
前來投奔西營義軍的災民中也有一些少女跟隨父兄而來,張獻忠見她們都頗有把子力氣,便把她們編給了白文雅,白文雅也是一個挑剔的主,精挑細選兩百多個,再加上原來的湊夠四百整數就不再招了,因女兵的特殊,這便算做是一個縮編旗。李定國對這些女孩的戰鬥力依然保持懷疑,她們在曆次戰陣中都是殺傷不足防禦也不足,如果不是男兵們刻意地護住她們,恐怕就不會隻損失幾十個人,怕會是一個不剩,所以李定國給她們安排的任務要麽是後勤保障,要不就是宣傳和幫助鄉親,或者是守大營,以後要細分兵種,她們就是文藝兵。
剩下的六百人做騎兵,李定國自己統領,做為他的親兵隊,同時也做為未來的基層軍官培養著。其中有二百多人是李定國從孩兒營裏發掘出來值得培養的,剩下的都是這些日子在其他大營裏搜刮過來的好苗子,好好培養一下,沒準會像黃埔軍校一樣出將帥奇才。
張獻忠便自領一萬人馬,艾能奇為他的副將領其中五千人馬;孫可望統領一萬人馬,王自奇為他的副將領其中五千人馬;其他均以五千人馬為一營,分別有李定國、劉文秀、白文選、馬元利、王尚禮、王興國統領。
其中王興國原名王定國,他本是張獻忠的親兵,諢名“三鷂子”,後來張獻忠見他驍勇善戰,便收為義子,三鷂子為了避二哥李定國的諱,改名為興國。但孫可望等人看來並不承認這位義弟的存在,王興國是張獻忠後來認的,也自知無法跟前麵四位相比,便從不以大帥義子的身份自居。其他大將如馮雙禮、張化龍等人都在張獻忠、孫可望等人帳下聽令。
再後來,在李定國的建議下,張獻忠明白了基層軍官的重要性,便將西營義軍的編製細化為隊、哨、標、旗、衛、營,一個隊十個人,統領稱為隊長;一個哨轄五個隊,編製五十人,統領稱為哨長;一個標轄有四個哨,編製二百人,標的統領稱為把總;一個旗轄有五個標,編製一千人,統領稱為千總;一個衛轄有五個旗,編製五千人,統領暫稱為總兵。軍紀中規定“倘一衛全退,斬總兵;一旗全退,斬千總;一標全退,斬把總;一隊一哨全退,斬哨長、隊長;如若千總、總兵陣亡則斬其親兵全隊。”非此嚴刑峻法不可治軍。
很明顯,旗、衛的設置是在嘲笑滿清韃子和朱明朝廷的,也是李定國迎合張獻忠的惡趣味製定出來的。原來的曆史上,張獻忠創立大西政權,年號竟然是“大順”,便是用來惡心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此人喜歡搞惡作劇的性格可見一斑。李定國覺得甚為有趣,也沒有對張獻忠這一點兒做什麽規勸,偶爾還迎合一番,給大明朝廷的官吏們起起外號什麽的。
至於“營”這一級暫時不再做序列單位,因為這支義軍號為“西營”,再區劃什麽營什麽營的,容易讓普通百姓和新兵搞混。
李定國見西營義軍如今兵力重新恢複並且壯大,便遵照張獻忠之前的軍令,去孫可望等人的大營裏挑選適合練鴛鴦陣的人。
本來入選鴛鴦陣並不需要多麽苛刻的條件,僅僅要性格淳樸不油滑、身體結實不羸弱就可以了。不同年齡和體格的人會有不同的用途,戰鬥經驗豐富和有指揮能力的選為隊長,年輕氣盛、行動敏捷的士兵選為藤牌手,雖然他們可能不夠強壯;年長且身材高大強壯的選為長牌手,雖然他們可能沒有那麽敏捷;年長體壯且膂力較強者選為狼筅手,雖然他們可能沒有那般年輕氣盛,膽氣不足,不過狼筅的遮蔽足壯膽氣;精悍敏捷有鬥誌殺心的分配做長槍手或釵鈀手,雖然他們膂力可能沒有狼筅長牌手強健。
正如戚繼光所言“我之選士,若無分辨,一概給之,則如藤牌宜於少壯便健,狼筅長牌宜於健大雄偉,長槍短兵宜於精敏有殺氣之人,皆當因其材力而授習不同。苟一概給之,則年近四旬,筋力已成,豈能以圓徑二尺之牌、而跪伏委曲、蛇行龜息、以蔽堂堂七尺之軀;伸縮進退出沒、以縱橫於鋒鏑耶?若狼筅長牌等,授之以少年健兒,則筋力未成,豈能負大執重,若老成之立於前行,以為三軍之領袖翼蔽也哉?”
原來部署在鴛鴦陣陣尾的短刀手改換成釵鈀手,他們手裏拿的是七八尺長的釵鈀,有些類似於叉子,鐵鑄的三齒叉頭,硬木做的長手柄。這釵鈀既可以擋住敵人的刀劈,又可以攔住敵人的槍刺,還可以順勢刺紮敵人,比原來的短刀好用多了。
原來的孩兒營二千士卒在瑪瑙山一役和隨後的屢次戰役裏戰損了將近七百,剩下的有兩百多人也有不同的殘廢情況,李定國便把他們編入輔兵,不屬於主力作戰部隊。
李定國還存了一個不足為人道的私心,就是想從西營義軍全體士兵內搜尋自己未來的基層軍官,就是找千裏馬駒,找好苗子,好好培養成自己的嫡係。
從原來的將士中選了二千名,又從新近投奔的士卒裏選了兩千人,對於孫可望、劉文秀等大將不肯放手的得力將士,李定國也不願橫刀奪愛,他就不信自己培養不出人才。
說到這個“衛”級編製,還真的很搞笑,艾能奇的近衛因為是保護張獻忠的被稱為“錦衣衛”。而李定國這一衛人馬專門培養練習鴛鴦陣的,便被稱為“鴛鴦衛”。
鴛鴦衛中,李定國選了三千三百人分成三百個陣列演練鴛鴦陣,分別有高文貴、張勝、王之邦三人各統領一百個陣列,一百個陣列一千一百人算是一個擴編旗。
剩下的有七百人做弓弩手兼鳥銃手,由靳統武統領,算是縮編旗,負責遠程攻擊。
前來投奔西營義軍的災民中也有一些少女跟隨父兄而來,張獻忠見她們都頗有把子力氣,便把她們編給了白文雅,白文雅也是一個挑剔的主,精挑細選兩百多個,再加上原來的湊夠四百整數就不再招了,因女兵的特殊,這便算做是一個縮編旗。李定國對這些女孩的戰鬥力依然保持懷疑,她們在曆次戰陣中都是殺傷不足防禦也不足,如果不是男兵們刻意地護住她們,恐怕就不會隻損失幾十個人,怕會是一個不剩,所以李定國給她們安排的任務要麽是後勤保障,要不就是宣傳和幫助鄉親,或者是守大營,以後要細分兵種,她們就是文藝兵。
剩下的六百人做騎兵,李定國自己統領,做為他的親兵隊,同時也做為未來的基層軍官培養著。其中有二百多人是李定國從孩兒營裏發掘出來值得培養的,剩下的都是這些日子在其他大營裏搜刮過來的好苗子,好好培養一下,沒準會像黃埔軍校一樣出將帥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