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
典弘十年整,孟堯生不知所蹤,同日兩匹快馬離開德州,一匹北上赴京趕考,一匹北征保家衛國。
典弘十一年,當年文武狀元隻落一人身,應粱棲一舉成名。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當真舉世無雙。
典弘十三年,弘國大敗突厥,在兩國交戰的第六年裏,西北軍掃平突厥駐紮在弘國境內的所有城池,生擒突厥大將,突厥第一次派人請和。
同年,典弘帝封西北軍大將趙成山為驃騎大將軍,金印紫綬,位從一品。
典弘十五年,邊疆戰事吃緊,節節敗退。趙成山之甥,當今刑部尚書應粱棲披袍擐甲,領命北征,殺出邊關。
弘國大勝,突厥兵敗潰逃,遂請降,願割讓城池,年年納貢。
同年,典弘帝龍體抱恙,驚癇不起,蘭貴妃徹夜侍疾。
典弘十六年,應粱棲隨其舅西征討伐吐蕃,徹煞邊關,大獲全勝。
至此再無鄰國大膽進犯弘國,弘國安享十年太平。應粱棲率精兵先行回朝復命,西北軍隨後班師回朝。
也就是在這一年的冬季,典弘帝的病情更加嚴重了。
因為趙成山的大獲全勝,蕭知鶴得以平安留守京城,典弘帝病危,蕭知鶴照例侍疾,卻意外看見了魏宗廣。
於是,蕭知鶴暗地裏派了應粱棲留給他的暗衛去查,才發現魏宗廣下獄後不久竟在打牢中揮刀自宮,而典弘帝還未來得及處死他,便先病倒了。
而後宮並無皇後,蘭貴妃代掌皇後權宜,秘密把魏宗廣帶進了後宮。
蕭知鶴不由得懷疑,典弘帝突染上的怪疾是不是也與這兩人有關。
果然,經過一番查探,暗衛找到了蘭貴妃與魏宗廣合謀弒君的罪證。
蕭知鶴忐忑不安,連忙將消息傳給遠在邊關的趙成山和應粱棲,自己則與安清梓一同按兵不動,以免打草驚蛇。
典弘十六年,皇帝病危,蘭貴妃終於按捺不住,想要聯動一直支持魏宗廣的永懷王造反。
永懷王是典弘帝的哥哥,也曾是魏黨一派。
而蘭貴妃為了她的孩子,魏宗廣為了錢財,永懷王為了皇位,三人一拍即合。
就算大逆不道又怎樣,今日局麵還不是典弘帝昏庸無能的錯。
那夜,皇宮剛過宮禁,噤若寒蟬,死寂一片。
永懷王率領軍隊,禦林軍一路暢然無阻,卻在養心殿前被蕭知鶴的私兵包圍了起來。
可蕭知鶴的私兵遠遠不敵永懷王的軍隊,就在永懷王準備“清君側”時,應粱棲率西北軍精兵與蕭知鶴裏應外合,就地斬殺亂臣賊子。
一場宮變一夜之間如雁過留痕,危機四起後九霄依舊破曉,雲蒸霞蔚。
京城又是風平浪靜的一天,就連宮階上的血痕也沒能留過一夜。
隻是那年養心殿前被血滋潤過的錦花繡草長得更加繁簇了些。
可典弘帝已是強弩之末,再無挽回的餘地,在駕崩前傳位給永清王蕭知鶴,卻命他在太子成人後一定讓賢。
蕭知鶴恨不得抽他兩巴掌,都病成這副德行了,居然還不放過他,還想讓他幫著他兒子看著江山,蕭知鶴當即就拒絕了典弘帝。
典弘帝被罵的一口氣差點沒上來,又顫顫巍巍的指著床頂。
蕭知鶴命人把床頂掀開,裏麵竟是傳位的聖旨,也不知他是什麽時候藏進去的。
蕭知鶴氣得險些弒君,應粱棲攔下了他。
總之典弘帝是鐵了心的想讓蕭知鶴為他兒子做嫁衣,既不肯重擬一份聖旨,也不肯收回皇命。
這時,不知那群大臣娘娘什麽時候聽到的消息,紛紛趕來給皇帝哭喪,聖旨來不及收起來就被人宣讀出去。
這下一來,皇帝這個位置蕭知鶴是不做也得做了。
典弘帝終於心滿意足,兩眼一閉,駕崩了。
而蕭知鶴繼承皇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家男人從邊關趕緊調了回來,親自迎接凱旋而歸的大將軍。
蕭知鶴就算做了皇帝見著趙成山也硬氣不起來,兩人一別六年,蕭知鶴的眼眶當即就紅了,不管不顧的當著天下的麵抱住了趙成山。
一身鐵甲錚錚,難掩熱血。
趙成山在邊疆保家衛國,吃土賣命,終是換來了他家小祖宗的一世太平。
夜半,重新修整過的養心殿裏,窗戶“吱呀”一聲被推開。
蕭知鶴起身看去,不出所料,正是半夜想偷偷爬上龍床的趙成山。
“放著好好的門不走,翻窗子做什麽?”蕭知鶴起身撲進他的懷裏,為剛巡過養心殿的趙成山暖身子。
“當初不是說好了要給我留窗戶私會的嗎?我來看看知鶴守不守信。”趙成山攬過人往床上帶。
“我才不要給你留窗子,我要你以後走門!我看誰敢多說一句。”蕭知鶴道。
“那是,我們的小皇帝厲害著呢,誰也不敢多說。”趙成山哄他。
“那你以後別再每天巡宮了,多冷啊,不是有禁軍嗎。”蕭知鶴感受到趙成山手背上了涼意,愈發心疼起來。
“涼著你了?”趙成山笑笑,把外衣脫了扔在地上,又道:“就算有禁軍我也不放心,聽話,你相公又累不到哪去,每日巡一圈養心殿好讓我安心些。”
“可……”蕭知鶴還想再說什麽,卻看見趙成山將上衣脫的精光,不由得警惕起來,“你,你做什麽……”
</br>
典弘十年整,孟堯生不知所蹤,同日兩匹快馬離開德州,一匹北上赴京趕考,一匹北征保家衛國。
典弘十一年,當年文武狀元隻落一人身,應粱棲一舉成名。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當真舉世無雙。
典弘十三年,弘國大敗突厥,在兩國交戰的第六年裏,西北軍掃平突厥駐紮在弘國境內的所有城池,生擒突厥大將,突厥第一次派人請和。
同年,典弘帝封西北軍大將趙成山為驃騎大將軍,金印紫綬,位從一品。
典弘十五年,邊疆戰事吃緊,節節敗退。趙成山之甥,當今刑部尚書應粱棲披袍擐甲,領命北征,殺出邊關。
弘國大勝,突厥兵敗潰逃,遂請降,願割讓城池,年年納貢。
同年,典弘帝龍體抱恙,驚癇不起,蘭貴妃徹夜侍疾。
典弘十六年,應粱棲隨其舅西征討伐吐蕃,徹煞邊關,大獲全勝。
至此再無鄰國大膽進犯弘國,弘國安享十年太平。應粱棲率精兵先行回朝復命,西北軍隨後班師回朝。
也就是在這一年的冬季,典弘帝的病情更加嚴重了。
因為趙成山的大獲全勝,蕭知鶴得以平安留守京城,典弘帝病危,蕭知鶴照例侍疾,卻意外看見了魏宗廣。
於是,蕭知鶴暗地裏派了應粱棲留給他的暗衛去查,才發現魏宗廣下獄後不久竟在打牢中揮刀自宮,而典弘帝還未來得及處死他,便先病倒了。
而後宮並無皇後,蘭貴妃代掌皇後權宜,秘密把魏宗廣帶進了後宮。
蕭知鶴不由得懷疑,典弘帝突染上的怪疾是不是也與這兩人有關。
果然,經過一番查探,暗衛找到了蘭貴妃與魏宗廣合謀弒君的罪證。
蕭知鶴忐忑不安,連忙將消息傳給遠在邊關的趙成山和應粱棲,自己則與安清梓一同按兵不動,以免打草驚蛇。
典弘十六年,皇帝病危,蘭貴妃終於按捺不住,想要聯動一直支持魏宗廣的永懷王造反。
永懷王是典弘帝的哥哥,也曾是魏黨一派。
而蘭貴妃為了她的孩子,魏宗廣為了錢財,永懷王為了皇位,三人一拍即合。
就算大逆不道又怎樣,今日局麵還不是典弘帝昏庸無能的錯。
那夜,皇宮剛過宮禁,噤若寒蟬,死寂一片。
永懷王率領軍隊,禦林軍一路暢然無阻,卻在養心殿前被蕭知鶴的私兵包圍了起來。
可蕭知鶴的私兵遠遠不敵永懷王的軍隊,就在永懷王準備“清君側”時,應粱棲率西北軍精兵與蕭知鶴裏應外合,就地斬殺亂臣賊子。
一場宮變一夜之間如雁過留痕,危機四起後九霄依舊破曉,雲蒸霞蔚。
京城又是風平浪靜的一天,就連宮階上的血痕也沒能留過一夜。
隻是那年養心殿前被血滋潤過的錦花繡草長得更加繁簇了些。
可典弘帝已是強弩之末,再無挽回的餘地,在駕崩前傳位給永清王蕭知鶴,卻命他在太子成人後一定讓賢。
蕭知鶴恨不得抽他兩巴掌,都病成這副德行了,居然還不放過他,還想讓他幫著他兒子看著江山,蕭知鶴當即就拒絕了典弘帝。
典弘帝被罵的一口氣差點沒上來,又顫顫巍巍的指著床頂。
蕭知鶴命人把床頂掀開,裏麵竟是傳位的聖旨,也不知他是什麽時候藏進去的。
蕭知鶴氣得險些弒君,應粱棲攔下了他。
總之典弘帝是鐵了心的想讓蕭知鶴為他兒子做嫁衣,既不肯重擬一份聖旨,也不肯收回皇命。
這時,不知那群大臣娘娘什麽時候聽到的消息,紛紛趕來給皇帝哭喪,聖旨來不及收起來就被人宣讀出去。
這下一來,皇帝這個位置蕭知鶴是不做也得做了。
典弘帝終於心滿意足,兩眼一閉,駕崩了。
而蕭知鶴繼承皇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家男人從邊關趕緊調了回來,親自迎接凱旋而歸的大將軍。
蕭知鶴就算做了皇帝見著趙成山也硬氣不起來,兩人一別六年,蕭知鶴的眼眶當即就紅了,不管不顧的當著天下的麵抱住了趙成山。
一身鐵甲錚錚,難掩熱血。
趙成山在邊疆保家衛國,吃土賣命,終是換來了他家小祖宗的一世太平。
夜半,重新修整過的養心殿裏,窗戶“吱呀”一聲被推開。
蕭知鶴起身看去,不出所料,正是半夜想偷偷爬上龍床的趙成山。
“放著好好的門不走,翻窗子做什麽?”蕭知鶴起身撲進他的懷裏,為剛巡過養心殿的趙成山暖身子。
“當初不是說好了要給我留窗戶私會的嗎?我來看看知鶴守不守信。”趙成山攬過人往床上帶。
“我才不要給你留窗子,我要你以後走門!我看誰敢多說一句。”蕭知鶴道。
“那是,我們的小皇帝厲害著呢,誰也不敢多說。”趙成山哄他。
“那你以後別再每天巡宮了,多冷啊,不是有禁軍嗎。”蕭知鶴感受到趙成山手背上了涼意,愈發心疼起來。
“涼著你了?”趙成山笑笑,把外衣脫了扔在地上,又道:“就算有禁軍我也不放心,聽話,你相公又累不到哪去,每日巡一圈養心殿好讓我安心些。”
“可……”蕭知鶴還想再說什麽,卻看見趙成山將上衣脫的精光,不由得警惕起來,“你,你做什麽……”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