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看著子能離去的背影,雙手合十,嘆息道:
“我佛慈悲,願這些孩子平安!”
第三章
子能回來的時候,就看到官兵已經在查點人數了,忙背著行囊走到隊伍的最後站好,省得等會查人的時候被漏掉而引起麻煩。
等到查到子能的時候,天已經快黑了,官兵也有些不耐煩了,直接問道:“法號?”
“子能,”子能說道。
官兵旁邊一個掌管文書的主簿在厚厚的花名冊上翻了翻,找到子能的法號,看了看,問道:“子能,年十六,自幼無父無母,在興安寺長大?”
子能點點頭,說:“是。”
主簿得到確認,又問道:“可有俗家姓名?”
子能頓了一下,說:“有,林正,雙木林,正直的正。”
主簿聽了,提筆把花名冊上的“子能”這一行劃掉,又在旁邊的一個花名冊上記上“林正”,並在後麵又寫了一行字。
等寫完,主簿從旁邊的匣子裏拿出三份文書,在每份文書上熟練的填上幾行字,然後把三份文書放到子能麵前,說道:“會寫字嗎,會的話就在每份上畫押,不會的話就在後麵按上手印。”
“會,”子能說道,他前世本就識字,穿越後,在寺廟裏,又有年紀大的和尚教讀書寫字和背經書,所以他不但會寫字,甚至練了這麽多年,寫的還不錯。
接過三份文書,子能看了看,才知道這是戶籍文書,子能拿起旁邊的筆,在硯台上蘸了蘸墨,認真的在每份上寫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知道,從他寫下名字的這一刻,他就不再是興安寺的沙彌子能,而是泗水城的平民百姓,林正。
林正畫完押,把三份戶籍文書遞給剛才的那個主簿,那個主簿卻隻拿了其中一份,說:“剩下的兩份,一份你自己拿著,遇到事情可以用來證明身份,另一份,等到到了泗水城後,交給泗水城衙門的戶科,用來落戶。”
林正聽了,認真記下,對主簿躬身行了一禮,說:“多謝大人提醒。”
主簿微微頷首,旁邊的官兵就走過來,對林正說:“去泗水城的,跟我來。”
林正忙把兩份文書收好,然後跟著官爺走去。
……
林正背著包袱和鋪蓋,艱難的往前走,一邊走,一邊上氣不接下氣的問旁邊的官兵道:“官爺,現在離泗水城還有多遠?”
“快了,還有不到五十裏。”官爺邊走邊隨口答道。
林正聽了,心裏一陣哀嚎,這走了大半天,才剛走了一半!
泗水城離兗州府有一百餘裏,如果平日什麽都不拿,一天走到,雖然累些,卻也受的住,可如今他背著包袱和鋪蓋,還要一天必須趕到,林正真覺得自己有些吃不消。
押送的官兵看著林正走的辛苦,有些納悶道:“你們僧人不都是講究吃苦耐勞麽,你怎麽才走了這點路,就累成這樣?”
林正暗自翻白眼,他是僧人不假,可不是苦行僧啊,他平時就在寺裏看看書,念念經,他又不像別的和尚喜歡雲遊天下,他能撐到現在,還是平時寺裏要求僧人必須會些拳腳,每天早晨鍛鍊的結果,要是放在上世,他早趴下了。
看著林正臉色有些不對,押送的官兵雖然對於這些沒有油水的窮和尚懶得有好臉色,可也怕萬一出了事得擔責,等走到一個路口的茶棚,就命眾人進入歇歇。
林正一進了棚子,把身上的包袱和鋪蓋往地上一丟,就直接癱在茶棚的一個木墩上,大口的喘氣。
相比於林正的疲憊不堪,兩個官兵和一起被押送的另外三個和尚倒還好,兩個官爺甚至還要了一壺酒,兩人喝了起來。
剩下的三個和尚,卻沒錢買酒或茶水,當然就算有錢,也不敢當著兩個官兵的麵買,要不就等著被兩個官兵榨幹,畢竟從押送的人身上撈油水,可是這些人主要的外快。
所以三個和尚隻是用自己隨身帶的缽,向茶棚的主人討了些清水,然後就坐在一旁邊喝水邊休息。其中一個年紀比較大的和尚,自己喝完,看了看旁邊的林正,又去舀了一缽水,走到林正身邊坐下,把手中的缽遞給林正,說:“小兄弟,你也喝些水吧!”
林正剛喘過來氣,雖然嗓子幹的冒煙,可腿軟的起不來,看著眼前的水,頓時感動萬分,接過水,對年紀大些的和尚說道:“多謝!”然後喝了起來。
林正喝完,終於覺得嗓子不再冒煙了,把缽還給身邊的和尚,說:“太謝謝您了,不知如何稱呼您?”
可能是怕一個寺廟的和尚發配到一起會抱團不好管理,這次去泗水城的雖然有四個和尚,卻來自四個不同的寺廟,所以他們之間原先並不認識。
年紀大些的和尚剛要說“貧僧”,突然想到自己現在不是和尚了,就改口道:“老夫俗家名字張鬆。”
“張叔,”林正忙叫道,然後說:“我的俗家名字叫林正。您是長輩,直接叫我名字就行。”
張鬆聽了,也沒推辭,直接說:“那行,我就托個大。”
張鬆又指著正在喝水的兩個和尚,介紹道:“左邊這個胖和尚,俗家名字叫王大胖,右邊那個有些黑的,俗家名字叫劉矽。”
然後又對著兩人拉著林正說:“這個小兄弟俗家名字叫林正。”
張鬆既然介紹了,三個人就要見禮,三個人習慣性的雙手合十,剛要見禮,突然想到自己已經不是和尚,又看到另外兩個人也這樣,頓時噗嗤一聲,三個人都笑了。
經過這一出,再加上同是天涯淪落人,四個人倒是親近了不少,看著旁邊的兩個官爺正喝酒喝的興起,也顧不上這邊,四個人就開始在這邊說悄悄話。
經過交流,林正知道,張鬆原來是兗州府一個小寺的住持,不過雖說是住持,可那個寺卻是野寺,平時靠香客的香火過活,所以此次也在還俗的行列,不過可能是做過住持的,常常接待香客的緣故,張鬆無論做事還是待人,都周全的很,所以才走了半天的路,張鬆就和另外的三個人都熟了。
胖和尚王大胖則是出身除興安寺兗州府另一個有名的官寺,王大胖是那個官寺飯堂的夥夫和尚,林正看著他那身上的一身膘,吃素還能這麽胖,不愧是從飯堂出來的。
不過讓他鬱悶的是,王大胖這麽胖,為什麽走起路來比他還輕鬆,後來林正才想起來,在飯堂做飯也是個體力活啊!
至於劉矽,他也是官寺出身,不過比起林正和王大胖這種正了八經念經的僧人,劉矽這個僧人倒不大念經,而是種地,因為劉矽是在官寺田產莊子上種地的和尚。每個官寺都有自己的田莊,所以田莊上,會有一些種地的和尚,當然田莊大多數時候也會雇些人種地。
林正看了劉矽一眼,他原來還以為劉矽長的黑,現在看來,八成是被太陽曬的。
幾個人聊了一會,兩個官兵就喝完酒,然後就押著四個人接著趕路,林正本來還擔心又跟的吃力,誰知兩個官兵因為喝了酒,走路倒慢了不少,林正這才鬆了一口氣。
</br>
“我佛慈悲,願這些孩子平安!”
第三章
子能回來的時候,就看到官兵已經在查點人數了,忙背著行囊走到隊伍的最後站好,省得等會查人的時候被漏掉而引起麻煩。
等到查到子能的時候,天已經快黑了,官兵也有些不耐煩了,直接問道:“法號?”
“子能,”子能說道。
官兵旁邊一個掌管文書的主簿在厚厚的花名冊上翻了翻,找到子能的法號,看了看,問道:“子能,年十六,自幼無父無母,在興安寺長大?”
子能點點頭,說:“是。”
主簿得到確認,又問道:“可有俗家姓名?”
子能頓了一下,說:“有,林正,雙木林,正直的正。”
主簿聽了,提筆把花名冊上的“子能”這一行劃掉,又在旁邊的一個花名冊上記上“林正”,並在後麵又寫了一行字。
等寫完,主簿從旁邊的匣子裏拿出三份文書,在每份文書上熟練的填上幾行字,然後把三份文書放到子能麵前,說道:“會寫字嗎,會的話就在每份上畫押,不會的話就在後麵按上手印。”
“會,”子能說道,他前世本就識字,穿越後,在寺廟裏,又有年紀大的和尚教讀書寫字和背經書,所以他不但會寫字,甚至練了這麽多年,寫的還不錯。
接過三份文書,子能看了看,才知道這是戶籍文書,子能拿起旁邊的筆,在硯台上蘸了蘸墨,認真的在每份上寫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知道,從他寫下名字的這一刻,他就不再是興安寺的沙彌子能,而是泗水城的平民百姓,林正。
林正畫完押,把三份戶籍文書遞給剛才的那個主簿,那個主簿卻隻拿了其中一份,說:“剩下的兩份,一份你自己拿著,遇到事情可以用來證明身份,另一份,等到到了泗水城後,交給泗水城衙門的戶科,用來落戶。”
林正聽了,認真記下,對主簿躬身行了一禮,說:“多謝大人提醒。”
主簿微微頷首,旁邊的官兵就走過來,對林正說:“去泗水城的,跟我來。”
林正忙把兩份文書收好,然後跟著官爺走去。
……
林正背著包袱和鋪蓋,艱難的往前走,一邊走,一邊上氣不接下氣的問旁邊的官兵道:“官爺,現在離泗水城還有多遠?”
“快了,還有不到五十裏。”官爺邊走邊隨口答道。
林正聽了,心裏一陣哀嚎,這走了大半天,才剛走了一半!
泗水城離兗州府有一百餘裏,如果平日什麽都不拿,一天走到,雖然累些,卻也受的住,可如今他背著包袱和鋪蓋,還要一天必須趕到,林正真覺得自己有些吃不消。
押送的官兵看著林正走的辛苦,有些納悶道:“你們僧人不都是講究吃苦耐勞麽,你怎麽才走了這點路,就累成這樣?”
林正暗自翻白眼,他是僧人不假,可不是苦行僧啊,他平時就在寺裏看看書,念念經,他又不像別的和尚喜歡雲遊天下,他能撐到現在,還是平時寺裏要求僧人必須會些拳腳,每天早晨鍛鍊的結果,要是放在上世,他早趴下了。
看著林正臉色有些不對,押送的官兵雖然對於這些沒有油水的窮和尚懶得有好臉色,可也怕萬一出了事得擔責,等走到一個路口的茶棚,就命眾人進入歇歇。
林正一進了棚子,把身上的包袱和鋪蓋往地上一丟,就直接癱在茶棚的一個木墩上,大口的喘氣。
相比於林正的疲憊不堪,兩個官兵和一起被押送的另外三個和尚倒還好,兩個官爺甚至還要了一壺酒,兩人喝了起來。
剩下的三個和尚,卻沒錢買酒或茶水,當然就算有錢,也不敢當著兩個官兵的麵買,要不就等著被兩個官兵榨幹,畢竟從押送的人身上撈油水,可是這些人主要的外快。
所以三個和尚隻是用自己隨身帶的缽,向茶棚的主人討了些清水,然後就坐在一旁邊喝水邊休息。其中一個年紀比較大的和尚,自己喝完,看了看旁邊的林正,又去舀了一缽水,走到林正身邊坐下,把手中的缽遞給林正,說:“小兄弟,你也喝些水吧!”
林正剛喘過來氣,雖然嗓子幹的冒煙,可腿軟的起不來,看著眼前的水,頓時感動萬分,接過水,對年紀大些的和尚說道:“多謝!”然後喝了起來。
林正喝完,終於覺得嗓子不再冒煙了,把缽還給身邊的和尚,說:“太謝謝您了,不知如何稱呼您?”
可能是怕一個寺廟的和尚發配到一起會抱團不好管理,這次去泗水城的雖然有四個和尚,卻來自四個不同的寺廟,所以他們之間原先並不認識。
年紀大些的和尚剛要說“貧僧”,突然想到自己現在不是和尚了,就改口道:“老夫俗家名字張鬆。”
“張叔,”林正忙叫道,然後說:“我的俗家名字叫林正。您是長輩,直接叫我名字就行。”
張鬆聽了,也沒推辭,直接說:“那行,我就托個大。”
張鬆又指著正在喝水的兩個和尚,介紹道:“左邊這個胖和尚,俗家名字叫王大胖,右邊那個有些黑的,俗家名字叫劉矽。”
然後又對著兩人拉著林正說:“這個小兄弟俗家名字叫林正。”
張鬆既然介紹了,三個人就要見禮,三個人習慣性的雙手合十,剛要見禮,突然想到自己已經不是和尚,又看到另外兩個人也這樣,頓時噗嗤一聲,三個人都笑了。
經過這一出,再加上同是天涯淪落人,四個人倒是親近了不少,看著旁邊的兩個官爺正喝酒喝的興起,也顧不上這邊,四個人就開始在這邊說悄悄話。
經過交流,林正知道,張鬆原來是兗州府一個小寺的住持,不過雖說是住持,可那個寺卻是野寺,平時靠香客的香火過活,所以此次也在還俗的行列,不過可能是做過住持的,常常接待香客的緣故,張鬆無論做事還是待人,都周全的很,所以才走了半天的路,張鬆就和另外的三個人都熟了。
胖和尚王大胖則是出身除興安寺兗州府另一個有名的官寺,王大胖是那個官寺飯堂的夥夫和尚,林正看著他那身上的一身膘,吃素還能這麽胖,不愧是從飯堂出來的。
不過讓他鬱悶的是,王大胖這麽胖,為什麽走起路來比他還輕鬆,後來林正才想起來,在飯堂做飯也是個體力活啊!
至於劉矽,他也是官寺出身,不過比起林正和王大胖這種正了八經念經的僧人,劉矽這個僧人倒不大念經,而是種地,因為劉矽是在官寺田產莊子上種地的和尚。每個官寺都有自己的田莊,所以田莊上,會有一些種地的和尚,當然田莊大多數時候也會雇些人種地。
林正看了劉矽一眼,他原來還以為劉矽長的黑,現在看來,八成是被太陽曬的。
幾個人聊了一會,兩個官兵就喝完酒,然後就押著四個人接著趕路,林正本來還擔心又跟的吃力,誰知兩個官兵因為喝了酒,走路倒慢了不少,林正這才鬆了一口氣。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