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苧麻根,可是一味好藥。”
“它可以安胎、還可以滋陰、補陰。”
老人看了看眼前這一大片種植地說。
“爺爺,就這呀?是女人用的藥?”
“不不,它還能清熱涼血、利尿去水腫,外用還可以治跌打損傷。”
“哇!它有這麽多用途呀?”
“是呀,你小孩子別插嘴,爺爺這兒跟丁老板說正事兒呢。”
“好吧,爺爺你們說,我不問了。”
鄧鬆平笑嘻嘻地當個觀眾。
老人見孫子安靜了,於是又繼續往下說:“苧麻的麻杆呀,它還能拿來造紙用。”
“過去我父親在舊社會裏就給人造紙作坊做工,他們用的就是麻杆造紙。”
見丁尋一臉懵圈兒的樣子,老人補充說:“你是水牛坪村長大的,見過草紙沒?”
“見過。”丁尋點點頭。
“這就對了,那都是咱們山裏人自己做的。”
鄧興旺老人頗為自豪地笑著。
“那你既然是開服裝廠的老板,應該知道苧麻布做成的衣裳有啥好了吧?”
丁尋見老人這麽問,尋思難道苧麻還有啥不一樣的玄機?
其實,他知道苧麻麵料的弱點。
之所以還要種植,是因為他既然要做民族服飾,苧麻麵料就少不了。
但是,廠裏常用的依然會是亞麻麵料。
他謙虛地回答:“知道,但是……知道得不多。”
“這苧麻部做的衣裳其實沒啥好處。”
老人的嘴角撇了撇。
流露出一副嫌棄的樣子。
丁尋特別能理解這副表情。
當他對二叔說起在巫山村種植苧麻時,二叔也是這表情。
這是因為,他們這輩人小時候多數是穿著,他們的母親或者祖母,親手織出來的苧麻布料縫製的衣服。
這種布被稱為家織布。
他們太知道那衣服穿在身上如何紮人,如何不舒服。
如今的社會這麽發達,人們買的衣服穿在身上既柔軟又舒適。
為啥還要種這苧麻來織布呢?
這便是老人心裏最大的疑問,可他不敢直接說出來。
因此便繞了一個圈子,才說出“沒啥好處”的話來。
丁尋心裏樂了。
但他忍住沒笑,恭敬地抱拳:“多謝老人家的提醒!”
“這就好,看得出來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既然會選擇用苧麻,那一定有你的道理。”
“是,老人家您放心,廠裏的衣服麵料不單單是苧麻,還會有棉布、亞麻布、還有其他麵料。”
“原來是這樣,可是咱們這麽大麵積種植,豈不……”
“不不,有用的,您別擔心。”
老人似乎鬆了一口氣般,裂開了嘴笑。
“那我就放心了,我就管種植吧。”
“老人家,咱們的苧麻種植基地由您把關我很放心。”
“好好好……”
老人笑著,眼裏泛著淚光。
邢春英抬頭看了看太陽,說:“咱們收工回家吧?”
“好,時候不早。收工。”
柳大慶忙把濃具收在一起,用兩根藤條捆住兩頭扛在肩上。
然後和邢春英一個推著老人的輪椅、一個推著鄧長根的輪椅。
蔡東旭連忙上前去推鄧鬆平的輪椅。
鄧鬆平推開他:“謝謝大叔!讓我自己來吧。”
“你自己能行嗎?”
蔡東旭和丁尋都很疑惑。
“能行,他都是自己滾動輪椅,自打你們送輪椅之後,他每天都要出院門兒,到村子裏溜達一圈兒。”
說完,邢春英還感激地說:“這可真是多虧了你們呀,讓我們這個家又活過來了!”
丁尋和蔡東旭沒有說任何客氣的話。
此時的他們心中,除了對這堅強的一家人充滿敬意之外。
更多的則是震撼。
一種強烈的震撼,更加堅定了丁尋投資的決心。
到了鄧家院門前。
丁尋和蔡東旭幫著邢春英夫婦倆,把三個人的輪椅推進了院中。
邢春英小跑著從屋裏拿出一把大刷子。
朝著三個人的輪椅邊滾邊刷輪胎。
“這到地裏回來,輪胎上粘的都是土,先在院子裏刷幹淨,免得帶進屋裏去。”
蔡東旭小聲對丁尋說道:“這是個講究的女人呐。”
丁尋點點頭:“是的,這一家子都很講究,隻可惜三個人的腿不能行走。”
“梅鳳不是要去你們葉家小姑奶奶島上學習深造嘛?”
“怎麽了?”
“等她將來回來,這孩子的腿應該能治吧?”
“但願吧,癱瘓了這麽多年,隻怕雙腿的肌肉萎縮了。”
蔡東旭不以為然:“現在醫學這麽發達,應該沒問題吧,你看他那腳還是正常人的腳,應該沒有萎縮。”
柳大慶聽到倆人的竊竊私語。
他也走過來低聲說道:“孩子的雙腿幾乎沒有萎縮,春英照顧得好,每天都給孩子按摩和泡腳。”
“我也每天幫助孩子做一些醫生教的康複訓練,雖然做了這麽多年沒有起色,但是一雙腿保護得很好。”
丁尋聽了,敬佩地看著他:“這麽說來,那應該是有希望治好的。”
“有希望,醫生早就說過隻要去大醫院,一定能治好,可惜這些年家裏……”
家裏窮,他和邢春英倆人掙的錢,勉強能夠養活這一大家子。
“姨父,你是真爺們!”丁尋握緊了柳大慶的手。
“害,這不是一家人嘛,都是我應該做的。”
柳大慶憨厚地笑了。
他的目光看向屋裏,語氣卻很沉重:“孩子還年輕,往後的路還很長。”
“要是他能站起來該多好啊!”
“能站起來,就能走出這巫山村。”
“能夠到外麵的世界去、到縣城……”
“到更遠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這輩子也就值了。”
丁尋感動得一手按在柳大慶的肩頭。
安慰道:“姨夫,你放心吧,相信現在的醫學一定能把孩子治好。”
“嗯嗯,我相信。你們兩位裏麵坐吧?”
“不了,我們要回去了。”
“你們要走?”邢春英從屋裏出來。
她剛把三人安頓到屋裏,走出來見丁尋他們要走,忙過來攔住他們。
“你們兩位在我家吃飯再走吧?雖然沒啥好招待的,但都是自己地裏種的。可能你們城裏人會喜歡呢。”
“喜歡喜歡。”蔡東旭連聲應道。
他還真想留下來吃完飯再走。
他一點兒也不嫌棄這一家人的病弱。
“不了,我們還有急事兒,下回再來吧。”丁尋拒絕了。
蔡東旭隻能住嘴。
邢春英見丁尋拒絕,也不好強留。
“那就說好了。下回你們再到家來,一定要在家吃飯。”
“好。”
邢春英和柳大慶夫婦倆站在院門口。
一直看著丁尋他們的車拐了彎看不見為止,才走進院子。
一路上。
丁尋的臉板著,一句話也不說。
蔡東旭忍不住地問:“丁尋兄弟,剛才還好好的,這突然間怎麽了?”
“啥怎麽了?”丁尋轉過頭。
“不是,我是問你板著臉在想什麽呢?”
“它可以安胎、還可以滋陰、補陰。”
老人看了看眼前這一大片種植地說。
“爺爺,就這呀?是女人用的藥?”
“不不,它還能清熱涼血、利尿去水腫,外用還可以治跌打損傷。”
“哇!它有這麽多用途呀?”
“是呀,你小孩子別插嘴,爺爺這兒跟丁老板說正事兒呢。”
“好吧,爺爺你們說,我不問了。”
鄧鬆平笑嘻嘻地當個觀眾。
老人見孫子安靜了,於是又繼續往下說:“苧麻的麻杆呀,它還能拿來造紙用。”
“過去我父親在舊社會裏就給人造紙作坊做工,他們用的就是麻杆造紙。”
見丁尋一臉懵圈兒的樣子,老人補充說:“你是水牛坪村長大的,見過草紙沒?”
“見過。”丁尋點點頭。
“這就對了,那都是咱們山裏人自己做的。”
鄧興旺老人頗為自豪地笑著。
“那你既然是開服裝廠的老板,應該知道苧麻布做成的衣裳有啥好了吧?”
丁尋見老人這麽問,尋思難道苧麻還有啥不一樣的玄機?
其實,他知道苧麻麵料的弱點。
之所以還要種植,是因為他既然要做民族服飾,苧麻麵料就少不了。
但是,廠裏常用的依然會是亞麻麵料。
他謙虛地回答:“知道,但是……知道得不多。”
“這苧麻部做的衣裳其實沒啥好處。”
老人的嘴角撇了撇。
流露出一副嫌棄的樣子。
丁尋特別能理解這副表情。
當他對二叔說起在巫山村種植苧麻時,二叔也是這表情。
這是因為,他們這輩人小時候多數是穿著,他們的母親或者祖母,親手織出來的苧麻布料縫製的衣服。
這種布被稱為家織布。
他們太知道那衣服穿在身上如何紮人,如何不舒服。
如今的社會這麽發達,人們買的衣服穿在身上既柔軟又舒適。
為啥還要種這苧麻來織布呢?
這便是老人心裏最大的疑問,可他不敢直接說出來。
因此便繞了一個圈子,才說出“沒啥好處”的話來。
丁尋心裏樂了。
但他忍住沒笑,恭敬地抱拳:“多謝老人家的提醒!”
“這就好,看得出來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既然會選擇用苧麻,那一定有你的道理。”
“是,老人家您放心,廠裏的衣服麵料不單單是苧麻,還會有棉布、亞麻布、還有其他麵料。”
“原來是這樣,可是咱們這麽大麵積種植,豈不……”
“不不,有用的,您別擔心。”
老人似乎鬆了一口氣般,裂開了嘴笑。
“那我就放心了,我就管種植吧。”
“老人家,咱們的苧麻種植基地由您把關我很放心。”
“好好好……”
老人笑著,眼裏泛著淚光。
邢春英抬頭看了看太陽,說:“咱們收工回家吧?”
“好,時候不早。收工。”
柳大慶忙把濃具收在一起,用兩根藤條捆住兩頭扛在肩上。
然後和邢春英一個推著老人的輪椅、一個推著鄧長根的輪椅。
蔡東旭連忙上前去推鄧鬆平的輪椅。
鄧鬆平推開他:“謝謝大叔!讓我自己來吧。”
“你自己能行嗎?”
蔡東旭和丁尋都很疑惑。
“能行,他都是自己滾動輪椅,自打你們送輪椅之後,他每天都要出院門兒,到村子裏溜達一圈兒。”
說完,邢春英還感激地說:“這可真是多虧了你們呀,讓我們這個家又活過來了!”
丁尋和蔡東旭沒有說任何客氣的話。
此時的他們心中,除了對這堅強的一家人充滿敬意之外。
更多的則是震撼。
一種強烈的震撼,更加堅定了丁尋投資的決心。
到了鄧家院門前。
丁尋和蔡東旭幫著邢春英夫婦倆,把三個人的輪椅推進了院中。
邢春英小跑著從屋裏拿出一把大刷子。
朝著三個人的輪椅邊滾邊刷輪胎。
“這到地裏回來,輪胎上粘的都是土,先在院子裏刷幹淨,免得帶進屋裏去。”
蔡東旭小聲對丁尋說道:“這是個講究的女人呐。”
丁尋點點頭:“是的,這一家子都很講究,隻可惜三個人的腿不能行走。”
“梅鳳不是要去你們葉家小姑奶奶島上學習深造嘛?”
“怎麽了?”
“等她將來回來,這孩子的腿應該能治吧?”
“但願吧,癱瘓了這麽多年,隻怕雙腿的肌肉萎縮了。”
蔡東旭不以為然:“現在醫學這麽發達,應該沒問題吧,你看他那腳還是正常人的腳,應該沒有萎縮。”
柳大慶聽到倆人的竊竊私語。
他也走過來低聲說道:“孩子的雙腿幾乎沒有萎縮,春英照顧得好,每天都給孩子按摩和泡腳。”
“我也每天幫助孩子做一些醫生教的康複訓練,雖然做了這麽多年沒有起色,但是一雙腿保護得很好。”
丁尋聽了,敬佩地看著他:“這麽說來,那應該是有希望治好的。”
“有希望,醫生早就說過隻要去大醫院,一定能治好,可惜這些年家裏……”
家裏窮,他和邢春英倆人掙的錢,勉強能夠養活這一大家子。
“姨父,你是真爺們!”丁尋握緊了柳大慶的手。
“害,這不是一家人嘛,都是我應該做的。”
柳大慶憨厚地笑了。
他的目光看向屋裏,語氣卻很沉重:“孩子還年輕,往後的路還很長。”
“要是他能站起來該多好啊!”
“能站起來,就能走出這巫山村。”
“能夠到外麵的世界去、到縣城……”
“到更遠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這輩子也就值了。”
丁尋感動得一手按在柳大慶的肩頭。
安慰道:“姨夫,你放心吧,相信現在的醫學一定能把孩子治好。”
“嗯嗯,我相信。你們兩位裏麵坐吧?”
“不了,我們要回去了。”
“你們要走?”邢春英從屋裏出來。
她剛把三人安頓到屋裏,走出來見丁尋他們要走,忙過來攔住他們。
“你們兩位在我家吃飯再走吧?雖然沒啥好招待的,但都是自己地裏種的。可能你們城裏人會喜歡呢。”
“喜歡喜歡。”蔡東旭連聲應道。
他還真想留下來吃完飯再走。
他一點兒也不嫌棄這一家人的病弱。
“不了,我們還有急事兒,下回再來吧。”丁尋拒絕了。
蔡東旭隻能住嘴。
邢春英見丁尋拒絕,也不好強留。
“那就說好了。下回你們再到家來,一定要在家吃飯。”
“好。”
邢春英和柳大慶夫婦倆站在院門口。
一直看著丁尋他們的車拐了彎看不見為止,才走進院子。
一路上。
丁尋的臉板著,一句話也不說。
蔡東旭忍不住地問:“丁尋兄弟,剛才還好好的,這突然間怎麽了?”
“啥怎麽了?”丁尋轉過頭。
“不是,我是問你板著臉在想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