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正在宮中設下的小佛堂替薑恪祈福,一聽到聲音,立馬驚喜的站起來。
德妃為皇帝生了四個孩子,不過三個都是女兒,她最大的依仗就是薑恪,見兒子歸來,這個在宮中柔中帶剛的女子幾乎要潸然落下淚來,她仔細打量著薑恪:“吾兒怎麽不提前寄信回來,我好為你接風洗塵。”
薑恪卻搖搖頭:“兒臣不孝,讓母妃替我掛心了,不過不用那麽麻煩了,過兩日我便要動身。”
“青城?賑災,難民多不多?不能讓其他人去嗎?”德妃十分為自己這個被視為祥瑞的兒子驕傲,但也正是因為這份仙緣,她總覺得薑恪對她感情淡淡的。
興許是因為在寺廟清修,盡管是帶髮修行,也並不常年茹素,薑恪有幾分俗緣單薄。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薑恪在民間聲望極好,皇帝卻並不忌憚這個兒子。
在皇帝眼中,薑恪這個兒子,同普濟寺道林大師沒有多大區別,都是出塵脫俗,心懷世人,並不貪圖名利。
觀世音菩薩在凡間的名聲十分響亮,但誰會去忌憚一尊救苦救難的菩薩呢,又不是玉帝下凡,要與他爭權奪利。
想到青城疾苦,德妃的眼眶頓時泛了紅:“這幾年我就沒見你幾次,好不容易回來,你又要走。我去同陛下說,他念在我們母子分離這麽長時間的份上,肯定會同意的。”
“是我自個向父皇請纓前去,這次過來,也是看看母親在宮中過得好不好。”
“我過的很好,你的幾個妹妹也很好。”德妃還是有幾分不死心,“讓其他皇子去真的不行嗎,你也不缺這一樁好名聲。”
薑恪隻淡淡道:“父皇已經應允了我的請求。”
事實上,作為一個清修之人,薑恪不僅淡泊名利,心智還極為堅定,即便是德妃也難以動搖他的決定。
德妃很清楚這一點,作為母親,她輕易就在薑恪的目光下落敗。
德妃的反應,在薑恪的預料之中,但有個人卻超乎了他的意料:“子規表弟前段時間娶了親,母妃覺得,那人是個什麽樣的人?”
“我不曾見過,不過應當是個美人。”小時候魏寧常來宮中玩耍,德妃對這個族中堂姐的子侄,還是十分喜愛,提到他的時候,倒也語氣溫柔。
不過魏寧成年之後,她就很難看到這個名義上的侄子,畢竟男女有別,長大了就要懂得避嫌,免得出現什麽穢亂後宮的醜事來。
德妃有些嗔怪道:“你不掛念妹妹,怎麽倒先關心起表弟來。”
薑恪依舊笑得溫柔:“隻是有些好奇,如何出眾的男子能讓表弟冒如此之大不韙。”
他雲遊四海,見過的人和事如同過江之鯽,但像魏寧這樣娶男妻的世家子弟,還是頭一回見。
若是魏寧有兄弟也罷,他還是他的父母留下的唯一孩子。
“這倒說的也是,我也想不大明白,興許是他昏了頭。這婚事還是他主動向你父皇求來的。”
皇帝同魏寧在禦書房議事的時候,身旁還有隨侍的奴僕,他們當然不會到處去嚼舌根,但這位高權重,又對此事好奇的人,自然會知道真相。
皇帝看重魏寧這個臣子,但對他來說,魏寧也隻是個臣子,他是不會輕易替魏寧背黑鍋的。
昏了頭的世子在路上打了個噴嚏,馬車剛抵達榮國公府,他便等不及一般,從車上跳下來。
回去之後,他一路狂奔,直至府上專門為他開闢的練武場,耍了一通刀槍棍棒,把箭筒內的竹箭都射空,方才感覺自己心平氣和下來。
等他發泄完了,徐元嘉也站在了練武場上:“子規心中有何不虞,這般折騰自己?”
到底是誰能把魏寧刺激成這樣?
魏寧喘著粗氣,平復了呼吸:“沒什麽,過幾日我可能要前往青城一趟。”
青城離京城大概有半個齊國之遠:“怎麽這麽突然?”
徐元嘉突然想起一件事來:“青城不是在鬧洪災?”
被他出言救下的茶商沈三石曾經提過一句,他是渾渾噩噩跟著難民來的,期間經過的地方,便有青城。
那是一個月之前的事情,那時青城的狀況已經十分糟糕了。
魏寧點頭:“難民暴動,當地官員壓不住民怨,驚動了朝野,我此番前去,便是為了賑災之事。”
與其說是天災,更準確的說是人禍。
“可是這種事情,怎麽會讓你去?”不是他覺得魏寧不好,隻是魏寧身居高位,又是有實權的官職,這種事情讓個虛職的高管去不是更好。
更何況魏寧太年輕了,相對而言,一個鬍子花白,看起來德高望重的官員更具有安撫民心的力量。
難民不是那麽好鎮壓的,有心之人在其中煽動,很容易發生暴亂。
“我隻是輔助代王。”魏寧本來也隻是個順帶的。
“代王?”徐元嘉重複了一遍,又問,“代王應當是子規的表兄,可是他向陛下請求讓子規前去?”
“你猜的沒錯。”徐元嘉能夠推出正確答案在魏寧的情理之中,畢竟為了日後徐元嘉能夠更好的融入朝堂,很多關係脈絡都是他親口告訴徐元嘉的。
譬如當今有哪幾位皇子,分別是誰所出,秉性名聲如何,做過哪些了不得的蠢事。
</br>
德妃為皇帝生了四個孩子,不過三個都是女兒,她最大的依仗就是薑恪,見兒子歸來,這個在宮中柔中帶剛的女子幾乎要潸然落下淚來,她仔細打量著薑恪:“吾兒怎麽不提前寄信回來,我好為你接風洗塵。”
薑恪卻搖搖頭:“兒臣不孝,讓母妃替我掛心了,不過不用那麽麻煩了,過兩日我便要動身。”
“青城?賑災,難民多不多?不能讓其他人去嗎?”德妃十分為自己這個被視為祥瑞的兒子驕傲,但也正是因為這份仙緣,她總覺得薑恪對她感情淡淡的。
興許是因為在寺廟清修,盡管是帶髮修行,也並不常年茹素,薑恪有幾分俗緣單薄。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薑恪在民間聲望極好,皇帝卻並不忌憚這個兒子。
在皇帝眼中,薑恪這個兒子,同普濟寺道林大師沒有多大區別,都是出塵脫俗,心懷世人,並不貪圖名利。
觀世音菩薩在凡間的名聲十分響亮,但誰會去忌憚一尊救苦救難的菩薩呢,又不是玉帝下凡,要與他爭權奪利。
想到青城疾苦,德妃的眼眶頓時泛了紅:“這幾年我就沒見你幾次,好不容易回來,你又要走。我去同陛下說,他念在我們母子分離這麽長時間的份上,肯定會同意的。”
“是我自個向父皇請纓前去,這次過來,也是看看母親在宮中過得好不好。”
“我過的很好,你的幾個妹妹也很好。”德妃還是有幾分不死心,“讓其他皇子去真的不行嗎,你也不缺這一樁好名聲。”
薑恪隻淡淡道:“父皇已經應允了我的請求。”
事實上,作為一個清修之人,薑恪不僅淡泊名利,心智還極為堅定,即便是德妃也難以動搖他的決定。
德妃很清楚這一點,作為母親,她輕易就在薑恪的目光下落敗。
德妃的反應,在薑恪的預料之中,但有個人卻超乎了他的意料:“子規表弟前段時間娶了親,母妃覺得,那人是個什麽樣的人?”
“我不曾見過,不過應當是個美人。”小時候魏寧常來宮中玩耍,德妃對這個族中堂姐的子侄,還是十分喜愛,提到他的時候,倒也語氣溫柔。
不過魏寧成年之後,她就很難看到這個名義上的侄子,畢竟男女有別,長大了就要懂得避嫌,免得出現什麽穢亂後宮的醜事來。
德妃有些嗔怪道:“你不掛念妹妹,怎麽倒先關心起表弟來。”
薑恪依舊笑得溫柔:“隻是有些好奇,如何出眾的男子能讓表弟冒如此之大不韙。”
他雲遊四海,見過的人和事如同過江之鯽,但像魏寧這樣娶男妻的世家子弟,還是頭一回見。
若是魏寧有兄弟也罷,他還是他的父母留下的唯一孩子。
“這倒說的也是,我也想不大明白,興許是他昏了頭。這婚事還是他主動向你父皇求來的。”
皇帝同魏寧在禦書房議事的時候,身旁還有隨侍的奴僕,他們當然不會到處去嚼舌根,但這位高權重,又對此事好奇的人,自然會知道真相。
皇帝看重魏寧這個臣子,但對他來說,魏寧也隻是個臣子,他是不會輕易替魏寧背黑鍋的。
昏了頭的世子在路上打了個噴嚏,馬車剛抵達榮國公府,他便等不及一般,從車上跳下來。
回去之後,他一路狂奔,直至府上專門為他開闢的練武場,耍了一通刀槍棍棒,把箭筒內的竹箭都射空,方才感覺自己心平氣和下來。
等他發泄完了,徐元嘉也站在了練武場上:“子規心中有何不虞,這般折騰自己?”
到底是誰能把魏寧刺激成這樣?
魏寧喘著粗氣,平復了呼吸:“沒什麽,過幾日我可能要前往青城一趟。”
青城離京城大概有半個齊國之遠:“怎麽這麽突然?”
徐元嘉突然想起一件事來:“青城不是在鬧洪災?”
被他出言救下的茶商沈三石曾經提過一句,他是渾渾噩噩跟著難民來的,期間經過的地方,便有青城。
那是一個月之前的事情,那時青城的狀況已經十分糟糕了。
魏寧點頭:“難民暴動,當地官員壓不住民怨,驚動了朝野,我此番前去,便是為了賑災之事。”
與其說是天災,更準確的說是人禍。
“可是這種事情,怎麽會讓你去?”不是他覺得魏寧不好,隻是魏寧身居高位,又是有實權的官職,這種事情讓個虛職的高管去不是更好。
更何況魏寧太年輕了,相對而言,一個鬍子花白,看起來德高望重的官員更具有安撫民心的力量。
難民不是那麽好鎮壓的,有心之人在其中煽動,很容易發生暴亂。
“我隻是輔助代王。”魏寧本來也隻是個順帶的。
“代王?”徐元嘉重複了一遍,又問,“代王應當是子規的表兄,可是他向陛下請求讓子規前去?”
“你猜的沒錯。”徐元嘉能夠推出正確答案在魏寧的情理之中,畢竟為了日後徐元嘉能夠更好的融入朝堂,很多關係脈絡都是他親口告訴徐元嘉的。
譬如當今有哪幾位皇子,分別是誰所出,秉性名聲如何,做過哪些了不得的蠢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