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反對商鞅變法?
活在戰國:鬼穀子的局助讀 作者:公孫無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商鞅自從被秦孝公啟用之後,便想在秦國大展拳腳,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
眾所周知,秦國位於西方的邊陲之地,與戎狄雜居,又遠離中原,因此被中原列國稱為“蠻夷之國”。想讓落後的秦國強大起來,需要從內到外地“換血”。至於如何“換血”,惟有變法。
變法牽涉甚廣,秦孝公心裏也不禁打起鼓來。由於害怕天下人在背後嚼舌頭,戳他脊梁骨,所以遲遲不敢有所行動。
商鞅察覺出秦孝公的擔心,便勸諫說:“行動猶豫不決,就搞不出什麽名堂。做事猶豫不決,就會一事無成。更何況想做出超越常人的行為,必定會遭到眾人的非議。有獨到見解的人,免不了被一群豬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後都不明白是怎麽做成的,而聰明的人常常在尚未做事之前就能預見即將發生的事。做大事,不能和鼠目寸光的百姓一起謀劃如何開始,隻能與他們一同享受成功的結果。德行高的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成就大事的人,不與庸人共謀大事。所以說,聖人之所以能夠使國家強盛,就是因為不遵守舊的法製。隻要有利於民眾的,就不必遵守舊的禮製。”
秦孝公對此深表讚同。
然而,變法最大的勁敵、守舊派的領軍人物老太師甘龍抖了抖胡子,站出來反對說:“聖人不改變舊法而施以禮教,智者不改變舊法而治理國家。順應民風而施以教化,毫不費力便可成功。沿襲舊法而治理國家,官吏才能得心應手,百姓才能安定幸福。”
商鞅直言不諱地反駁道:“甘龍所言,皆是世俗之言。常人隻安於舊有的習俗,讀書人隻拘泥於所見所聞,這兩種人奉公守法還可以,卻不能與他們談論法度之外的事情。三代不同禮而能稱王統一天下,五霸不同法才能稱霸列國。聰明的人製定法令,愚蠢的人被法令約束。賢能的人變更禮製,尋常人隻能被禮製束縛。”
說自己的話是“世俗之言”,甘龍氣得渾身亂顫,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守舊派的二號人物杜摯連忙站出來反對說:“沒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變法度。沒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變更禮器。沿用舊法不會出現紕漏,遵守舊禮不會出現偏差。”
商鞅繼續反駁說:“治理國家沒有一成不變的辦法,有利於國家就不能仿效舊的法度,所以商湯、周武王不遵守舊的法度而稱王天下,夏桀、商紂王不更換禮製而滅亡。反對舊法的人不能遭到非難,沿襲舊禮的人也不值得讚揚。”
商鞅口吐蓮花,振振有詞,將守舊派人士辯得啞口無言。
經過一番論戰,秦孝公不再有所顧慮,毅然決定在國內大力實施變法,任命商鞅為左庶長,負責製定和實施變法的一切事務。
眾所周知,秦國位於西方的邊陲之地,與戎狄雜居,又遠離中原,因此被中原列國稱為“蠻夷之國”。想讓落後的秦國強大起來,需要從內到外地“換血”。至於如何“換血”,惟有變法。
變法牽涉甚廣,秦孝公心裏也不禁打起鼓來。由於害怕天下人在背後嚼舌頭,戳他脊梁骨,所以遲遲不敢有所行動。
商鞅察覺出秦孝公的擔心,便勸諫說:“行動猶豫不決,就搞不出什麽名堂。做事猶豫不決,就會一事無成。更何況想做出超越常人的行為,必定會遭到眾人的非議。有獨到見解的人,免不了被一群豬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後都不明白是怎麽做成的,而聰明的人常常在尚未做事之前就能預見即將發生的事。做大事,不能和鼠目寸光的百姓一起謀劃如何開始,隻能與他們一同享受成功的結果。德行高的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成就大事的人,不與庸人共謀大事。所以說,聖人之所以能夠使國家強盛,就是因為不遵守舊的法製。隻要有利於民眾的,就不必遵守舊的禮製。”
秦孝公對此深表讚同。
然而,變法最大的勁敵、守舊派的領軍人物老太師甘龍抖了抖胡子,站出來反對說:“聖人不改變舊法而施以禮教,智者不改變舊法而治理國家。順應民風而施以教化,毫不費力便可成功。沿襲舊法而治理國家,官吏才能得心應手,百姓才能安定幸福。”
商鞅直言不諱地反駁道:“甘龍所言,皆是世俗之言。常人隻安於舊有的習俗,讀書人隻拘泥於所見所聞,這兩種人奉公守法還可以,卻不能與他們談論法度之外的事情。三代不同禮而能稱王統一天下,五霸不同法才能稱霸列國。聰明的人製定法令,愚蠢的人被法令約束。賢能的人變更禮製,尋常人隻能被禮製束縛。”
說自己的話是“世俗之言”,甘龍氣得渾身亂顫,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守舊派的二號人物杜摯連忙站出來反對說:“沒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變法度。沒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變更禮器。沿用舊法不會出現紕漏,遵守舊禮不會出現偏差。”
商鞅繼續反駁說:“治理國家沒有一成不變的辦法,有利於國家就不能仿效舊的法度,所以商湯、周武王不遵守舊的法度而稱王天下,夏桀、商紂王不更換禮製而滅亡。反對舊法的人不能遭到非難,沿襲舊禮的人也不值得讚揚。”
商鞅口吐蓮花,振振有詞,將守舊派人士辯得啞口無言。
經過一番論戰,秦孝公不再有所顧慮,毅然決定在國內大力實施變法,任命商鞅為左庶長,負責製定和實施變法的一切事務。